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5章 俞生

  黃河水患救災還在繼續, 早在急報送來的第二日, 元清帝便招來如今的步兵統領吳靖, 命他著手派兵奔赴前線搶險救災。

  元佩和梁平安包括皇后幾人,連夜回憶現代各種救災事宜,整理出來交給了元清帝, 只等禁軍們去執行。

  因著築堤撥款被貪一事,元清帝不是十分相信當地府兵廂軍,再者當地的士兵也及不上精心訓練出來的禁軍。

  吳靖接到消息當場就應了下:“請陛下放心, 臣等必不負陛下囑託!”

  軍改之後軍隊設立了嚴格的升官制度, 雖說士兵們的待遇越來越好,但除非有戰事, 和平時期要想升官難上加難,這一次的抗洪救災恰巧是個機會, 先前肅王去剿匪帶走了一部分,沒有被選上的士兵們無不遺憾, 如今好了,機會又來了!

  吳靖作為步兵統領並不會親自前去,他還有負責駐守長安城的職責, 尤其肅王不在京城, 他更得盡心盡力,立刻派了兩個手下帶兵前去。

  吳靖是皇叔的親信,元清帝對他還算放心,不過出于謹慎,還是派了金吾衛一道協同處理, 這一回他沒有派錦衣衛,之前因錦衣衛失職一事,他便考慮過要再提拔一衛與錦衣衛一道辦事,互相競爭互相監督,如今救災便是個機會。

  金吾衛指揮使谷瞻接到旨意立刻打起了精神,帝王親軍本是十七衛,如今多了一衛金吾衛,金吾衛的作用作為統領他再清楚不過,想想錦衣衛人前的風光,其它各衛也是羨慕不已,如今有了機會,自是得抓住。

  這是金吾衛頭一次任務,即關乎金吾衛的名聲,也關乎他自己的前程,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兩批人馬心裡皆懷著趁此建功的念頭,氣勢洶洶快馬加鞭沖向災區。

  至於說會不會一去不回,金吾衛們還會考慮考慮,謹慎行事,那些步兵們卻根本不考慮這點,畢竟軍改後軍人得到的福利能叫朝堂上的官員都羨慕不已,如今百姓間流傳關於士兵的一句話,一人犧牲全家不愁,甚至一開始不少報名投軍的都是衝著這一點去的,早就做好了犧牲自己的性命保得全家安穩一生的打算。

  尤其即將修建成的長安書院,早在修建時就傳出話來,除了准許慈幼局的孤兒免費入學外,凡之前與匈奴一戰中為國捐軀的烈士和日後被評為烈士的,他們的直系子女,都可得到兩個免費入學名額。

  消息一出,更有不少百姓想來投軍,只是報名時間早已截止,除非有老兵退伍騰出名額,暫時不會再招兵了。

  以如今的軍人福利,再招攬太多,便是元清帝也要養不起了。

  雖然隨著各國開始修建水泥路,通過四通物流和各大使館,各國之間已經構架起了簡單的貿易鏈,不少大魏研究出來的新鮮物品遠銷各國,但貿易鏈才剛剛開始,要靠此支撐國庫,還得再等一等。

  不過元清帝私庫倒是添了不少進項,自從鏡子研製出來,還有各式各樣的玻璃製品,最初趁著新鮮售出的頭一批狠賺了一大筆,這些錢他沒有歸戶部,而是納入了自己的私庫,等賺的差不多,才開放交給戶部出售。

  元清帝如今已經在思考打算將戶部再做細分,分出一個財務部來,專門來管理國家收入和支出。

  這一點,是為了將來的紙鈔和銀行做鋪墊。

  是的,紙鈔,或者說銀票寶鈔,早在皇后幾人發明出衛生紙的時候,他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

