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這個小生命來到這間泥瓦小屋的時候,中國大地上剛剛發生過一場驚天動地的震動,「四人幫」垮台的強大衝擊波,在一幢幢新牆老壁上迴蕩。然而這個鼻樑骨多棱骨的碎崽娃子,卻無法領受他的年輕父母和備受艱辛的爺爺、奶奶心頭的強烈感受。
兒子睜眼了,眼睛好大。兒子會笑了,咧開漂亮的嘴唇,黃毛早已褪淨,白格生生的臉蛋子招人忍不住吻他。鼻樑隆起,像爸爸更像爺爺。兒子會翻身了,翻到炕底下,摔得額頭上隆起一個疙瘩,婆婆狠聲罵她不經心,兒子會坐了,會立了,會牽著大人的手挪步了……終於,他自己在新莊基前的土路上能跑步了。
整整一年半的時間裡,四妹子懷裡挾著娃娃,為他擦屎,給他餵奶,防備他翻跌摔倒。她出不了遠門,連工分也掙不成了。她管孩子。她做飯掃院,完全成了出不了大門的家庭婦女了。她真有點急了。
呂家堡的世事全亂了套。那些在「四清」和「文革」中受整挨挫的幹部和社員,那些被補訂為地主富農的「敵人」,白天黑夜跑上跑下,跑公社,跑縣政府,在呂家堡東跑西跑更不在話下,急頭急腦地要求給自家平反,甄別,賠償損失,退還房屋。那些整過人的人終日裡灰頭灰臉了。那些受過整的人,自然結成了一種聯盟,在一切場合里互相呼應,互相撐腰,對付那些整過他們的人還在繼續玩弄的新的招數。為了擴大陣線,幾次有人走進四妹子的新屋,可著嗓子罵那些還在台上的幹部簡直不是人,簡直連六畜也不如,把他們整慘了,譬如四妹子販雞蛋的事,他們也斗她,沒收雞蛋,現在應該要求公開平反,退還損失。
四妹子表示熱烈的響應,然而卻沒有實際行動。她無心。她想,鬥了批了已經過去了,平反也給不了她任何實際的好處。沒收過的十來塊雞蛋錢,退了也沒多大意思,她已經瞅著了一筆生意,尤心管誾平反不平反的事了。
她從旁人口中得知,南張村大隊為了給平過反的人退賠經濟損失,把庫存的儲備糧拿出來賣哩,每斤二毛錢,卻不零售,嫌麻煩,最少起數是一千斤。好多人看著便宜,卻沒有現款。四妹子的心按不住了。
她把娃子塞給婆婆,說她要出遠門了,娃子已經斷奶,只需給他餵點羊奶和饃饃就行了。她跑到二姑家,開口借下五百塊錢,當天晚上就到南張村買下了一噸半小麥,裝上了雇來的北張村大隊的小拖拉機,連夜晚拉到桑樹鎮麵粉加工廠,小麥就變成了一袋一袋摞得山高的麵粉。趕天明,她站在小四輪拖拉機駕駛員的後邊的連軸上,不斷地叮囑小伙子小心駕駛,在車輛行人越來越稠密的城市近郊的公路上奔馳,目的是火車西站,那兒聚居著鐵路工人,搬運工人,大多是重體力勞動者,比農村人的飯量還要大,公家定量配給的糧食常常吃不到月底,她在過去賣雞蛋的時候,曾經義務為幾戶搬運工在村子裡偷偷買過糧食。
市場早已解凍,活躍起來,糧食也上市了,小麥降到三毛五一斤,她現在決定把麵粉按小麥的價值出售,因為她購買的小麥便宜。關鍵要快快出手,多拉多跑一次,比在價格上死扣要有利得多了。果然,滿載麵粉的小拖拉機在那些小糙棚區一停下來,就有人打問,就成交了,一頓飯工夫,傾銷一空了。
