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與在烏山村開雜貨鋪一樣,巧巧同樣需要一個陳列物品的貨架,但是汪靜遠不會做貨架,他對做木器的活也是一竅不通。
巧巧說:“家裡還缺一個木板做的貨架,以前我們家的貨架就是我爹親手做的。”
汪靜遠羞愧地小聲回答道:“巧巧,可是我不會做貨架。”
巧巧好奇地問道:“那你會做什麼東西嗎?”其實,巧巧本來也沒有想讓汪靜遠來做這個貨架的,她只不過是在陳述事實罷了,對於汪靜遠的實力,她還是稍稍了解的,早就猜到他肯定是不會做貨架的了。
汪靜遠老實地回答道:“我爹教我做過弓箭、陀螺,還有彈弓。”
巧巧樂了,笑得呵呵的,覺得汪靜遠的這個回答實在是太可愛了。被巧巧這麼一笑,汪靜遠頓時覺得更加羞愧了,他覺得比起巧巧的爹來,他顯得很沒用。汪靜遠在心裡默默地而又堅定地下著決心:一定要去跟爺爺學做這些木器和竹器,一定要學會!
第二天,汪靜遠跟著虎子去東西南北中貨行進貨,魯掌柜驚訝地問道:“你家的東西賣得這麼快?這才不過幾天,你又要進貨了?”
虎子笑著說道:“把下個月的活提前備著,有備無患。”
虎子把少量的貨存放到汪靜遠的平板車上,然後兩人推著平板車離開貨行,汪靜遠朝虎子告別,一個往南,一個往北,分頭回各自的家。
汪靜遠把東西運回家裡,然後就去通知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告訴他們家裡雜貨鋪明天開張的事情。小老頭立馬興沖沖地趕去了村口的大槐樹下,裂開嘴,朝樹下坐著的眾人笑著宣布道:“我家阿遠的雜貨鋪明天正式開張,你們大家要買什麼東西的儘管來,呵呵……我和我老伴也要去幫忙吶!”
樹下的眾人被小老頭的話弄得激動了起來,如同在煮沸的油鍋里投下一滴水一般,大家的議論聲頓時熱鬧得沸騰了起來。小老頭見了,頓時更加地高興了。
下午,巧巧和汪靜遠在家裡整理著雜貨鋪,雜貨鋪設在中間的堂屋裡,因為家裡沒有貨架,巧巧就提議把房間裡的一個大木櫃搬了過來,再在柜子的兩邊擺放著兩張桌子,柜子有三層,最上面一層用來放火柴和燈芯,第二層放蜜錢、果脯和酸話梅,第三層在下面,客人看不到因此就用來存放東西,裝醬油、鹽、糖、醋、茶葉等的罐子就擺放在柜子兩旁的桌子上,同時在柜子的前面也並排擺放著兩張桌子當作櫃檯。雖然屋子裡的陳設簡單了些,但是把東西都擺放好之後,看著也是有模有樣的,也挺像一個賣東西的雜貨鋪的。
巧巧和汪靜遠兩人忙活了半個下午,總算是把東西都歸置妥當了,兩人高興地相視一笑,把堂屋的門關好,然後攜手去做飯。
第二天,是雜貨鋪開張的日子,早上汪靜遠走了不到一會兒,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就高高興興地趕過來了。
巧巧迎著兩個老人進屋,端茶倒水上吃的不在話下,兩個老人仔細地把雜貨鋪參觀了一番,一個勁地稱讚著好。
因為小老頭和小老太太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出色,所以,在雜貨鋪開張的第一天裡,就陸陸續續地有顧客登門來買東西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的外表雖然老了,但是他們的腦子還是很清明的,因此,巧巧儘量讓兩個老人當老闆賣東西,自己則退居幕後,做著拿東西和報價的事情,至於和客人說話、稱稱、收錢這些事情,都是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來做。
