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
婚禮定在三個月後。
葉泠的婚紗沒做,嫁妝也沒有備好,她倆的婚紗照還沒拍,還得發喜帖,零零種種算下來,三個月時間算是緊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葉泠的產業都是自己的嫁妝。她和溫徵羽的財產幾乎都是按照婚姻法來的,這些算是她的婚前財產,婚後財產才為她倆共有。婚房、家具這些都是現成的,只需要在操辦婚禮的時候加點彩綢之類的點綴上就行了;做禮服和印請帖這些瑣碎的雜事則由溫徵羽去操辦。
溫徵羽把婚事定下,便要準備回去結婚的事情了。
溫徵羽不放心溫時紓,擔心康家又鬧出什麼事,趁著她還在京里,親自去打聽了回康家的事。
她去到秦老先生家,把她二姑的事告訴了秦老先生。
秦老先生兩口子留她吃晚飯,待他兒子回家,說到老康的事時,他兒子順嘴說了兩句,說得很隱晦,大概意思就是老康的往來帳戶和名下財產都沒有交待不清的地方。溫時紓轉給他的那些錢,他是不認的,給出的解釋是離婚的時候,他是淨身出戶,兩人口頭協商將來錢都留給康柏。溫時紓立遺囑,把康柏排除在了繼承人之外,他的兩個姐姐氣不過,出來理論。他的兩個姐姐沒怎麼念過書,不會講大道理,有時候難免會來點撒潑打滾那一套,溫時紓又是個脾氣大的,就鬧到紀委去了。
實際上,老康這些年的人情走動都是溫時紓在張羅,大家都知道這點。他們畢竟是多年夫妻,那些人情走動是老康的還是溫時紓的,很難分得清楚。就如同葉家二房倒台,康家父子都從中獲利,但違法亂紀的是葉家二房的人,康家父子是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調動。
溫徵羽不太明白,既然告不倒老康,她二姑為什麼要這麼做?
她想不明白,就直接去問溫時紓。
溫時紓聽到溫徵羽還特意去打聽,不禁莞爾,對她說:“過明路而已。”
溫徵羽還是不太明白。
溫時紓說:“那些錢最終還是會落到康柏手裡,該是他們父子的,自然是要給他們的,先說清楚,以免有人拿這做文章。同時也是告訴所有人,我和康家翻臉徹底斷絕往來了。”她緩緩地說了句:“有些人窮怕了,把錢看得比命重。”
溫徵羽默默地聽著。
溫時紓輕輕地撫撫溫徵羽的背,緩聲說:“柏兒從出生就被他奶奶帶在身邊,不斷地被灌輸他媽有多不好的觀念,他那兩個姑姑也成天在他身邊說長道短,表兄弟圍在他身邊捧著哄著。我和他奶奶還有兩個姑姑不知道吵過多少架,他都看在眼裡,至於誰是誰非誰親誰疏,那就是他自己判斷的事了。”
她輕輕地嘆了口氣,緩聲說:“可小羽,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對誰好,不是沒感覺的。康家人那樣,我怎能不為自己打算,又怎麼可能把什麼都交給他們。老康的幾個姐姐眼裡看到的都是錢,覺得什麼都能拿錢擺平,以為只要把我賺的這份錢拿到手,我的一切就是他們的了。”
“柏兒這些年工作順風順水,日常開銷都是我在給,從來沒有缺過什麼短過什麼。我立遺囑,他覺得我把他的錢給了你們,心裡不痛快,覺得在我眼裡,侄女比兒子親。”
“他沒想想,他是我兒子,我受欺負的時候,老先生死的時候,他幫著別人。他奶奶找我吵架的時候,他護著他奶奶。”
