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戚雲恆的周圍從來都不是不設防的,每一個能夠來到戚雲恆身邊的人都經歷過層層篩選,反覆的考核,沒有哪一個可以被輕易收買。即便真有那麼一兩個人出了問題,也有備用的手段來確保他們不會對戚雲恆的生命造成威脅。
“還是當心一點為好。”歐陽已經決定儘可能多地待在戚雲恆身旁,自然也不需要反覆囉嗦,只把該說的話說完便適可而止,接著就將話題轉回到死去的四名禁衛身上,“他們四個的撫恤金由我來出吧,每人一百兩黃金,夠不夠?”
戚雲恆沒有應聲,心裡卻在腹誹:你錢多花不出去,幹嘛不送我一點!
“順便跟這些人家說一聲,若是受了委屈,過不下去,五年內,隨時可以遷入皇莊——只是居住,並不需要更改戶籍。”歐陽繼續道,“但這一條只限直系親屬,也就是父母妻兒。”
如今的禁衛都是禁軍里選拔出來的,很多人都是普通百姓出身,靠本事吃飯,家中並不富裕,並不像王朝末期那樣,多是由勛貴子弟掛職。
如今又是戰亂初止,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孤兒寡母,一旦死去,家中的老弱婦孺便會失了依靠,難以過活。
若是只給他們黃金,不給庇護,這些人家能不能保住黃金都是兩說。
但歐陽的良心有限,做不了聖父聖母,能夠給與他們的補償也要加上時限。
“重檐放心,我會安排的。”戚雲恆拍拍歐陽,點頭應下。
第150章 返京途中
歐陽和戚雲恆全都沒心情溫存, 只說了會兒話,便雙雙離開床榻。
出了門,歐陽才發現戚雲恆帶過來的人可真是不少, 禁軍、禁衛、金刀衛, 幾乎都快把皇莊的街道給塞滿了。
但戚雲恆帶這些人過來也不只是為了護駕, 很快就下達指令,將大部分人手分派出去, 只帶了一部分禁衛返回京城。
皇帝出行可不是小事。
為了減少麻煩,戚雲恆雖然調動了不少人手, 卻沒有大張旗鼓地讓人知曉自己離了皇宮, 乘坐的也是歐陽留在皇宮的備用馬車——為了抵禦刺殺,自打登基做了皇帝,戚雲恆出宮的時候就再也沒騎過馬,均是乘坐用鐵皮加固過的特製馬車出行, 而歐陽那兩輛用特殊工藝和特殊材料改造過的馬車便是戚雲恆微服出巡時的最愛。
歐陽的馬車看上去極不起眼,裡面的舒適度卻比御輿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車馬奔馳起來的時候,顛簸的程度更是非常輕微,若是走在官路上, 甚至都聽不到車轍的聲響。
但歐陽的馬車卻不是想仿製就能仿製得了的。車廂內的減震裝置倒還好說,關鍵是車輪上的輪胎都是歐陽的手下人從南洋外海尋來的天然橡膠, 製取麻煩不說, 運送一次更是費時費力。偏偏南邊的那些手下還不像北邊的那些人那樣熱心於“民用”事業,只給歐陽送了一次橡膠就再也不肯在這種事情上浪費力氣。
這種橡膠製造的輪胎,歐陽也只留了八個, 餘下的全都交給了蘇素,讓她用於商貿往來,賺取金錢,再想給戚雲恆做四個輪胎都沒了多餘的橡膠,只能將現有的兩輛馬車與戚雲恆共享。
經過昨晚那一遭,載過屍體的馬車肯定會被廢棄,上面的四個輪子也可以拆卸下來……
呃,拆下來也不能給戚雲恆用。
即便戚雲恆自己並不忌諱這個,他身邊的那些狗腿子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理,讓他使用這種不祥之物。
歐陽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和戚雲恆登上馬車,離開皇莊。
“皇莊這裡真的是日新月異,每次過來,都能讓我耳目一新。”
回去的路上,戚雲恆隨口和歐陽閒聊起來。
興和帝可能活著並且試圖劫持歐陽的事只讓戚雲恆感到惱怒,即便稍有擔憂,也只是因為他家皇夫受了驚嚇,至於更多的危機感,卻是絲毫生不出來。
今非昔比。