她脖子上掛著一隻帆布包,收來的錢全都塞進去,來不及清數。直到賣完,她看著裝得鼓鼓的帆布包,竟不敢動手數了,更不敢從脖子上卸下來。
她把駕駛員領到就近一家飯館,管飽吃了一頓,又回到車上。她把一張大團結塞給駕駛員,做為對他的犒賞,至於運費,將來與北張村生產隊一次結清。
她對他說:「趕回南張村,再買一噸半小麥,連夜到桑樹鎮加工,趕明日一早再來,我再給你十塊,怎樣?兩天兩夜不睡覺,撐住撐不住?要是撐不住,我另找拖拉機。」
「沒問題,嫂子!」小伙子把錢裝進腰包,恭敬地叫她嫂子,雖然以前並不認識。他說,「加工小麥的時光,我正好可以睡覺,你可是連軸轉啊!只要你撐得住,我沒一點兒問題,走吧!直接去南張村?」
「南張村。」四妹子說。
「你不回家去看看?」
「不回了。」
連著三天三夜,車輪子不停轉,人也不停手腳。第四天清早,她賣完了麵粉,照例給小駕駛員在小飯館買了飯吃,她破例塞給他二十塊錢,小駕駛員毫不客氣地塞進腰包說:「感謝嫂子!我送你回家吧!」她搖搖頭說:「不。到桑樹鎮。」他就頭也不回地開到去桑樹鎮的路上了。四妹子坐在小拖斗里,瞅著小駕手落滿黃塵的腦袋,心裡想,她給他錢,叫他開哪兒他就開到哪兒。他開北張村生產隊的拖拉機,隊裡給他計工分,每天有一塊錢出車補貼,連工分價值合起來超不過兩塊錢,她給他十塊,最後這回給二十塊,他自然能算得來哪個多哪個少,他幫她賣面,還叫她嫂子。她扶著拖斗上的欄杆兒迷迷糊糊睡著了。
她被他搖醒,桑樹鎮到了。她把小麥加工後的鼓皮存放在麵粉加工廠的倉庫里,有一千多斤哩,她給公社奶牛場打電話,依公家的價格賣給奶牛場。奶牛場場長喜悠悠騎著自行車跑來,辦完轉了手續,把錢交給四妹子,就去提貨了。四妹子把錢同樣塞進帆布袋裡,旋即跳上拖拉機,給小駕手說:「現在開到你們北張村,給隊裡交車費,一切手續全完了。」
天擦黑,四妹子脖子上掛著那隻鼓鼓的帆布袋兒,走進呂家堡村子。廣播上又在傳人開會,大約還是給什麼人平反的事。她冷漠地轉過身,從一條背巷走向自己的小院。她一腳踏進門,建峰從炕上翻身跳下來,像看一個不速之客一樣從頭到腳打量著她,驚嚇得眼裡失了神:「我的天啊!你幹啥去了?我就差點沒去監獄尋你了!你看看,你成了啥模樣?」
她坐在木凳上。成了什麼鬼模樣呢?她從柜子上拉過小圓鏡兒一照,自己也認不出自己了。她的頭髮象從麵粉和黃土裡擺拂過一般,黃里透白,污垢把鼻樑兩邊的窪兒都填平了。嘴唇燥起一層干黑的皮屑,而眼睛像是充了血的火球。三夜四天,她沒有睡覺,也沒有洗臉,捲入一種瘋狂的興奮之中,直到南張村的儲備小麥處理完畢。
建峰已經端來一盆水,放在腳地,讓她洗,她糙糙洗了臉,把脖子上的書包卸下來,扔給他,說:「你數數。」自己就勢倒在炕上。
建峰解開書包,嚇得奔得炕邊,把她猛地拉起來,摟著她的肩膀:「你搶人來?」四妹子淡淡地笑笑,推開他的手,就躺下了。
建峰數完錢,碼完大票小票,鎖進箱子。把四妹子的鞋襪脫掉,把低垂在炕邊的腿腳扶上炕去,幫她脫了棉衣,棉褲,再把被子蓋嚴。他脫了自己的衣服,貼著她睡下來,把她摟在懷裡,輕輕地捶著她的背說:「我的……你呀!你……真箇是個……闖王!」
四妹子睡得好死!