  大魏雖不缺銅,但因大魏貨幣的通用性,不僅僅在大魏境內,連遼匈奴甚至交織等國都用的是大魏銅錢,導致銅錢外流嚴重,再者使用銅錢交易,一旦超過十貫便得需箱筐來裝載,百貫千貫的,就得馬車來拉,實在太過不便,於是在元清帝看到皇后幾人發明出衛生紙後,結合他們所說的後世紙幣,有了啟用銀票的念頭。

  既然衛生紙能造出來,那麼能夠適用於製造銀票的紙張想來也能造的出來,果不其然,前些日子資善堂的學生們研製出了簡易的水印紙,還有更適合用來印刷報紙的新聞紙等等。

  更有一樁重大研究,崔昭同班中兩位同學一道研發改進了如今的印刷術,在原有的活字印刷基礎上加入一些機械原理,大大加快了印刷效率,並且研究出了四色彩色印刷。

  元清帝欣喜,當即給予了幾人發明創造獎,同時登上時報宣揚全國以作表彰,並親自鼓勵幾人繼續研究,他期待有一日穿越者所描述的印刷機能誕生。

  有了這兩樣,他對製造出銀票信息十足,只等適當的時機製造發行。

  同樣的還有銀行。

  通過這一年多與遼匈奴等諸國的貿易,元清帝已經太清楚掌控經濟命脈的重要性。

  不說其它,單看這個冬日去遼國收羊毛的商戶所得,幾乎扼住了草原上一半牧戶的生計來源,而羊毛脫脂技術只有穿越者懂,確切說皇后懂,她小時候親眼見過。

  而就在一月前,他用這項技術從遼國換取了千匹優質種馬,大魏雖也有草場有馬匹,但因自隋後連續不斷的戰爭,導致良馬漸缺,尤其是優質種馬,千匹看似不多,但若培育的好,便能誕出更多良馬來。

  梁才人離去前留下的記載中,似乎天竺也有良馬,據說不但耐得住嚴寒酷暑,還可長途疾馳,只是她記的不是很準確,怕弄錯所以沒有立刻就提起,既然要走,便也不管對錯先寫出來。

  元清帝已經派了人去天竺打探,想來再過些日子便能有消息。

  不過即便天竺有良馬,羊毛脫脂技術還是得給遼國,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大魏如今各行各業興盛,並不差這一項,等細絨棉種植開來,棉織品也會隨之增多,還有隻在上層流行的羽絨,便也不只局限於毛織品。

  而且一旦遼國牧民開始從羊毛賺到錢,那麼選擇養羊而棄馬的會越來越多,百姓的思維沒有那麼複雜,既然羊毛賺錢,自然就會多養羊,就如前兩月在大魏流行的稻花魚一般,聽說非但不影響水稻生長還能收穫賣得高價多添一門進項,便紛紛效仿養了起來,若能叫遼人棄馬養羊,那如此一來遼人的好戰之心便會被磨的越來越少。

  大魏有強大的軍事做依靠,日後若又能緊緊捏住各國的經濟命脈,還何懼戰爭,只怕屆時反過來倒是遼和匈奴懼怕開戰。

  所以元清帝開始琢磨起了銀行這件事,不過目前只在心中有了大體構思,要真正開始著手進行,還是得在等一等。

  不提元清帝的思慮,跟隨著軍隊一道去抗洪救災的,還有太醫院的太醫,以及部分醫學堂的學生,一來幫助救治災民,二來防止因屍體過多造成瘟疫。

  俞小六也在此行的學生隊伍中,雖說這一回不是破案是治病救人,但因他是元佩的第一個學生,最先得到他的親自教導,雖說叫他診脈治病及不上那些太醫們,畢竟他才只學了一年,但一些外科小手術他要比這些太醫更熟練,都是在真人身上親手練出來的。

  所以這一回要上前線,他也報了名,事實上他們法醫科報名的人不少,但被准許隨行的只有他一個,按師父的說法術有專攻去了只是添麻煩,若非他外科手術做的不錯,太醫院也不會批准他跟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