中午,小老頭和小老太太看鋪子,巧巧去準備午飯,然後三人一起坐在堂屋裡吃午飯,巧巧考慮到兩個老人的牙齒都不大齊全了,所以就把飯菜都做得軟爛了一些。飯桌上,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吃得是有滋有味的,還一個勁地誇讚巧巧飯菜做得相當好吃,讓他們胃口大開。
吃完飯,三人又開始有模有樣地上崗工作了,沒有顧客來的時候,三個人就一起聊天、喝茶、吃東西,大半天下來兩個老人對賣東西這件事情已是相當地熟練了,而且他們倆的興致還很濃厚,特別地開心。中途,小老頭趕回家去餵了一趟雞,然後又立馬趕回來了,小老太太是一整天都沒有離開過鋪子。下午,汪靜遠回家來了,巧巧和汪靜遠一起去菜地里點菜種,雜貨鋪就由兩個老人坐鎮。等到傍晚鋪子關門了,四個人一起吃了晚飯,小老頭和小老太太才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去了。
如此過了兩天,巧巧要的石磨汪靜遠幫著買了回來,巧巧趕緊把米淘好,然後用水泡上,又一起把石磨用水清洗乾淨了。小老太太見到汪靜遠買回來的石磨的時候,臉上帶著不贊同,批評著汪靜遠說道:“咱們村里已經有一口大石磨了,可以經著你用,現在你還花錢另外買了一口這么小的,多浪費錢啊!你們小孩子家家的,就是不會省錢過日子。”
汪靜遠乖乖地聽著老人的批評,臉上無奈地笑著,也不說話來反駁。不過,他事後非常溫柔地安慰著巧巧說道:“巧巧,今天奶奶的話是好心,你不要往心裡去。”
巧巧十分坦蕩地回答道:“我知道,奶奶很喜歡我的,她是在說你。”
巧巧的小人行徑和促狹語氣卻是讓汪靜遠倍感驚喜和喜歡,因為巧巧平時和他說話的時候,語氣都是極為平常和冷靜的樣子,顯得有距離感,這會子竟然用這麼活潑的語氣跟他說話,距離一下子就變得親近了,汪靜遠的喜悅笑聲從胸腔里傳了出來,因為巧巧正好靠在他的胸口,所以笑聲直接毫無阻隔地傳到了巧巧的耳朵里,還帶著起伏和震動,巧巧也說不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不過,心裡還是帶著小小的喜歡的。
第二天早上,汪靜遠出門的時候,巧巧叮囑他買半斤瘦肉回來,因為家裡有凝固的豬油,所以巧巧就覺得沒有必要再買肥肉了。
下午,汪靜遠上完課回來,幫著巧巧把浸泡好了的米用石磨磨成了米漿,巧巧在蒸籠里舖上一塊乾淨的棉布,然後把米漿淋在棉布上,如此疊加了四個蒸籠,然後把蒸籠擱進放了水的大鍋里,隔水蒸著。
晚上,家裡沒有吃飯,而是吃著巧巧做的腸粉和河粉。種類很多,有一小盤裹著小蔥青椒雞蛋餡的腸粉,有一小盤裹著荸薺小蔥瘦肉末的腸粉,有一小盤裹著青菜碎末的腸粉,腸粉上面淋著用菜油、醬油、醋、生薑汁和蒜泥調配好並且蒸熟的湯汁,有一大盤炒著青菜、雞蛋和肉末的河粉,有一大海碗加了肉末、蘑菇、青菜的帶湯的河粉,另外還配有一盤稍辣的蔥段踏辣椒。每一碗、每一盤都是十分地精緻好看,滿桌生香。
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十分地驚喜,米粉是外面賣的東西,村里人一般是不會買著來吃的,他們只吃家裡的米飯,小老頭還是很多年前在鎮上吃了一回帶湯的米粉,後來就再也沒有吃過了,而小老太太則是從來沒有出過村子,從來沒有見過米粉的樣子,更加不用提長得這麼好看的米粉了。
