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左離自然是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沉聲說道:“父親息怒,孩兒這就派人去處理此事……絕對不會讓一個女人壞了大事……”

  左世榮見兒子下了決心,也鬆了口氣,放緩了語氣說道:“那女人絕對留不得,至於那孩子,畢竟是咱們李家的骨肉,是老夫的親孫子——把他安置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就行了……”

  “多謝人父親!”左離頓時心中的石頭落了地,畢竟虎毒不食子,而且那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呢。

  過了幾日, 在軍營的教場上,一列列士兵在操練著新的陣法,李凌寒的親兵走向一身鎧甲,神情*肅穆的李大人,在他耳邊耳語了幾句。

  只見李大人譏諷一笑:“本官早就料到他有此一招,這個老匹夫,沒想到也有心慈手軟的時候!他左家的把柄,本官多的是,這回不過是障眼法罷了……”

  那親兵頓時心中瞭然,對他們家大人是更加的崇拜了。

  “你讓人盯緊了,看那孩子彼送到了哪裡,把柄這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李凌寒說完,便繼續專注的檢閱起了隊伍。

  時間如梭,無論人世間怎麼紛繁複雜,明爭暗鬥,最終是成王敗寇,但終究都會敗給時間……

  兩年來,大楚不知不覺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可以說京城李家跟左家是兩棵官場的長青樹,在京城的刀光劍影,風風雨雨中,不但能屹立不倒,而且愈發茁壯起來。

  特別是大楚一品督軍李凌寒,經過幾年的時間,運籌帷幄,苦心經營,能把風雨飄零的李家,打理成現在這番模樣,世人無不嘖嘖稱奇。

  關於皇家宮闈的那些事跡就更是諱莫如深,甚是神秘了,就是隻言片語傳到坊間也是越說越迷乎,難辨真假。

  比如風流風流不拘的六公主相傳迷上了哪間寺廟的一個野和尚,曾經日日去廟裡燒香敬佛,旁人還道這六公主縱橫欲/海多年,終於要修身養性,誠心懺悔了。

  誰知後來又傳出,六公主競因求而不得,差手下的人把那冥頑不靈,不解風情的野和尚給挷回了府中……

  ……似乎這事還鬧得蠻大,聽說驚動皇帝老兒,最後這事情,究竟是怎樣了解的就不得而知了……

  反倒是那八公主,自兩年前得了個寶貝兒子,競是改了性子,全身心的撲到了兒子身上,左府似是平靜了許多。

  倒是當今皇后娘娘左金珠,也在一年前誕下一小皇子,楚皇龍顏大悅,大赦天下,當時可真是舉國歡慶,左家風光無限……

  沈清在府中也沒閒著,領著八歲的女兒讀書認字,老聽得江小山跟她念叨這些個坊間傳聞,日子倒也沒有那麼無聊。

  這時白楊鎮那邊忙過了農忙,就見沈明遠帶了二十多隻老母雞,一些臘肉和兔子肉過來,加上其它什物,竟裝了兩大馬車。

  哥哥送完吃的用的,在李府住了兩天,就準備回了,他臨行前又特意單獨見了沈清。

  沈明遠自然是知道妹妹心中,最放不下的是何事。幸好衡兒一直是個聰明懂事的孩子,在書院中深受先生的的喜愛。

  這孩子說來也怪,雖然未能經常見到自己的母親,但對母親的敬愛和思念卻並未減少。說來,這也歸功於外婆柳五娘的叨念神功。

  這李衡在學院的時間不算,只要一回到家中,柳五娘便會拉著孩子的小手,同他講述著女兒小時侯的種種事情……

  連沈明遠的女兒沈緞都忍不住撅著小嘴,苦著臉抱怨道:“奶奶,這些事情我都會背了,您能不能講點別的呀!”

  說完還很誇張的捂住了耳朵,卻被一旁的娘親段無雙虛裝出來的冷臉嚇得連忙舉起了手,作投降狀,吐了吐舌頭一溜煙跑了出去。

  李衡卻不見半點不耐,任外婆拉著手,靜靜的聆聽母親當年的點點滴滴。

  直到老太太講完,似是累了,在如意的攙扶下進了房間,段無雙才愛憐的對眼前這個懂事的小男孩道:“衡兒,你外婆現在有些糊塗了,你別嫌煩……”

  段無雙的話還沒說完,只見李衡說:“沒事的舅媽,外婆講的事我都喜歡聽……我去練拳了。”

  說完便走了出去,只見從雲霄中俯衝下兩隻巨鳥,同李衡親熱的戲耍,段無雙看著這個小人兒挺直的背影,忍不住嘆了口氣,這孩子怕是很想念自己的娘親吧……

  原本她還想讓衡兒同相公一同去京城一趟,給母子兩人見上一面——哎!可是……

  這孩子競同那冷臉的李大人越來越像,只要是明眼人一看兩人這張臉,便能認定二人是父子……

  沈清紅著雙眼,把哥哥送出了府門,沈明遠帶了妹妹給他們一家老少的什物就趕著快馬回去了。

  他來時,是李凌寒派的人護著來的,走時自然也如此,沈明遠也知只要李凌寒還在這高位,他們李家和沈家就都安寧不得,只得步步謹慎為上。

  但這些年風裡來雨里去慣了,沈明遠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操心的事雖然多了些,但好歹一家人都活著,還活得好好的,還能親手打下一片家業,讓家人衣食無憂,這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他妹妹說的沒錯,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要相應的承擔什麼樣的壓力,這世上,沒有啥憑白無故的福氣。

  李凌寒最近也忙得腳不沾地,因為沒過幾天,大楚朝推遲了半月的春閨就到了,由於時間問題,今年文武同期,分別選拔的考試,讓主持武狀元選核的李凌寒卻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因為歸屬於左離屬下的那近二十個武子,竟然還沒過他的眼,就被他的下官全涮了下去,一個也沒留。

  武舉不比文舉,武舉,州省送上來的武子,第一道得先過得了考官過了眼,點了頭,才進得了第二道的比試,才能接而定數。

  至於要到殿試受封,不管你是什麼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主考官沒點頭,你就進不了殿試。

  大楚朝文武同重,加之戰事不斷,武官有了戰功,升官更是要比循規蹈矩的文官升官要容易些,自然,各地州省前來參試的武子多如牛毛。

  可誰也沒料想,李凌寒手底下的人就把左家的人第一道就全給涮了,完全不給丁點臉面,狠狠打了左家的一記耳光。

  這且不算,凡是跟著左家有點淵源的州縣武子,也被李大人底下的州縣考官大筆一揮,那比試的門還沒摸到,就要打道回府。

  受了連罪,自然就有人叫苦不迭,大好官路就此斷了,任誰也不甘心,所以左府現在也熱鬧得很。

  左世榮又能如何,既然李凌寒能夠大張旗鼓的辦這事兒,那說明是後面有人授意的,而李凌寒貴為大楚的一品督軍,向來又桀驁不馴,恃才傲物,能夠操縱得了他的,唯有一人,那就是當今聖上!

  李凌寒也著實不願趟這渾水,無奈楚皇見不得近兩年來他的這兩位重臣競然如此“和諧”,反倒讓他心中不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