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上微笑上前,與她握手,真誠地吻了吻她手背:“您也比我想像中美得多。”

  伊娃心花怒放,手背輕輕捂嘴,仍忍不住笑出聲來。

  “……”向來雷厲風行的前妻當著自己的面被一個東方小男生幾句話哄得面含春水,帕維克林的心情很複雜,酸溜溜地盯著原上,“你就是今天要接受採訪的那個原先生?《追逐》的編曲作者?在創作這個行業里,你好像有點過分年輕了。”

  創作需要閱歷的沉澱,再有天賦,哪怕熟悉樂器也需要不短的時間。東方人本就比實際年紀要年輕些,原上又確實不大,看著簡直像個未成年,帕維克林見他舉止簡直像極了個遊歷花叢閱遍群芳的花花公子,和《追逐》那樣個性成熟強烈的音樂兩廂對比,簡直違和極了。

  原上對傳統音樂圈的熟悉甚至多過流行音樂圈,一見他立刻就認了出來,被這樣質疑也不生氣,笑著打招呼:“您可以叫我原上,您是帕維克林先生吧?我聽過您《帕維克林第二協奏曲》的演奏會,對整首曲子的旋律和您小提琴部分的演奏都非常喜歡,還拿來當過鋼琴練習曲呢。”

  帕維克林這輩子最自傲自己的才華,又聽對方誇獎得如此具體,哪還有不相信的,立刻像遇到知音似的開心起來:“你拿來當做練習曲?!天哪!”

  原上笑著點點頭。

  伊娃實在很少見自己低情商的前夫和什麼人聊得那麼開心過,在一旁饒有興致地看了好久,又摸摸嘴唇:“原先生,您和他這麼投緣,不如合奏一曲?我正愁這期專題找不到合適的噱頭呢。”

  原上聞言一愣,見帕維克林也沒有推辭的意識,一時技癢,頓時也起了切磋的念頭,答應下來。

  攝影棚里的工作人員立刻開始了忙碌,各自跑來跑去地搬運樂器,帕維克林十分高興,和伊娃商量起該挑哪段節選,一片亂嗡嗡中,原上感覺自己的衣擺被拉了拉,低下頭,便見孫漢清滿面愁容:“怎麼回事啊?怎麼都沒人過來跟我們溝通採訪流程?”

  原上一愣,轉頭見翻譯呆鵝似的立在一邊,想了想,突然意識到什麼:“你沒聽懂?”

  “……”孫漢清迎著他詫異的目光,羞恥地低下了頭,“你說得實在太快了……”

  “你不是X大畢業的麼?”原上上輩子從小精英教育,尚無法理解此等溝通障礙,質疑過後又安慰地拍拍他肩膀:“算了,學歷而已嘛,我不會跟公司說的。”

  孫漢清感覺智商受到了高富帥深深的嘲諷,又記起原上資料中的受教育背景,頓覺膝蓋一痛,想到自己拉低母校百年聲譽,心中悔恨地痛哭起來。

  第23章 音樂會

  帕維克林是歐美古典音樂圈中相當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和創作家,他出生於俄羅斯,五歲時開始學琴,時至今日,雖然提起名字不如什麼天王天后那麼耳熟,但只要登台,總有數不清的豪門巨富從世界各地飛來劇場支持。在這個年代,流行音樂雖然占據了大眾cháo流,但古典音樂的地位,卻從來都沒有因此縮狹多少。雖然在原上看來,音樂的類別不應該區分三六九等,但更多人眼中,古典樂仍舊是高雅和奢侈的象徵。這一類別音樂的受眾多在中高產階級,因此這些位列金字塔頂端的追捧者們將這個圈子的門檻提得越來越高,很多時候,古典音樂愛好者們在談及流行音樂時,甚至是不屑一顧的。

  這種價值觀莫名其妙,但不妨礙受到追捧,《AM》雜誌能在競爭激烈的業內長盛不衰,就和他們在評論流行音樂時總會偶爾搭配鑑賞古典樂的模式脫不開關係。這樣的一個雜誌社,存放使用的樂器當然不會是凡品,原上撫過那架亮紅色的貝森朵夫,按鍵微重,是他喜歡的手感。另一邊的帕維克林打開自己的琴盒,眼神也立刻溫柔了很多,原上湊上前一看,讚嘆道:“是亞伯翰大師的手制?紅漆,三號還是五號?”

