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去X縣,幾百公里都送?”米帥有些驚訝地諷刺。

  X縣嗎?“送。”毫不猶豫的回答。

  “不用,米哥,我們都買車票了,還不走?”阿飛說完就徑直走了,方麗萍就交給他老公自己照顧。

  “我送你們到車站。”笑著對那對夫妻說,太知道那個人的倔強了,所以,不會再勉強他任何事。

  省城到X縣的高速公路上,一輛大巴後面始終跟著一輛寶馬。

  “阿飛,我現在才想起來,那人不是你父親嗎?”米帥狐疑地看著阿飛。

  旁邊的人卻沒有出聲,一直看著窗外。

  ---正文完---

  重生之飛花落照舍惜 正文 番外 楊卓越(其一)

  章節字數:5551 更新時間:09-09-03 21:25

  楊卓越不喜歡中國,從他知道他爺爺的故事開始就很不喜歡。

  楊卓越的爺爺楊紅星是那一輩楊家最小的兒子,楊紅星一開始不叫楊紅星,叫楊興開,在國民黨全面潰敗那年改的名,那一年,稱得上省城富豪的楊家,同樣面臨著是去是留的抉擇,留下,**的天下是個什麼樣誰也說不準,但是蘇聯的情況在那裡明擺著,楊家家主楊興中咬著牙下了決定,舉家遷往美國,樣雖然愧對列祖列宗,但為了把楊家百年來的基業保下來,也只有離開中國了,台灣是不去了,照個情況看,蔣介石能不能保住台灣都還是個問題。

  但是在一家子太太丫鬟們收拾行裝的當頭,管家苦著臉來報告他最小的弟弟楊興開不見了,楊興中差點當場就把地板給跺通,他就知道這個個死娃子不讓他省心,白白送去德國留學了,生意學問什麼也沒學成,就學回來要跟**搞革命,家裡的錢沒少要,是支援革命建設,出錢能讓個弟弟安心在家也還好,現在迫在眉睫,他、他竟離家出走了!

  楊興中早就跟楊興開過,他們楊家家訓之就是不能入仕,老本老份地做生意才是長久之道,更不要說參與到兩黨的內戰。

  在那個年代做生意的有幾個能獨善其身,誰不是和官僚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楊興中對**知曉得不多,但是早就見多了國民黨內殘酷的黨派鬥爭,對家人參加什麼黨派那是堅決反對的,國家有難,要他捐多少錢都可以,但是捐命就免了。

  焦急等待了三天後,楊興開終於發來電報,大意就是楊興中要去美帝,他是抵死不會一同前往的,他已經是**員,打死他也不會棄黨棄國投奔美帝,從此跟家裡斷絕關係。

  楊興中氣急,形勢也不容他再拖延,回了一封最後期限的電報,然而,楊興中等到上飛機的最後一刻,也沒等到那個讓人操碎心的小弟。

  沒帶走楊興開,成了楊興中生中最大的心病。

  楊興開後來改名叫楊紅星,紅星照耀中國,楊紅星不敢自己照耀中國,只希望能為黨和國家增添一點光芒,光芒永照中國。

  帶著一腔熱誠和一顆熱愛**的赤子之心,楊紅星在紅旗面前宣了誓,堅決拋棄以前資本家的身份,成為廣大社會主義建設大軍中普通的一顆螺絲釘。

  在各種眾志成城的口號面前,楊紅星開始還是很相信中國在黨的帶領下一定很快能夠超英趕美,建設成為偉大的共產主義國家。

  但是種堅信慢慢被溶解,他小時候是去過外國的,至少知道砸鍋賣鐵大煉鋼是發展不鋼鐵業的,以前家裡也有地主成分,所以至少知道一畝地不可能產出幾噸的糧食,他看著大家家裡已經沒一塊鐵一粒米,但為什麼大家就是不?

  生產隊來把糧食都收完時,就算家裡沒了一顆存糧,大家為什麼都隱瞞著,只,今年高產?