建峰突然想起父親。媽媽和爸爸,一天三回跑過來,問她的確鑿消息,現在還懸著心哩!他爬起來,穿好衣服,外鎖上門板,急匆匆跑回老屋裡,悄悄告訴兩位老人,說她完完整整地回來了。從她頭上和身上落下的麵粉看,她確實是做了那樁生意。建峰在四處打問媳婦的下落時,有人說在去西安的路上見到她坐在拖拉機上,車上裝著麵粉,而南張村處理儲備糧的事無人不曉,這是很容易聯想到一起的事。爸和媽都嚇得什麼似的,一再叮囑說:「掙下幾個錢算了。心甭太狠!目下亂世,甭看政策寬了,說不定啥時月又殺回馬槍!」
媽說:「快把娃娃抱回去,跟他媽睡去。娃兒三天三夜沒見媽媽的面,剛才還跟我要他媽哩!」
建峰笑笑說:「算咧!她已經睡下了。她太累了,回到家,沒脫鞋就睡著了。讓她好好歇一宿,甭叫這碎貨搗亂……」
媽媽的嘴角撇了撇,不言而喻的眼色在說,你倒會心疼媳婦…… 這一年的春節,小兩口過得紅火,過得熱鬧。四妹子給她和建峰製做了一身新衣新褲,都是當時鄉村里最時興的「滌卡」布料,而頭生兒子更不用說了。酒肉衣食的豐盛和闊綽,並不能掩蓋小兩口之間的分歧,從大年三十晚上包餃子時開始爭論,一直到過罷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場爭論仍在繼續。四妹子打算辦一個小型家庭養雞場,她既可照管孩子,又能免去四處奔波,收入也不會錯的。建峰則主張到桑樹鎮開一個電器修理鋪店,讓她給他記帳,管孩子,做飯,根本用不著養什麼雞呀豬呀的。
「讓我去當老闆娘?哈呀!我這心性可服不下!早晨給你倒尿盆,一天三頓給你做飯,晚上給你數錢,這……舒服倒是舒服,可我會悶死的。」
「你養雞能掙多少錢嘛!那些剛出殼的小雞,買十隻活不了一隻,你去問問隔壁鄰居的嬸嬸嫂子就知道了。」
「這你就甭管了,我已經把一本『養雞知識』念得能背過了,我按科學辦法養雞,嬸子和嫂子們只會老土辦法……」
這種爭論一直在進行。大年初一,兩口子吃著肉餡餃子,互相都想說服對方;兩口子抱著孩子,背著禮物去給二姑拜年的路上,又爭得七高八低;眼看著過了正月十五,新年佳節的最後一個小高cháo也過了,還是誰也說服不下誰;最後,雙方只好互相妥協又各自獨立:建峰到桑樹鎮去辦他的電器修理門市部,四妹子在家裡創辦她的家庭養雞場。她和他達成兩條協議:一是在他去桑樹鎮之前,幫她盤壘兩個火炕,作為飼養小雞的溫床,她一個人干不下來。二是她要求他每天晚上都回家來睡覺。他說,那麼下雨下雪呢?她說,下雨下雪也要回家來。他說,這規程訂得太死了吧?稍微靈活一下行不行?她說,不能靈活。她和他結婚好幾年了,吵也吵過嘴,鬧也鬧過彆扭,晚上總是在一個炕上睡覺,成了習慣了,他要是不回來,她就會睡不踏實。他仍然希望能有百分之一的靈活性兒,或者說特殊情況。她乾脆一句話說死,百分之一的機動靈活性兒都不許有,想拉野婆娘了嗎?一句話噎得建峰紅了臉,再不爭取什麼靈活性兒了。
正月十六日,一般鄉村男女還都沒有從新年佳節的醉意和慵怡中振作起來,歡樂的氣氛還沒有從鄉村的街巷裡消散殆盡,四妹子和建峰已經幹得大汗淋漓了。
