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 覲見永盛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鎮國將軍徐耀光,那是十多年前響徹整個大慶朝的存在。

  二十多年前,先皇剛剛登基不久,西北韃子趁機動亂,擾亂邊疆和平。

  先皇震怒,極速派遣西北原駐軍展開對戰姿勢,力圖趕跑韃子,以揚國威。

  但是,哪知剛剛才換了皇帝的大慶朝內里還未平,又怎能對抗準備充足,士兵兇悍的韃子軍隊。

  西北駐軍大敗,痛失六城的消息傳回京都,給了皇城腳下沉迷奢靡生活的眾位豪權貴族們重重的一擊,他們被韃子來勢洶洶的姿勢嚇住了,這時的他們終於忘記了爭鬥,只想著保命。

  先皇又派西南大軍增援,在先皇的強勢姿態下,被壓制著的糧草也快速送到了戰場後方。

  本以為,如今總能勝利了吧。

  但是,傳回京都的消息依然是大敗,失去的六城沒有奪回,再一次被韃子奪去了四城。

  這還是大慶朝開國世祖皇帝建立大慶朝以來遇到的最大一場敗仗。

  兩國對戰又進行了幾年,大慶朝依然是勝少敗多。邊疆百姓流離失所,朝堂眾臣生活依然奢靡,膽子卻差點被嚇破。

  由此,朝堂求和的呼聲愈加的強烈。

  先皇當初不過二十多歲,正是年少力強的時候,哪能接受灰溜溜的割地求饒。

  他以強勢的態度壓下了眾臣求和的呼聲,下令重查失敗的原因。

  這一查,全國皆驚。

  原來,大慶朝一直戰敗,不是戰士們比不上韃子,而是,大慶朝出了叛逆之徒!

  先皇登基後僅存的兄弟——獻王爺並不死心,為了把先皇趕下皇位,竟然和韃子勾結,裡應外合,而西北軍中和西南軍中都有獻王爺的心腹。

  獻王爺一案一出,不僅朝中大臣會被牽連出一長串,連兩方軍中將領也脫不了干係。

  為了國家安寧,先皇不可能把所有大臣都殺了,只能把六部中的所有重要職位紛紛換上自己的心腹。但是,軍中有干係的將領卻是不得不殺。

  但讓人擔憂的是,受到獻王爺牽連的將領竟然都是兩方軍中的重要人物。

  這樣一來,大家都議論紛紛,觀點無法統一。有的人認為,這樣賣國求榮的賊子必須殺,又有的人認為,兩軍將領皆殺,何人來對抗韃子?

  先皇一聽,卻是堅定了必殺的決心。他想,難道除了和廢獻王爺勾結的人以外,整個大慶朝就沒有可用之人了?

  而這時候,西南軍中一個年輕的小將軍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因為那幾個將領已經伏法,眾人也沒有了顧忌,紛紛出來告發,說那些將領貪功冒領軍功,幾次好不容易的勝利其實都是那個小將軍的功勞。但是,那幾個將領卻暗中打壓,要不是那個小將軍命大,早就葬身屍海。

  當初,大家還以為那些將領只是顧忌那個小將軍搶了他們的功勞,現在才知道,原來那些人打壓這個小將軍,僅僅因為他有大將之風,竟然在糧草缺失,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都能艱難取得勝利,這與獻王爺的目的相悖。

  而苦於無才的先皇得知此事,龍心大悅,立馬命人把那幾個將領捉拿回京,而那個小將軍,也就是徐耀光,卻被命為兩軍首領,統領兩軍,繼續對抗韃子。

  先皇為了展示他的英明,他命令六部,大力支持此次戰爭,要是發現有人剋扣軍糧,立即處斬。

  在先皇的全力支持下,糧草充足,士兵們能吃飽喝足,穿得溫暖,又有徐耀光等人的領導,軍中沒有了故意拖後腿的人,與韃子的對戰局勢立馬顛倒。

  戰爭拖了這麼多年,韃子那邊也沒有開始的士氣了,他們本來就不像大慶朝,土壤肥沃,糧食充足,而且,現在大慶朝朝廷穩定了,韃子內部的王位爭鬥卻開始了。

  韃子大軍本就是不同的部落聯合而成,與大慶朝的戰爭遲遲不能取得勝利,他們也沒有了信心,也想放棄,休養生息。

  徐耀光得知此事,利用各部落的矛盾,逐個擊破,大慶朝大軍深入韃子內部,直擊韃子都城。

  韃子們嚇破了膽,終於跪地求饒。

  而韃子們對「徐耀光」三個字也是聞之恐懼,連嬰孩兒都嚇得啼哭。

  先皇而是龍心大悅,覺得自己不愧是命定之人,比什麼獻王爺更適合這個皇位。

  朝廷派人與韃子簽訂了停戰協議,韃子每年向大慶朝上供戰馬一千匹,毛皮一兩張,牛羊兩千頭,銀子五十萬兩…………

  如此一來,韃子元氣大傷,至少二十年無力再戰。

  隨著這場戰役,徐耀光聞名與整個大慶朝。

  先皇不僅封他為鎮國大將軍,還欽賜一卷丹書鐵券。

  不過,自從先皇寵愛的媚貴妃娘娘逝去後不久,鎮國將軍的愛妻也病逝,鎮國將軍也隨之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各種傳言不斷,有人說,鎮國將軍是痛失愛妻,悲痛之下,決定歸隱山林,也有人說,鎮國將軍早就追隨他的妻子而去了…………

