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封旭奇道:“石頭?”
“舉凡池邊都應有一石碑,最妙是陳在湖底十載以上的石頭打磨而成,碑上題字,以此為池名,方能相映成趣。”
封旭心中一動,一搖金鈴,待守在岸上的杜管家上來,吩咐道:“拿紙筆來。”
然後。起身對杜江揖禮道:“那就請閣老賜名。”
紙筆呈上來,杜江也不推辭,信手提下了“經池”兩字。字力蒼勁,每字直徑尺余,非數十年刻苦沉澱,不能成的功力。
封旭一看之下,飛長眉眼間現出驚愕神情,忍不住望了杜江一眼,察言觀色時但見杜江並不看自己,只依舊望著眼前的池水。
此時雖已過了午後最熱的時分,但暑氣還沒有消散,即使水風習習吹在身上,仍是一身的灼熱煩躁。封旭忍不住題字輕輕一推:“我到底愚鈍,不知‘經’字,閣老要做何解?”
杜江沒有作聲,抬手將一杯酒傾入口中,封旭忙親自滿上。
風過處,蟬聲蛙鳴。日光照在了封旭的臉上,摻雜了胡人血脈的臉龐異常白皙,那雙藍得驚人的眸子,如凝著冰刃,似乎可以直直的刺進人心底去。
杜江轉開臉去,幾乎是無聲的嘆了口氣。前朝的藍王性情暴烈,雖遇事勇於機敏,但到底難成大器。
而他……終究忘不了先朝那一個大雪綿綿下了數日的冬日,天寒地凍得連他兩個兒子的熱血,剛灑下就已經被凝住了。那一雙頭顱落在雪上,睚眥欲裂,仿佛在質問自己的父親是不是有著比虎還要毒的心肝肺腑。
人老總是忍不住回顧往事,往事也總是容易觸動了衷腸,杜江一直望著池水的眼慢慢轉望向身邊恭謹而立的封旭。
“古有明訓,親王不可多涉政務。王爺知道,這府第原本是藍王府。當年的藍王也就是因為這條罪名,遭了流徙。”
“閒散宗室嗎?費勁周折才走到這一步,本王絕對是不甘心的。還請閣老賜教。”
話答的恭謹平靜,可杜江的就終究說到心裡的隱痛上去。
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漠北陳瑞是怎樣用皮鞭教會自己。那段日子,身上似乎沒有一塊是不帶傷的,而比傷痕更加疼的就是屈辱。鬱積在肺腑深處,絲毫沒有辦法還擊的羞辱,仿佛一把火,灼烤著他,決不願再體會一次。
杜江目光閃動,語氣沉著的辨不出起伏:“經宴。”
經宴……
封旭是聽陳瑞講過的。
所謂經宴,“經”是由翰林學士或有內閣給皇帝講解經書或貞觀政要;“宴”是講經已畢皇帝賞參加的官員們賜宴。按祖例經宴是每月2日、12日、22日。內閣官員俱都出席。而當今的天子疏於政務已久,自然不會拘束著參加經宴,李太后樂得皇帝和杜江疏遠,竟從來也不勸解。日子久了,經宴便荒廢了。
封旭越加疑惑,斟酌著字句問:“閣老,我不明白,經宴是專設給皇上的……”
杜江搖了搖頭,索性將話挑明了道:“祭天時,天子若微恙或不願出席,也會命人代祭。”
愈加放低聲音,安撫似地說道:“宮外我雖不能明來,但暗裡還是可以使上一把勁。宮裡……就得你自己想法子了。”
聽見“宮裡”二字,封旭慢慢垂下眼,抬手行了一個大禮,道:“是。”
杜江走了良久,封旭仍坐在凝霞亭里,眼前碧波一陣陣漣漪涌動,沐人衣冠如披清水。
欄外的一株極是嬌艷,蓮紫的花瓣上彩絲鑲邊,開道極盛反倒經不住風,瓣瓣簪在水中。
他記得,這株叫做“六月春”。
波光水色暮照時分,記憶里人影婉轉。
他想,宮裡能托得上的人便只有她了。
合
東都的天氣到了六月末時,已經是盛暑。
大陳宮內,先只是萬壽山的楓葉,似水底密密麻麻地貝殼,被潮一般的炎熱鼓起,如絮語般悄悄楓紅。然後,緩緩旋轉像是湘色漩渦,漫延至了整個的大陳皇宮。
幾日間,所有楓樹都彤霞盡染。
如此異像,欽天監監正細觀天時星曆後上奏,天降祥瑞。朝廷頓時一片喜慶時,賀表不斷。過了幾日,不想欽天監監正又趁勢上奏,稱祥瑞乃為天啟,要求皇帝重開經宴。一時間,雪片似的上疏,紛紛附和,但都被李太后擱置一旁。
封旭在府里觀望了大半月,時逢陳瑞按例獻上哈密瓜一類西北特有的貢品,如今封旭兼著這樣的閒散差事,便借著獻鮮的名義進了宮。
封旭來到皇帝的欽勤殿,副總管內侍方進滿面堆笑的親自迎了上來,領他進到側殿。
側殿內朝南窗全部洞開,映入眼帘的便是紅色丹楓,成簇成簇鋪滿了枝頭。過於濃麗的顏色,招來成群小白蝴蝶,翩翩飄舞,白色點點。一時讓人分不清,這是春是夏還是秋……
內侍端上來解暑的涼茶,竟也應景的在細白瓷的茶盞內描了一顆綺麗楓葉。
方進殷勤招呼著:“王爺,請用喝茶。”
轉身又親自張羅了幾個冰鎮的果盤,呈上來,笑吟吟的道:“王爺,吃果子。”
欽勤殿裡隨意一景一物都自不待言,連平平常常的西瓜都講究的切成薄薄一片,塗了一層玫瑰蜜醬,鎮在碎冰上。封旭隨意拈起一個,蜜醬沁的久了幾乎入口即化,冰甜爽口,暑熱頓時去了泰半,不由誇了句好。
嘗了幾個後,封旭隨意似的問:“萬歲呢?”