戚雲恆如今的地位已經和當年的興和帝完全調轉過來,戚雲恆變成了那個兵馬在手、大權在握的皇帝,“興和帝”的歸來更像是床榻上出現了一隻惱人的跳蚤,找到就可以弄死,之所以讓人著惱,也不過是因為暫時無法找到罷了。
“再往後,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了,也就是再添些作坊,增加些人口。”歐陽回應道。
歐陽的心態與戚雲恆類似,惱怒居多,鬱悶其次,驚恐則是半點皆無。
“我已經命人在各地官窯進行改制,秋收之前,這些官窯應該就能交到你的手中。”戚雲恆繼續說道。
“這樣的話,今年年底,內廷司也可以開始組建,把架子搭起來了,然後就可以把西北和東北以及皇莊的生意全部整合起來,徹底連成一系。”歐陽想了想,“還有,可以著手修路了。”
秦國公宋時歸京之後,戚雲恆將西北軍的軍權交到了自己更加信賴的心腹手中,而宋時的次子雖然還留在那裡,卻已失了轄制兵將的權力和能力,成了安撫人心的擺設。
確定那裡不會大權旁落,讓旁人占了便宜,歐陽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棉種,讓戚雲恆在西北軍的駐地附近開闢棉田,將棉花種植起來,並在邊境處開設集市,用華國這邊的農耕產品與牧民們換取畜牧產品。
為了使集市儘快興旺起來,歐陽還在那裡賣起了鐵器。
雖然讓鐵器這種東西流入敵對的國家是很危險的,但歐陽也是開了掛的,自然有應對的辦法,而他的辦法就是用含硫量高的碳煉製出硬脆且不耐碰擊的生鐵,再用這種生鐵製造鐵鍋、鐵爐之類的日用品,賣給牧民。
若是牧民們只將這些鐵製品用於改善生活,那自然是毫無問題,可若是他們想將這些鐵器熔煉成兵器——
呵呵,如今這個年代,即便是南邊的資深匠人都還不知道怎麼為生鐵除硫加碳,使生鐵變為熟鐵,北邊那些大字都還不識幾個的半開化的牧民又怎麼可能做到?
用這種生鐵熔煉出來的兵器,那叫一個嘎嘣脆,一碰碎。
這種用生鐵打造的兵器比古老的青銅器還要不如,在戰場上,還不如一根木頭棒子實用——至少拿木頭棒子的人知道自己手裡的兵器不好,不會和敵人硬碰硬。
在東北駐軍那裡,歐陽也做出了類似的安排,只將種植的作物改為甜菜,交易的商品變為山珍糙藥。
掌管東北軍的乃是翼國公段有柴。
此人雖是糙莽出身,卻沒有宋時那麼多的花花腸子。
宋時歸京後,翼國公段有柴出於對自身安危的擔憂,主動向戚雲恆遞交了請求卸下兵權的奏摺,卻被戚雲恆駁了回去,以他尚且身強體壯、年富力強為由,命他“老實”待在東北,繼續為國效力,為陛下盡忠。
段有柴立刻放下心來,對皇莊在東北駐地附近開闢菜田、建設集市的事也是大力支持,大開綠燈。
東北那邊的甜菜地在去年就已經有了收穫,榨出了糖漿,今年,西北的棉花也將迎來初次的豐收。而在東北和西北兩地開設的集市則是在兩三個月後就有了明顯的收益,光是將那裡的稅收如實上報,就會讓戶部上下全都患上紅眼病。
但受到交通不便的影響,雖然西北和東北兩地都已有了收益,而且所獲不菲,但回饋京城——確切地說,是充盈皇帝陛下內庫的速度依舊不夠迅速,很多貨物無法及時變現,在路上耽擱的時日太長,損耗也有些偏高,讓歐陽很不滿意。
“修路?”聽到歐陽提起此事,戚雲恆微微一怔,“修什麼路,又要如何去修?”
“你見過的,就是皇莊裡的那種路。”歐陽道,“先把京城到西北和東北兩地州府的官路修出來,然後再以此為主幹,向途徑州府下面的縣城乃至鄉村延伸。等這兩個方向的路修好了,西南那邊也該平定了,到時候,再往那邊的州府也修一條官路出來……”
“重檐啊!”戚雲恆嘆了口氣,“你對國家大事真的是一點都不關心。”
“雖然我承認你說得沒錯,但是……為什麼突然間要如此說我?”歐陽眨了眨眼,很是費解。
“西南已經平定很久了。”戚雲恆試圖板起臉,只是未能成功,“揚威伯沈茂就是為了此事才進京述職,魯國公楊松柏和他麾下的部分將士也會在近日陸續歸京……應該就是這幾天了。”
“呃……”歐陽只能繼續眨眼,“那麼,你是想三條路一起修?我怕人手不夠啊!”
