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錯,薄以漸的電影《告白》正式開機,開機之前,工作室終於官宣,虞生微榜上有名。

  剛剛才歇下去的魚粉姐姐們再一次因為這條消息而爆炸。

  但她們複雜的心態並沒有透過網絡傳到薄以漸和虞生微的心裡頭。

  預計三個月的電影拍攝期已然開始,薄以漸和虞生微進入封閉式劇組之中,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共同為了《告白》而努力。

  有趣的日子和山間的流水一樣淙淙不停。

  拍攝的過程中,薄以漸每天都會畫下大量的分鏡,絕大部分比較簡略,只用以和演員直觀交流;少數的則更加精心刻畫,這是他記錄的自己和虞生微在片場裡重要的點點滴滴。

  兩人最初對手戲時。

  兩人共同在攝像機後。

  兩人和其他所有成員一起吃飯時。

  兩人共同埋首各種資料堆得高高的桌子裡。

  一幅幅珍貴的話被薄以漸以細膩的筆觸畫出來,收藏在距離自己最近的床頭櫃。

  虞生微則將這些圖畫逐一看過,仔細描摹,再在拍攝的空隙里譜曲寫詞,依照著每一張畫所表達的內容,挨個做出一段相照應的小調。

  等拍攝結束,畫也畫完。

  薄以漸將畫收集裝訂,虞生微也將每一幅畫上的小調組合起來,再配歌詞,就是一首完整的歌曲。

  這些畫展現他們的生活。

  這首歌表達他們的內心。

  這是他們送個彼此的禮物,世上獨一無二的禮物。

  電影的拍攝結束了,但電影的工作並未完全結束。

  薄以漸還要和則和剪輯師,音樂工作室一起,開始為電影剪輯與配樂。

  這項工作並不比之前的拍攝更為簡單。

  薄以漸總是長時間長時間地將自己關在工作室里,不是在聽音樂,就是在反覆看著電影中的各種片段,哪怕只是一個幾秒鐘的小片段,他也會反覆觀看,來回調整。

  不忙著其餘工作的時候,虞生微總陪著薄以漸。

  他們還可以互相提醒。

  比如:

  “你挑的這些配樂剛才已經聽過了,你不滿意。”

  “這個配樂不適合做開頭配樂,肯定有更好的。”

  “這個片段有點意味不明,看著覺得彆扭。”

  “這段好像還不錯,但似乎又用力過猛了。”

  日復一日的閱覽,精簡,搭配,修改之中,同年12月,電影的一切工作終於籌備完成,可以準備上映了!

  薄以漸敲定元旦公映。

  但在公映之前,他先舉辦了一場首映禮,首映禮被安排在十二月的末尾,邀請了諸多知名導演及記者,以及部分幸運觀眾共同觀看。

  兩個小時的時長。

  中途除了電影的聲音之外,沒有一點雜音。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起立。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電影吸引了,一雙雙眼睛,就像被無形的膠水沾在了熒幕上,轉也不轉,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精彩或意外的畫面!

  他們進入了電影。

  進入了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不再只是一個發生在熒幕之中的故事,它從薄以漸的心裡走上熒幕,又從熒幕上走下來,一路走到觀眾的心中。

  時間在流淌,故事在前進。

  當故事中的主角終於迎來屬於他們的美好結局的時候,觀看的眾人也仿佛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美好結局。

  濃濃的滿足自他們心臟溢出。

  他們正想起立鼓掌,熒幕突然黑屏。

  黑屏之上,薄以漸在拍攝過程中畫下的一幅幅精緻畫面幻燈片一樣出現。

  同時間,旋律響起,虞生微的《點點滴滴》輕緩響起。

  熒幕的角落,長長的片尾名單也開始播放。

  等到最後的最後,片尾名單結束了,歌曲結束了,精緻的畫也結束了。

  機械的打字音響起,一行白字出現在熒幕上方。

  “這是電影的點點滴滴,這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是我們的點點滴滴。”

  隨後,畫面閃現,那是電影的拍攝現場,薄以漸和虞生微正對著鏡頭,比了個“OK”的手勢,一同笑道:“耶,我們做到了!”

  全場起立,集體鼓掌,將熱烈的掌聲送給導演、演員,每個辛苦工作的工作人員。

  感謝你們,將這精彩的故事帶給我們!

  ***

  首映禮結束以後,關於《告白》的消息陸陸續續出現網絡之上。

  首先是以郭長信、文載、管樂語為首的諸多導演的共同出聲,盛讚《告白》。

  管樂語:“足夠尊重觀影者的一部影片。”

  文載:“導演,演員,故事,無一不精。”

  郭長信最直接:“@薄以漸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新片可以的。”

  緊接著,首映禮受邀記者們也不甘示弱,紛紛把自己連夜趕出來的文稿發上自家平台,其中,業內最權威的三家用這樣的標題來形容薄以漸的首映禮:

  電影MOB:《這就是我們應該看到的電影》

  千禧日報:《影片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三分鐘》

  新鮮度廚房:《拍這樣的電影,沒有勇氣真不行》

  其後,三家媒體按照慣例為影片打分,《告白》平均分高達9.0,而此前在三家雜誌平均分到達9.0以上的影片,無一不是盛極一時,話題度與藝術度並駕齊驅的經典電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