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就算是我跟那小子的信仰不同,他信佛教就人心善良,你老的意思是說我就為人不善心地陰毒了?”崔東旭鑽空子道。

  “噯喲,瞧少爺這話說的,你們都好都好。”

  “家裡要供個菩薩,蘇媽看上去好高興啊。”崔東旭笑道。

  “那是那是,我其實跟小邱是一樣的,也是一心向佛的,只是沒有他有知識,說不出來個道道,見了廟門就跪見了菩薩就拜。小邱不一樣,有知識有文化,對經書啊菩薩來歷什麼的都很懂。”蘇媽掩飾不了心裡的高興勁,一臉的笑容。

  “唉,我是不是得給那小子禁足啊,這要經常來還不得把我家搞成個廟堂。”崔東旭感覺家裡的氛圍比以前大不一樣,故意這麼說道。

  “少爺這可使不得啊,”蘇媽趕緊道,“小邱多陽光的一個男孩,有他在家裡熱鬧多了,再說了,崔總也喜歡向他問些佛門的修為呢。”

  “嘖嘖嘖,真受不了你們,還沒一頓飯的功夫全被那小子牽著鼻子走了。”崔東旭搖了搖頭仍往書房去了,心裡卻是一陣莫名的慶幸和興奮,自己也不知道心情到底是因為什麼而好起來的。

  讓崔東旭沒想到的是,他爸吃完晚飯後就拉著邱洋一起聊了起來,大有秉燭夜談的架式,也不知道這老人家怎麼就轉了性,成了個性急的人。

  邱洋好傢夥,好似打了雞血似的,亢奮得要命,滔滔不絕繪聲繪色,可能是在學校里從來沒找著同樣信仰的人,找不到個共同語言的人顯擺自己豐富的知識面,找不到共同愛好的人憋屈得慌,這下好不容易有個弘法的對象,哪容錯過,從禪宗起源說起,絮絮叨叨,如數家珍。

  崔東旭一旁瞧著那眉飛色舞的傢伙,第一次知道這小子是個能侃的主,哪是農大主修應用生物的大學生啊,分明就是哪家佛學院逃出來的小沙彌吧。

  邱洋口若燦蓮,跟個唐僧講經似的,對佛教相關知識在崔家作了個普及,崔世誠蘇媽聽得十分專注,十足的善男信女。崔東旭一旁聽得哈欠連連,實在熬不住,也不理會他們,獨自上樓睡覺去了。

  第二天醒來,崔東旭洗漱完畢下樓後一看,讓他跌落眼球的是他爸竟然也窩在廚房,一旁幫著給蘇媽邱洋遞粽葉和漆草。

  “爸今天不用去廠里看看啊?”雖然這種場面從未遇到過,但崔東旭感覺還是蠻溫馨的,就是以前他媽在世時也沒有過。

  “不是過節麼,休息一天,”崔世誠回過頭道,“你老爸年紀也不小了,歇個一天兩天不可以啊。”

  “能在家裡吃飯是最好了,天天喝酒,對身體不好,少爺巴不得你在家休息呢。”蘇媽插話道。

  “就是。怎麼不可以,依我的意思你退休都行,兒子養你。”崔東旭笑道。

  “行啊,我考慮考慮。”崔世誠也跟著笑了起來。

  “這就是你包的粽子啊。”崔東旭很不屑地拎起邱洋裹的一個粽子道。

  “嗯,不錯吧。”邱洋自我感覺良好。

  “這個也太簡單了吧,怎麼跟蘇媽包的不一樣啊。”蘇媽裹的粽子是雙葉六角的,邱洋包的是單葉圓錐形的,一個工序繁些一個工序簡單些。

  “呵呵,我從小只會包這種的。”邱洋不好意思地笑道。

  “很不錯了,現在就是連一些結了婚的女人也學不會包粽子的,小邱還真是多才多藝啊,在家沒少幹過家務吧。”蘇媽道。

  “那是,家裡頭的田地里的,什麼都幹過。”邱洋很不謙虛地道。

  “小邱是不錯了,包得不是小巧玲瓏可愛得很麼,看著就想吃呢。有本事你也來試著包包看,”崔世誠對兒子道,“看到這些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事了,跟昨天似的,人這一輩子真是快啊,轉眼五十多年過去了。記得小時候,你姑姑教我包的粽子也是這種尖尖的。”

