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反正這玻璃製品本來就是要展示給這些使臣瞧的, 日後大魏與各國通商的財路需得靠它們來打開。

  “再去打聽打聽清楚,兩國爭執究竟因何而起。”

  這點很重要,若只是為了小事, 甚至不用他出面就能化解, 但若真涉及到侮辱層面,就有些麻煩。

  不過也不是非常棘手,因地理位置緣故,日本在一眾夷國中地位素來不算高,若非周時惠宗對日本一來使印象極好, 連帶整個日本使團地位提高,到了大魏,更是時不時便會冒著海難的風險來朝拜,其地位只怕更低。

  元清帝如今對日本感官微妙。

  其實原本他對日本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所有使臣中,日本使者最為容止溫雅,好讀經書,時常派遣許多本國學子來大魏學習,比大遼和匈奴都要先一步認同漢儒文化。

  但聽了穿越者描述的他們世界的歷史,頓時對日本的印象急劇下降。

  不過穿越者們口中的慘痛歷史是他們的世界,而非大魏,他絕不可能也讓大魏發生同樣的事,日後定要將日本納入版圖。

  臨近年底,禮部忙碌,禮部尚書孫沔匆匆趕來,聽完來龍去脈轉頭狠狠瞪了周明世一眼,這種事怎麼不跟他通一聲氣!

  周明世慫了慫,他一時著急只想著向陛下回報還真忘了。

  元清帝叫人賜坐送上茶點:“先不急,看看究竟事出何因,正好朕也有事同你二人商議。”

  “閱兵之後,朕打算派遣使官進駐大遼。”

  所謂進駐,就是穿越者們所說的大使館。

  大魏與遼與匈奴並非唯有元日才會互訪,若尋常兩國皇帝有何意向,都會派使官來傳達,而遼使來一次,大魏便得回訪一次,當然,若大魏出使遼,遼也需回訪。

  更不提和平時期兩國皇帝壽誕,太后壽宴等等。

  如今又與匈奴戰事平定,便又得恢復互訪。

  而使團到了大魏,吃喝一應全由大魏負責,雖有貢品,但大魏又變相還給了對方,且為了彰顯國之風範,絕不能小氣,這些使團每次前來一隊至少有百人,這一來一去,算下來也是極大一筆花費。

  這還不算其它各國,雖不用回訪,但招待也是一筆支出,尤其對附屬諸國,給的賞賜更多。

  林林總總加起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元清帝當初從皇后那裡聽到大使館這個概念時就起了心思,如果兩國建起了大使館,那麼便不用這般一來一回的麻煩,只需通過大使館通信就可,如今又有了水泥路,通信比派遣使團浩浩蕩蕩來訪更方便,且如此一來也能對雙方境況深入了解,不用再各自猜測。

  或許日後間者也會減少一些。

  若放在之前元清帝想不到也根本不會提此事,如今則不然,他相信看完閱兵,遼國定會同意。

  還有其它各國,也可以逐漸部署。

  日後通過大使館便能將各國串聯起來。

  孫沔聽完描述眼睛一亮,道:“此乃妙策,陛下聖明!如此一來便能及時掌握它國境況,若有變動立刻便知,不過……”

  他遲疑道:“這駐外大使館,顧名思義,需得朝臣常年待在它國,待久則變,實在難保證人人皆如蘇武。”

  周明世心裡已經暗暗為他治下的鴻臚寺官員叫了苦,這駐外的事不用想肯定得由鴻臚寺負責。

  元清帝道:“所以需輪換制,三年或五年一換,具體官設朕心裡已經有了腹稿,待閱兵後與各國定下再談。”

  他現在只是暫且給兩人透一個口風,讓他們心中有數提早去做安排。

  而且不僅是大使館,他還打算開闢一份新報紙,專門由大使館負責,叫做國際時報,由駐紮兩國的使者親自撰稿,刊登彼此在雙方國家的所見所聞,叫百姓們對自己周圍的國家有所了解。

  報紙的刊印發行全權由大魏負責,且只用漢字,會在兩國同時發售,但大魏只負責漢文版,它國若想刊印,自行翻譯自行印刷。

  由穿越者改良過的活字印刷術如今只有大魏才有,大遼與匈奴除了上層頑固貴族,早已漢化,想來不需要自行印刷,而其它各國,便是想要印,恐怕也負擔不起,如此一來,若想要看懂報紙,必須得先學漢字。

  更重要的,等國際時報被各國認可,在各國站穩了腳,潛移默化的輿論引導便不言而喻了。

  教化四夷,文化入侵,宣揚洗腦,甚至廣告大魏新鮮商品,穿越者們的世界後世崇尚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一套,正好可以拿來用一用,只將這裡頭的外國換成大魏就是。

  元清帝便就大使館的具體作用與兩人討論了一番。

  半個時辰後,去診的太醫跟負責兩國的伴臣進宮來回報。

  叫眾人安心的,兩國使臣傷得都不算非常重,日本使臣已經清醒,身上的傷都是皮肉傷,休息休息抹些藥就能好,倒是那位隱藏身份的大遼皇子傷的要重一些,斷了右小腿,幸好另一位遼國使臣及時正了骨,精心調養上三五個月就能大好。

  至於爭執的原因,各執一詞,遼使臣說是聽到日本使臣用本國話談論侮辱大遼,日本使臣則說是遼使臣莫名尋釁,而當時大家都在關注廳中競選的娘子,沒人注意究竟發生了什麼,隨侍的女妓丫鬟們則根本聽不懂倭國話,真相究竟是何唯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

  三五個月?元清帝蹙了下眉,如此一來這位大遼皇子恐怕得在大魏待一段時日,不過想到大使館和國際時報,略一沉吟,留這位大遼皇子多待幾日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正想著,卻聽一伴臣稟報那位遼國皇子要他帶話給他。

  “說來聽聽。”

  負責大遼的伴臣鄭方承硬著頭皮道:“回陛下……”吸了口氣,咬牙心一橫,“少爺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就是看倭人不順眼他們要敢有異議叫他們來找本少爺!”

  一口氣說完,忙道:“陛下恕罪,這是那劉願的原話,他特意吩咐叫臣一字不改傳達。”

  元清帝無言,這要是他的皇子,先打斷另一條腿再說。

  另一邊負責日本的伴臣道:“日本使臣請求陛下為他們做主。”

  元清帝挑了下眉:“他們可知道遼國皇子的身份?”

  伴臣道:“不知。”

  “既然如此,你只管將遼國皇子的話傳給日本使臣,包括他的身份,不論他們因何爭執,先動手的可是日本使臣。”

  算起來日本使臣其實本就不占理,而且若傷的是尋常使臣他還能說和,偏偏傷的是遼國皇子,遼國使臣該找他們麻煩才對,他要做主也該是為遼國使臣做主。

  “是。”眾人應下。

  元清帝又朝周明世道:“既然對方是皇子,便由卿親自去探望一二,瞧瞧這位遼國皇子來我大魏是為何事。”

  本想說派人去護衛,但想想對方已經斷了腿,想來也沒有力氣再胡鬧。

  解決了兩國使臣紛爭,離除夕便越來越近。

  長安城的年味也越來越濃,小年一過,除了賣吃食食材的,各個鋪子陸續減少了開門時間,到了二十八,官員們終於休了假,不過到了元日大朝會還是得進宮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