她給他供給泥巴。他提一把瓦刀在盤壘火炕,他是個聰明的鄉村青年,心靈手巧,她只要說出關於這個火炕的用途和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就能合理地安排火口和煙囪,而且能調節火炕的溫度。看著已經初具雛形的火炕,她是滿意的。她用鐵杴挖泥,送到他的手下。他需要一塊瓦碴墊穩土坯,她立即遞給他。他給她幫忙,她顯得馴服而又殷勤。
兒子睜眼了,眼睛好大。兒子會笑了,咧開漂亮的嘴唇,黃毛早已褪淨,白格生生的臉蛋子招人忍不住吻他。鼻樑隆起,像爸爸更像爺爺。兒子會翻身了,翻到炕底下,摔得額頭上隆起一個疙瘩,婆婆狠聲罵她不經心,兒子會坐了,會立了,會牽著大人的手挪步了……終於,他自己在新莊基前的土路上能跑步了。
整整一年半的時間裡,四妹子懷裡挾著娃娃,為他擦屎,給他餵奶,防備他翻跌摔倒。她出不了遠門,連工分也掙不成了。她管孩子。她做飯掃院,完全成了出不了大門的家庭婦女了。她真有點急了。
呂家堡的世事全亂了套。那些在「四清」和「文革」中受整挨挫的幹部和社員,那些被補訂為地主富農的「敵人」,白天黑夜跑上跑下,跑公社,跑縣政府,在呂家堡東跑西跑更不在話下,急頭急腦地要求給自家平反,甄別,賠償損失,退還房屋。那些整過人的人終日裡灰頭灰臉了。那些受過整的人,自然結成了一種聯盟,在一切場合里互相呼應,互相撐腰,對付那些整過他們的人還在繼續玩弄的新的招數。為了擴大陣線,幾次有人走進四妹子的新屋,可著嗓子罵那些還在台上的幹部簡直不是人,簡直連六畜也不如,把他們整慘了,譬如四妹子販雞蛋的事,他們也斗她,沒收雞蛋,現在應該要求公開平反,退還損失。
四妹子表示熱烈的響應,然而卻沒有實際行動。她無心。她想,鬥了批了已經過去了,平反也給不了她任何實際的好處。沒收過的十來塊雞蛋錢,退了也沒多大意思,她已經瞅著了一筆生意,尤心管誾平反不平反的事了。
她從旁人口中得知,南張村大隊為了給平過反的人退賠經濟損失,把庫存的儲備糧拿出來賣哩,每斤二毛錢,卻不零售,嫌麻煩,最少起數是一千斤。好多人看著便宜,卻沒有現款。四妹子的心按不住了。
她把娃子塞給婆婆,說她要出遠門了,娃子已經斷奶,只需給他餵點羊奶和饃饃就行了。她跑到二姑家,開口借下五百塊錢,當天晚上就到南張村買下了一噸半小麥,裝上了雇來的北張村大隊的小拖拉機,連夜晚拉到桑樹鎮麵粉加工廠,小麥就變成了一袋一袋摞得山高的麵粉。趕天明,她站在小四輪拖拉機駕駛員的後邊的連軸上,不斷地叮囑小伙子小心駕駛,在車輛行人越來越稠密的城市近郊的公路上奔馳,目的是火車西站,那兒聚居著鐵路工人,搬運工人,大多是重體力勞動者,比農村人的飯量還要大,公家定量配給的糧食常常吃不到月底,她在過去賣雞蛋的時候,曾經義務為幾戶搬運工在村子裡偷偷買過糧食。
市場早已解凍,活躍起來,糧食也上市了,小麥降到三毛五一斤,她現在決定把麵粉按小麥的價值出售,因為她購買的小麥便宜。關鍵要快快出手,多拉多跑一次,比在價格上死扣要有利得多了。果然,滿載麵粉的小拖拉機在那些小糙棚區一停下來,就有人打問,就成交了,一頓飯工夫,傾銷一空了。
