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傍晚,綠豆植株已經被曬乾,豆莢開裂,透過縫隙能看到裡面的豆子。謝瑩將綠豆與玉米都收了起來,這離山洞太遠,現在又失去了天氣預報的幫助,萬一晚上下雨就糟了。

  收完東西,她才回到山洞。

  成漢兩人已經在那等著了,忙碌的阿工也在,大棚的圖紙已經畫好了,也錄入了阿工的系統。

  圖紙有兩份,一份是把整個山谷都圍起來,建立一個大棚,統一管理,這樣可以節省材料。還有一份是分成好幾個大棚,可以按照棚中不同作物的需求調節溫度和濕度,讓作物能有更好的生長條件,缺點是費材料。不過謝瑩已經事先購買了雙倍材料,這點不用擔心,所以謝瑩選擇第二種。

  接下來就交給阿工了,不過材料太過旁大,阿工的空間儲存不了,謝瑩只好先將一部分材料交給他,讓他儘快施工。

  大棚是升降式的,平時不用時就埋在地里,需要時再升上來。阿工先要進行是地下部分。因為大棚分成幾個建立,埋在地下的部分就不用太深,根據要建設的大棚大小,一般只要深入地下二三米就可以了。

  這個深度對阿工來說並不難,他一個晚上就按照圖紙上標註的把地給挖好並上好保護層和防滲層。張江明一夜沒睡,跟著他一邊幫忙,一邊觀察,直到阿工失去能量停工為止。最後還是他把阿農帶到阿工身邊,讓他分享了阿農的一半能量才能在天亮前完成這麼多工作的。

  接下來在謝瑩他們曬作物的同時,張江明和阿工阿農他們兩個機器人一起鋪設大棚上升的軌道,當然阿工是主力,張江明和阿農是能量搬運工和備用能量的助力。

  軌道是阿工邊製作邊鋪設的,需要的能量十分巨大,他一個機器人的能量支撐不了,需要阿農的幫忙才能持續不斷地工作,不然就需要不停的停下充能,消耗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工作。

  即使在一人一機器人的幫助下,阿工的軌道鋪設也將近一天一夜的時間,還好最後的棚面拼接只花費了一點時間。剛好趕上她們在第二天的早晨出發去首都的時間。

  “我們最多一個星期就回來了,你們兩人要照看好小怡姐弟倆,照我說的把阿農收穫的食物儲存好。”

  謝瑩上車前對李文仔細交待他們離開要做的事情後,就出發了。

  他們帶上了成漢和張江明兩人,這兩人要回首都拿些東西。

  下午在過臨省J市時,他們看到路上飄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即使在溫暖舒適的車內也能感到外界的寒冷。午夜過省交界線時,能見度更是只有五米,如果靠人眼來開車的話,這路無法開的,還好他們有艾其,一個智能駕駛系統,她能掃描車身周圍千米範圍內的物體。

  只要這些物體出現在將要行駛的道路上,她會自動停車並給車主警告。

  江夏和成漢兩個人輪流坐在她旁邊,以防有什麼意外事情發生,他們可以及時處理。艾其即使能模擬成人的模樣,但她畢竟不是真的人。

  早上5點的時候,一行人到了離首都最近的城市T市,這時車內的溫度計顯示車外的溫度已經到了零下十度了。成漢醒來看到溫度計,不自覺地緊了緊身上的毛衣才發現車裡根本就不冷。

  他向車外望去,發現只能看到三米內的東西。

  天還黑著,連路邊有什麼也看不見,他只好再睡個回籠覺。

  一路上雪一直在下,沒有停過。艾其偽裝的大漢不知疲倦地開著車繼續向前行駛。

  首都北邊山區的基地里也開出了一輛輛重載車,向市區的醫院駛去。小和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縮在車廂里,期待著跟媽媽見面。

  謝瑩他們到達首都的時候,太陽已經從地平線升起,外面白茫茫的世界險些閃瞎了成漢的眼。他還沒見過這麼幹淨清靜的首都。在他的映像中這座城市永遠是灰濛濛,鬧哄哄的。

  他起身叫醒還在睡夢中的眾人,一起來觀賞這座雪城。

  被他吵醒的江夏和張江明都睡眼惺忪地望著他,不情不願地起了床。只隔了一層門的謝瑩也被隔壁的聲音弄醒,看到車廂上的時間,覺得應該是到地方了,也跟著起了。

  眾人穿好厚厚的衣物,跟著成漢來到車外,驚奇地看著白皚皚的首都。此時的大雪已經停了,遠處的公園被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雪,看上去像矮矮的小山坡。

  謝瑩是最先從雪景中醒出來的人,作為一個從沒來過冬天的北方的南方人來說,她此時身體上感受到冷已經嚴重影響到她視覺上的美。

  她哆嗦得牙直打顫,沒有其他三個北方人抗凍的她連忙沖回車廂,回到起居室關上門才舒緩過來。

  她覺得下次出去的時候,上身要再加件內膽,下裝加條秋褲。

  其他三人也跟著回到車上,關緊了車廂。

  江夏去廚房準備早飯,順便還煮了鍋紅糖薑茶。他將塑料包裝紙投到專門為它準備的小袋子中,用勺子攪拌了數圈,再關火,等粥煮好了,它也能入口了。

  喝過茶後,謝瑩才恢復些活力,不由地想起這麼冷的天,小和不知道過得怎麼樣。

  吃過早飯後,他們決定先去成漢他們原先居住的地方去取東西,再開始在城內找尋小和的消息。

  成漢居住的小區離得並不遠,加上大雪的原因,路上沒有行人,不到十分鐘他們就到他居住的公寓樓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