飯桌上,四個人吃東西的樣子很不講究,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吃得狼吞虎咽的,津津有味,汪靜遠和巧巧也跟著大口大口地吃著,四個人把桌上的食物都解決得乾乾淨淨的。吃完後,小老頭拍著自己的肚子,滿足而欣喜地說道:“呵呵……今天好享福喔!”旁邊的小老太太只是笑著,不說話,眼睛笑眯眯的,其實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爺爺,奶奶,你們明天早上也來這裡吃早飯行不?還給你們做米粉吃。”巧巧笑眯眯地說道。
“好!”兩老人異口同聲地答應著,呵呵地笑著。
從此,家裡的早餐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河粉和腸粉,每天變著口味吃。現在兩個老人一日三頓都跟著汪靜遠和巧巧一起吃飯,老人的牙口不好,柔軟、細膩的米粉正對他們的胃口,巧巧每天給老人做兩頓米粉,一頓飯菜,晚餐就吃飯菜,巧巧發現汪靜遠喜歡吃稍硬的米飯,而她自己和兩個老人都喜歡吃很軟的米飯,所以巧巧就把汪靜遠的那碗飯單獨蒸熟,少放水,蒸成稍硬的口感。而且有了小石磨的幫忙,巧巧隔幾天就會磨一些豆漿,既可以吃豆腐腦和豆漿,又可以吃豆腐,巧巧的生活是過得有滋有味的。家裡的菜地也漸漸地煥發出了綠油油的生機,最先長出來的是小蔥和大蒜,然後小白菜、辣椒等也開始出苗了。
三月初,在巧巧的指導下,汪靜遠一個人把家裡的一畝水田種上了秧苗。
漸漸的,村裡的人都不去鎮上的雜貨鋪買東西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在村裡的人緣極好,大家都願意來這裡買日用的東西,家裡雜貨鋪的生意極好。
三月初,汪靜遠所在的學堂放了三天的假期,巧巧趁機拉著汪靜遠回了一趟烏山村。兩人先是精挑細選地準備好了禮物,在回去的路上,巧巧的心情很雀躍,汪靜遠見著巧巧十分高興的模樣,他也開心著。等到進入了烏山村的村口,看著滿眼的熟悉的景物,那麼靜靜地立在那裡,巧巧的心情頓時變得喜憂參半起來,等到回到了家裡,見到熟悉而想念的面孔,再被一大群乖乖巧巧的小孩子圍著、抱著,巧巧出來沒有像此刻這麼滿足、欣喜過,懷裡抱著一大堆軟軟地叫著自己姑姑和姐姐的小孩,真的有一種懷抱著全世界的美好的滋味,巧巧如同被換了一次血液,全身心的都是喜悅。
巧巧回到家裡,像太后一樣地被優待著、寵愛著,一群小娃娃圍著自己打轉、幹活的事不用自己伸手、好吃的東西一樣一樣地端上來,巧巧被寵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巧巧一邊吃著東西,一邊和一群小孩子說話,其樂融融,好不自在。
“姑姑,你為什麼那麼久不回家?小虎很想你。”小虎抱著巧巧,帶著委屈說道。
雖然小虎說得很委屈、很傷感,但是巧巧現在一點也傷感不起來,她現在心裡除了大大的感動就是大大的高興,她的心裡已經容不下第三種情感了。巧巧抱著小虎,安慰著小虎說道:“姑姑是大人了,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虎是男子漢,男子漢是願意原諒姑姑的,是不是啊?小虎?”