“兩條路難道就夠?修路架橋可都是大工程。”戚雲恆質疑道。
“京城到西北和東北均是一馬平川,只要單純地鋪路架橋就可以了,工程量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大——至少按我的法子,用我的東西,是不需要那麼繁瑣複雜的。但從京城到西南就比較麻煩了,好幾座大山擋著,繞開還是不繞開,全都存在不好解決的問題,都需要實地考察後再做決定。若是最後決定不繞,那就得開山劈石,真正地做些工程。”歐陽聳了聳肩,儘可能詳細地向戚雲恆解釋了一番,“另外,我說的人手可不是指挖坑填土做苦力活的那種人手,而是負責管人、管錢、管材料的那種管理型人才。至於真正幹活的苦力,有把子力氣就能勝任,在修路的地方就地徵召就是,反正要錢給錢,要糧給糧,還用怕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重檐的意思是,不徵發徭役?”戚雲恆一愣。
“徭役征來的人手都是殘次品,一個個又只想著回家,不想著幹活,效率太差。”歐陽搖搖頭,接著又補充道,“至於錢糧這些前期投入,你大可不必擔心,我既然主動向你提起此事,自然是要將整件事全盤接管,你只需要像以前一樣,給我一個名義就好。”
“你親自負責?”戚雲恆皺了皺眉,並沒有立刻答應。
“怎麼可能!”歐陽果斷否決,“這事讓蘇素去做,她對修路的事已經惦記很久了。”
“那倒是可以考慮。”戚雲恆鬆了口氣,但跟著便又質疑道,“蘇素一個女家人,能管得了這麼一大攤子事?”
“我府里那攤子事比修兩條路大多了,還不都是她在管著?”歐陽撇了撇嘴,對戚雲恆的輕視不以為然,“你以為我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真是天下掉下來的不成?”
“難不成,都是她賺來的?”戚雲恆眼睛一亮。
雖然蘇素一直擔著歐陽妾侍的名義,但與歐陽朝夕相處了三年,戚雲恆也看出來了,蘇素和歐陽真的只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就像他手下的大臣一樣,只是女人家做事總要打個旗號,給自己撐場子,這才掛了妾侍之名。
“還是當心一點為好。”歐陽已經決定儘可能多地待在戚雲恆身旁,自然也不需要反覆囉嗦,只把該說的話說完便適可而止,接著就將話題轉回到死去的四名禁衛身上,“他們四個的撫恤金由我來出吧,每人一百兩黃金,夠不夠?”
戚雲恆沒有應聲,心裡卻在腹誹:你錢多花不出去,幹嘛不送我一點!
“順便跟這些人家說一聲,若是受了委屈,過不下去,五年內,隨時可以遷入皇莊——只是居住,並不需要更改戶籍。”歐陽繼續道,“但這一條只限直系親屬,也就是父母妻兒。”
如今的禁衛都是禁軍里選拔出來的,很多人都是普通百姓出身,靠本事吃飯,家中並不富裕,並不像王朝末期那樣,多是由勛貴子弟掛職。
如今又是戰亂初止,很多人的家裡都是孤兒寡母,一旦死去,家中的老弱婦孺便會失了依靠,難以過活。
若是只給他們黃金,不給庇護,這些人家能不能保住黃金都是兩說。
但歐陽的良心有限,做不了聖父聖母,能夠給與他們的補償也要加上時限。
“重檐放心,我會安排的。”戚雲恆拍拍歐陽,點頭應下。
第150章 返京途中
歐陽和戚雲恆全都沒心情溫存, 只說了會兒話,便雙雙離開床榻。
出了門,歐陽才發現戚雲恆帶過來的人可真是不少, 禁軍、禁衛、金刀衛, 幾乎都快把皇莊的街道給塞滿了。
但戚雲恆帶這些人過來也不只是為了護駕, 很快就下達指令,將大部分人手分派出去, 只帶了一部分禁衛返回京城。
皇帝出行可不是小事。
