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那爾遜和肯迪道了聲“是”,還是不能理解他們笑什麼,乾脆問些別的,好他們別再揪住此事不放:“老師,國王陛下說的入宮講道之事,你們什麼時候去?”
蕭展如奇道:“那國王竟想讓咱們入宮講道了,何時的事?”林端穆見他不笑了,便將手收了回來,替他捏著胳膊放鬆,口中答道:“便是兩位徒弟能幹,勸動了國王。我正想等你回來好商量此事,我一向都無事,只怕你剛剛回來,路上辛苦,由你挑個時間,休息夠了入宮便可。”
蕭展如將身子半倚入他懷中,點頭道:“這是正事,宜早不宜遲。我這一路並不累,幾時去都行,還是讓那爾遜跟國王早日定下時間,咱們好進宮去講解道術真經。”那爾遜和肯迪見他們已定下了入宮之事,便說明日入宮時再與國王議定時間。此事既定,四人又說了一回三清殿該當如何規劃,方才各各回房修煉不提。
第80章 渡迷津
說起講道來,倒是林端穆的老本行。當初在南明派時,師父但有出門訪友之日,幾個師弟的課業都是他教的,幾百年來,從無人說他講得不好過。只是這國王畢竟與師弟不同,師弟是你講什麼,他們就得聽什麼,不僅要聽,還要記,還要練,只恐自己一時分神,少聽了一字半句的。而這國王卻要他費心思顛倒來哄,若講得不能深入淺出,搔到他的癢處,只怕連人都跑了,以後就再無來聽的日子了。他這一回講法論道,有幾分似昔日長春真人說成吉思汗,倒非是為自己進身,把持朝政之類,而是為勸君王廣布仁澤,敬天愛民,莫為光明聖殿所欺。
他與蕭展如探討了一夜,比照著歷代帝王之所求,將內丹、外丹、養生、導引、存神乃至房中術都想了一遍,直到天明仍覺不足,便又把兩個徒弟叫了進來,問他們國王究竟欲聽何道。兩個徒弟卻不能體會師父們的辛苦,隨口答道:“師父,你們講什麼都行,反正國王現在當你們是光明神的神使,就是什麼都不講,往他屋裡坐一天他也會信你們的。如果想讓國王更堅信的話,給他煉些吃了以後能感到身體強壯的丹藥就行了——吉斯神殿的祭司和神官布道時都會用光明法杖施放恢復術,你們也學那個就最有效了。”
林端穆興致頓失,揮手叫兩個徒弟做自己的事去,卻和蕭展如兩人相對抱怨道:“若是咱們也用這樣手段,和那光明聖殿有什麼區別?他們連個道法都沒有,不過翻來覆去地講些神跡,施個魔法就能騙得人人相信。咱們難不成也要將至道棄之不用,反學這些個收買人心的小伎倆麼。”
蕭展如也是心有戚戚焉,他們一起在神學院上了幾個月的課,平時除了學些光系魔法,就是背光明神在凡間的事跡,或是光明神對凡人的教諭——總不過是叫他們堅信神,不做惡事之類,至於道法學說之類倒是一概未有。這光明神在好,也有數萬年不曾下降,這些人怎麼還是如此堅信,毫不動搖,也不曾另生出些門派或是宗教呢?回想起來,連他們那兩個徒弟至今都還信著光明神,對他們所講的正道倒是學了就忘,除了每日勤練玉清心法外,更看不出一絲修道人的影子。
難怪光明聖殿能屹立不倒數萬年,還在各國各地遍建神殿,這光明神的信仰在洛安達大陸上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他這麼一想,自己就把傳道的心懶了下來,問林端穆:“若是這些人不信大道,不識真仙,只管敬奉那光明聖殿又能如何?他們已積千萬年之威,受天下百姓信奉,只憑咱們二人要動搖他們的根基實在太難,倒不如先回山去,收他百八十個弟子,從小調教起來,以後弟子又收弟子,信我道者自然日多,終歸也能與光明聖殿爭一日之短長,倒不用急於此一時了。”
林端穆乍聞他這說法,本也想附和,正在此時,心頭突然一驚,警訊乍起,萬念俱灰。便盤膝坐定,將一道真氣運轉過十二周天,方覺靈台清明,腦中雜念一揮而空。他此時心如明鏡一般,將他們立教的前後因果重新想了一遍,搖頭道:“展如,你我是修道之人,自然有大毅力,怎麼如今還未行事,自己便生了退避之心了?你仔細想想,從前修道時有多少艱難,積修外功時遇到多少妖邪,你又何曾生過此心了。今日你所以有此一念,正是因為咱們傳道於此世乃為大功德,一旦欲行,便有諸魔畢生,阻我等成事。”
