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崇淵正支著胳膊坐在寢宮裡,面前擺了一桌酒席,他見了禾後寒,仰頭微微一笑,看起來心情好得不得了的樣子。

  “過來坐。”崇淵道,一邊伸手抱過明橋,逗他道:“長大想做什麼?”

  明橋五歲不到,睜著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稚聲稚氣地道:“像舅舅一樣,做丞相!”

  禾後寒淡定自若地挾起一筷子冰糖魚肉。

  崇淵忍俊不禁地笑道:“你這么小就想做官?”

  明橋似乎有點困惑崇淵為什麼笑,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

  崇淵似乎很高興,他道:“好,你要做什麼,朕都允給你。”

  禾後寒微微嘆了一聲,接過明橋,道:“他還什麼都不懂,長大了……誰知道會遇到些什麼。”

  崇淵看他一眼,不說話了。

  夜深。

  明橋打了個哈欠。

  禾後寒便抱著他告退了。

  宮人安靜而迅速地收拾了一桌殘羹,崇淵一動不動地坐著。

  夏公公不知從哪冒了出來,手裡捧了一件厚衣,道:“皇上,今夜去哪位娘娘宮中留宿?”

  崇淵揮了揮手。

  夏公公立刻噤聲,退了出去。

  今夜的快樂……不過是聊以解慰的,短暫的,見不得光的。

  他此生有過真正快樂的日子,那人昏睡兩年後……醒過來的數月,多美多好的夏天,日日在宮中陪著他……不必顧及世人的眼光,誰也不知道那人醒了……無數次,無數次,他幾乎忍住不想就這樣,就這樣把他永遠藏起來,可那不行,不行,他不該受到一絲他人的折辱。

  崇淵就這麼坐到了天亮,內力全無,身子漸漸冷了下來,披著棉衣也熱乎不起來,手腳冰涼。

  他看到了元昌四年的第一個日出。

  他生命中的第二十一個年頭。

  他的人生……不過才剛剛開始。

  他卻覺得已經把所有的熱情統統耗盡了。

  餘生……

  再不會有那樣濃烈的執著,那樣不舍的思念,那樣美妙的年少。

  再不會有。

  番外【史書】

  《舜朝。賢帝傳》

  舜清和二十三年,宣康皇帝喜獲一子,位崇字輩,賜命淵。

  崇淵上僅有一兄長,名洲,性戾,殞於戰場。

  崇淵四歲得神童名,深得帝愛,七歲入主東宮,十二歲登基為帝,是舜朝史上唯一一個諡號被尊稱為賢字的君主——賢明聖德大天皇帝。

  賢帝清心寡欲,與歷代皇帝相比,後宮嬪妃可謂寥寥無幾,僅育有一子一女。

  賢帝當政六十一年,其間天下太平,萬事昌順。在外收復邊關,吞併空北外邦,開創元昌盛世;在內擅用賢臣,朝堂群臣風氣清正廉潔,百姓安居樂業。賢帝勤政愛民,政績斐然皆可圈可點。

  然其生平有兩件事為後世所費解:其一對當時工技有意打壓及漠視,這個趨勢在賢帝晚年時更為明顯。其二則是賢帝是舜朝史上第一個一生未立後的皇帝。

  後賢帝入皇陵,為填宗譜,立一皇后碑,後人追溯,卻不得其人。

  野史有稱其無名皇后碑乃賢帝為紀念一民間奇女子,引據皇帝起居註:賢帝曾與一身邊大太監言:……不過是朕年少時的一段情,雖求而不得……卻最是用情至深。

  《舜朝。禾相傳》

  禾相字瑞聲,名後寒,生於清和十四年,卒年不詳。

  其品德高尚,忠心耿耿,為相數十載安內攘外,屢立大功,後人傳誦其功德,為官者典範,唯一不足乃其終生未娶,一說因遵從宣康皇帝遺旨,一說因其意中人早亡。

  賢帝生平極為寵幸丞相,恩常不衰。

  賢帝臨終時說的最後一句話便是:“得相如禾,乃朕此生大幸。”

  後世人看,時一帝一相,當可並立於世。

  又有外史稱:賢帝百年之後,曾有耄耋老人偶遇兩游者,少者清俊,老者疏朗,反常則為老者稱少者為舅父。老人大驚,斷言少者為禾相。旁人嘲其荒謬,時禾相早已過耳順之年,應以辭世入土為安。

  後人閱,笑批:鄉野怪談。

  番外【龍吐珠】

  一片紅色的土地。

  一片混濁的天空。

  無邊無際。

  一道閃電。

  破空。

  一束光柱。

  乍現。

  一個暗影。

  徘徊。

  兩個暗影。

  相近。

  三個暗影。

  停止。

  “……”

  “……”

  “……”

  地有巨石,幾點微光遊走其上。

  石上有fèng,銅黃色光一閃嵌入。

  道道暗影。

  點點碎光。

  有了風。

  有了水。

  有了萬物。

  一道光柱。

  漸隱。

  一道閃電。

  逆游。

  一片萌芽的土地。

  一片湛藍的天空。

  一塊巨岩。

  一篇密密麻麻的記號。

  一塊極長的條形金屬。

  寂靜。

  銅黃色的光芒向無垠的天際閃爍著律動。

  番外【師兄】

  榮嘉祿七歲的時候被父親送到高人那裡學習,他年齡雖然很小,但是已經很懂事了,不哭不鬧,還安慰抹眼淚的女人說:“娘,不哭,孩兒一定早日學成回來孝敬娘。”

  然後在他爹騎馬出城不到一里地的時候偷偷紅了眼圈,騎馬的高大男人嘆了口氣,抬手揉了揉他的腦袋。

  可榮家的長子生下來就要學會勇敢和堅毅,都是這樣。

  漫長的行程後,他終於來到了目的地,連綿不絕的山峰,在七歲孩子的眼裡看起來那麼遼闊和神秘,可是沒有膽怯,他揮手送別父親,轉頭跟著師父上了山。

  那一年他度過了有生以來第一個獨自的冬天,很冷,很黑,很靜,萬幸的是他從那么小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個難得的品質:忍。

  他頂著層出不窮的雞皮疙瘩在寒冷的冬夜中小跑,緩了緩冰涼的四肢,然後回到很硬的床榻上用還算不上結實的臂膀緊緊環住身體,逼著自己入睡,因為明日還有早課,他不能放縱自己抱怨或者哭泣。即便這周圍只有他一個人。

  以後的幾年,都是如此。

  十歲那年是最冷的冬天,他的父親戰死了,白天的堅忍在夜裡統統席捲回來,被黑暗醞釀成倍成倍的兇猛,他在冰冷的空氣中默默地流淚,又盡數抹去。天塌了也不過如此,他幾乎能觸摸到那副擔子,他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和一個柔弱的娘。他就那麼地成長起來了,就在那一年寒冷的冬天。

  加倍的刻苦加倍的練習,師父怕他急於求成心不穩,可似乎是多慮了,榮嘉祿十歲時便是理智的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心裡的不安,就像看不見的種子,被一點點寂寞和焦躁澆灌就會茁壯成長,他用理智和冷靜與它對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