  隨著鎮國將軍的消失,他的傳奇只存留在眾人的懷念里。

  守皇城的這些侍衛作為武將,自然也聽說過鎮國將軍的事跡,一直對他嚮往已久,沒有想到,今天卻見到了本人,這份激動,自然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不管守門侍衛的各種議論,徐家父子卻是隨著那個太監到達了永盛帝正在辦公的崇德殿。

  「陛下,徐將軍父子覲見。」那個太監進殿稟告。

  桌子後的永盛帝頓了頓,放下手中的硃筆,抬起頭,「讓他們進來吧。」

  那個太監後退出去,看著等候的徐家父子,「徐將軍、徐公子,快進去吧,陛下等著呢。」

  徐家父子一進殿,就掀袍跪下,「臣徐耀光(徐昌智)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永盛帝哈哈大笑,起身抬手,「姨夫,小表弟,別多禮,快快請起啊。」

  徐家父子的表情並沒有因為皇上的禮待而變化絲毫,依然是叩謝才起身。

  倒是永盛帝無趣的撇撇嘴,「十多年沒見,連你們都和朕生疏了。」

  徐昌智理都沒理永盛帝的抱怨,徐大叔微微一笑,「陛下,您現在是皇上,您是君,我們是臣,是該知禮。」見永盛帝還準備說什麼,他又言,「不過,陛下盛待我們父子,我們也不能不知好歹。」

  永盛帝這才樂了,「就該如此。」他又轉身對著一扇屏風道,「出來吧,都是熟人。」

  徐昌智目光一凝,緊緊盯著屏風,卻見一人從後面緩緩走出。

  永盛帝今個兒心情非常愉悅,他又一次哈哈大笑,指著那人道,「小表弟們,你們都在江臨府,應該不陌生吧。」

  那人還未言,徐昌智已是咬牙切齒,「我們熟悉得很!」這句話一出,他又言,「你就是取走那批東西的人吧。」

  那人又沒有說話的機會,永盛帝又一臉得意的搶過話頭,「你真聰明,要不是他及時把那批東西運進京,這場爭鬥還沒這麼容易結束呢。」

  徐昌智卻是不再多言,他本就懷疑江臨府還有一個人,現在見到了孟楓遠,一切的疑惑都解除了。

  寒暄了一會兒,永盛帝恢復了該有的嚴肅,他問道,「丹書鐵券帶來了吧?」

  徐大叔點點頭,雙手向上,舉起一卷黑紅色的物件。

  永盛帝有些疑惑,「和沈春泰拿的那樣差不多,要不是你們傳來消息,我也不敢確定那是假的。」

  徐大叔開口道,「其實,我們能弄個那東西來假亂真,還要感謝媚貴妃娘娘當初的主意。」

  「哦?」提到自己的母妃,永盛帝更加來了興趣。

  徐大叔解釋道,「當初,先皇賜予我一卷丹書鐵券,媚貴妃娘娘稟告了先皇后,親自在丹書鐵券的右下角用雙面繡繡了一個小小的『永康十年欽賜』,這六個字是用特殊的線所繡,平時與丹書鐵券的布紙融為一體,只要用特殊的液體滴在上面,自然就會顯現。當初,媚貴妃娘娘可能也是未雨綢繆吧。」

  再一次從故人的口中聽聞母妃當年的聰慧事跡,永盛帝有些嘆息,又有些自豪,他是母妃與父皇共同的驕傲,他也絕不會讓他們失望,讓所有為了他付出的人失望。

  當初,忠孝侯府派林芳芳去偷取丹書鐵券,不過是想等太子登基後,徐耀光又失了這最後的倚仗,他們就能徹底的除掉他。

  後來,太子與六皇子相繼身亡,三皇子登基,沈家受到牽連,他們又準備拿出丹書鐵券,拯救沈家一族,哪知道,卻被告知此乃假貨!

  現在真正的丹書鐵券到京,這場爭論也就很快落下帷幕。

  很多人都知道,以前艷冠後宮的媚貴妃娘娘除了舞姿魅惑誘人,還有一項絕技,那就是已快失傳的雙面繡,況且,那字跡顯現出來後,經眾臣辨認,卻乃先皇筆跡。

  如此一來,沈家最後的希望也被打破,終究難逃一死。

  永盛帝沒了輿論的壓力,輕輕鬆鬆的就解決了曾經把持朝政多年的忠孝侯府沈家一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