方進垂手,笑的狡譎:“回王爺,萬歲此時不在殿裡。”
封旭一愣:“可是出宮了?”
“回王爺,也不是。”
左一個“王爺”、右一個“王爺”,言辭間恭謹殷勤,神色卻模稜兩可起來。
封旭心裡明白,便伸手到袖子裡,摸到了兩張銀票,這才記起臨出門泛泰為他更衣時,只準備了一百兩的銀票和五千兩的銀票。照一般的規矩,不過開銷一兩百,用不到五千兩這麼大的數目。但今日他別有圖所,就不能太過吝嗇,沉吟了一下,拈著那張五千兩的,遞給方進。
“天這麼熱,你們當差也辛苦,拿去買碗涼茶吧!”
方進也不推辭,爽利的施禮接過,偷偷展開驚的哈一聲笑了出來,忙立刻用手地捂在嘴。眼珠子咕嚕嚕一轉,躬著身子上前,幾乎是貼著封旭耳朵邊小聲說道:“萬歲爺嫌殿裡熱,上紫薇洲避暑去了,這兩日都是歇在那裡。”
封旭沉吟片刻,也低聲問道:“可有人陪著?”
“王爺也知道,萬歲離了夫人,是不歡喜的。王爺要是去,奴才這就去備船。”
封旭微微頷首,道:“別太張揚,一條小船就好。”
方進忙行了一個禮:“奴才這就去準備。”
時逢國喪三年期滿,宮內選進了一批秀女。德保挑了十數名姿容出眾的,招到玉湖中央的紫薇洲清林閣上,遊園酒宴,舞樂齊宣。
“舉凡池邊都應有一石碑,最妙是陳在湖底十載以上的石頭打磨而成,碑上題字,以此為池名,方能相映成趣。”
封旭心中一動,一搖金鈴,待守在岸上的杜管家上來,吩咐道:“拿紙筆來。”
然後。起身對杜江揖禮道:“那就請閣老賜名。”
紙筆呈上來,杜江也不推辭,信手提下了“經池”兩字。字力蒼勁,每字直徑尺余,非數十年刻苦沉澱,不能成的功力。
封旭一看之下,飛長眉眼間現出驚愕神情,忍不住望了杜江一眼,察言觀色時但見杜江並不看自己,只依舊望著眼前的池水。
此時雖已過了午後最熱的時分,但暑氣還沒有消散,即使水風習習吹在身上,仍是一身的灼熱煩躁。封旭忍不住題字輕輕一推:“我到底愚鈍,不知‘經’字,閣老要做何解?”
杜江沒有作聲,抬手將一杯酒傾入口中,封旭忙親自滿上。
風過處,蟬聲蛙鳴。日光照在了封旭的臉上,摻雜了胡人血脈的臉龐異常白皙,那雙藍得驚人的眸子,如凝著冰刃,似乎可以直直的刺進人心底去。
杜江轉開臉去,幾乎是無聲的嘆了口氣。前朝的藍王性情暴烈,雖遇事勇於機敏,但到底難成大器。
而他……終究忘不了先朝那一個大雪綿綿下了數日的冬日,天寒地凍得連他兩個兒子的熱血,剛灑下就已經被凝住了。那一雙頭顱落在雪上,睚眥欲裂,仿佛在質問自己的父親是不是有著比虎還要毒的心肝肺腑。
人老總是忍不住回顧往事,往事也總是容易觸動了衷腸,杜江一直望著池水的眼慢慢轉望向身邊恭謹而立的封旭。
“古有明訓,親王不可多涉政務。王爺知道,這府第原本是藍王府。當年的藍王也就是因為這條罪名,遭了流徙。”
“閒散宗室嗎?費勁周折才走到這一步,本王絕對是不甘心的。還請閣老賜教。”
話答的恭謹平靜,可杜江的就終究說到心裡的隱痛上去。
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在漠北陳瑞是怎樣用皮鞭教會自己。那段日子,身上似乎沒有一塊是不帶傷的,而比傷痕更加疼的就是屈辱。鬱積在肺腑深處,絲毫沒有辦法還擊的羞辱,仿佛一把火,灼烤著他,決不願再體會一次。
杜江目光閃動,語氣沉著的辨不出起伏:“經宴。”
經宴……
封旭是聽陳瑞講過的。
所謂經宴,“經”是由翰林學士或有內閣給皇帝講解經書或貞觀政要;“宴”是講經已畢皇帝賞參加的官員們賜宴。按祖例經宴是每月2日、12日、22日。內閣官員俱都出席。而當今的天子疏於政務已久,自然不會拘束著參加經宴,李太后樂得皇帝和杜江疏遠,竟從來也不勸解。日子久了,經宴便荒廢了。