為了減少麻煩,戚雲恆雖然調動了不少人手, 卻沒有大張旗鼓地讓人知曉自己離了皇宮, 乘坐的也是歐陽留在皇宮的備用馬車——為了抵禦刺殺,自打登基做了皇帝,戚雲恆出宮的時候就再也沒騎過馬,均是乘坐用鐵皮加固過的特製馬車出行, 而歐陽那兩輛用特殊工藝和特殊材料改造過的馬車便是戚雲恆微服出巡時的最愛。
歐陽的馬車看上去極不起眼,裡面的舒適度卻比御輿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車馬奔馳起來的時候,顛簸的程度更是非常輕微,若是走在官路上, 甚至都聽不到車轍的聲響。
但歐陽的馬車卻不是想仿製就能仿製得了的。車廂內的減震裝置倒還好說,關鍵是車輪上的輪胎都是歐陽的手下人從南洋外海尋來的天然橡膠, 製取麻煩不說, 運送一次更是費時費力。偏偏南邊的那些手下還不像北邊的那些人那樣熱心於“民用”事業,只給歐陽送了一次橡膠就再也不肯在這種事情上浪費力氣。
這種橡膠製造的輪胎,歐陽也只留了八個, 餘下的全都交給了蘇素,讓她用於商貿往來,賺取金錢,再想給戚雲恆做四個輪胎都沒了多餘的橡膠,只能將現有的兩輛馬車與戚雲恆共享。
經過昨晚那一遭,載過屍體的馬車肯定會被廢棄,上面的四個輪子也可以拆卸下來……
呃,拆下來也不能給戚雲恆用。
即便戚雲恆自己並不忌諱這個,他身邊的那些狗腿子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理,讓他使用這種不祥之物。
歐陽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和戚雲恆登上馬車,離開皇莊。
“皇莊這裡真的是日新月異,每次過來,都能讓我耳目一新。”
回去的路上,戚雲恆隨口和歐陽閒聊起來。
興和帝可能活著並且試圖劫持歐陽的事只讓戚雲恆感到惱怒,即便稍有擔憂,也只是因為他家皇夫受了驚嚇,至於更多的危機感,卻是絲毫生不出來。
今非昔比。
戚雲恆如今的地位已經和當年的興和帝完全調轉過來,戚雲恆變成了那個兵馬在手、大權在握的皇帝,“興和帝”的歸來更像是床榻上出現了一隻惱人的跳蚤,找到就可以弄死,之所以讓人著惱,也不過是因為暫時無法找到罷了。
“再往後,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了,也就是再添些作坊,增加些人口。”歐陽回應道。
歐陽的心態與戚雲恆類似,惱怒居多,鬱悶其次,驚恐則是半點皆無。
“我已經命人在各地官窯進行改制,秋收之前,這些官窯應該就能交到你的手中。”戚雲恆繼續說道。
“這樣的話,今年年底,內廷司也可以開始組建,把架子搭起來了,然後就可以把西北和東北以及皇莊的生意全部整合起來,徹底連成一系。”歐陽想了想,“還有,可以著手修路了。”
秦國公宋時歸京之後,戚雲恆將西北軍的軍權交到了自己更加信賴的心腹手中,而宋時的次子雖然還留在那裡,卻已失了轄制兵將的權力和能力,成了安撫人心的擺設。
確定那裡不會大權旁落,讓旁人占了便宜,歐陽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棉種,讓戚雲恆在西北軍的駐地附近開闢棉田,將棉花種植起來,並在邊境處開設集市,用華國這邊的農耕產品與牧民們換取畜牧產品。
為了使集市儘快興旺起來,歐陽還在那裡賣起了鐵器。
雖然讓鐵器這種東西流入敵對的國家是很危險的,但歐陽也是開了掛的,自然有應對的辦法,而他的辦法就是用含硫量高的碳煉製出硬脆且不耐碰擊的生鐵,再用這種生鐵製造鐵鍋、鐵爐之類的日用品,賣給牧民。
若是牧民們只將這些鐵製品用於改善生活,那自然是毫無問題,可若是他們想將這些鐵器熔煉成兵器——
呵呵,如今這個年代,即便是南邊的資深匠人都還不知道怎麼為生鐵除硫加碳,使生鐵變為熟鐵,北邊那些大字都還不識幾個的半開化的牧民又怎麼可能做到?
