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舒王爺。”湯公公貓著腰,從殿中一路小跑出來,站在顧錦知面前恭聲道:“陛下宣您進去。”
顧錦知點頭,命令郁台在外候著,自己跟隨湯公公進殿。一路上都在跟嬪妃們擦肩而過,她們紛紛走出內殿,聚集在外殿跪著。皇后眼圈通紅,雙手合十求神拜佛,嬪妃們抹淚的抹淚,抽泣的抽泣。
最後一個從內殿出來的是太后。她面容憔悴,蒼白的臉上還留有淚痕,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十歲,一走一頓都得由田嬤嬤攙扶著才行,好懸下一秒就要暈倒。
“母后……”顧錦知欲上前,太后卻搖了搖手制止了他,深吸口氣,眼淚又止不住流了出來。她緊抿著嘴唇咽下那股情緒,看了顧錦知一眼,心中的悲痛更盛,就這般一語不發的由田嬤嬤扶著離開了養心殿。
內殿之中,燃燒的安神香很濃。唯有幾盞燭光照明,室內的光線很暗,更加襯著床上將死之人死灰一般的臉色。
顧錦知一語不發的走過去,坐下床邊。床上平躺著的皇帝陛下闔著眼睛,他也沒有主動叫人,安靜的坐了很久,直到皇帝有所感覺,緩緩睜開眼睛:“你,你來看朕了?朕還以為……你再也不會來了……”
顧錦知語氣平淡道:“陛下想見臣弟,臣弟自然會來。”
一句“陛下”聽得皇帝心頭一顫,他虛弱不堪,連說話的力氣都微乎其微:“朕,朕……方才,跟,太后說了……”
顧錦知看著他,自然明白他口中話語的意思,聯想到剛剛太后異常的神色,心中無奈而悲涼:“陛下何必增添太后的煩惱?太后年事已高,日日神思焦慮……”
“朕不說,朕走的不安。”
“陛下莫要多想,你可是萬歲之尊。”
皇帝雙手一顫,露出了無力的苦笑:“朕的身體,朕知道……回顧一生,朕……從未做過,虧心事,從沒有一次後悔過,除了……你的那件事……”
“陛下。”
“太后恨朕,你也怨朕。這是朕咎由自取,但是……”皇帝費盡力氣微抬起頭,目光懇切的望著顧錦知:“你,你能原諒朕嗎?看,看在朕……大限將至的份上,你……能不能……”
“陛下,你累了。”顧錦知為皇帝提了提被子:“睡一覺吧。”
“錦,知……”
“睡吧。”顧錦知語氣清淡:“臣弟在這兒守著。”
皇帝看著他,看著他,終究抵不過身體的疲累,沉沉的闔上眼睛。
偌大的養心殿,金碧輝煌的養心殿,突然變得很靜很靜,死一般的沉寂。
皇室王族,何來真心實意,無論是父子情還是兄弟情都太奢侈了。他並非對皇兄沒有防備,又如何讓皇兄對他沒有忌憚呢?