“嗯,小虎是男子漢!”小虎強調著說道,滿臉的自豪。
……
與巧巧的悠然自得完全相反的是,汪靜遠正在田裡揮汗如雨。這幾天正好是烏山村里插秧苗的好時候,虎子和小峰都在田裡忙活著,趙杏花的三個兒媳婦也下了田,趙杏花最近因為腰越發地不好了,便只在家裡照顧一群孩子,汪靜遠來了之後,也堅持著要下田幫忙,他都已經下田了,也不能再把他拖走,於是田裡的汗人在操勞,家裡的太后在享受。
新女婿第一次登門,就在田裡辛苦了大半天,趙杏花對此是十分地過意不去,吃飯的時候,趙杏花只顧著給汪靜遠夾菜了,倒是把巧巧這個太后給忘記了。小虎作小大人狀,似模似樣地學著趙杏花的樣子,給巧巧夾著菜,一邊還學著趙杏花的話和語氣說道:“姑姑,多吃菜,千萬別客氣。”
巧巧說:“家裡還缺一個木板做的貨架,以前我們家的貨架就是我爹親手做的。”
汪靜遠羞愧地小聲回答道:“巧巧,可是我不會做貨架。”
巧巧好奇地問道:“那你會做什麼東西嗎?”其實,巧巧本來也沒有想讓汪靜遠來做這個貨架的,她只不過是在陳述事實罷了,對於汪靜遠的實力,她還是稍稍了解的,早就猜到他肯定是不會做貨架的了。
汪靜遠老實地回答道:“我爹教我做過弓箭、陀螺,還有彈弓。”
巧巧樂了,笑得呵呵的,覺得汪靜遠的這個回答實在是太可愛了。被巧巧這麼一笑,汪靜遠頓時覺得更加羞愧了,他覺得比起巧巧的爹來,他顯得很沒用。汪靜遠在心裡默默地而又堅定地下著決心:一定要去跟爺爺學做這些木器和竹器,一定要學會!
第二天,汪靜遠跟著虎子去東西南北中貨行進貨,魯掌柜驚訝地問道:“你家的東西賣得這麼快?這才不過幾天,你又要進貨了?”
虎子笑著說道:“把下個月的活提前備著,有備無患。”
虎子把少量的貨存放到汪靜遠的平板車上,然後兩人推著平板車離開貨行,汪靜遠朝虎子告別,一個往南,一個往北,分頭回各自的家。
汪靜遠把東西運回家裡,然後就去通知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告訴他們家裡雜貨鋪明天開張的事情。小老頭立馬興沖沖地趕去了村口的大槐樹下,裂開嘴,朝樹下坐著的眾人笑著宣布道:“我家阿遠的雜貨鋪明天正式開張,你們大家要買什麼東西的儘管來,呵呵……我和我老伴也要去幫忙吶!”
樹下的眾人被小老頭的話弄得激動了起來,如同在煮沸的油鍋里投下一滴水一般,大家的議論聲頓時熱鬧得沸騰了起來。小老頭見了,頓時更加地高興了。
下午,巧巧和汪靜遠在家裡整理著雜貨鋪,雜貨鋪設在中間的堂屋裡,因為家裡沒有貨架,巧巧就提議把房間裡的一個大木櫃搬了過來,再在柜子的兩邊擺放著兩張桌子,柜子有三層,最上面一層用來放火柴和燈芯,第二層放蜜錢、果脯和酸話梅,第三層在下面,客人看不到因此就用來存放東西,裝醬油、鹽、糖、醋、茶葉等的罐子就擺放在柜子兩旁的桌子上,同時在柜子的前面也並排擺放著兩張桌子當作櫃檯。雖然屋子裡的陳設簡單了些,但是把東西都擺放好之後,看著也是有模有樣的,也挺像一個賣東西的雜貨鋪的。
巧巧和汪靜遠兩人忙活了半個下午,總算是把東西都歸置妥當了,兩人高興地相視一笑,把堂屋的門關好,然後攜手去做飯。
第二天,是雜貨鋪開張的日子,早上汪靜遠走了不到一會兒,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就高高興興地趕過來了。
巧巧迎著兩個老人進屋,端茶倒水上吃的不在話下,兩個老人仔細地把雜貨鋪參觀了一番,一個勁地稱讚著好。
因為小老頭和小老太太的宣傳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出色,所以,在雜貨鋪開張的第一天裡,就陸陸續續地有顧客登門來買東西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的外表雖然老了,但是他們的腦子還是很清明的,因此,巧巧儘量讓兩個老人當老闆賣東西,自己則退居幕後,做著拿東西和報價的事情,至於和客人說話、稱稱、收錢這些事情,都是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來做。