說著,他便抓起蕭展如的脈門,將自己的真氣渡入蕭展如體內,助他平心定神,固守三焦。待看蕭展如心平氣和,神光內斂,寶相外宣,方才放下手,接著說道:“此事若成,便有大功德於此處之人。使他們從此得聞大道,解脫凡塵。天道慈悲,將你我二人引至此處,便是為此地之人謀一個成道之機。昔日純陽真人論真仙時不也說,能傳道於人間,則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方為天仙。咱們雖不求天仙,但若有此大功行,說不定將來也能升入洞天,或再回我中華大地,這都是未知之事,咱們既不能妄測天機,也只好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蕭展如聽他說到積功累行,以返洞天,一時心中也是豁然開朗。若在此世所遇一切,都只是他們傳道積功時的歷練,那受再多苦又算什麼。凡成大事者,哪有一帆風順的,只要他們夫妻同心,便遇到再多阻礙也總能化解,不管是十年、百年,還是千年、萬年,反正他們已是仙體,何必在意多花些時間傳道。想著此事,便反手抓住了林端穆,有些激動地說道:“端穆,你說得不錯。世上何事不是出自天命?不然你我居於荃山數百年,為何一夕之間到了這片大陸,又再無回家之途。這也都是天命所定,你我該當在此世傳道,不然咱們在魔獸森林裡早有洞府,為何不安居彼處,而要再回到塵世之中?這是上天借著你我之口,要傳道給此地人民,咱們不必有所顧慮,只管履行天命便是。”
此時他們四目相對,十指相扣,兩人心中空明澄澈,喜悅非常,連心境、修為一時也似都更進了一層。之前他們心中所慮之事,如今看來也只是他們自尋煩惱,上士聞道則行,下士聞道則笑,信與不信不過是看那國王有無道心機緣。縱然沒有,難道他們就不傳道了?竟為了還未發生的事便欲放棄傳道的念頭,果然是心魔頓生之故。
這兩人想明白了,自然煩惱不生,而他們的兩位徒弟卻無此際遇,入宮之後便聽到了一件讓他們煩惱得難以自持的消息。塔沙得了那爾遜的承諾,說要請兩位神使入宮講道,一時高興,便將此事告訴了王后,兩位王子和幾位近侍的寵臣,當然,也沒忘記告訴領祭司諾爾。當然,這幾個聽說這般好事,當場就纏著國王,說也想一同聽神使講道,塔沙一時高興忘了形,就全數答應了。今日見到兩位大魔導師,便教他們代為傳話,請兩位神使也讓他們旁聽這次講道。
那爾遜和肯迪心中忍不住詛咒起國王來,怪他只會給他們添麻煩。原本只消騙他一個人,他們還要擔心兩位師父騙不過,這一下子加上了這麼多,特別是還有領祭司也在聽講的人中,那兩個師父要講出什麼來才能讓他們都信任?只是他們也不能就這麼拒絕,只說要回去稟報師父,問他們答應與否。塔沙千叮萬囑,叫他們回去後多向神使說些好話,至少也要叫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與自己一同領受神的教誨。
那爾遜都答應了下來,回去不免要向師父們回稟此事,並問他們要不要將聽講的人減少些。林端穆和蕭展如都說不必,看到徒弟們煩惱成那副樣子,覺著十分可愛,便又安撫了他們幾句,問清了講道的時間,便溫習了一遍腹中典籍,準備到時候登壇傳道。
過了兩日,正是多倫一位聖王的生日,也是多倫的法定假日,塔沙便帶著王后、王子和寵臣們一同在城外一處專供狩獵休息的城堡里布置好一切,等待林端穆和蕭展如為他們講解光明神的國度的故事。午飯過後,他們期盼已久的兩位神使便在大魔導師肯迪和那爾遜的引導下進了城堡,見到了正在苦苦等候的國王一家。
國王見了他們二人,便帶著眾人一起行禮,二人不敢受全禮,便在袖中暗提真氣,扶住了國王一家的身子,讓他們拜不下去,之後才一揮拂塵,把已經拜下的大臣們託了起來。受禮之後,又打了個躬算是施禮,便在當場站定,顯出一副高人氣派。他們這番舉動雖只是為禮數之故,無意間倒讓國王等人相信了他們的身份,更熱情地請他們坐下敘話。
當下兩方分賓主落座,又有僕人上了茶果。那爾遜和肯迪自穿著道童服色,侍立於林、蕭二人背後。國王他們雖然奇怪,但見那兩人站得十分自然,便不敢叫他們落座,反而也自覺地站了起來。林端穆見了,便知道他們這兩個徒弟在俗世身份較高,他們倆這一站,倒使國王以為凡人在神仙面前不能入座了。他便開口叫兩個徒弟坐下,並說“今日並無外人,那爾遜,肯迪,你們也坐下罷,免得眾人見你們站著,也不敢坐下了。”