她脖子上掛著一隻帆布包,收來的錢全都塞進去,來不及清數。直到賣完,她看著裝得鼓鼓的帆布包,竟不敢動手數了,更不敢從脖子上卸下來。
她把駕駛員領到就近一家飯館,管飽吃了一頓,又回到車上。她把一張大團結塞給駕駛員,做為對他的犒賞,至於運費,將來與北張村生產隊一次結清。
她對他說:「趕回南張村,再買一噸半小麥,連夜到桑樹鎮加工,趕明日一早再來,我再給你十塊,怎樣?兩天兩夜不睡覺,撐住撐不住?要是撐不住,我另找拖拉機。」
「沒問題,嫂子!」小伙子把錢裝進腰包,恭敬地叫她嫂子,雖然以前並不認識。他說,「加工小麥的時光,我正好可以睡覺,你可是連軸轉啊!只要你撐得住,我沒一點兒問題,走吧!直接去南張村?」
「南張村。」四妹子說。
「你不回家去看看?」
「不回了。」
連著三天三夜,車輪子不停轉,人也不停手腳。第四天清早,她賣完了麵粉,照例給小駕駛員在小飯館買了飯吃,她破例塞給他二十塊錢,小駕駛員毫不客氣地塞進腰包說:「感謝嫂子!我送你回家吧!」她搖搖頭說:「不。到桑樹鎮。」他就頭也不回地開到去桑樹鎮的路上了。四妹子坐在小拖斗里,瞅著小駕手落滿黃塵的腦袋,心裡想,她給他錢,叫他開哪兒他就開到哪兒。他開北張村生產隊的拖拉機,隊裡給他計工分,每天有一塊錢出車補貼,連工分價值合起來超不過兩塊錢,她給他十塊,最後這回給二十塊,他自然能算得來哪個多哪個少,他幫她賣面,還叫她嫂子。她扶著拖斗上的欄杆兒迷迷糊糊睡著了。
她被他搖醒,桑樹鎮到了。她把小麥加工後的鼓皮存放在麵粉加工廠的倉庫里,有一千多斤哩,她給公社奶牛場打電話,依公家的價格賣給奶牛場。奶牛場場長喜悠悠騎著自行車跑來,辦完轉了手續,把錢交給四妹子,就去提貨了。四妹子把錢同樣塞進帆布袋裡,旋即跳上拖拉機,給小駕手說:「現在開到你們北張村,給隊裡交車費,一切手續全完了。」
天擦黑,四妹子脖子上掛著那隻鼓鼓的帆布袋兒,走進呂家堡村子。廣播上又在傳人開會,大約還是給什麼人平反的事。她冷漠地轉過身,從一條背巷走向自己的小院。她一腳踏進門,建峰從炕上翻身跳下來,像看一個不速之客一樣從頭到腳打量著她,驚嚇得眼裡失了神:「我的天啊!你幹啥去了?我就差點沒去監獄尋你了!你看看,你成了啥模樣?」
她坐在木凳上。成了什麼鬼模樣呢?她從柜子上拉過小圓鏡兒一照,自己也認不出自己了。她的頭髮象從麵粉和黃土裡擺拂過一般,黃里透白,污垢把鼻樑兩邊的窪兒都填平了。嘴唇燥起一層干黑的皮屑,而眼睛像是充了血的火球。三夜四天,她沒有睡覺,也沒有洗臉,捲入一種瘋狂的興奮之中,直到南張村的儲備小麥處理完畢。
建峰已經端來一盆水,放在腳地,讓她洗,她糙糙洗了臉,把脖子上的書包卸下來,扔給他,說:「你數數。」自己就勢倒在炕上。
建峰解開書包,嚇得奔得炕邊,把她猛地拉起來,摟著她的肩膀:「你搶人來?」四妹子淡淡地笑笑,推開他的手,就躺下了。
建峰數完錢,碼完大票小票,鎖進箱子。把四妹子的鞋襪脫掉,把低垂在炕邊的腿腳扶上炕去,幫她脫了棉衣,棉褲,再把被子蓋嚴。他脫了自己的衣服,貼著她睡下來,把她摟在懷裡,輕輕地捶著她的背說:「我的……你呀!你……真箇是個……闖王!」
四妹子睡得好死!