中午,小老頭和小老太太看鋪子,巧巧去準備午飯,然後三人一起坐在堂屋裡吃午飯,巧巧考慮到兩個老人的牙齒都不大齊全了,所以就把飯菜都做得軟爛了一些。飯桌上,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兩人吃得是有滋有味的,還一個勁地誇讚巧巧飯菜做得相當好吃,讓他們胃口大開。
吃完飯,三人又開始有模有樣地上崗工作了,沒有顧客來的時候,三個人就一起聊天、喝茶、吃東西,大半天下來兩個老人對賣東西這件事情已是相當地熟練了,而且他們倆的興致還很濃厚,特別地開心。中途,小老頭趕回家去餵了一趟雞,然後又立馬趕回來了,小老太太是一整天都沒有離開過鋪子。下午,汪靜遠回家來了,巧巧和汪靜遠一起去菜地里點菜種,雜貨鋪就由兩個老人坐鎮。等到傍晚鋪子關門了,四個人一起吃了晚飯,小老頭和小老太太才急急忙忙地趕回家去了。
如此過了兩天,巧巧要的石磨汪靜遠幫著買了回來,巧巧趕緊把米淘好,然後用水泡上,又一起把石磨用水清洗乾淨了。小老太太見到汪靜遠買回來的石磨的時候,臉上帶著不贊同,批評著汪靜遠說道:“咱們村里已經有一口大石磨了,可以經著你用,現在你還花錢另外買了一口這么小的,多浪費錢啊!你們小孩子家家的,就是不會省錢過日子。”
汪靜遠乖乖地聽著老人的批評,臉上無奈地笑著,也不說話來反駁。不過,他事後非常溫柔地安慰著巧巧說道:“巧巧,今天奶奶的話是好心,你不要往心裡去。”
巧巧十分坦蕩地回答道:“我知道,奶奶很喜歡我的,她是在說你。”
巧巧的小人行徑和促狹語氣卻是讓汪靜遠倍感驚喜和喜歡,因為巧巧平時和他說話的時候,語氣都是極為平常和冷靜的樣子,顯得有距離感,這會子竟然用這麼活潑的語氣跟他說話,距離一下子就變得親近了,汪靜遠的喜悅笑聲從胸腔里傳了出來,因為巧巧正好靠在他的胸口,所以笑聲直接毫無阻隔地傳到了巧巧的耳朵里,還帶著起伏和震動,巧巧也說不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不過,心裡還是帶著小小的喜歡的。
第二天早上,汪靜遠出門的時候,巧巧叮囑他買半斤瘦肉回來,因為家裡有凝固的豬油,所以巧巧就覺得沒有必要再買肥肉了。
下午,汪靜遠上完課回來,幫著巧巧把浸泡好了的米用石磨磨成了米漿,巧巧在蒸籠里舖上一塊乾淨的棉布,然後把米漿淋在棉布上,如此疊加了四個蒸籠,然後把蒸籠擱進放了水的大鍋里,隔水蒸著。
晚上,家裡沒有吃飯,而是吃著巧巧做的腸粉和河粉。種類很多,有一小盤裹著小蔥青椒雞蛋餡的腸粉,有一小盤裹著荸薺小蔥瘦肉末的腸粉,有一小盤裹著青菜碎末的腸粉,腸粉上面淋著用菜油、醬油、醋、生薑汁和蒜泥調配好並且蒸熟的湯汁,有一大盤炒著青菜、雞蛋和肉末的河粉,有一大海碗加了肉末、蘑菇、青菜的帶湯的河粉,另外還配有一盤稍辣的蔥段踏辣椒。每一碗、每一盤都是十分地精緻好看,滿桌生香。
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十分地驚喜,米粉是外面賣的東西,村里人一般是不會買著來吃的,他們只吃家裡的米飯,小老頭還是很多年前在鎮上吃了一回帶湯的米粉,後來就再也沒有吃過了,而小老太太則是從來沒有出過村子,從來沒有見過米粉的樣子,更加不用提長得這麼好看的米粉了。