用這種生鐵熔煉出來的兵器,那叫一個嘎嘣脆,一碰碎。
這種用生鐵打造的兵器比古老的青銅器還要不如,在戰場上,還不如一根木頭棒子實用——至少拿木頭棒子的人知道自己手裡的兵器不好,不會和敵人硬碰硬。
在東北駐軍那裡,歐陽也做出了類似的安排,只將種植的作物改為甜菜,交易的商品變為山珍糙藥。
掌管東北軍的乃是翼國公段有柴。
此人雖是糙莽出身,卻沒有宋時那麼多的花花腸子。
宋時歸京後,翼國公段有柴出於對自身安危的擔憂,主動向戚雲恆遞交了請求卸下兵權的奏摺,卻被戚雲恆駁了回去,以他尚且身強體壯、年富力強為由,命他“老實”待在東北,繼續為國效力,為陛下盡忠。
段有柴立刻放下心來,對皇莊在東北駐地附近開闢菜田、建設集市的事也是大力支持,大開綠燈。
東北那邊的甜菜地在去年就已經有了收穫,榨出了糖漿,今年,西北的棉花也將迎來初次的豐收。而在東北和西北兩地開設的集市則是在兩三個月後就有了明顯的收益,光是將那裡的稅收如實上報,就會讓戶部上下全都患上紅眼病。
但受到交通不便的影響,雖然西北和東北兩地都已有了收益,而且所獲不菲,但回饋京城——確切地說,是充盈皇帝陛下內庫的速度依舊不夠迅速,很多貨物無法及時變現,在路上耽擱的時日太長,損耗也有些偏高,讓歐陽很不滿意。
“修路?”聽到歐陽提起此事,戚雲恆微微一怔,“修什麼路,又要如何去修?”
“你見過的,就是皇莊裡的那種路。”歐陽道,“先把京城到西北和東北兩地州府的官路修出來,然後再以此為主幹,向途徑州府下面的縣城乃至鄉村延伸。等這兩個方向的路修好了,西南那邊也該平定了,到時候,再往那邊的州府也修一條官路出來……”
“重檐啊!”戚雲恆嘆了口氣,“你對國家大事真的是一點都不關心。”
“雖然我承認你說得沒錯,但是……為什麼突然間要如此說我?”歐陽眨了眨眼,很是費解。
“西南已經平定很久了。”戚雲恆試圖板起臉,只是未能成功,“揚威伯沈茂就是為了此事才進京述職,魯國公楊松柏和他麾下的部分將士也會在近日陸續歸京……應該就是這幾天了。”
“呃……”歐陽只能繼續眨眼,“那麼,你是想三條路一起修?我怕人手不夠啊!”
“兩條路難道就夠?修路架橋可都是大工程。”戚雲恆質疑道。
“京城到西北和東北均是一馬平川,只要單純地鋪路架橋就可以了,工程量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大——至少按我的法子,用我的東西,是不需要那麼繁瑣複雜的。但從京城到西南就比較麻煩了,好幾座大山擋著,繞開還是不繞開,全都存在不好解決的問題,都需要實地考察後再做決定。若是最後決定不繞,那就得開山劈石,真正地做些工程。”歐陽聳了聳肩,儘可能詳細地向戚雲恆解釋了一番,“另外,我說的人手可不是指挖坑填土做苦力活的那種人手,而是負責管人、管錢、管材料的那種管理型人才。至於真正幹活的苦力,有把子力氣就能勝任,在修路的地方就地徵召就是,反正要錢給錢,要糧給糧,還用怕找不到足夠的人手?”
“重檐的意思是,不徵發徭役?”戚雲恆一愣。
“徭役征來的人手都是殘次品,一個個又只想著回家,不想著幹活,效率太差。”歐陽搖搖頭,接著又補充道,“至於錢糧這些前期投入,你大可不必擔心,我既然主動向你提起此事,自然是要將整件事全盤接管,你只需要像以前一樣,給我一個名義就好。”
“你親自負責?”戚雲恆皺了皺眉,並沒有立刻答應。
“怎麼可能!”歐陽果斷否決,“這事讓蘇素去做,她對修路的事已經惦記很久了。”
“那倒是可以考慮。”戚雲恆鬆了口氣,但跟著便又質疑道,“蘇素一個女家人,能管得了這麼一大攤子事?”
“我府里那攤子事比修兩條路大多了,還不都是她在管著?”歐陽撇了撇嘴,對戚雲恆的輕視不以為然,“你以為我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真是天下掉下來的不成?”
“難不成,都是她賺來的?”戚雲恆眼睛一亮。
雖然蘇素一直擔著歐陽妾侍的名義,但與歐陽朝夕相處了三年,戚雲恆也看出來了,蘇素和歐陽真的只是上司與下屬的關係,就像他手下的大臣一樣,只是女人家做事總要打個旗號,給自己撐場子,這才掛了妾侍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