說來說去,有因有果。他顧錦知的身體和“胸無大志”,註定了皇帝可以對他放心。而正因為他身體的孱弱和性格上的不著篇幅,能讓皇帝對他懈怠。
這二十幾年,皇帝是真心實意的對他好,雖然這些都建立在這個臣弟沒有任何皇權威脅的前提上。或許以前,皇帝並未後悔,但現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若能重來一回,皇帝會義無反顧的選擇老路。
那把龍椅,會讓人瘋,讓人痴,讓人入魔。
殿外啼哭聲陣陣,殿內的燭火燃盡,光線昏暗下來,油盡燈枯,只留下淡淡的一縷煙霧。
世事無常,誰能想到先死的不是體弱多病的顧錦知,而是曾經身強體健的皇帝。
十二月初,皇帝駕崩,各寺觀鳴鐘三萬,舉國哀悼。次年一月,太子繼位,改國號為天珉。
太皇太后壽辰,只因尚在國喪期間,一切從簡,少了張燈結彩和樂聲,宮中自然冷清了些。太皇太后也無心思過壽辰,一整日除了參與家宴便是回到雍壽宮禮佛。
“太皇太后,舒王爺和江公子請見。”
太皇太后手中捻著一串佛珠:“讓他們進來吧。”
田嬤嬤躬身退下,不一會兒就引領著顧錦知和江漓進來了。
“兒臣攜江漓給母后請安。”
“快無需多禮,坐吧。”太皇太后讓田嬤嬤遞了熱茶,謹慎打量顧錦知的面色,見其面色紅潤,精神抖擻,可見太醫院聯合周大夫的新藥方很有效果。
自去年七月顧錦知再一次睲瀾毒發後,直至今年二月,已有半年。這是好徵兆,藥物治療還在繼續,太醫片刻不敢怠慢隨時跟進,隔三差五便將情況跟太皇太后匯報一遍,下一步,就是讓睲瀾毒發的次數再往後延長一年,甚至更久。
病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身心舒暢,有江漓陪在身邊,顧錦知想不開心都難。
就好比現在,雖然顧錦知是在跟太皇太后說話,可眼角餘光始終沒離開過江漓。好像一會兒不盯著,江漓就趁機溜走似的。
“昨日前去御書房,正好見溫太師遞了西北捷報進來。陛下歡喜得很,雖然西北戰事焦灼,但丁將軍的捷報頻傳,想是距離凱旋而歸不遠了。”
“說起雲笙,他也有十五歲了。太后前些日子還跟哀家說,等國喪期一過,要為雲笙冊立皇后。尋摸著倒是有適齡的女子,平南侯府的長女,晉國公府的獨女,都很合適。不過太后把這事兒跟皇上說了,皇上推脫道,他剛繼位兩月,國事繁重,再加上西北戰事還未平定,不宜談婚論嫁。”太皇太后無奈的嘆氣道:“算是把太后給打發了。”
顧錦知點頭,命令郁台在外候著,自己跟隨湯公公進殿。一路上都在跟嬪妃們擦肩而過,她們紛紛走出內殿,聚集在外殿跪著。皇后眼圈通紅,雙手合十求神拜佛,嬪妃們抹淚的抹淚,抽泣的抽泣。
最後一個從內殿出來的是太后。她面容憔悴,蒼白的臉上還留有淚痕,一夜之間仿佛老了十歲,一走一頓都得由田嬤嬤攙扶著才行,好懸下一秒就要暈倒。
“母后……”顧錦知欲上前,太后卻搖了搖手制止了他,深吸口氣,眼淚又止不住流了出來。她緊抿著嘴唇咽下那股情緒,看了顧錦知一眼,心中的悲痛更盛,就這般一語不發的由田嬤嬤扶著離開了養心殿。
內殿之中,燃燒的安神香很濃。唯有幾盞燭光照明,室內的光線很暗,更加襯著床上將死之人死灰一般的臉色。
顧錦知一語不發的走過去,坐下床邊。床上平躺著的皇帝陛下闔著眼睛,他也沒有主動叫人,安靜的坐了很久,直到皇帝有所感覺,緩緩睜開眼睛:“你,你來看朕了?朕還以為……你再也不會來了……”
顧錦知語氣平淡道:“陛下想見臣弟,臣弟自然會來。”
一句“陛下”聽得皇帝心頭一顫,他虛弱不堪,連說話的力氣都微乎其微:“朕,朕……方才,跟,太后說了……”
顧錦知看著他,自然明白他口中話語的意思,聯想到剛剛太后異常的神色,心中無奈而悲涼:“陛下何必增添太后的煩惱?太后年事已高,日日神思焦慮……”
“朕不說,朕走的不安。”
“陛下莫要多想,你可是萬歲之尊。”
皇帝雙手一顫,露出了無力的苦笑:“朕的身體,朕知道……回顧一生,朕……從未做過,虧心事,從沒有一次後悔過,除了……你的那件事……”
“陛下。”
“太后恨朕,你也怨朕。這是朕咎由自取,但是……”皇帝費盡力氣微抬起頭,目光懇切的望著顧錦知:“你,你能原諒朕嗎?看,看在朕……大限將至的份上,你……能不能……”
“陛下,你累了。”顧錦知為皇帝提了提被子:“睡一覺吧。”
“錦,知……”
“睡吧。”顧錦知語氣清淡:“臣弟在這兒守著。”
皇帝看著他,看著他,終究抵不過身體的疲累,沉沉的闔上眼睛。
偌大的養心殿,金碧輝煌的養心殿,突然變得很靜很靜,死一般的沉寂。
皇室王族,何來真心實意,無論是父子情還是兄弟情都太奢侈了。他並非對皇兄沒有防備,又如何讓皇兄對他沒有忌憚呢?