飯桌上,四個人吃東西的樣子很不講究,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吃得狼吞虎咽的,津津有味,汪靜遠和巧巧也跟著大口大口地吃著,四個人把桌上的食物都解決得乾乾淨淨的。吃完後,小老頭拍著自己的肚子,滿足而欣喜地說道:“呵呵……今天好享福喔!”旁邊的小老太太只是笑著,不說話,眼睛笑眯眯的,其實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爺爺,奶奶,你們明天早上也來這裡吃早飯行不?還給你們做米粉吃。”巧巧笑眯眯地說道。
“好!”兩老人異口同聲地答應著,呵呵地笑著。
從此,家裡的早餐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河粉和腸粉,每天變著口味吃。現在兩個老人一日三頓都跟著汪靜遠和巧巧一起吃飯,老人的牙口不好,柔軟、細膩的米粉正對他們的胃口,巧巧每天給老人做兩頓米粉,一頓飯菜,晚餐就吃飯菜,巧巧發現汪靜遠喜歡吃稍硬的米飯,而她自己和兩個老人都喜歡吃很軟的米飯,所以巧巧就把汪靜遠的那碗飯單獨蒸熟,少放水,蒸成稍硬的口感。而且有了小石磨的幫忙,巧巧隔幾天就會磨一些豆漿,既可以吃豆腐腦和豆漿,又可以吃豆腐,巧巧的生活是過得有滋有味的。家裡的菜地也漸漸地煥發出了綠油油的生機,最先長出來的是小蔥和大蒜,然後小白菜、辣椒等也開始出苗了。
三月初,在巧巧的指導下,汪靜遠一個人把家裡的一畝水田種上了秧苗。
漸漸的,村裡的人都不去鎮上的雜貨鋪買東西了,小老頭和小老太太在村裡的人緣極好,大家都願意來這裡買日用的東西,家裡雜貨鋪的生意極好。
三月初,汪靜遠所在的學堂放了三天的假期,巧巧趁機拉著汪靜遠回了一趟烏山村。兩人先是精挑細選地準備好了禮物,在回去的路上,巧巧的心情很雀躍,汪靜遠見著巧巧十分高興的模樣,他也開心著。等到進入了烏山村的村口,看著滿眼的熟悉的景物,那麼靜靜地立在那裡,巧巧的心情頓時變得喜憂參半起來,等到回到了家裡,見到熟悉而想念的面孔,再被一大群乖乖巧巧的小孩子圍著、抱著,巧巧出來沒有像此刻這麼滿足、欣喜過,懷裡抱著一大堆軟軟地叫著自己姑姑和姐姐的小孩,真的有一種懷抱著全世界的美好的滋味,巧巧如同被換了一次血液,全身心的都是喜悅。
巧巧回到家裡,像太后一樣地被優待著、寵愛著,一群小娃娃圍著自己打轉、幹活的事不用自己伸手、好吃的東西一樣一樣地端上來,巧巧被寵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巧巧一邊吃著東西,一邊和一群小孩子說話,其樂融融,好不自在。
“姑姑,你為什麼那麼久不回家?小虎很想你。”小虎抱著巧巧,帶著委屈說道。
雖然小虎說得很委屈、很傷感,但是巧巧現在一點也傷感不起來,她現在心裡除了大大的感動就是大大的高興,她的心裡已經容不下第三種情感了。巧巧抱著小虎,安慰著小虎說道:“姑姑是大人了,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虎是男子漢,男子漢是願意原諒姑姑的,是不是啊?小虎?”
“嗯,小虎是男子漢!”小虎強調著說道,滿臉的自豪。
……
與巧巧的悠然自得完全相反的是,汪靜遠正在田裡揮汗如雨。這幾天正好是烏山村里插秧苗的好時候,虎子和小峰都在田裡忙活著,趙杏花的三個兒媳婦也下了田,趙杏花最近因為腰越發地不好了,便只在家裡照顧一群孩子,汪靜遠來了之後,也堅持著要下田幫忙,他都已經下田了,也不能再把他拖走,於是田裡的汗人在操勞,家裡的太后在享受。
新女婿第一次登門,就在田裡辛苦了大半天,趙杏花對此是十分地過意不去,吃飯的時候,趙杏花只顧著給汪靜遠夾菜了,倒是把巧巧這個太后給忘記了。小虎作小大人狀,似模似樣地學著趙杏花的樣子,給巧巧夾著菜,一邊還學著趙杏花的話和語氣說道:“姑姑,多吃菜,千萬別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