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那便一道吧!”李朔握緊她的手,“總歸是因為要在一起。”
桑榆頷首,二人便隨著楊雲錫一道去了金鑾殿。
文武百官都在,李朔一襲親王蟒袍,身邊站著衣著素雅的晉王妃,夫妻二人手牽著手,一副生死與共的矢志不渝模樣。
看得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做出言辭對質!
“參見皇上!”夫妻行了禮,楊雲錫便將東西畢恭畢敬的托起。
“說吧!”李勛面色微白,視線只落在沐桑榆的身上。
再沒有當年的紅衣如火,而今都成了素衣淡雅,像極了開在枝頭的梨花,宛若隨時都會下一場杏花煙雨。
桑榆深吸一口氣,儘量避開與李勛的視線對視,安安靜靜的站在李朔身邊。她的立場很清楚,生是李朔的人,死是李朔的魂。
楊雲錫打開了包袱,這裡面出來的金絲繡龍紋黃袍,讓所有人都愣在了當場。
當玉璽被呈上皇帝的御桌前,只聽得清一色膝蓋落地的聲音。
群臣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那麼李朔私藏這些物件,就意味著……李朔擺明了要造反,事已至此便已經沒什麼可說了!
“你還有何話說?”李勛問。
李朔不緊不慢的拿起了包袱里的另一樣東西,一道聖旨,“這是什麼,皇兄要親眼看一看嗎?”
李勛一愣,俄而笑靨涼薄,“你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
音落,袁成快速上前接過了李朔手中的聖旨,轉而遞到了皇帝跟前。
所有人都覺得李朔這是偽造聖旨,可轉念又覺得不太對,為何晉王殿下偽造聖旨,卻還能如此淡然自若??
李勛徐徐站起身來,握著聖旨的手止不住輕顫。
百官抬頭一看,跟著先帝過來的那幫老臣瞬時認出,這是先帝時期的龍紋聖旨。所以說,這可能是先帝的遺詔!
說起遺詔,不禁讓人想起一些事。
早些年的時候,天下人都議論著李勛名不正言不順,若不是念著他的質子之功,怕是不會允許李勛等位。畢竟論資排輩輪不到李勛,而論功勳卓著,誰都及不上李朔。
先帝在世時曾說過,老五李朔是最像他的。
此後還有傳言,說是先帝留有遺詔,皇位並非傳給當今聖上李勛,而是另有其人。
彼時天下人便猜測,這他人……恐怕就是晉王李朔!
而今見著這道先帝時期的聖旨,難免百官非議。
且看帝王李勛的臉色,怕是……要成真了!
李勛不敢置信的盯著手中的聖旨,這是先帝的遺詔,這上頭字跡清晰,即便交給老臣查看,也不難看出這是先帝的筆跡無疑!所以、所以這皇位,真的是李朔的?
“皇兄不必懷疑,那是父皇的親筆,若然還不相信,可讓翰林院的那幫老臣來驗一下!”李朔不卑不吭的行禮。
李勛看著他,再看著遺詔上,父親留下的那句加注,原來他在父親的眼裡是個該殺之人……
“噗”的一口心頭血噴出,李勛眼睛一閉暈死過去。
底下,滿堂驚呼,“皇上?”
第六百一十三章 最後的撤離13
一時間,金殿上亂作一團。
李朔不緊不慢的收了那道聖旨,眼見著楊雲錫和侍衛快速將皇帝抬下去,面上始終沒有過多的情緒波動。牽起桑榆的手,默默的跟在李勛之後,等在李勛的寢殿外頭。
太醫進進出出,來來往往。
百官都跪在院子裡,一個個神色慌張,生怕皇帝真的會被氣死,此後改朝換代。
若是真的改朝換代,李朔有這一道遺詔,定然會趁機登基為帝!
可誰也不明白,既然有這道遺詔,為何晉王殿下現在才拿出來呢?
唯有桑榆知曉,對李朔而言這道遺詔不過是廢紙一張,必要的時候是保命符,但基本上也算是他的催命符。有遺詔而不登基為帝,早晚會變成李勛的眼中釘肉中刺。
事實證明,一切都如先帝所料。
李勛這人,終究是個野心膨脹,忘恩負義之人!
好在李勛只是怒急攻心,別的也沒什麼大事,所以李勛很快就醒了過來。
乍見的自己回到寢殿,李勛微微仲怔片刻。
袁成上前行禮,“皇上,您可算醒了!”
