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打完一場酣暢淋漓的大仗,得了便宜的宋逢辰‘能屈能伸’,果斷伏低做小,又是按肩,又是揉腰的,總算是把惱羞成怒的徐舒簡給哄好了。

  趁著徐舒簡做飯的空隙,宋逢辰洗完床單和被罩,著手整理起他從港市帶回來的東西來。

  這堆盒子裡,一半是丁家給的謝禮。

  兩罐貓屎咖啡

  這名字聽起來就有點刺激,但老古董宋逢辰實在是沒有想要品嘗的欲望,他記得劉老先生(晚清政府送往花旗國的最後一屆公派留學生,做過十幾年的地質調查所所長,現在在地質大學做副校長的那位)喜歡喝咖啡來著,倒是可以借花獻佛,送給他嘗嘗鮮。

  四罐來自土耳其的蜂蜜,估摸著總重量不會超過一公斤。

  一盒野生珍珠,白的黑的黃的都有,少說也有百十來顆,直徑最小的也有一公分,最大的一顆甚至有彈珠大小,用來磨粉正好。

  半支三斤重的百年野生靈芝,另外半支已經進了宋逢辰和廣陽的肚子裡了。

  一本董其昌的《小楷金剛經》字帖,兩塊徽墨,這兩件顯然是給徐舒簡準備的。

  還有那半斤大紅袍。

  剩下的都是一些菸酒零嘴什麼的,不說也罷。

  至於另一半盒子,則是宋逢辰帶給徐舒簡他們的禮物。

  其中包括給徐舒簡的圍巾,給徐俊民的紫砂杯,給徐適道的文件包,給鄭德輝幾位老爺子每人一份的海味乾貨禮盒,裡面包攬了十幾種海鮮,鮑魚、乾貝、海馬、魚膠……

  對了,還有三箱可樂,難為宋逢辰千里迢迢的把它們給帶了回來。

  徐舒簡端著兩個海碗從廚房裡出來的時候,看見的就是客廳里一副亂鬨鬨的樣子。

  宋逢辰抖了抖鼻子,驚喜道:“哪兒來的米粉?”

  徐舒簡將其中一個海碗遞給他,說道:“陳二嫂子寄來的,就是前幾天的事情。”

  “這樣啊!”宋逢辰放下手裡頭的東西,伸手接了。

  他到京城之後,一直和陳家有聯繫,因而陳二嫂子有他家的地址倒也不足為奇。

  “除了米粉,還有些臘腸、吹肝、餌塊、野蘑菇什麼的,都在床底下放著。”徐舒簡又說道。

  宋逢辰不在,這些東西他也不好處理。

  “嗯。”宋逢辰吸溜著米粉,含糊著說道:“正好,明天去爺爺那兒的時候,可以帶點過去給他嘗嘗。”

  他作為晚輩,出遠門一趟回來,去長輩那兒坐坐報個平安什麼的,是最基本的禮儀。

  “好。”

  第二天上午,宋逢辰和徐舒簡一起,去了徐俊民那兒。

  “你來的正好,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說。”徐俊民說道。

  “您說!”宋逢辰放下手裡大包小包的東西。

  炊事員廖師傅回家過年去了,因而屋子裡也沒有外人,徐俊民也就直說了:“眼下,希公登頂已經是鐵板釘釘上的事了。”

  宋逢辰認真的聽著。

  “盧家、祝家、張家……這才幾個月,京城就鬧出了這麼多的事情,這還是明面上的,背地裡不知道還有多少無辜的民眾受害。歸根結底是玄門修士目無法紀,視人命為草芥,仗著有點手段胡作非為。”

  “若是不加以管束,後果將不堪設想。希公的意思,是要成立一個特別事務辦理處。一是為處理國內這些邪魔外道,肅正風氣;二來也是為了抵禦外敵。你知道的,最近西南邊界那邊不怎麼太平,一場大仗在所難免……”

  “關於這個特別事務辦理處處長的位置,張老爺子想推薦你去做。”徐俊民說道。

  他口中的張老爺子就是之前被李有忠陰謀竊奪生氣,後來被宋逢辰救了回來的張炳軍。

  宋逢辰戳著手指頭,沉聲問道:“也就是說,還有其他的候選人?”

  徐俊民點了點頭:“李公舉薦的房去觀少觀主何端峰,但他不足為懼。”

  宋逢辰瞭然。

  論實力,何端峰不如他。

  論後台,何端峰背靠房去觀。宋逢辰也有長寧觀撐腰,除此之外,他還有徐家、趙家(趙成於)和張家的支持。

  正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何端峰肯定爭不過他。

  不過宋逢辰卻沒打算摻和進這件事情裡面來,他說道:“何端峰比我更適合這個位置。”

  他解釋道:“事情從急,何端峰身後站著的是整個房去觀,房去觀作為正道魁首,名聲大,實力更沒的說。有房去觀幫襯,加上它無與倫比的號召力,相信何端峰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組建出一個可靠的班底來,這一點是我和長寧觀沒有辦法做到的。”

  “最主要的是,何端峰生性古板,恪守教條,他來管理這個特別事務辦理處,再穩妥不過。”

  “你也不用太過妄自菲薄。”徐俊民眉頭微皺。

  “我只是實話實說。”宋逢辰哪能不知道徐俊民真正想聽的是什麼,他看了一眼徐舒簡,說道:“更何況,在其位謀其事,我要是接了這個位置,將來還不得天南海北的跑……我現在這樣就挺好。”

  聽見這話,徐俊民的臉色果然好了不少,不枉徐舒簡為了陪在他身邊放棄了成為外交官的夢想。

  作為一個爺爺,他的目光也只能是這麼的淺薄。

  反正這個位置又不是非宋逢辰不可,正如同他所說的那樣,何端峰的確比他更能勝任這個職位。

  連帶著徐舒簡也忍不住的彎了唇角。

  宋逢辰笑了笑。

  更何況若是長寧觀能在南洋華商圈子裡站穩跟腳,照樣能夠為國出力,畢竟未來幾十年裡,國家最缺的就是外資了。

  從徐俊民家出來,宋逢辰徑直去了南北糧店。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這會兒找上門來,是想請成先生幫我找一件東西。”宋逢辰放下手中的茶盞,開門見山。

  “宋先生既然都這麼說了,那小弟我一定盡力辦到。”成翰飛滿口答應:“不知宋先生要找的是什麼東西?”

  宋逢辰目光如炬:“玉璽——”

  第120章

  “玉璽?”成翰飛喝茶的動作一停, 抬頭看向宋逢辰。

  玉璽,專指皇帝的玉印, 是御璽的俗稱, 專業的稱謂應當是寶璽。

  寶璽始於秦朝,由秦始皇創立,秦亡後, 寶璽制度被漢高祖劉邦全部繼承下來,一直沿用到隋朝。

  根據漢代的記載,皇帝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 天子行璽,天子之璽, 天子信璽。

  六璽的用途各不相同, 如任命朝廷官員,印‘皇帝之璽’;任命四夷的官員,則用‘天子之璽’……

  傳國玉璽(和氏璧)不在這六璽之內,它僅代表皇帝的正統地位。

  另有‘皇帝神璽’為鎮國之璽, 藏而不用。

  以上八璽及其用途形成了後來所謂的‘秦漢八璽制’。

  到了唐朝,武則天稱帝時,獨出心裁地增加了一方“皇天景命有德者昌”神璽,八璽制變為九璽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