  帕維克林驚訝地瞪大了眼:“她叫朱莉,編號003,是我的私藏,你居然能認出來?”

  原上笑著摸了摸琴身:“我有一把同樣紅棕色的,當年……家人在香港拍賣會買下,編號004,跟您這把同一棵樹也說不定。”

  帕維克林的眼神立刻就不一樣了,畢竟在演奏這個圈子,上等的樂器,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如同出自亞伯翰大師手下的這些手工小提琴,存世稀少,拍賣活動只在圈內,往往一經問世,就會被炒到天文數字。這樣的珍品,普通人連聽都沒處聽說,即便是他這樣資產雄厚的,買下後也日日小心保養,不敢假他人之手。原上長得英俊是一回事,能擁有這樣的作品,還準確說出編號就是另一回事了,這至少能說明他背景雄厚,絕不是什麼好欺負的平民小子,更何況能用得上這樣一把琴,他的演奏能力也必定不是末等。買到了同一大師手下連號的作品,這感覺就像各自娶到了雙胞胎姐妹,帕維克林心中親近感頓生,越發覺得投緣,甚至難得大方了一次,取出琴捧到了原上面前:“想試試嗎?”

  一旁的伊娃頓時瞪大了眼睛,她作為前妻,看多了他時刻像保護貞操那樣保護這把琴不被人觸碰,比誰都清楚帕維克林平常有多寶貝自己的珍藏。她甚至毫不懷疑,這把琴在他的心中恐怕比自己這個妻子還要高一些,但今天是中邪了麼?竟然願意拿出來給別人使用?

  “可以嗎?”原上也有些意外,畢竟許多著名的演奏家,往往是不喜歡別人觸碰自己的樂器的。

  “我平時保護她,是為了不讓那些不通技藝的笨蛋傷了她。”帕維克林笑道:“而你,既然能擁有她的妹妹,當然就不是笨蛋了。”

  笨蛋伊娃:“……”

  原上卻之不恭,接了過來,感受到鎖骨上相似的觸感和重量,眼神一下變得有些懷念。那把004是母親當時在世時買下送給他的,他從小把玩長大,愛不釋手,珍惜無比,卻只能從身體惡化起封存進老宅的收藏室,蒙塵至今。

  他持上琴,伊娃就頓時楞住,只覺得這個東方人原本玩世不恭的狀態立刻一掃而空,整個人變得陌生而遙遠。他握著琴頸,就像握著自己愛人的手,那輕按琴弦的手指纖長又骨節分明,白瑩瑩映襯著棕紅色的琴漆,不知該如何形容的好看。職業素養讓她立刻緊敏地跳了起來,拍打還在望著原上發呆的攝影師:“把其他人叫來,準備拍攝。”

  第一聲悠揚的琴音響起時,整個忙碌的工作間都為之一振。小提琴的旋律圓潤而輕巧,毫不滯澀地盤旋而上,空靈的琴音仿佛洗滌心靈的一抹清泉,隨著四處飄散的旋律潺潺湧出,讓人觸之生情,難以自拔。

  這旋律哀傷又浪蕩,給人莫名的熟悉感,帕維克林聽了幾秒,瞪大雙眼:“是《追逐》的前奏?”

