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昭帝的陵墓在他登基時就開始修建了,他在位三十八年早已修好,喪葬事宜也早在他中風時就著手準備,不過誰也沒想到他駕崩的日子恰好和開國太/祖的生辰撞在了同一天,為避免衝撞,太子便主張將喪事從簡,順便讓去給海外宗親傳信的人告訴他們路途遙遠不必親自前來,於是很快便走完了流程。

  按理說葬禮結束便該準備繼位大典,雖太子以先辦葬禮為由推脫,大家並未在意,太子仁孝天下皆知,能養著病重先帝十八年不繼位,可不是孝子,誰料葬禮一結束,太子放了個大雷。

  他不知從哪裡抱出一個剛滿月的嬰兒來,說這是先帝的遺腹子,要擁立其為帝。

  滿朝譁然。

  但很快,在太子的堅持下同意了。

  如今明眼人都看出了太子和南宮的關係,眼瞧著太子不會有親子,將來必得過繼,與其從分支挑選,不如培養自己的親弟弟,俗話說長兄如父,相當於養個兒子了。

  何況從宗室挑選還需顧忌其父母,倒不如養個沒有牽累的,免了朝綱不穩。

  大臣們懷著各自的心思,承認了新帝。

  當然也有人懷疑新帝其實是太子的私生子,太子怕南宮大人置氣才那麼說。

  事實上只有太子和南若知道,這個孩子壓根就不是什麼遺腹子,是他們從慈幼局抱來的!

  南若剛從太子嘴裡聽到這個想法時整個人都驚呆了:「你……」

  一時間有千萬個問題想問,想問他是不是瘋了,知不知道自己放棄了什麼,被發現了怎麼辦,將來怎麼辦,更想問他……是不是猜到了他想做什麼。

  「別怕。」太子牽起他的手,牽著他一起坐到龍椅上,「即便沒有你出現,我遲早也會放火毀了這皇宮,只要它還在,父皇母后鄭繁,我、亞子、長樂安樂……這些悲劇仍舊會出現,你只是適逢其會,何況即便沒有你,也會有旁人,既然歷史的洪流阻擋不住,為何不能是我們親自來締造。」

  他輕撫南若的臉頰,偏執而瘋狂:「我們一起,我要讓歷史留下我和你的名,不是皇帝和臣子,是情人是愛人是夫妻,讓後世人人都知曉。」

  瘋子。

  南若低喃,捧住他的臉狠狠親了上去。

  可他愛死這個瘋子了。

  權勢匯聚的龍椅上,碰撞出最原始的欲望,權與欲,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

  永昭三十八年冬,永昭帝崩,終年六十一歲,廟號代宗,同年新帝繼位,年號承平。

  因新帝年幼,太子攝政輔佐,同時建內閣,冊封四位輔臣,南宮若谷為首輔。

  承平六年,承平帝被疑血脈有異,帝位廢除,太子抱來一子稱自己親子,立為新帝,改號延康,又五年,五歲的延康帝被斷定痴愚,帝廢,改立建初帝,又兩年,改立弘平帝,再兩年改立先天帝,再兩年……

  後世笑稱鐵打的攝政內閣流水的皇帝,自承平開始,直到永興結束。

  永興三年,攝政王薨,時六十五歲,皇權倒塌統而不治的序幕正式拉開。

  第一一六章 完結

  一一六

  問:活到人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南若:謝邀, 人在皇宮,剛下火車。

  人常說長命百歲, 南若沒想到自己有一天真的活到了百歲, 不算小若谷的十六年,他來這個世界已經八十四年。

  確實是極漫長的一生,漫長到他送走了上一輩, 送走了同輩,甚至包括孫輩,以及……說好相守一生的戀人。

  夏侯治死去已有三十七年。

  以百姓平均年齡壽命來看,三十七算得上一個人一生。

  南若恍惚,原來已經這樣久。

  許是年紀大腦子慢了些, 他竟覺得夏侯治去世好似就是昨天的事。

  「高祖您可終於回來了!」

  圓滾滾的少年撲上來給他一個熱情的擁抱。

  「哎呦,悠著點, 悠著點。」南若將人扶住, 「你高祖老胳膊老腿要散了。」

  少年是夏侯淳的玄孫夏侯易,也是第十二任永興帝。

  自承平起,皇帝更換頻繁,幾乎每隔兩年需得想出一個年號來, 為免麻煩,乾脆自永興後就不再更改, 如今已是永興四十年, 期間皇帝更換了十二個。

  算上永興之前的七任,六十年間竟更換了十九個皇帝,而除了現任夏侯易, 沒有一個超過六歲的,許多更是嬰孩就被立為皇帝,長到兩歲或者三五歲便換下一任。

  起初自然遭到過反對,可那時太子或者說攝政王還在,他用了二十三年,幫南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從上到下看到,只要內閣清明,哪怕皇帝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嬰孩,天下也能井井有條。

  他死後南若作為首輔依舊延續綱領,二十三年足夠他們將輿論完全掌握在手中,民間普法掃盲一刻沒有停歇,當然,享受了權力的內閣朝臣們也不想交出手中的權力,新長成的一代讀書人以入內閣為目標,更不想內閣交權。

  加上那時有志氣有能力的宗室子早已出海稱王稱霸,到夏侯治去時,宗室老一輩全都咽了氣,往下許多已經出了五服,永昭帝活著的兄弟不多,血脈越來越淡薄。

  到了這些年,想挑一個推上位都難,起初還有宗室為了皇位打破頭,可眼瞧著換的如此頻繁,孩子還沒懂事就被送了回來,根本得不到什麼好處,一個個熄了小心思,還不如去海外搏一把稱王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