  “要不我抽個時間去老家訪訪,看有沒有姑姑的音訊。”見老爸有些傷感,崔東旭便安慰道。

  “崔伯伯,你們姐弟沒聯繫了麼?”邱洋好奇地問道。

  “好小就離開老家了,都快半個世紀沒見面了,也不知道還在沒在人世。”崔世誠苦笑地搖了搖頭。

  “崔伯伯老家是哪裡啊,從沒回去過麼?”邱洋有些納悶,現在交通這麼便利,自己又財大氣粗,可說是光宗耀祖啊,怎麼會沒回過老家呢。

  “河埠縣仙留鄉。”

  “仙留啊,原來崔伯伯是仙留的啊。”邱洋很是驚喜地叫道。

  “仙留怎麼啦?又不是在月球,值得這麼大驚小怪麼。”崔東旭白眼道。

  “小邱對仙留很熟麼?”崔世誠對邱洋的反應也很是意外。

  “熟,簡直熟透了,我時常去那呢。”邱洋笑道。

  “你不是說是雙橋隆宮的麼,怎麼會去仙留,雖然雙橋跟河埠是鄰縣,但兩個鄉卻是隔得遠呢。”崔東旭道。

  “崔伯伯可能是好久沒回去了,肯定不知道仙留現在最有名的是什麼?”邱洋賣關子道。

  “什麼?”聽話的三人異口同聲問。

  “留空寺啊,就位於仙留的瑞錦山呢。上山去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不管颳風下雨。”

  “真的啊?我印象中瑞錦山除了有些高有些險外,也沒什麼出名的呀。”崔世誠有些不相信地道。

  “留空寺香火旺盛也是近幾年的事,自從明諍大和尚來了之後留空寺就慢慢出名了,”邱洋又問崔世誠,“崔伯伯是仙留哪個村的啊?”

  “界牌山崔家。”

  “界牌山崔家啊,”邱洋又是一聲驚呼,“天吶,我要是從家裡去仙留的話,得經過界牌山呢。”

  “那下次我要去的話,臭小子給我領路。”崔東旭沒好氣地道。

  “沒問題。”邱洋樂呵呵地道。

  “家裡頭什麼親戚都沒有,去不去也沒什麼意義。”崔世誠對兒子道。

  “畢竟是咱的老家唄,說不定姑姑還在世呢。”崔東旭隱約知道老爸對老家沒什麼感情的原因,小時候老家沒留下什麼好記憶,家境窮困時無親戚援手,爺爺奶奶死後屍骨都沒人幫著收集,弄得墳塋都沒一座,人家清明或是七月半什麼的會回家祭祖,老爸想給爺爺奶奶燒點紙錢還找不到燒的地方。

  “小邱,你剛才說的什麼大和尚是不是有什麼大本事啊,怎麼能吸引得那麼多香客呢。”崔世誠對兒子的話不置可否,轉頭對邱洋道。

  “明諍師傅是很有智慧的一個人,修為很好的,但也不像鄉下傳聞的那麼神乎其神。他的修行方式是佛教傳統的一種反璞歸真形式,開荒種地自給自足,誦經念佛都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寺內不設功德箱,接受信眾的布施也無非是些油鹽醬醋粗衣土鞋,要是有錢的主非要捐獻,寺內就會讓他定向捐功德,比如用來修繕殿堂或是塑菩薩佛像之類的。無論是修行的居士還是寺內的僧眾,每天都要有半天的體力勞作。不像現在那些靠搞旅遊或是做些譁眾取寵行為的寺廟,留空寺吸引信徒的力量在於自己的苦修和堅持佛門的最初教規教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