李勛這才想起自己昏迷之前的情景,那道遺詔!當即撐起身子坐起。
袁成趕緊將軟墊子靠在李勛身後,讓他能坐得舒服一些,“皇上您別著急,人都在外頭呢!晉王殿下也還在!文武百官都跪著……”
“朕沒事,讓所有人都下去,朕要跟晉王好好的談一談!”李勛眯了眯眼眸。
“是!”袁成躬身行禮。
不多時,李朔捏著那遺詔走進寢殿,桑榆守在外頭,面上沒有半點的情緒波動。李勛的死活,對她而言早就無足輕重,如今她只關心李朔。
李朔進來的時候,瞧著面如死灰的李勛,當即冷笑一聲,“皇兄看上去很憔悴,哪裡還有半點君王的姿態。皇兄身子不好,要好好的養著!”
“為什麼?”李勛問,拂袖退開了所有人。
瞧著底下人都退下,李朔不緊不慢的坐在了李勛的床邊,掌心輕輕摩挲著手中的遺詔,“皇兄如今也肯定我這道遺詔是真的,對嗎?”
李勛不語。
“臣弟自問俯仰無愧天地,無論是對兄弟還是部下,乃至於身邊的所有人,臣弟都可以坦蕩自如。平天下,立大齊,扶君王,清君側。臣弟所做,皇兄為何都視而不見?”李朔淡淡然的問。
“你可知道,你做得越多,朕越不放心!”李勛盯著他。
李朔苦笑,“可這些,不都是為了大齊嗎?為了你能穩坐皇位,臣弟做錯了什麼?唯一的錯,就是桑榆吧?”
“你扶持朕當皇帝,無外乎是想等朕坐穩之後,再取而代之,如此一來朕所有的努力都會變成你的。”李勛盯著他,“李朔,你還真是用心良苦!卻在這裡口口聲聲,說什麼忠君愛國!”
“都不過是你的陰謀詭計,是你的計劃之一罷了!”
李朔拿著遺詔起身,負手而立,眉目微沉,“皇兄自己是小人,便習慣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難怪人家說,自己看別人,其實就是另一個自己!”
李勛嗤冷,“真是無稽之談!”
“臣弟磊落,以為皇兄也是光明之人!皇兄善妒,於是在皇兄心裡,臣弟也是個小人!”李朔冷眼看他,“你知道嗎?扶持你當皇帝,比臣弟自己當皇帝還累!”
“若然真的要做皇帝,根本不必走這一步,拿著遺詔光明正大,順理成章不就能免去雍王與卓太后之禍?連帶著林太師和秦家的仇怨,都可以就此淡去。”
“而今,臣弟要平秦家,平林家,平大梁,平夜印,平利州。”
桑榆頷首,二人便隨著楊雲錫一道去了金鑾殿。
文武百官都在,李朔一襲親王蟒袍,身邊站著衣著素雅的晉王妃,夫妻二人手牽著手,一副生死與共的矢志不渝模樣。
看得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做出言辭對質!
“參見皇上!”夫妻行了禮,楊雲錫便將東西畢恭畢敬的托起。
“說吧!”李勛面色微白,視線只落在沐桑榆的身上。
再沒有當年的紅衣如火,而今都成了素衣淡雅,像極了開在枝頭的梨花,宛若隨時都會下一場杏花煙雨。
桑榆深吸一口氣,儘量避開與李勛的視線對視,安安靜靜的站在李朔身邊。她的立場很清楚,生是李朔的人,死是李朔的魂。
楊雲錫打開了包袱,這裡面出來的金絲繡龍紋黃袍,讓所有人都愣在了當場。
當玉璽被呈上皇帝的御桌前,只聽得清一色膝蓋落地的聲音。
群臣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那麼李朔私藏這些物件,就意味著……李朔擺明了要造反,事已至此便已經沒什麼可說了!
“你還有何話說?”李勛問。
李朔不緊不慢的拿起了包袱里的另一樣東西,一道聖旨,“這是什麼,皇兄要親眼看一看嗎?”
李勛一愣,俄而笑靨涼薄,“你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
音落,袁成快速上前接過了李朔手中的聖旨,轉而遞到了皇帝跟前。
所有人都覺得李朔這是偽造聖旨,可轉念又覺得不太對,為何晉王殿下偽造聖旨,卻還能如此淡然自若??
李勛徐徐站起身來,握著聖旨的手止不住輕顫。
百官抬頭一看,跟著先帝過來的那幫老臣瞬時認出,這是先帝時期的龍紋聖旨。所以說,這可能是先帝的遺詔!
說起遺詔,不禁讓人想起一些事。
早些年的時候,天下人都議論著李勛名不正言不順,若不是念著他的質子之功,怕是不會允許李勛等位。畢竟論資排輩輪不到李勛,而論功勳卓著,誰都及不上李朔。
先帝在世時曾說過,老五李朔是最像他的。
此後還有傳言,說是先帝留有遺詔,皇位並非傳給當今聖上李勛,而是另有其人。
彼時天下人便猜測,這他人……恐怕就是晉王李朔!
