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院牆上刷了粉,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當空之時,便有竹影橫斜,落於白牆之上,如同一幅長長的水墨風景畫。

  安排好黃櫨後,楚天竹就開始了他的「煉丹」大業。每日除了晨起訓練黃櫨之外,便是悶頭在新建的竹屋中研磨材料。

  他請村長放出話去,說山上的竹仙師要開始煉製丹藥,長期收購煉丹所需的材料,並列出了收購清單。

  清單中羅列了一些尋常補氣養血的藥材,並將硫磺、硝石等物巧妙的混入其中,使人看不出他真正需要的材料是什麼。

  自古以來,仙師們煉丹時,都會在丹爐中放入種種礦物。

  他們認為草木歲歲枯榮,不可長久,使用草木作為材料,煉出的仙丹無法助人長生。

  金石則不同,不懼火煉,千年不朽。

  甚至有人會在丹爐中混入金箔、水銀等物,以求煉出能使人白日飛升、不老不死的金丹。

  與他們相比,楚天竹收購丹砂、硝石、硫磺等礦物,實在算不得什麼稀奇。

  至於煉丹所需的丹爐,原本定製新爐需要數月,不過眼下就有一個現成的。

  先前住在大王莊的柳仙師回鄉做官去了,他置辦的宅子卻暫時無人接手。

  鄉里人買不起這等宅院,城裡人又不願到這偏僻地方來住,因此一直空置,只留一個老管家在此照看,尋找買主。

  宅子裡除了帶不走的大件家具,還有一座半人高的丹爐。

  柳仙師對煉丹之術一竅不通,炸了幾次爐,把這丹爐炸得灰頭土臉,不堪入目。

  幾位本欲接手的仙師看過實物後,都連連搖頭,不肯成交了。

  如是數次,山中或真或假的仙師們都聽說這丹爐實是個廢品,不再前來。

  宅子還三不五時有人來詢,香爐無人問津。

  因此楚天竹一露出要購買丹爐的意思,老管家生怕他跑了,一開口就開出一個極低的價格。

  柳仙師先前不過白身,現在已在盧州做了官,地位水漲船高。

  人說宰相門房七品官,官員家中的管事、僕從出門辦事時,一說自己是某某大人府上的,地位立時與旁人不同了。

  老管家迫不及待的想處理掉大王莊這點事務,好早日回盧州,去當他的風光大管家。

  管家給出的價格,大概相當於定製一個全新丹爐價格的十分之一,楚天竹欣然接受。

  他又沒打算真的煉丹,便宜購入一個丹爐,只為裝裝樣子,以防有好事者前來刺探。

  見這位竹仙師點頭,老管家笑逐顏開,終於處理掉了這個燙手山芋。丹爐雖然沒賣到東家要求的價格,但只要賣宅子時稍微抬一抬,便可找補回來。

  楚天竹雇了馬車,把沉重的丹爐運回山中,又採買了一些工具,煉丹工坊已初具雛形。

  這段時間,陸續有村民送來清單上的礦石材料,他立即開始著手加工。

  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放出消息,聲稱煉製出一爐「辟穀丹」,待價而沽,換來的錢財,用於後續收購材料。

  就在楚天竹勤勤懇懇的搓材料時,一個來自青州的商隊,出現在黃家村。

  他們拿了一封寫了仙居地址的信,在村民的指點下,找到了半山竹林。

  為首之人身材微胖,鬚髮很重,穿著一身輕薄的靛藍絲衣,手中摺扇不停扇動,依然熱得汗流浹背。

  他叩響竹林仙居的院門。

  此時黃櫨在別院讀書,楚天竹在山中「煉丹」,家中只剩王文軒一人。

  王文軒極不情願的放下書,前去開門。他眼神不好,動作也慢,拖拖拉拉的。

  但叩門之人似乎極有耐性,不疾不徐的叩門三聲,稍作等待後,以同樣的節奏再叩三聲,循環往復。

  王文軒神情飄忽的打開院門,口中念念有詞。他的思緒還停留在書中,雙目茫然,因此開門之後迷瞪了好一會兒,才恍然驚覺:「大哥!你怎麼來了?」

  來者正是王文軒的長兄,王文舉。

  王家在青州經營藥材生意,已有三代,是本地人盡皆知的百年傳承老品牌。

  經營的藥房「百草堂」在青州共有十餘家分店,向來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口碑極好。

  王文軒的父母擔心他被奸人所騙,特意要他大哥王文舉到仙山一探究竟,無論如何,儘量將王文軒帶回家中,方便照拂。

  仙山位於京州西北與盧州交界之處,青州位於東南。王文舉要到仙山,需得先進京州,再從京州轉道向西。

  京州自開元定都以來三百餘年間,已發展成人人嚮往的繁華之地。王文舉身為商人,路過京州怎能空手而歸,於是他乾脆拉起個小型商隊來。

  外地行商進京,如果沒有門路,很難取信於人,再好的商品,也賣不出好價格。

  但若有雙方都認識的熟人作保,持薦書拜訪,京州本地商戶知道這是可信任的人,態度自然不同。

  王家在青州發展許久,枝繁葉茂,人脈廣泛,各行各業皆有渠道。王文舉多方聯繫之下,拿到了好幾份薦書。

  一切準備停當,他帶著年輕力壯的家丁夥計共十名,並一位精幹的管事,趕著五輛裝滿青州藥材、土產的馬車,一路往京州去了。

  他在京州把貨品脫手,大賺了一筆,之後就馬不停蹄的來到小弟王文軒信中所留地址,一探究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