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碾米機?大貨車?我的媽呀,這是給誰的呀?”邱洋沒想到崔世誠一出手便是這麼大的手筆,可想而知,他心底一直是多麼孤淒,現在讓他找著了健在的唯一長輩—崔世英,心裡感恩不已。

  “就是你在我家見過的那兩個婦女,老的那個叫劉杏娥,她兒子是貨車司機,一直幫人家打工,蠻勤快,可惜沒自己的車,掙不了什麼錢。年輕些的那個叫楊寶珠,因為她婆婆癱瘓在床,夫妻都沒出門打工,一直想在家做點小生意。”崔世英給邱洋詳細介紹了一番。

  “不知道老師的那幾個表哥表嫂會怎麼想。”邱洋嘿嘿笑道。

  “管他們怎麼想,跟自個親娘都能斷絕關係的人,我是不想第二次見著。”崔世誠淡然地道。

  “唉……,也怪我沒教育好,”崔世英抹了抹眼睛,“先前因為娘家沒人,背後沒個靠山,在葉家受你姑父欺侮慣了,說是他老婆,可是一點話都說不上,根本就沒地位,兒子都被他給慣壞了,脾氣品性跟他一個模子出來的,更要命的是,三個兒媳婦沒一個是有良心的,也沒一個是願吃虧的,總是為了些雞毛蒜皮的事妯娌之間鬧得不可開交。今年春上的雨水特別多,我那住的屋子東牆被水浸倒了,三面透風,寶珠幫我給那幾個畜生提了幾次,沒一個願出錢修,幸虧還能見著世福,要不然我怕是挺不過今年冬天了。”

  “姐姐啊,那樣的子孫就權當沒生過吧,現在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就是了。”蘇媽勸慰道。

  “也只有那樣想了。”崔世英唉嘆道。

  “明天要很早麼?”邱洋問崔世誠。

  “早可能是要趁早去,但也不必像上次那樣摸黑就動身,反正也不遠,”崔世誠捻著手裡的佛珠,“你跟小高開車去,給那貨車帶路,要送的東西全部在貨車上,包括貨車自身。”

  “明天正好周末,我也要去。”崔東旭興奮地道。

  “你去幹嘛,又不是什麼好玩的事。”崔世誠勸道。

  “不是咱們老家麼,認識認識一下路也是好的。”

  “柳塘葉家離咱們界牌山崔家遠著呢,你要回老家認祖歸宗等去修爺爺奶奶的墳時一起去。”

  “老師聽咱們時常談論留空寺,一直想去瑞錦山看看呢,我看不如趁這機會一起去,我和老師開輛車,讓高師傅開公司的車,等把高師傅帶到葉家我們就不管了,徑直去瑞錦山。”邱洋知道崔東旭想去葉家湊熱鬧,而崔世誠又擔心兒子會與他那些外甥有什麼瓜葛。

  “哦,這倒是好事,不管你的信仰跟我們相不相同,求同存異嘛,不說別的,單就爬爬山也是好的。”一聽邱洋這麼說,崔世誠立馬贊成起來。

  柳塘葉家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

  村前停了個車隊似的,一下來了兩輛豪華轎車,前面還停著一輛嶄新的大貨車。更加誇張的是,高民鴻這位同志不知是自己自由發揮還是聽從了崔世誠的交待,竟在貨車頭上拉起了橫幅“崔世英感恩回饋好鄉鄰”。

  崔東旭一看高民鴻那架式,不由得暗自搖頭,對邱洋低聲道:“我爸這麼張揚,哪像個參禪禮佛的人啊,這也太誇張了吧。”

  “你錯了,”邱洋嘿嘿一笑,“崔伯伯此舉正是佛家所說的當頭棒喝,是一種懲惡揚善的手段。”

  “嗤,你倒是很會幫自個老闆說話。”

  “那當然,崔伯伯可是咱們的金主,全仗著他討生活呢。”

