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安城的安逸繁華只在長安城,江南他沒有去不知道,但就他去過的幾個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過只達到飽腹而已。

  邵岩這一趟感觸良多,現代到了二十一世紀,便是再偏遠再偏僻,人們也會讀書明理,再不濟也能通過電視了解外界,這裡則不然,許許多多的百姓一輩子只重複種田飽腹,父親不識字兒子不識字孫子不識字,一代一代,窩在山村一隅,對外界一無所知。

  這種狀況其實跟末日有些相像,末日最開始的幾年,大家為了生計拼命殺喪屍找食物,所有一切只為了活著,昔日人人離不開的電腦手機早被忘到了一邊,書籍被當做柴火燃燒,他親眼見過一邊哭一邊將名著燒掉的老教授,也見過一窩蜂搶將圖書館搬空的情景,便是他自己也燒過不少書,沒辦法,實在太冷了。

  災難毀掉了大半,人們親手燒去了一部分,沒了電,電腦手機全成了廢品,知識文明只存在在活下來的人的記憶里。

  等熱夏出現,再不用燒書取暖,靠著大海日子稍稍安穩下來,有了新生兒,人們才想起了教育,但已經晚了。

  有孩子的倖存者,只能靠記憶或者從廢墟中偶爾翻出來的一兩本書來教導孩子。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短短十年就銷毀一空,等再過幾十年,他們這一批倖存者死去,未來還不知會如何發展。

  便是邵岩自己,最初也只欣喜於系統給予的物資,忘了知識這一點,還是這一趟巡查提醒了他,將來等他回去時要帶的除了藥品還有書籍。

  若末日結束恢復正常,想要重建家園,這些知識便至關重要。

  他先前時常待在營造司,除了幫助營造司做實驗,也是為了學習,畢竟末日後的世界基本跟古代差不多,甚至某些方面還不如古代,半年下來,他已經跟大魏的匠人們學了不少手工活計。

  所以等元清帝看完,他將教育普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不求人人都通詩曉經,只識字就可。”

  他雖然學歷不高,但畢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現代,又經過種種磨礪,並不天真,再者他來之前也跟元佩商議過,知道古代推廣教育的難度,明白作為一個皇帝,對百姓明理的忌憚。

  這跟束縛女子只讀女則女訓差不多是一個道理,就是怕她們讀多了書明了理不再受男人們管控。

  但這件事卻不能不提。

  “陛下有我們,有更先進的知識體系,已經走在了最前頭,即便百姓識了字,也比不過陛下,比不過我們教出來的學生,未來的士子們依舊是走在最前端的,再者,如今也只是一個提議,要真正施行恐怕需要三五十年才能有效,陛下完全不用顧忌擔心太多,我只是希望陛下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他明白想在古代普及義務教育有多難,所以他只希望百姓能認識字會讀會念,不做睜眼瞎就行,寫不寫都不重要。

  “再者,大魏未來定會加速發展,百姓愚鈍,便不能理解陛下的意思,陛下發出的一些命令或許不能達到完全的預想。”

  按照元佩說的,他們將超前的知識理念帶到這裡,將來勢必會造就一批又一批眼界越來越開闊,學識越來越淵博的現代化學子,與百姓們,甚至與國子監儒生們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人類文明的進化是階梯式慢慢來的,像他們這樣跳躍,長此以往兩極分化,誰也無法預知是好是壞,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必須平衡發展,在日後普及現代知識的同時,帶動基礎教育普及,不至於造成極端分化。

  元清帝輕輕叩擊扶手,邵岩說的教育普及問題他其實早就想過,這半年來他一直在跟穿越者們學習現代知識,按照夏嬋的說法,他如今的學識已經達到高中一年級水平。

  在明白了化學元素,知曉了炸藥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各種化學反應時,他便想過這個問題。

  民間術士行騙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案例不在少數,還有百姓因愚相信那些祝婆偏方,最終害人害己。

  老實說,在沒有接觸現代知識之前,某些手段手法,元清帝自己也是信的,而明白了原理之後,他才知自己的狹隘和愚蠢。

  這一點他不得不承認。

  他是皇帝都這樣想,何況他人。

  所以那個時候他想過將學識普及的問題,但因為當時各種事紛沓而來,這個念頭只一閃而逝,轉瞬便忘了。

  後來有了時報,有了時報為百姓做科普,他更將此事丟到了一邊。

  他搖搖頭:“朕何嘗不知蒙學何等重要,昔年天下書簡皆被世家貴族收攬,寒門士子讀書何嘗艱難,便是皇帝也需朝民間求書,而今世家何在?”

  科舉一出,再無世家門閥。

  在穿越者們描述的未來,不論是民主共和制國家還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讀書識字是最基本的制度。

  這是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

  他一邊想著發展大魏,想著統一亞洲殖民它國,卻一邊強壓百姓讓其愚昧無知,顯然是不可能的。

  至少將來殖民它國,少不了需要當地人學習華夏文化,總不能將來那些夷人反而比大魏百姓更識字明理。

  但是——

  “要廣開蒙學,讓百姓識字何嘗困難,大魏族學府學縣學可少?然尋常百姓會送其子進學者何幾?”

  要真讓百姓來讀書,除非完全免費,而以大魏眼下的狀況暫時還做不到。

  “若要普及教育,勢必要改革科舉。”

  以如今的科舉制度,能考中者萬中挑一,而且即便沒了世家,中舉者也多出自官員貴族,或家中父輩祖輩有讀書者,尋常百姓家中進士者太少太少,這便導致尋常人家寧願子輩去學一門手藝,也不會送他們去進學。

  元清帝當年在了解這些情況後,就曾設想過如何改變這一境況,但科舉自隋出現至今四百年,到魏已經有了極其穩定的規章,不是他一個剛剛親政的皇帝輕易能改的,這一改,改得好便罷了,改得不好,日後承擔後果的只會是他,畢竟科舉是為他選擇官員,況且他也想不到該如何改。

  但穿越者的出現,現代知識的出現讓他有了想法,便如穿越者所言,最重要的是人才,各個方面的人才,挖掘每個人的天賦,因材施教,分科考舉。

  為醫學律法專設學科,提高醫者的地位,將法律普及到每一個百姓。

  甚至想過將來重設官職,參考現代做更詳細的劃分。

  等等等等,他私下想過很多很多。

  但目前來說一切都只是設想,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他有生之年才能實現。

  他知道穿越者們的好意,但急不得。

  元清帝對此事一錘定音:“如今百姓需要的是先明理,其後再談識字,在時報中多刊載一些科普,蒙學之事待玉米土豆收穫,百姓富足時再提不遲。”

  有時報,短時期內已經足夠百姓們認識這個世界。

  邵岩點點頭,這個結果元佩已經給他分析過,否則他早就跟元清帝提起了,但他還是選擇提出來,否則總是惦念著心裡不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