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用找人,崔家雇了卸擔子的,你只要準備地方放擔子就是了。”

  “這哪是來認乾兒子啊,明擺著就是炫富來了,”邱敬平一臉無奈,“炫富,絕對是炫富。”

  那些個大媽大嬸一聽王秋霞說是八十一擔,頓時整個院內群情亢奮,一片嘰嘰喳喳聲,都眼巴巴里盼著送禮的貨車快過來。

  “來了來了,車子來了。”守在院門口的莊華英喊了起來。一聽姐姐的招呼聲,莊鞍鋼趕緊點燃了鞭炮。

  爆竹聲中,邱敬東滿臉堆笑地領著個五六十歲的高個子進來,對迎上前的邱敬平大聲介紹道:“這是崔總公司的常經理。”

  “常經理,你好你好,歡迎歡迎。”邱敬平趕緊上前握手。

  “邱先生你好你好,沒想到我們董事長的父親這麼年輕。”常煥明笑道。

  爆竹聲太大,彼此間說話費力,邱敬平對莊華英示意,讓她姐趕緊準備茶點。和常煥明簡單寒喧幾句,兄弟倆便忙著把他領進了客廳。

  “哥,你先陪著常經理坐下,這麼遠的路過來,我去請師傅們進來吃點東西。”客廳隔音稍好些,說話也不用那麼費力。

  “不著急,”邱敬東叫住邱敬平,“進村的路太窄,貨車沒辦法掉頭,只有一輛一輛進來,卸完擔子再往回倒,剛只進來了一輛,其他的都在村口候著呢。”

  “那我去跟鞍鋼說下,讓他招呼下大家。”邱敬平心裡虛得很,不知道以什麼姿態來招呼崔世誠派來的“外交大使”常煥明。

  “我跟他們都說好了的,都是老司機,知道怎麼做,不用擔心,”常煥明從包里拿出一個大紅包,遞給邱敬平,“這是‘九擔禮’的明細單,以方便邱先生核對。”

  “還特地讓常經理來一趟,真是不好意思。”邱敬平訕笑地接過紅包。

  “我今天不是什麼經理不經理的,就是個快遞員兼解說員,負責介紹每個擔子的東西。”常煥明開玩笑道。

  “常經理客氣了。”

  “聽崔總說,送過來的擔子,要在外面曬一曬,八十一擔,一百六十二個籮,院子有這麼大,應該放得下,不過可能要把院子裡的東西挪走。”常煥明往院外看了看道。

  “以前是有曬擔子的習俗,”邱敬東也往院外看了看,“敬平啊,你先陪常經理喝下茶,我來清下院子。”

  崔家雇了九個卸擔子的,炮竹聲一停,第一輛車上的擔子便被他們擔進了院,在邱敬東和常煥明的指揮下,從院子最東角一擔挨一擔依次排好了。

  從村口到邱敬平家有段路,車子進來倒回去要花十幾分鐘,趁著這間隔時間,每擔的東西都能讓那些瞧熱鬧的看個明明白白。

  不說別的,就是裝東西的那竹籮,一下子就讓大家驚得不行,一色的杏屯柳氏竹編。杏屯柳氏竹編是慶源有名的金字招牌,其竹編的藝術性大大高於其實用性,一個普通的小提籃都要賣到兩三百塊,雖然柳氏竹籮要比當地常見的籮筐稍微小些,但無論是用料和工藝都是當地籮筐沒法比的。

  “我的天吶,全部用柳氏竹籮,得花多少錢啊。”莊華英一見那籮筐就愛得不行,比那些個愛包的女人見到名牌包包還要興奮。

  “你是想買櫝還珠呢,盯著竹籮看什麼,看裡面裝的東西吧。”王秋霞在莊華英後背拍了一巴掌道。

  看裡面的東西,莊華英便看不懂了。

  第一擔,全是方形長方形的錦盒,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常煥明從裡面隨手拿了一隻小點的錦盒,打開給大家看了看,原來是只湖州毛筆。常煥明跟大家介紹道,這一擔裡面裝的全是筆墨紙硯鎮尺之類的文房用品。邱敬平看在眼裡,心裡一陣竊喜。