說來說去,有因有果。他顧錦知的身體和“胸無大志”,註定了皇帝可以對他放心。而正因為他身體的孱弱和性格上的不著篇幅,能讓皇帝對他懈怠。
這二十幾年,皇帝是真心實意的對他好,雖然這些都建立在這個臣弟沒有任何皇權威脅的前提上。或許以前,皇帝並未後悔,但現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若能重來一回,皇帝會義無反顧的選擇老路。
那把龍椅,會讓人瘋,讓人痴,讓人入魔。
殿外啼哭聲陣陣,殿內的燭火燃盡,光線昏暗下來,油盡燈枯,只留下淡淡的一縷煙霧。
世事無常,誰能想到先死的不是體弱多病的顧錦知,而是曾經身強體健的皇帝。
十二月初,皇帝駕崩,各寺觀鳴鐘三萬,舉國哀悼。次年一月,太子繼位,改國號為天珉。
太皇太后壽辰,只因尚在國喪期間,一切從簡,少了張燈結彩和樂聲,宮中自然冷清了些。太皇太后也無心思過壽辰,一整日除了參與家宴便是回到雍壽宮禮佛。
“太皇太后,舒王爺和江公子請見。”
太皇太后手中捻著一串佛珠:“讓他們進來吧。”
田嬤嬤躬身退下,不一會兒就引領著顧錦知和江漓進來了。
“兒臣攜江漓給母后請安。”
“快無需多禮,坐吧。”太皇太后讓田嬤嬤遞了熱茶,謹慎打量顧錦知的面色,見其面色紅潤,精神抖擻,可見太醫院聯合周大夫的新藥方很有效果。
自去年七月顧錦知再一次睲瀾毒發後,直至今年二月,已有半年。這是好徵兆,藥物治療還在繼續,太醫片刻不敢怠慢隨時跟進,隔三差五便將情況跟太皇太后匯報一遍,下一步,就是讓睲瀾毒發的次數再往後延長一年,甚至更久。
病患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身心舒暢,有江漓陪在身邊,顧錦知想不開心都難。
就好比現在,雖然顧錦知是在跟太皇太后說話,可眼角餘光始終沒離開過江漓。好像一會兒不盯著,江漓就趁機溜走似的。
“昨日前去御書房,正好見溫太師遞了西北捷報進來。陛下歡喜得很,雖然西北戰事焦灼,但丁將軍的捷報頻傳,想是距離凱旋而歸不遠了。”
“說起雲笙,他也有十五歲了。太后前些日子還跟哀家說,等國喪期一過,要為雲笙冊立皇后。尋摸著倒是有適齡的女子,平南侯府的長女,晉國公府的獨女,都很合適。不過太后把這事兒跟皇上說了,皇上推脫道,他剛繼位兩月,國事繁重,再加上西北戰事還未平定,不宜談婚論嫁。”太皇太后無奈的嘆氣道:“算是把太后給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