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慧注意到公司里多了一個年輕小伙子:“忙是好事啊,總算是打開局面了。”

  文馨含笑點頭:“以前總覺得太清閒,然而真忙起來就有點頭大。你哥都好長時間沒好好畫過畫了。”

  “那就開始招人啊,不可能什麼都是老闆親力親為的,把自己解放出來,這才是真正會做生意的老闆。”葉慧笑著說。

  葉志飛點頭:“是有這個打算。等生意穩定點,運作模式成熟了,多招幾個銷售。現在已經開始招設計了,你嫂子一個人忙不過來。”

  “人好招嗎?”葉慧問。

  文馨無奈地搖頭:“不好招。根本沒有專業人士出來找工作,只能招那些看起來比較機靈,又有這方面愛好的高中畢業生。”

  葉慧聽到這裡心中一動:“自己培養的也不錯,不如到就業中心去貼個招聘啟事,歡迎有志者前來應聘。”這年頭大學生和中專生都有工作分配,不是有野心或前瞻性的人,是不會輕易丟掉鐵飯碗的,但是每年有大量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畢業進入社會,他們都在等待分配工作,家裡有門路的就安排好了,沒門路都在等待就業機會,所以他們是最好的招工對象。

  葉志飛和文馨對視一眼,然後點頭:“這個主意似乎不錯。我明天去廣州就業中心試試。”

  文馨說:“廣州這邊不行的話,我就上我家那邊去招。”

  葉慧說:“也可以在我們老家招工。”

  第109章 品牌店

  葉慧來廣州後沒有馬上回去, 她打算了解一下公司的運行情況,跟哥嫂一起商量開品牌店的事,討論產品該如何定位, 面向的是哪些人群, 產品該如何取捨,質量該如何把關,給每個產品都上標籤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解決的。

  葉慧提議在廣州市內開設一家門面, 主要不是為了零售,而是為了品牌宣傳, 顧客也可以通過這個渠道來下訂單,甚至可以通過加盟的方式來開連鎖店。當然, 這就需要產品門類格外豐富,足以撐得起一家店。

  葉志飛的想法是在批發市場內設一個檔口,這樣可以免去推銷的麻煩,讓顧客主動找上門來。因為他之前主要就是在批發市場推銷產品,如果有了自己的檔口, 就不用挨家去推銷了, 客人來了直接下單。對於設品牌店,葉志飛持保留意見,主要是擔心成本太高了, 同時開兩個店, 又要租店面, 又要請人, 而且品牌店的效果肯定不如批發市場的好,沒有必要。

  葉慧覺得如果想做成品牌,品牌店還是很有必要的,批發店畢竟有點藏在深山無人知的感覺,而且產品的檔次也不夠。當然葉慧也只是提意見,畢竟公司的決策還是取決於她哥,嫂子文馨也只是負責產品設計,並不參與到運營銷售中去。

  文馨其實比較贊同葉慧的想法,她也想自己設計的產品定位更高端一點,而不是那種路邊攤隨手一買就能買到的便宜貨。葉志飛便說先開批發店,等公司生意穩定了,才開品牌店。

  葉慧知道她哥主要是考慮成本方面,從他的角度和經驗來看,保守一點也在所難免,便不再堅持,她說了自己回去開店的打算,想開一個自選商店。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國內不少地方開始試行自選商店模式,有一些取得了成功,也有一些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關閉了,南星市還沒出現過自選商店,如果有了自選商店,絕對會非常火爆,這個廣告都不許她打,便會有顧客主動幫她宣傳了。

  內地第一家自選商店就是廣州的友誼商店,葉志飛和文馨都去逛過友誼商店,他們也覺得這種自選模式非常新鮮,吸引力也很大,但同時風險也比較大,成本會很高,所以他們有顧慮,葉志飛說:“難道不擔心有人偷拿東西嗎?”

  葉慧認真點頭:“我想到了,這個損失也是成本的一部分。我認為商品損壞或者丟失主要還是顧客習慣問題,剛開始肯定會有一些損失,等時間一長,大家習慣了,損失就會慢慢減少。就好比上菜市場買菜,也是大家自己挑選的,習慣了,就不會有人偷拿東西。昨天我去友誼商場,發現秩序非常好,生意十分火爆,所以我覺得我們也應該能做到這樣,只是需要時間。”

  文馨對葉慧的想法比較認可:“我認為葉慧說的有道理,這種自選模式是將來的大趨勢,咱們可以先試試,這是搶占先機的好機會。”

  葉志飛見妹妹和老婆都這樣認為,只好點頭同意:“那也行吧,先試試。”

  葉慧在廣州待了一段時間,去了好幾趟友誼商店,詳細了解他們的貨品陳列以及收銀模式,她了解到自選商場的貨架和推車都是從佛山的廠家訂購的,目前也只有佛山才生產這種貨架和推車。葉慧設法找到了佛山這個廠家,也訂購了一批貨架和推車。

  等到辦好這一切,葉慧才離開廣州回南星去。接下來就是租店面開店,申辦營業執照,人民路上的商店多是國營或集體的,有些經營並不善,因為背後有國家和集體企業支撐著,所以也一直勉勵維持著,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市場經濟日益活躍,不少集體企業便在競爭中支撐不下去了,倒閉的工廠越來越多,所以相應的商店也支撐不下去了。葉慧回來的時候,正巧趕上一個人民路上一家商店關門,她便抓緊機會把房子租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