  “我掙的錢少麼?不靠我爸我就養活不了你?”崔東旭有些不高興地道。

  “旭旭,我好感動哦。”不是光天化日之下,邱洋早就撲上崔東旭的身了。

  “別給我賣萌,干正經的吧,下步怎麼辦?”崔東旭指了指貨車上的東西。

  “不用急,再等等吧。”邱洋笑著示意崔東旭看看慢慢聚集的人群。

  用不著高民鴻進村喊人,村裡的老老少少都出來看新奇來了,村前的公共院場上站滿了人,大家看到貨車頭前的橫幅,還有後面車上下來的邱洋,都大概估計到了這車隊來的原因。

  邱洋爬上貨車斗,清了清嗓子,把來這的目的跟場上的人說了一遍,最後指了指高民鴻對大家說,他和這位高師傅都是受老闆之託來辦事的,因為並不認識具體要感謝的人,請被點名叫到的鄉親到前面來,把老闆姐姐要送的東西領過去。

  劉杏娥楊寶珠兩人邱洋是認識的,邱洋便把她們兩個也請上了車,請她們核實下領東西的人是不是名單上記的。在高民鴻的大嗓門下,被點到的老太太一個個上前喜滋滋地領了東西,自己抬不動的就叫兒孫幫忙。

  最後,高民鴻指了指車上剩下的巨無霸碾米機對楊寶珠道:“你就是我老闆姐姐的鄰居楊寶珠吧,這碾米機是送給你的。”

  “啊?!”楊寶珠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和老太太兒子聊天閒扯時隨意說了下家裡的營生計劃,他便立馬讓自己的家庭夢想實現了,一時還真是接受不了。

  “這貨車就是你的了。”高民鴻對劉杏娥道。

  “什麼?”劉杏娥以為這車是專門送貨過來的,沒想到卻是送給自己家的,“這叫什麼話,送這麼大的禮叫我們臉上哪掛得住。”這麼大的一輛貨車,得花多少錢吶。

  “這都是老闆的意思,我只負責把貨送到就是了,錢都付了的,沒法退貨了,銷售方還來了人呢,得跟你家兒子簽合同。”高民鴻笑道。

  “萬萬不行,萬萬不行,要不你把老嬸子的聯繫電話告訴我,我跟她說。”劉杏娥轉身對邱洋道。

  “她不喜歡手機,”邱洋勸道,“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們老總也是希望兩位芳鄰在生計方面有個穩定收入,好心有好報,你就這麼理解吧。”

  “好報是好報,但這報得也太金貴了,讓我們心裡怎麼過得去,心裡不安哩。”楊寶珠道。

  “今天老總讓我們送這些東西過來,無非就是要表達一下他的誠摯謝意,沒什麼禮輕禮重之說,你認為接受的東西貴重,但對我老總來說,他更在乎的是你們對他姐姐的關愛之情,你們坦然接受的話,他才會心安,”邱洋想了想道,“要不這樣吧,你們這的榛子很出名,家裡紅薯也有的吧,我老總的兒子很喜歡這些綠色生態食品,實在過意不去,就回點榛子和紅薯?”

  “有有有,這些東西家裡存了不少呢。”楊寶珠劉杏娥異口同聲,趕緊指使各自的老公回家去拿。

  帶了一車廂的紅薯和榛子,邱洋崔東旭便先走了,剩下的事交給了高民鴻處理。在去瑞錦山的路上,副駕的崔東旭又不停地在邱洋耳邊嘮叨起來,因為在葉家旁觀了謝恩現場,忍不住感慨起人性的善惡。

  “唉喲,我家旭旭搞農作物科研的怎麼研究起社會倫理學了,”邱洋笑道,“普羅大眾,各有各性,要是人人千篇一律一模一樣的話,成何世界,有何樂趣?處世原則,各有各道;生存竟技,各有各法。思想不拘泥於一格,心才會寬,活得自然灑脫從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