  第二擔第三擔第四擔,都是幾個大紙箱子。常煥明介紹道,裡面是眼下最先進的高檔小巧型音箱、K歌設備和投影儀器。莊華英一聽,那顆文藝的心便蠢蠢欲動,喜形於色。

  第五擔第六擔第七擔,仍是一籮一個紙箱子。常煥明說是打掃衛生的機器人,充了電就可以自動清理樓層衛生,一共六個,王秋霞和莊華英一人三個,家裡樓房一層一個。王秋霞一聽說是自動打掃衛生的,便好奇地想打開一個瞧瞧,被一旁的邱敬東把她手給拍回去了。

  第八擔第九擔就有點復古了,除了碟片,還有一個紙箱子。常煥明說碟片是越劇各流派的影像,老一輩新生代的名角都有。因碟片在市場上已近淘汰,播放設備罕見,紙箱子裡裝的是小型播放機,方便觀看。周貴妹心想,這幾籮的碟片,我怕是看到死也看不完。

  第一車的擔子邱敬平家裡人高興但旁人看不懂,後面的擔子雖然大家看上去覺得正常,但豐盛高檔的程度卻是咂舌不已。

  茶葉有三擔,不但有本地的清溪茶,全國各地稍有點名氣的茶葉都能找得到。酒有四擔,紅酒兩擔,白酒兩擔,都是大家聽過沒見過的名酒。補品一擔,無非是些魚膠人參燕窩鹿茸阿膠之類的。雖然邱家沒人抽菸,但還是有一擔裝著各類名煙。

  跟上的擔子就實用得多了,全家老老少少四季的衣裳,棉麻綢紗各種料子的都有,各個季節的鞋子,冬夏的襪子,帽子,毛巾,圍巾,手套,枕巾,被套,床單,蠶絲被,零零總總將近四十擔。

  再上來的擔子就觸動了大家的味蕾,常見的不常見的沒見過的,全是吃的,板鴨,火腿,香米,粉皮,茶油,橄欖油,紅豆,花生,紅棗,糕點,巧克力,奶糖,餅乾,咖啡等等,菌菇類的干山珍,海貝鮑魚海參之類的干海味,琳琅滿目將近二十擔。

  讓那些年輕媳婦眼紅的是,竟然還有三擔裝著各類頭飾、各種富有藝術性的梳篦、化妝品、護膚品、洗滌用品。

  最後三擔,比較炫人家的眼,赤-裸-裸的人民幣,一擔紅紅的,全是一匝匝一百元一張的,一擔綠綠的,全是一匝匝五十元一張的,一擔紫紫的,全是一匝匝五元一張的。

  邱家院子內的驚嘆聲一聲接一聲,老少娘們全都在說今天算是開了眼,開天闢地頭一回見到這麼大的陣仗。

  送走常煥明那撥人,在莊鞍鋼莊東英的幫助下,一百六十二個籮終於搬進了內宅,一家人累得夠嗆。莊鞍鋼莊東英簡單吃過晚飯就急急忙忙回去了,想是急著把今天見到的一幕在自己的朋友圈廣而告之。

  “活這麼大,從來沒受過今天這樣的刺激。”周貴妹感慨地道。

  “我活了一百多歲,也沒見過這陣仗,”邱載運笑道,“民國十年,咱們鄉周大財主的兒子娶市里陸元帥的女兒,他的‘九擔禮’雖然高,但也只有六十三擔,銀元也有三四擔,不過還是沒有崔家這麼豪氣。”

  “你老人家記性倒是好,那麼久遠的事都記得。”邱敬平道。

  “那年我正好二十歲,我爹媽給我辦生日宴,人家辦婚宴,記得特別牢。這日子過得真快啊,記起來跟昨天似的,一晃眼九十年過去了。”邱載運想起往事,不由得唏噓不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