溫時紓又一次重重嘆了口氣,說:“當年我的嫁妝都填了康家的窟窿,這些年做生意掙的都在這了。”到頭來卻成了這樣。
溫徵羽知道溫時紓是真的難受了,才會和她說這麼多。她也聽明白溫時紓話里的意思。康家人爭的其實就是錢,但實際上康家能有今天,她二姑能掙出這份錢,靠的是家裡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事之道。她二姑賣產業這事,她請齊緯幫忙,齊緯掙了錢,她二姑省了麻煩,皆大歡喜。表面上看,齊緯賺得容易,但如果她信不過齊緯,她是不敢把齊緯介紹給她二姑的。知根知底,知道對方是正經人,才敢合作,才敢長久交往,有錢的時候一起賺,有難的時候能幫手就儘量幫。康柏連親媽都坑,他白送錢給她,她都不敢收,怕欠下人情被坑,最好的結果就是不要與他有任何往來。
溫徵羽對溫時紓說:“你跟我回家吧,我這結婚的事還正愁缺人幫著張羅。”
溫時紓欣然應下。她讓溫徵羽問問葉泠什麼時候有空,她回老家前要和那幫朋友姐妹們聚聚,如果葉泠有空,讓她一起來。
葉泠聽說溫時紓想介紹人給她認識,再沒空也是有空的,做生意,多認識些人總是沒有壞處的。康柏的事,她聽溫徵羽說了,只在心裡默默地罵了句:“蠢!”。
溫時紓雖然看起來潑辣,但骨子裡還是有股溫家人的溫潤穩紮勁,生意做得穩,往來的也都是比較踏實實在的人,能夠處成朋友長期相處的都不是那種有好處就撲過來見勢不對就撤的鑽營投機份子。溫時紓和溫徵羽兩姑侄在這點上還是很像的。
溫時紓先帶著葉泠和溫徵羽見了一圈人,之後便把她賣產業的錢投在偏遠山區的希望小學建設上。她把大半財產都捐了,只留了些養老錢。因為是做公益,還上了回新聞報導。
她住的那套房子留著沒賣,以後到京里好有個落腳的地方,但把家具都蓋起來,暫時住在溫徵羽那。
她把錢捐了後,她那向來走動勤快的兒媳婦也不再帶著孫女登門了。
她跟孫女的關係還是挺親近的,回去前還是想看看孩子,剛好溫徵羽有空,便和她一起去學校接小朋友。
小朋友見到溫時紓,一路飛奔撲到溫時紓的懷裡喊“奶奶奶奶”,拉著溫時紓撒了好一會兒撒,才看到溫徵羽,又喊了聲:“表姑。”
小朋友的媽媽雖然有點不滿溫時紓寧肯把錢捐出去也不留給康柏,但溫時紓向來待她不錯,看到溫時紓還有點難為情,喊了聲:“媽。”康柏的兩個姑姑的表兄弟鬧得厲害,溫時紓把錢轉給了老康,可私底下還是給了她一筆錢,說是給孩子的撫養費。溫時紓去紀委鬧了一回,那錢最終還是落在了康柏這,但回頭他表弟姑姑就上門來借錢了,打借條給年利的那種。兒媳婦真擔心借得出去收不回來,康柏則覺得他的姑姑表哥們對他好,不會害他,是有錢大家賺,有難處相互幫。
這事讓兒媳婦很是委屈,見到溫時紓,難免就帶了出來。
溫時紓做不出那種接了孫女把兒媳婦撇下的事,高高興興地牽著小朋友的手,帶著她們去吃飯。
吃飯的時候,兒媳婦難免就向溫時紓哭訴和抱怨了一通康家的事。
溫時紓對康家的事很是淡然,但對著兒媳婦還是仔仔細細地交待了幾句:“老康和康柏都是長久不了的,我對康柏也死了心,往後啊,他就是死在我面前我也不會再管他。孩子還沒被帶歪,你好好教導,把孩子養好了比什麼都強。你是孩子的親媽,心裡得有個底,給你的那些錢是給你養孩子的費用,是我送給你和你孩子的,別人沒資格碰,你收好,將來你們娘倆很可能就得指望這些過日子,誰來都別給出去。”
