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邱洋見狀也不好再勸,只得遂了他。兩人一個拎水,一個擦車,不但後備的污跡擦得乾乾淨淨,整個車身也被洗得油光鋥亮。崔世誠很滿意地看了看,對邱洋笑道,這才像個信徒朝聖的樣嘛。

  到了仙留鄉,街上的各素食店果真三三兩兩有不少香客在進餐。邱洋把車停好,領著崔世誠進了一家看上去為題乾淨的素食店。

  “這家的豆漿特別好喝,芝麻麻糍、綠豆糕、南瓜餅、豆沙包都是老闆家裡自己弄的。”跟店裡老闆點好東西後,邱洋坐下來給崔世誠介紹道。

  “看上去生意蠻好的。”崔世誠眼睛在店裡梭了一圈。

  “每月的初一、十五人更多,”邱洋一副常客的樣子,“這家老闆祖孫三代全在店裡,兒子本來還是讀了個大專學校的,畢業後仍回家來幫忙了。”

  “這麼個小店能養活一家老小,不錯呢,不說別的,留空寺倒是為當地經濟作了不小貢獻。”

  “確實如此,”邱洋指了指前面一條街,“整條街都是賣香火鞭炮的、佛像的、當地手工藝品的、拐杖佛珠僧衣僧帽等等,在咱們慶源,仙留鄉的佛緣也算是一大特色了。咱們慶源民間不是有歌謠說‘清溪茶樹長成林,仙留菩薩能點金。隆宮蠶絲頭一品,杏屯編藝日日新’,仙留菩薩能點金說的就是留空寺帶動了整個鄉的就業發展。”

  “留空寺真是功德不小啊,”崔世誠心有所動,“小邱啊,你說咱在這投個資怎麼樣,建個大超市,既方便了香客,又能擴展公司業務。”

  “啊,”邱洋一愕,“這不好吧……,崔伯伯是大企業家,沒必要和這些引車賣漿的小門小戶爭利呀,要是在這開個大超市,整條街的商戶怕是都沒法繼續開下去了。再說了,公司主要是玻璃製造起家的,要涉獵一個從沒涉足過的行業,無論是在投資方面還是經營管理方面風險都很大。”

  “哦?你這話倒是有道理。”崔世誠點點頭,盯著邱洋看了起來。

  “崔伯伯覺得我是不是不適合經商?”邱洋被他盯得有些發怵。

  “哪能啊,是我掉到錢眼裡,缺乏社會責任感,你要是經商,不出幾年肯定會超過我。”崔世誠哂笑道。

  “哎喲,這是在挖苦我啊。”邱洋有些不好意思。

  瑞錦山離仙留街不遠,可以說仙留街就在瑞錦山腳下,翻過一座小山嶺就是瑞錦山主鋒。車子無法再往前開,只有徒步拾級而上。帶來的供品和捐贈的功德蠻多,崔世誠一手提了一壺菜油,其他的都由邱洋一肩挑著上山。

  “要知道這裡有供品和香燭賣,就沒必要從家裡帶來了。”看著邱洋肩上的擔子,崔世誠有些後悔昨天晚上的主觀臆斷,非要從家裡帶供品出來,以顯示心誠。

  “我們帶的水果在這買不到的,從家裡帶來不顯得更有誠心麼。”邱洋洞悉崔世誠的心思。

  “在這買的供品可以一起合併打包,店家會負責送上山的,也用不著你這麼費勁擔了,這上山的路蠻險的。”

  “沒事,在家比這更重的活都要干呢。”

  “唉,你還真是不一般的與眾不同。”崔世誠突然意有所指地低聲嘆道。

  到了留空寺,因為邱洋經常來,寺里人都知道他和主持明諍大和尚很投緣,直接把他和崔世誠領到了在後園種菜的明諍那。跟明諍說明來由後,因為有些累,邱洋便去了宋晨墨的禪房休息,崔世誠則被明諍領去喝茶講禪去了。

  在廟裡住了一宿,第二天吃過齋飯後,邱洋便和崔世誠下山了,臨走時,明諍大和尚送給崔世誠一串念珠,說是在佛祖面前開過光的,很讓邱洋艷羨不已。

  “你也別羨慕,”崔世誠看穿了邱洋的心事,下山時一邊欣賞兩邊風景一邊閒聊起來,“明諍師傅是覺得我跟佛門有緣,你雖然崇禪禮佛多年,但是心境未靜,畢竟我這年歲也不是徒增的。”

  “崔伯伯第一次來就得主持青睞,真是崇拜啊。”邱洋開心地道。

  “這還得多虧你呢,要不是你把我領進佛門,指不定我都進醫院了。”崔世誠開玩笑道。

  “崔伯伯有什麼拿得起放不下的事麼?生意上的還是家裡的呀??”

  “生意上的也有,家裡的也有,但歸根結底癥結還是在你老師那。”

  “老師有什麼地方讓你失望了?”

  “沒了,現在都沒了,我也看淡了。世上本無憂,庸人自擾之,各人自有各人的路,憑什麼要人家按自己的設計來活,扭不過人家手中的方向盤,再糾結也無濟於事啊,”崔世誠喃喃自語般地道,“人家守著青燈古佛也是一輩子,我就權當他是在家修行的和尚了。”

  “啊?崔伯伯這話是什麼意思??”

  “你老師今年都35了,一直沒個成家的意思,算了,我現在也死心了。”崔世誠淡然地道。

  “不成家這是大不孝啊,崔伯伯,你怎麼能不管呢。”邱洋笑道,心裡突然一下子輕鬆了好多,走起路來都輕飄飄的。

  第62章 第六十一章

  “大不孝?”崔世誠苦笑道,“他心裡能不恨我就阿彌陀佛了。”崔世誠心裡暗道,托你小子的福,兒子現在跟我關係親近多了,多年的隔閡也慢慢消解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傢伙是不是真像志燮說的別有居心,難道現在跟導師打工的都會天天粘著導師,還得管吃管住。唉,無所謂,家裡自從來了這個小太陽變得詳和多了,他一天不露面,不但東旭萎靡不振,就連我都精神不寧。

  “恨?不會吧,老師是多麼善良大度的人,只是比較嚴謹認真,氣場很大,學生們平時都比較怕呢。”

  “嗯吶,有時還真跟個老學究似的。”崔世誠哈哈地點頭道,心裡卻是五味雜陳,年輕時張揚荒唐,害得兒子跟自己是陌生人一樣,甚至間接導致了結髮之妻凝郁病亡,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對以往再後悔也沒回頭再來的機會,後面的日子只有一心向佛,才能求得自己心安。往事哪堪道與他人,崔世誠便轉過話:“阿洋啊,怪不得你會經常來瑞錦山,明諍師傅確實是個世外高人,什麼心事好似都瞞不過他的眼,三言兩語就讓你的心結打開了。有空得把你老師也帶來悟悟禪,偏見往往是因為沒去接觸存在距離而產生的,如果讓他了解了佛家修行的意義自然就會轉過彎來,省得他老是把你當個封建迷信受害者似的。”

  “我也是這麼想的,”邱洋很有同感地道,“佛家的社會意義就是修身養性安魂,勸人行善積德就是在構建社會和諧,佛門修煉的是‘智’,倡導的緣起論,是在精神層面上幫人撥開迷障,維護身心健康。但容易讓外界誤解的是,有些信眾一味盲從,把什麼都神化,危言聳聽者有之,囈語誑言者有之,神乎其神,讓人感覺虛無縹緲,還有些人明明不信神靈不懼鬼怪,卻打著佛門的幌子,招搖撞騙,通過佛門斂財貪利,讓人心生厭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