蕭展如奇道:“那國王竟想讓咱們入宮講道了,何時的事?”林端穆見他不笑了,便將手收了回來,替他捏著胳膊放鬆,口中答道:“便是兩位徒弟能幹,勸動了國王。我正想等你回來好商量此事,我一向都無事,只怕你剛剛回來,路上辛苦,由你挑個時間,休息夠了入宮便可。”
蕭展如將身子半倚入他懷中,點頭道:“這是正事,宜早不宜遲。我這一路並不累,幾時去都行,還是讓那爾遜跟國王早日定下時間,咱們好進宮去講解道術真經。”那爾遜和肯迪見他們已定下了入宮之事,便說明日入宮時再與國王議定時間。此事既定,四人又說了一回三清殿該當如何規劃,方才各各回房修煉不提。
第80章 渡迷津
說起講道來,倒是林端穆的老本行。當初在南明派時,師父但有出門訪友之日,幾個師弟的課業都是他教的,幾百年來,從無人說他講得不好過。只是這國王畢竟與師弟不同,師弟是你講什麼,他們就得聽什麼,不僅要聽,還要記,還要練,只恐自己一時分神,少聽了一字半句的。而這國王卻要他費心思顛倒來哄,若講得不能深入淺出,搔到他的癢處,只怕連人都跑了,以後就再無來聽的日子了。他這一回講法論道,有幾分似昔日長春真人說成吉思汗,倒非是為自己進身,把持朝政之類,而是為勸君王廣布仁澤,敬天愛民,莫為光明聖殿所欺。
他與蕭展如探討了一夜,比照著歷代帝王之所求,將內丹、外丹、養生、導引、存神乃至房中術都想了一遍,直到天明仍覺不足,便又把兩個徒弟叫了進來,問他們國王究竟欲聽何道。兩個徒弟卻不能體會師父們的辛苦,隨口答道:“師父,你們講什麼都行,反正國王現在當你們是光明神的神使,就是什麼都不講,往他屋裡坐一天他也會信你們的。如果想讓國王更堅信的話,給他煉些吃了以後能感到身體強壯的丹藥就行了——吉斯神殿的祭司和神官布道時都會用光明法杖施放恢復術,你們也學那個就最有效了。”
林端穆興致頓失,揮手叫兩個徒弟做自己的事去,卻和蕭展如兩人相對抱怨道:“若是咱們也用這樣手段,和那光明聖殿有什麼區別?他們連個道法都沒有,不過翻來覆去地講些神跡,施個魔法就能騙得人人相信。咱們難不成也要將至道棄之不用,反學這些個收買人心的小伎倆麼。”
蕭展如也是心有戚戚焉,他們一起在神學院上了幾個月的課,平時除了學些光系魔法,就是背光明神在凡間的事跡,或是光明神對凡人的教諭——總不過是叫他們堅信神,不做惡事之類,至於道法學說之類倒是一概未有。這光明神在好,也有數萬年不曾下降,這些人怎麼還是如此堅信,毫不動搖,也不曾另生出些門派或是宗教呢?回想起來,連他們那兩個徒弟至今都還信著光明神,對他們所講的正道倒是學了就忘,除了每日勤練玉清心法外,更看不出一絲修道人的影子。
難怪光明聖殿能屹立不倒數萬年,還在各國各地遍建神殿,這光明神的信仰在洛安達大陸上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他這麼一想,自己就把傳道的心懶了下來,問林端穆:“若是這些人不信大道,不識真仙,只管敬奉那光明聖殿又能如何?他們已積千萬年之威,受天下百姓信奉,只憑咱們二人要動搖他們的根基實在太難,倒不如先回山去,收他百八十個弟子,從小調教起來,以後弟子又收弟子,信我道者自然日多,終歸也能與光明聖殿爭一日之短長,倒不用急於此一時了。”
林端穆乍聞他這說法,本也想附和,正在此時,心頭突然一驚,警訊乍起,萬念俱灰。便盤膝坐定,將一道真氣運轉過十二周天,方覺靈台清明,腦中雜念一揮而空。他此時心如明鏡一般,將他們立教的前後因果重新想了一遍,搖頭道:“展如,你我是修道之人,自然有大毅力,怎麼如今還未行事,自己便生了退避之心了?你仔細想想,從前修道時有多少艱難,積修外功時遇到多少妖邪,你又何曾生過此心了。今日你所以有此一念,正是因為咱們傳道於此世乃為大功德,一旦欲行,便有諸魔畢生,阻我等成事。”
