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之前他確實有過這個念頭,尤其在皇叔為他捨命前,他從未想過會願意在下,其實皇叔想的對,恩情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這個作用不是讓他對皇叔百般退讓,而是讓他明白了他對皇叔的心意。

  他喜歡皇叔,想要讓他高興,願意讓他舒服,皇叔不願意讓他受苦,難道他就願意讓皇叔受苦嗎?

  何況他並不覺得痛苦,事實上,咳,很舒服。

  皇叔對他的情意是他永遠無法企及的,至少若有一天面臨先前皇叔救他的情形,他是不會去救皇叔的。

  不是他害怕膽怯,因為他是皇帝,他身上背負著整個大魏,他不能死,他可以在死後去向皇叔求得原諒,卻做不到為他捨命。

  至少現在不能。

  他無法回報同等的感情,這對皇叔不公,所以這種事他願意妥協。

  再者或許就像劉願幾個認為的,他其實本就是天生的受,至少一次次的歡好,帶給他的是享受而非痛苦不適,這便更怪不得皇叔了。

  只是沒想到皇叔竟然還有這樣的顧慮,元清帝不由笑了笑,一點一點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他聽。

  順便趁機甜言蜜語安撫皇叔的心:“……不過就算我天生如此,讓我心甘情願的,也只皇叔一人。”

  這是實話,即便他真的只能在下,除了皇叔絕不會接受其他人。

  肅王黑沉的眸子凝著他,眼中情意涌動,伸手一把將他抱進了懷裡:“能得陛下此言,我便是死也無憾了。”

  這就夠了,他不需要元元為他死,哪怕有一日他去了,他也希望他能好好活著,平平順順高高興興的活著。

  當年若沒有元元,他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他的命是他給的,他是他的救贖,是他的信仰,相比其它死法,他反倒寧願為他而死。

  元清帝原本還想嘲笑一下皇叔又重出山的死而無憾,轉念聽到他的心聲,心頭滾燙一片,眼眶竟有些發熱。

  忍不住按住他的肩膀,一個翻身將他壓到身下,坐起來,揚揚下巴:“既然皇叔喜歡這樣的,朕便滿足皇叔一回。”

  ……

  滿足的後果就是元清帝回宮的時候全程癱在馬車上,讓皇叔給他揉腰。

  “上面一點上面一點,右邊右邊,嘶……不行不行,往下往下……”

  “嗯嗯,啊啊,輕點輕點……”

  原只是單純的指揮,瞧著皇叔的神情,哼哼唧唧起來。

  肅王無奈,伸手在他額頭上彈了一下:“別鬧。”

  元清帝眼中帶笑,不知道為什麼,他就想作弄皇叔就想逗他,好像從前的頑皮全都回來了,看到他變臉就很高興。

  一臉無辜:“我哪裡鬧了,是皇叔手太重。”

  肅王哪能看不出他的小心思,若是從前他只會應和,如今,他撈起元清帝的腰將他拉到懷裡,在他唇上輕咬了一下:“陛下可以再鬧試試,還有更重的。”

  說話間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元清帝瞪他,片刻後舔了舔唇:“試試就試試。”

  龍陽大全上說叫什麼來著,對了,車震,似乎很不錯的樣子。

  肅王被他打敗,卻並不依他,直接將他按回軟墊上,拉過外衫兜頭蓋住,繼續給他按摩。

  元清帝乖乖趴著,眼裡滿是笑意。

  ·

  肅王生辰過後便迎來了殿試,不過在這之前,趁著會試的喜氣,元清帝宣布成立醫學堂,並打算在全國開設衛生站。

  大夫在大魏的地位並不高,儘管有太醫,但太醫院最高官署院使也不過五品。

  韓愈師說有云: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雖是讚揚,但也說明了醫的地位。

  自古巫與醫並稱,春秋時期扁鵲出現,巫醫才漸漸分離,到漢時依舊有巫蠱巫術之事發生。

  到如今雖朝廷已經明確為醫建立了官署,但民間信奉神婆巫術者亦有不少,百姓愚昧,生病不去求醫,求神拜佛者更是不在少數。

  當然,這也與醫坊較少有關,大魏醫藥不分離,醫坊即買藥又負責診病,要麼是大夫自己開設醫坊,要麼是藥商請來大夫坐堂。

  但醫坊大都開設在府縣中,往往十里八鄉要看病需得進城,若哪個村子中來了大夫,便會極受歡迎,然而很少會有大夫住到鄉下。

  元清帝親政後特意下了令,命太醫院醫官每年下訪,但會真心走訪鄉村的沒有幾個,大都是在府縣走一圈,為當地官商診治過便會回京述職。

  他一直想要解決百姓求醫難的問題,如今終於有了機會,有了衛生所。

  衛生所藉由現代的衛生服務站而來,元清帝打算從府縣到鄉鎮,日後甚至到村中,每一處都設立衛生所。

  現有的醫坊可以直接整改,衛生所所長賜七品,大夫賜八品,可以說直接將如今管理醫坊之人從工商提到了官。

  此項旨意出來自然有人反對,但醫事關性命,加之又是造福百姓之事,隨著太傅領頭,反對之聲很快就壓了下去。

  不過元清帝也做了讓步,衛生所雖有品級,但並不領俸祿並無實權,薪資由所長發放,至於所長的俸祿,自是從百姓看病與藥材買賣所得。

  否則等衛生所遍布全國,單發俸祿就得將元清帝發窮,除非將藥材管制,從此官營,這顯然不可能。

  不過藥品定價可以進行管控,但需要慢慢來,先等衛生所建起來,等大家接受之後再一步步施行。

  當然,這些官職的發放並不是隨意發下去的,若想要取得衛生所的經營權,這些醫坊便得像科舉一般,進行嚴格的科考,尤其是大夫。

  因沒有統一的管理,大夫中藏著不少庸醫,元清帝看過的案宗中,便有不少禍事都是因大夫誤診而引發。

  所以他明確點出凡是掛著大夫名號出來行醫的,必須得考取行醫證,得到太醫院的肯定,否則不得為他人診治開藥,而百姓若找了無行醫證之人治病,出了事概不負責。

  至於如何考試,如何發放行醫證等等細節,便由元佩梁平安和太醫院院使楊仲仁負責決定。

  而醫學堂設立,便是為了日後廣布衛生站做準備。

  因學醫並非科舉,所以凡是願意學的都可以去醫學堂報名,太醫院御醫之上皆可為師。

  待這些學生學成通過考試後,便可以分派到各府各縣,一直到鄉鎮的衛生所中,為百姓行醫,治病救人。

  不過這至少也得需三五年,所以目前最重要便是已在坐館行醫的大夫。

  這一消息通過時報,在會試放榜後第五日放出,頓時天下譁然。

  尤其各地開設醫坊的,激動得難以遏制。

  從工商一躍到官,如何不激動。

  更有不少原本並不經營藥材的商人立刻轉行,或者多加一行,開起了醫坊,一時各地原本隱在山野村子中的大夫變的搶手起來,醫坊需要有大夫才能開館,且時報明確規定,一家衛生所至少得有一名大夫。

  元清帝對此並不制止,甚至樂見其成,所長只有一個名額,這些商人便是開設,也只能選出一人來,且所長並非實職,不過是個名號罷了,甚至他要的便是這些商人來辦,他對衛生所的設想可遠不止這點,日後會有更多用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