葉泠的婚紗沒做,嫁妝也沒有備好,她倆的婚紗照還沒拍,還得發喜帖,零零種種算下來,三個月時間算是緊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葉泠的產業都是自己的嫁妝。她和溫徵羽的財產幾乎都是按照婚姻法來的,這些算是她的婚前財產,婚後財產才為她倆共有。婚房、家具這些都是現成的,只需要在操辦婚禮的時候加點彩綢之類的點綴上就行了;做禮服和印請帖這些瑣碎的雜事則由溫徵羽去操辦。
溫徵羽把婚事定下,便要準備回去結婚的事情了。
溫徵羽不放心溫時紓,擔心康家又鬧出什麼事,趁著她還在京里,親自去打聽了回康家的事。
她去到秦老先生家,把她二姑的事告訴了秦老先生。
秦老先生兩口子留她吃晚飯,待他兒子回家,說到老康的事時,他兒子順嘴說了兩句,說得很隱晦,大概意思就是老康的往來帳戶和名下財產都沒有交待不清的地方。溫時紓轉給他的那些錢,他是不認的,給出的解釋是離婚的時候,他是淨身出戶,兩人口頭協商將來錢都留給康柏。溫時紓立遺囑,把康柏排除在了繼承人之外,他的兩個姐姐氣不過,出來理論。他的兩個姐姐沒怎麼念過書,不會講大道理,有時候難免會來點撒潑打滾那一套,溫時紓又是個脾氣大的,就鬧到紀委去了。
實際上,老康這些年的人情走動都是溫時紓在張羅,大家都知道這點。他們畢竟是多年夫妻,那些人情走動是老康的還是溫時紓的,很難分得清楚。就如同葉家二房倒台,康家父子都從中獲利,但違法亂紀的是葉家二房的人,康家父子是屬於正常範圍內的調動。
溫徵羽不太明白,既然告不倒老康,她二姑為什麼要這麼做?
她想不明白,就直接去問溫時紓。
溫時紓聽到溫徵羽還特意去打聽,不禁莞爾,對她說:“過明路而已。”
溫徵羽還是不太明白。
溫時紓說:“那些錢最終還是會落到康柏手裡,該是他們父子的,自然是要給他們的,先說清楚,以免有人拿這做文章。同時也是告訴所有人,我和康家翻臉徹底斷絕往來了。”她緩緩地說了句:“有些人窮怕了,把錢看得比命重。”
溫徵羽默默地聽著。
溫時紓輕輕地撫撫溫徵羽的背,緩聲說:“柏兒從出生就被他奶奶帶在身邊,不斷地被灌輸他媽有多不好的觀念,他那兩個姑姑也成天在他身邊說長道短,表兄弟圍在他身邊捧著哄著。我和他奶奶還有兩個姑姑不知道吵過多少架,他都看在眼裡,至於誰是誰非誰親誰疏,那就是他自己判斷的事了。”
她輕輕地嘆了口氣,緩聲說:“可小羽,人心都是肉長的。誰對誰好,不是沒感覺的。康家人那樣,我怎能不為自己打算,又怎麼可能把什麼都交給他們。老康的幾個姐姐眼裡看到的都是錢,覺得什麼都能拿錢擺平,以為只要把我賺的這份錢拿到手,我的一切就是他們的了。”
“柏兒這些年工作順風順水,日常開銷都是我在給,從來沒有缺過什麼短過什麼。我立遺囑,他覺得我把他的錢給了你們,心裡不痛快,覺得在我眼裡,侄女比兒子親。”
“他沒想想,他是我兒子,我受欺負的時候,老先生死的時候,他幫著別人。他奶奶找我吵架的時候,他護著他奶奶。”
溫時紓又一次重重嘆了口氣,說:“當年我的嫁妝都填了康家的窟窿,這些年做生意掙的都在這了。”到頭來卻成了這樣。