  《追逐》這首歌最近紅得發紫,他也正是因為聽完這首歌的旋律覺得無比喜歡,才會在聽說前妻要採訪作者後匆匆趕來。要說他最喜歡這首歌的哪一部分,那必然是主題前那短短几秒的前奏,事實上這段音律在他周圍整個音樂圈中都受獲了不少好評,在大眾欣賞那之後激烈澎湃的曲風時,也有不少人惋嘆那段驚為天人的純音樂不能演奏得更久一些。只是這種等級的音樂,想要創作出同規格的全曲有多不容易帕維克林作為編曲家再清楚不過,許多同行窮極一生也不過只能靈光乍現譜寫出那麼短短的一截,原上這個歲數的年輕人,能拿出那幾秒的時間已經超越平均值太多。

  他閉上眼,預備認真欣賞這段音樂中的斷臂維納斯,然而琴聲在伴奏一截打了個輕巧的轉旋,竟然無比流暢地繼續了下去。

  這是一段陌生的旋律,緩慢、悠揚,與那幾秒前奏毫無障礙的銜接,顯然出自同一首曲子。帕維克林張了張嘴,想發出驚呼又很快被理智掐死在喉嚨里,整個拍攝棚的人都安靜如雞,只有原上垂首演奏,陷入在自己的世界裡。這首曲子似乎出自《追逐》,但曲風又和《追逐》完全不同,琴音極致纏綿,又充涌著說不出的愁緒,迴旋時幾個簡單的變調,就讓整首曲子豐滿無比,如同風一樣不可捉摸,又帶著香氣,引人追逐。

  但香氣無從觸摸,當然也就無論如何都追逐不到,夢想的縹緲中哀傷也就因此醞釀而生,聽得人心生悵然若失之感,慢板在此瞬間告一段落,音樂突然湍急了起來,仿佛歇腳的人們又從拾了新的信念,開始舉步疾奔。強節奏的音符變得歡快又愉悅,演奏越發極速,聽得人慷慨激昂,幾乎要撩動裙擺就這麼舞上一場,伊娃捂住胸口,感覺自己已經陶醉在了這精湛的演奏當中,整顆心臟都被旋律緊緊抓住,跳得快速或緩慢,都全憑音樂取決。她想起自己年輕時追逐夢想屢屢受挫的曾經,想起自己一次又一次不服輸地從失敗里狼狽站起,想起這半生經歷過來來往往的人,有一些留下,有一些成功,有一些卻從此銷聲匿跡。拼搏的路上折損下無數的人,她卻始終堅持下來,在某一個早上,接到任職《AM》主編的通知,世界都因此飽和了色彩。

  極具煽動力的節奏告一段落,音樂再次遊絲般往返飄蕩起來,仿佛一縷成型的、柔軟細滑的綢帶,圍裹著身體輕輕拂了一圈。琴聲踮著腳尖輕輕跑開了,越跑越高,越飄越遠,她想要伸手抓住一星半點,卻只能聽到耳畔余落的一聲輕嘆。

  原上放下琴,在短暫的沉浸之後,恢復了臉上的笑意,仍留戀地輕撫琴頭:“保養得真好,音色豐富,一點也不比我那一把差。”

  “……”帕維克林抽了抽鼻子,抬手抹了把臉,露出一抹尤帶悲傷的笑容,“她被用來演奏這樣的歌,心裡一定也會高興的。”

  伊娃背過身去擦了擦淚水,再抬頭才發現攝影棚里幾乎所有人都和她一樣紅了眼眶,是啊,能留在這個頂級的雜誌社中工作,又有誰年輕時沒有經歷過一番拼搏呢?

  她和緩了一下情緒,終於再次進入工作狀態,詢問原上時的語氣,卻已經比剛才尊敬得多:“原先生,這首曲子聽起來似曾相識,是您所創的《追逐》中的那段前奏衍生而來的嗎?”

  原上點頭:“應該說其中有一段使用在了《追逐》里,但他是獨立的,我的另一個作品。”

  一旁的攝影師突然端著相機低呼一聲:“主編,對不起,我剛才忘記拍照了,只在開始時抓到幾張。”

  伊娃愣了愣,表情立刻變得危險起來,鋒利的目光緩緩掃過人群,打光的、布景的、化妝的、造型的……紛紛一臉羞愧地低下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