封旭越加疑惑,斟酌著字句問:“閣老,我不明白,經宴是專設給皇上的……”
杜江搖了搖頭,索性將話挑明了道:“祭天時,天子若微恙或不願出席,也會命人代祭。”
愈加放低聲音,安撫似地說道:“宮外我雖不能明來,但暗裡還是可以使上一把勁。宮裡……就得你自己想法子了。”
聽見“宮裡”二字,封旭慢慢垂下眼,抬手行了一個大禮,道:“是。”
杜江走了良久,封旭仍坐在凝霞亭里,眼前碧波一陣陣漣漪涌動,沐人衣冠如披清水。
欄外的一株極是嬌艷,蓮紫的花瓣上彩絲鑲邊,開道極盛反倒經不住風,瓣瓣簪在水中。
他記得,這株叫做“六月春”。
波光水色暮照時分,記憶里人影婉轉。
他想,宮裡能托得上的人便只有她了。
合
東都的天氣到了六月末時,已經是盛暑。
大陳宮內,先只是萬壽山的楓葉,似水底密密麻麻地貝殼,被潮一般的炎熱鼓起,如絮語般悄悄楓紅。然後,緩緩旋轉像是湘色漩渦,漫延至了整個的大陳皇宮。
幾日間,所有楓樹都彤霞盡染。
如此異像,欽天監監正細觀天時星曆後上奏,天降祥瑞。朝廷頓時一片喜慶時,賀表不斷。過了幾日,不想欽天監監正又趁勢上奏,稱祥瑞乃為天啟,要求皇帝重開經宴。一時間,雪片似的上疏,紛紛附和,但都被李太后擱置一旁。
封旭在府里觀望了大半月,時逢陳瑞按例獻上哈密瓜一類西北特有的貢品,如今封旭兼著這樣的閒散差事,便借著獻鮮的名義進了宮。
封旭來到皇帝的欽勤殿,副總管內侍方進滿面堆笑的親自迎了上來,領他進到側殿。
側殿內朝南窗全部洞開,映入眼帘的便是紅色丹楓,成簇成簇鋪滿了枝頭。過於濃麗的顏色,招來成群小白蝴蝶,翩翩飄舞,白色點點。一時讓人分不清,這是春是夏還是秋……
內侍端上來解暑的涼茶,竟也應景的在細白瓷的茶盞內描了一顆綺麗楓葉。
方進殷勤招呼著:“王爺,請用喝茶。”
轉身又親自張羅了幾個冰鎮的果盤,呈上來,笑吟吟的道:“王爺,吃果子。”
欽勤殿裡隨意一景一物都自不待言,連平平常常的西瓜都講究的切成薄薄一片,塗了一層玫瑰蜜醬,鎮在碎冰上。封旭隨意拈起一個,蜜醬沁的久了幾乎入口即化,冰甜爽口,暑熱頓時去了泰半,不由誇了句好。
嘗了幾個後,封旭隨意似的問:“萬歲呢?”
方進垂手,笑的狡譎:“回王爺,萬歲此時不在殿裡。”
封旭一愣:“可是出宮了?”
“回王爺,也不是。”
左一個“王爺”、右一個“王爺”,言辭間恭謹殷勤,神色卻模稜兩可起來。
封旭心裡明白,便伸手到袖子裡,摸到了兩張銀票,這才記起臨出門泛泰為他更衣時,只準備了一百兩的銀票和五千兩的銀票。照一般的規矩,不過開銷一兩百,用不到五千兩這麼大的數目。但今日他別有圖所,就不能太過吝嗇,沉吟了一下,拈著那張五千兩的,遞給方進。
“天這麼熱,你們當差也辛苦,拿去買碗涼茶吧!”
方進也不推辭,爽利的施禮接過,偷偷展開驚的哈一聲笑了出來,忙立刻用手地捂在嘴。眼珠子咕嚕嚕一轉,躬著身子上前,幾乎是貼著封旭耳朵邊小聲說道:“萬歲爺嫌殿裡熱,上紫薇洲避暑去了,這兩日都是歇在那裡。”
封旭沉吟片刻,也低聲問道:“可有人陪著?”
“王爺也知道,萬歲離了夫人,是不歡喜的。王爺要是去,奴才這就去備船。”
封旭微微頷首,道:“別太張揚,一條小船就好。”
方進忙行了一個禮:“奴才這就去準備。”
時逢國喪三年期滿,宮內選進了一批秀女。德保挑了十數名姿容出眾的,招到玉湖中央的紫薇洲清林閣上,遊園酒宴,舞樂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