說著,他便抓起蕭展如的脈門,將自己的真氣渡入蕭展如體內,助他平心定神,固守三焦。待看蕭展如心平氣和,神光內斂,寶相外宣,方才放下手,接著說道:“此事若成,便有大功德於此處之人。使他們從此得聞大道,解脫凡塵。天道慈悲,將你我二人引至此處,便是為此地之人謀一個成道之機。昔日純陽真人論真仙時不也說,能傳道於人間,則道上有功,而人間有行,功行滿足,方為天仙。咱們雖不求天仙,但若有此大功行,說不定將來也能升入洞天,或再回我中華大地,這都是未知之事,咱們既不能妄測天機,也只好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蕭展如聽他說到積功累行,以返洞天,一時心中也是豁然開朗。若在此世所遇一切,都只是他們傳道積功時的歷練,那受再多苦又算什麼。凡成大事者,哪有一帆風順的,只要他們夫妻同心,便遇到再多阻礙也總能化解,不管是十年、百年,還是千年、萬年,反正他們已是仙體,何必在意多花些時間傳道。想著此事,便反手抓住了林端穆,有些激動地說道:“端穆,你說得不錯。世上何事不是出自天命?不然你我居於荃山數百年,為何一夕之間到了這片大陸,又再無回家之途。這也都是天命所定,你我該當在此世傳道,不然咱們在魔獸森林裡早有洞府,為何不安居彼處,而要再回到塵世之中?這是上天借著你我之口,要傳道給此地人民,咱們不必有所顧慮,只管履行天命便是。”
此時他們四目相對,十指相扣,兩人心中空明澄澈,喜悅非常,連心境、修為一時也似都更進了一層。之前他們心中所慮之事,如今看來也只是他們自尋煩惱,上士聞道則行,下士聞道則笑,信與不信不過是看那國王有無道心機緣。縱然沒有,難道他們就不傳道了?竟為了還未發生的事便欲放棄傳道的念頭,果然是心魔頓生之故。
這兩人想明白了,自然煩惱不生,而他們的兩位徒弟卻無此際遇,入宮之後便聽到了一件讓他們煩惱得難以自持的消息。塔沙得了那爾遜的承諾,說要請兩位神使入宮講道,一時高興,便將此事告訴了王后,兩位王子和幾位近侍的寵臣,當然,也沒忘記告訴領祭司諾爾。當然,這幾個聽說這般好事,當場就纏著國王,說也想一同聽神使講道,塔沙一時高興忘了形,就全數答應了。今日見到兩位大魔導師,便教他們代為傳話,請兩位神使也讓他們旁聽這次講道。
那爾遜和肯迪心中忍不住詛咒起國王來,怪他只會給他們添麻煩。原本只消騙他一個人,他們還要擔心兩位師父騙不過,這一下子加上了這麼多,特別是還有領祭司也在聽講的人中,那兩個師父要講出什麼來才能讓他們都信任?只是他們也不能就這麼拒絕,只說要回去稟報師父,問他們答應與否。塔沙千叮萬囑,叫他們回去後多向神使說些好話,至少也要叫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與自己一同領受神的教誨。
那爾遜都答應了下來,回去不免要向師父們回稟此事,並問他們要不要將聽講的人減少些。林端穆和蕭展如都說不必,看到徒弟們煩惱成那副樣子,覺著十分可愛,便又安撫了他們幾句,問清了講道的時間,便溫習了一遍腹中典籍,準備到時候登壇傳道。
過了兩日,正是多倫一位聖王的生日,也是多倫的法定假日,塔沙便帶著王后、王子和寵臣們一同在城外一處專供狩獵休息的城堡里布置好一切,等待林端穆和蕭展如為他們講解光明神的國度的故事。午飯過後,他們期盼已久的兩位神使便在大魔導師肯迪和那爾遜的引導下進了城堡,見到了正在苦苦等候的國王一家。
國王見了他們二人,便帶著眾人一起行禮,二人不敢受全禮,便在袖中暗提真氣,扶住了國王一家的身子,讓他們拜不下去,之後才一揮拂塵,把已經拜下的大臣們託了起來。受禮之後,又打了個躬算是施禮,便在當場站定,顯出一副高人氣派。他們這番舉動雖只是為禮數之故,無意間倒讓國王等人相信了他們的身份,更熱情地請他們坐下敘話。
當下兩方分賓主落座,又有僕人上了茶果。那爾遜和肯迪自穿著道童服色,侍立於林、蕭二人背後。國王他們雖然奇怪,但見那兩人站得十分自然,便不敢叫他們落座,反而也自覺地站了起來。林端穆見了,便知道他們這兩個徒弟在俗世身份較高,他們倆這一站,倒使國王以為凡人在神仙面前不能入座了。他便開口叫兩個徒弟坐下,並說“今日並無外人,那爾遜,肯迪,你們也坐下罷,免得眾人見你們站著,也不敢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