  他不知道有些事要揣著明白裝糊塗,因為知道得太多,也因為知道得太少,當一份生產隊隊長往上遞交的關於楊紅星同志思想上帶有資本主義殘餘的報告在隊裡被當眾宣讀時,他的命運改變了,報告裡記錄他和另個平時很要好的同隊幾次談的詳細記錄。

  於是大家都知道了他以前是資本家,是剝削工人不吐骨頭的資本家,即使表面上眾人對他棄暗投明表示讚賞,但是眼神已經變,個帶有資本主義殘餘思想的**員,已經不能算是純粹的**員。

  災難很快來臨,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就是首先被批鬥的對象,因為在那個隊裡,只有他個思想上需要好好教育的特殊分子。

  他很快明白他堅持自己思想沒有問題是件錯誤的決定,他學會沉默,學會接受他就是走資派代表的法,把個當成事實,也許自己思想上確實需要好好改造。

  這個走資派接受改造如此之快出乎紅衛兵的意料,而且楊紅星表現很好,好到挑不出毛病,既然個已經改造完,那就轉向下個需要改造的人,樣的人實在是太多一,看看,那家就潛伏著一個,要不是他弟弟把他揪出來,還不知道他們身邊竟然潛伏著這樣深這樣多的敵人,企圖顛覆們偉大的政權。

  楊紅星看著身邊的大多數人逐漸變成右派、走資派,而且是妻子告發丈夫、兒子告發父母,兄弟告發姐妹,到處是批鬥,到處是昔日親朋,今日階級敵人的場面,他的眼睛已經沒有一絲光芒。

  “紅星叔”個稱謂只有那家趙家老人的孫趙冬梅會叫,楊紅星被批鬥那年趙冬梅只有14歲,親眼看著平時個喜歡故事逗人的叔被塗成大花臉掛著木牌遊街,那時候雞蛋都拿去還欠蘇聯的債了,平時別菜葉,連野菜都要省著吃,所以丟在他身上的,都是石頭,土塊,和著血掉下來。

  趙冬梅哭花了臉,大半夜會偷偷帶著連自己也捨不得吃的冷饅頭去看楊紅星,一看,就看了幾年,她跟他說我們國家有原子彈了,人民解放軍成功保衛了珍寶島,戰勝了蘇修(蘇聯修正主義),美帝總統來華了……把每天廣播裡說的事都跟楊紅星說,儘管這個叔只會默默地摸她的頭,再也不給她講故事,她也每天晚上都去,換她講給楊紅星聽,楊紅星後來想,那時如果沒有趙冬梅,他大概會把筷子插進鼻孔里一死白了了吧。

  他知道趙丫頭的心意,但是那個年代,他又能給趙冬梅什麼呢?

  楊紅星永遠記得那一年那一天,趙冬梅一進來就說,紅星叔,**去世了!伴隨著顫抖的聲音和流不完的眼淚。

  楊紅星悲痛得不能自已,那個偉大的人,怎麼就去世,他以為**一定會永世長存。

  叔!趙冬梅撲上來,抱著,難過!

  那年,發生很多事,周恩來總理和**相繼去世、唐山大地震、以及楊紅星終於走出那間監禁他多年的小屋,和趙冬梅結婚。

  次年,楊星照出生,紅星照耀中國,楊紅星還是最喜歡句話。

  三年後,楊興華終於在中國解除自封鎖後回國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小弟,楊紅星看著白髮蒼蒼的二哥,得到的消息卻是楊興中已經去世的噩耗,楊興中最後的遺願,就是一定要找回當年丟失掉的弟弟。

  楊紅星說,已經麼多年,是的祖國啊,被牢牢抱在懷裡,永遠也不會離開。

  於是楊興華提出帶楊星照去美國見見他其他的叔伯,認籍入譜,楊紅星想孩子還小,只去一段時間應該不會被資本主義腐朽的思想侵蝕吧,是該讓孩子認祖歸宗,可是,明明里才是祖國故鄉,卻要到美國去認祖歸宗。