溫徵羽知道溫時紓是真的難受了,才會和她說這麼多。她也聽明白溫時紓話里的意思。康家人爭的其實就是錢,但實際上康家能有今天,她二姑能掙出這份錢,靠的是家裡一代又一代積累下來的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事之道。她二姑賣產業這事,她請齊緯幫忙,齊緯掙了錢,她二姑省了麻煩,皆大歡喜。表面上看,齊緯賺得容易,但如果她信不過齊緯,她是不敢把齊緯介紹給她二姑的。知根知底,知道對方是正經人,才敢合作,才敢長久交往,有錢的時候一起賺,有難的時候能幫手就儘量幫。康柏連親媽都坑,他白送錢給她,她都不敢收,怕欠下人情被坑,最好的結果就是不要與他有任何往來。
溫徵羽對溫時紓說:“你跟我回家吧,我這結婚的事還正愁缺人幫著張羅。”
溫時紓欣然應下。她讓溫徵羽問問葉泠什麼時候有空,她回老家前要和那幫朋友姐妹們聚聚,如果葉泠有空,讓她一起來。
葉泠聽說溫時紓想介紹人給她認識,再沒空也是有空的,做生意,多認識些人總是沒有壞處的。康柏的事,她聽溫徵羽說了,只在心裡默默地罵了句:“蠢!”。
溫時紓雖然看起來潑辣,但骨子裡還是有股溫家人的溫潤穩紮勁,生意做得穩,往來的也都是比較踏實實在的人,能夠處成朋友長期相處的都不是那種有好處就撲過來見勢不對就撤的鑽營投機份子。溫時紓和溫徵羽兩姑侄在這點上還是很像的。
溫時紓先帶著葉泠和溫徵羽見了一圈人,之後便把她賣產業的錢投在偏遠山區的希望小學建設上。她把大半財產都捐了,只留了些養老錢。因為是做公益,還上了回新聞報導。
她住的那套房子留著沒賣,以後到京里好有個落腳的地方,但把家具都蓋起來,暫時住在溫徵羽那。
她把錢捐了後,她那向來走動勤快的兒媳婦也不再帶著孫女登門了。
她跟孫女的關係還是挺親近的,回去前還是想看看孩子,剛好溫徵羽有空,便和她一起去學校接小朋友。
小朋友見到溫時紓,一路飛奔撲到溫時紓的懷裡喊“奶奶奶奶”,拉著溫時紓撒了好一會兒撒,才看到溫徵羽,又喊了聲:“表姑。”
小朋友的媽媽雖然有點不滿溫時紓寧肯把錢捐出去也不留給康柏,但溫時紓向來待她不錯,看到溫時紓還有點難為情,喊了聲:“媽。”康柏的兩個姑姑的表兄弟鬧得厲害,溫時紓把錢轉給了老康,可私底下還是給了她一筆錢,說是給孩子的撫養費。溫時紓去紀委鬧了一回,那錢最終還是落在了康柏這,但回頭他表弟姑姑就上門來借錢了,打借條給年利的那種。兒媳婦真擔心借得出去收不回來,康柏則覺得他的姑姑表哥們對他好,不會害他,是有錢大家賺,有難處相互幫。
這事讓兒媳婦很是委屈,見到溫時紓,難免就帶了出來。
溫時紓做不出那種接了孫女把兒媳婦撇下的事,高高興興地牽著小朋友的手,帶著她們去吃飯。
吃飯的時候,兒媳婦難免就向溫時紓哭訴和抱怨了一通康家的事。
溫時紓對康家的事很是淡然,但對著兒媳婦還是仔仔細細地交待了幾句:“老康和康柏都是長久不了的,我對康柏也死了心,往後啊,他就是死在我面前我也不會再管他。孩子還沒被帶歪,你好好教導,把孩子養好了比什麼都強。你是孩子的親媽,心裡得有個底,給你的那些錢是給你養孩子的費用,是我送給你和你孩子的,別人沒資格碰,你收好,將來你們娘倆很可能就得指望這些過日子,誰來都別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