建峰突然想起父親。媽媽和爸爸,一天三回跑過來,問她的確鑿消息,現在還懸著心哩!他爬起來,穿好衣服,外鎖上門板,急匆匆跑回老屋裡,悄悄告訴兩位老人,說她完完整整地回來了。從她頭上和身上落下的麵粉看,她確實是做了那樁生意。建峰在四處打問媳婦的下落時,有人說在去西安的路上見到她坐在拖拉機上,車上裝著麵粉,而南張村處理儲備糧的事無人不曉,這是很容易聯想到一起的事。爸和媽都嚇得什麼似的,一再叮囑說:「掙下幾個錢算了。心甭太狠!目下亂世,甭看政策寬了,說不定啥時月又殺回馬槍!」
媽說:「快把娃娃抱回去,跟他媽睡去。娃兒三天三夜沒見媽媽的面,剛才還跟我要他媽哩!」
建峰笑笑說:「算咧!她已經睡下了。她太累了,回到家,沒脫鞋就睡著了。讓她好好歇一宿,甭叫這碎貨搗亂……」
媽媽的嘴角撇了撇,不言而喻的眼色在說,你倒會心疼媳婦…… 這一年的春節,小兩口過得紅火,過得熱鬧。四妹子給她和建峰製做了一身新衣新褲,都是當時鄉村里最時興的「滌卡」布料,而頭生兒子更不用說了。酒肉衣食的豐盛和闊綽,並不能掩蓋小兩口之間的分歧,從大年三十晚上包餃子時開始爭論,一直到過罷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場爭論仍在繼續。四妹子打算辦一個小型家庭養雞場,她既可照管孩子,又能免去四處奔波,收入也不會錯的。建峰則主張到桑樹鎮開一個電器修理鋪店,讓她給他記帳,管孩子,做飯,根本用不著養什麼雞呀豬呀的。
「讓我去當老闆娘?哈呀!我這心性可服不下!早晨給你倒尿盆,一天三頓給你做飯,晚上給你數錢,這……舒服倒是舒服,可我會悶死的。」
「你養雞能掙多少錢嘛!那些剛出殼的小雞,買十隻活不了一隻,你去問問隔壁鄰居的嬸嬸嫂子就知道了。」
「這你就甭管了,我已經把一本『養雞知識』念得能背過了,我按科學辦法養雞,嬸子和嫂子們只會老土辦法……」
這種爭論一直在進行。大年初一,兩口子吃著肉餡餃子,互相都想說服對方;兩口子抱著孩子,背著禮物去給二姑拜年的路上,又爭得七高八低;眼看著過了正月十五,新年佳節的最後一個小高cháo也過了,還是誰也說服不下誰;最後,雙方只好互相妥協又各自獨立:建峰到桑樹鎮去辦他的電器修理門市部,四妹子在家裡創辦她的家庭養雞場。她和他達成兩條協議:一是在他去桑樹鎮之前,幫她盤壘兩個火炕,作為飼養小雞的溫床,她一個人干不下來。二是她要求他每天晚上都回家來睡覺。他說,那麼下雨下雪呢?她說,下雨下雪也要回家來。他說,這規程訂得太死了吧?稍微靈活一下行不行?她說,不能靈活。她和他結婚好幾年了,吵也吵過嘴,鬧也鬧過彆扭,晚上總是在一個炕上睡覺,成了習慣了,他要是不回來,她就會睡不踏實。他仍然希望能有百分之一的靈活性兒,或者說特殊情況。她乾脆一句話說死,百分之一的機動靈活性兒都不許有,想拉野婆娘了嗎?一句話噎得建峰紅了臉,再不爭取什麼靈活性兒了。
正月十六日,一般鄉村男女還都沒有從新年佳節的醉意和慵怡中振作起來,歡樂的氣氛還沒有從鄉村的街巷裡消散殆盡,四妹子和建峰已經幹得大汗淋漓了。
她給他供給泥巴。他提一把瓦刀在盤壘火炕,他是個聰明的鄉村青年,心靈手巧,她只要說出關於這個火炕的用途和想要達到的目的,他就能合理地安排火口和煙囪,而且能調節火炕的溫度。看著已經初具雛形的火炕,她是滿意的。她用鐵杴挖泥,送到他的手下。他需要一塊瓦碴墊穩土坯,她立即遞給他。他給她幫忙,她顯得馴服而又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