而今見著這道先帝時期的聖旨,難免百官非議。
且看帝王李勛的臉色,怕是……要成真了!
李勛不敢置信的盯著手中的聖旨,這是先帝的遺詔,這上頭字跡清晰,即便交給老臣查看,也不難看出這是先帝的筆跡無疑!所以、所以這皇位,真的是李朔的?
“皇兄不必懷疑,那是父皇的親筆,若然還不相信,可讓翰林院的那幫老臣來驗一下!”李朔不卑不吭的行禮。
李勛看著他,再看著遺詔上,父親留下的那句加注,原來他在父親的眼裡是個該殺之人……
“噗”的一口心頭血噴出,李勛眼睛一閉暈死過去。
底下,滿堂驚呼,“皇上?”
第六百一十三章 最後的撤離13
一時間,金殿上亂作一團。
李朔不緊不慢的收了那道聖旨,眼見著楊雲錫和侍衛快速將皇帝抬下去,面上始終沒有過多的情緒波動。牽起桑榆的手,默默的跟在李勛之後,等在李勛的寢殿外頭。
太醫進進出出,來來往往。
百官都跪在院子裡,一個個神色慌張,生怕皇帝真的會被氣死,此後改朝換代。
若是真的改朝換代,李朔有這一道遺詔,定然會趁機登基為帝!
可誰也不明白,既然有這道遺詔,為何晉王殿下現在才拿出來呢?
唯有桑榆知曉,對李朔而言這道遺詔不過是廢紙一張,必要的時候是保命符,但基本上也算是他的催命符。有遺詔而不登基為帝,早晚會變成李勛的眼中釘肉中刺。
事實證明,一切都如先帝所料。
李勛這人,終究是個野心膨脹,忘恩負義之人!
好在李勛只是怒急攻心,別的也沒什麼大事,所以李勛很快就醒了過來。
乍見的自己回到寢殿,李勛微微仲怔片刻。
袁成上前行禮,“皇上,您可算醒了!”
李勛這才想起自己昏迷之前的情景,那道遺詔!當即撐起身子坐起。
袁成趕緊將軟墊子靠在李勛身後,讓他能坐得舒服一些,“皇上您別著急,人都在外頭呢!晉王殿下也還在!文武百官都跪著……”
“朕沒事,讓所有人都下去,朕要跟晉王好好的談一談!”李勛眯了眯眼眸。
“是!”袁成躬身行禮。
不多時,李朔捏著那遺詔走進寢殿,桑榆守在外頭,面上沒有半點的情緒波動。李勛的死活,對她而言早就無足輕重,如今她只關心李朔。
李朔進來的時候,瞧著面如死灰的李勛,當即冷笑一聲,“皇兄看上去很憔悴,哪裡還有半點君王的姿態。皇兄身子不好,要好好的養著!”
“為什麼?”李勛問,拂袖退開了所有人。
瞧著底下人都退下,李朔不緊不慢的坐在了李勛的床邊,掌心輕輕摩挲著手中的遺詔,“皇兄如今也肯定我這道遺詔是真的,對嗎?”
李勛不語。
“臣弟自問俯仰無愧天地,無論是對兄弟還是部下,乃至於身邊的所有人,臣弟都可以坦蕩自如。平天下,立大齊,扶君王,清君側。臣弟所做,皇兄為何都視而不見?”李朔淡淡然的問。
“你可知道,你做得越多,朕越不放心!”李勛盯著他。
李朔苦笑,“可這些,不都是為了大齊嗎?為了你能穩坐皇位,臣弟做錯了什麼?唯一的錯,就是桑榆吧?”
“你扶持朕當皇帝,無外乎是想等朕坐穩之後,再取而代之,如此一來朕所有的努力都會變成你的。”李勛盯著他,“李朔,你還真是用心良苦!卻在這裡口口聲聲,說什麼忠君愛國!”
“都不過是你的陰謀詭計,是你的計劃之一罷了!”
李朔拿著遺詔起身,負手而立,眉目微沉,“皇兄自己是小人,便習慣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難怪人家說,自己看別人,其實就是另一個自己!”
李勛嗤冷,“真是無稽之談!”
“臣弟磊落,以為皇兄也是光明之人!皇兄善妒,於是在皇兄心裡,臣弟也是個小人!”李朔冷眼看他,“你知道嗎?扶持你當皇帝,比臣弟自己當皇帝還累!”
“若然真的要做皇帝,根本不必走這一步,拿著遺詔光明正大,順理成章不就能免去雍王與卓太后之禍?連帶著林太師和秦家的仇怨,都可以就此淡去。”
“而今,臣弟要平秦家,平林家,平大梁,平夜印,平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