  楊星照4歲那年跟二伯到了美國,入家譜,承“凌”字輩,改名楊凌照。

  這一去,五年後才回來。

  楊紅星被個被這個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迷花眼不願意回來的逆子氣好幾次,直到楊興中解釋讓孩子在這邊學習比較好,看中國現在不是鼓勵大學生出國留學學先進科技,回來再報效祖國嗎?還不如讓孩子一開始就在那邊學習的好,楊紅星想想也是,他一向是跟著黨的政策走,跟著黨走沒錯的。

  於是楊紅星在改革開放之初,在縣城辦了個麵粉廠,因為國家鼓勵創造產業,支持私人辦工廠,而且說這不存在姓“社”姓“資”的問題,只要是能給國家帶來利益的,就都是國家所鼓勵的,開辦廠,他覺得終於放下壓在他身上十幾年“社資”的包袱。

  聽到二爺爺講到里,楊卓越很不明白他爺爺,既然最後還是做了“資本家”,對共產主義的信念,還不是沒有堅持,之前又何必去吃那些苦?

  楊興中說,不能真正理解別人的堅持,即使最後那個堅持沒有任何結果,但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最為可貴的東西。

  當然楊卓越那時還小,不大能弄懂句話是什麼意思,只知道他爺爺太討厭,硬要他老爸回中國,害他沒爸爸陪,是他爺爺栓住他老爸,不管楊凌照在哪裡長大,只要在中國出生,就是死也要死在中國。

  於是他連帶著討厭中國,因為楊紅星喜歡中國,所以即使他老爸在中國,他也不願意去。

  他只喜歡二爺爺家,但只能一星期來兩天,那兩剛好是他老爸從中國回來的時間,其餘,都必須住在討厭的外公家,因為,從他記事起,他媽媽就一直告訴他,見到他外公時,應該怎麼笑,怎麼話,怎麼撒嬌,定要按的去做。

  莫里斯,你必須讓你外公從心裏面討厭你。是南馨在楊卓越面前說得最多的話。

  為什麼?楊卓越不明白。

  不知道南家這潭水有多深有多混,而我希望永遠不要知道。

  楊卓越知道爺爺家和外公家還是不同的,南家是紐約華人的百年世家,楊家只是半路進駐,依附南家是楊家在紐約落腳的根本。

  當然這個世界上,依附的手法也包括聯姻,而南家也需要楊家在生意上的合作,楊家從祖上就好生兒子,兒少得可憐,幸好楊家的人都比較出色,所以跟南家不太重要的小姐結婚也足夠。

  如果樁婚姻只是因為感情之外的必要而形成,那就意味著離離婚不會太遠了。

  南馨常常嘆氣,莫里斯,要是個女孩就好!

  楊卓越想他個帥帥的男生,才不要當動不動就哭的女孩子。

  但很快他就知道他老媽是什麼意思,南家的孩沒有繼承家業的資格,連名字都入不字輩,她們生下的女孩子就變成外姓人,女孩南家就不予理睬,男孩卻處於尷尬的位置,就算是外姓子孫,也好歹是半個南家人,即使是不太受重視的外孫,在那個複雜的大家族裡,也依然是有心人潛在的對手。

  南家盛百年而不衰,就在於內部對子孫嚴酷的教育手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南家的家訓之首。

  楊卓越從小就很聰明,在南馨來還不及教他掩飾的時候就已經被一群虎狼親戚察覺,防微杜漸一向是南家人處世為人的最大特,楊卓越對小時候時不時的意外事故印象深刻,南馨不知道該怎麼保護楊卓越才好,南家的孩不管是本姓還是外姓,律要在南家生活到12歲,12歲已經足夠,能活下來的都是人精,只有活到那個時候才會被送到哥倫比亞去接受專門訓練,南家本來就是靠軍火起家,20世紀初作為愛國華人南家開始向中國為推翻滿清的革命派秘密提供軍火,在那個最不缺乏戰爭的年代,南家迅速壯大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