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頁
……
再次見到淑妃,已經是兩個月後的事了,陽春三月,糙長鶯飛,素來冷清的皇宮裡也飄著一絲若有似無的淡淡花香,跟在領路的公公身後,方怡的心情並不似先前幾次那般沉重。
淑妃年前的時候被皇帝關了禁閉的消息並不算秘密,方怡也早就知曉,時隔四個月,淑妃想必也不會再如此想不開想要插手趙家的事。更何況,如今的趙家,也沒有什麼事是可以讓淑妃插手的了。
見面的地方依然是那湖心小亭,淑妃依然是穿著那一身艷麗張揚的衣衫,只是眉宇間卻不似先前那般神采飛揚,看到方怡,她輕輕一笑:“幾月不見,妹妹的氣色好了不少。”
方怡福了福身:“托娘娘洪福。”
淑妃略一頷首,捧著茶盞,卻不再出聲。方怡也默默捧著茶,小口地喝著,面對自己沒把握的對手,方怡向來秉承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
兩人靜默良久,直到雙雙的茶盞就見了底,淑妃才放下茶盞,自嘲一笑:“我果然比不上妹妹聰明。”
方怡道:“娘娘身在局中,自然不如旁觀者清。”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皇上會插手,所以才對我一味拖延?”
方怡看著淑妃,平靜地搖搖頭:“娘娘,自古伴君如伴虎,並非一句空話,這後宮之中,這天下之間,能瞞得過皇上的事,又有多少?”星河之且行且珍惜
這個道理,在皇帝無緣無故剝奪了趙立年的科考資格,又欽點方辰為新科狀元之後,方怡就已經知道了,皇帝其實什麼都知道,他之所以不說,只是因為他默許了這一切,他虧欠了方辰的爹娘,所以給了方辰狀元,卻又不甘心受制於方家和齊家,於是便將這不滿發泄到趙立年的身上。淑妃身處後宮之中,就活在皇帝的身邊,她的所作所為又豈會瞞得過皇帝?
淑妃長嘆一聲:“權利熏人眼,是我糊塗了!”
“娘娘身為淑妃,將來無論繼承大統的是何人,都要尊娘娘一聲太妃。太妃和太后,當真就差了那許多嗎?”
淑妃怔忪,許久後,才喟然長嘆,道:“是啊,太妃和太后,不都是要住在這後宮之中等死,又有何分別?”
方怡微笑:“依娘娘的說法,誰又不是在等死呢?娘娘住在這天下間最華美的宮殿裡,只需動動嘴,便能嘗盡天下間所有山珍海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全天下的女人做夢都在想的事,娘娘又何必黯然神傷呢?”
淑妃面上的神情漸漸放鬆:“這全天下的女人卻不包括你。”
“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若是讓我進宮,只怕早就屍骨無存了。”
淑妃本想說,以你的出身和聰明只怕早就已經登上了后座,可對上方怡那雙平和滿足的眼,這話卻是說不出口了:“人性貪婪,得到的越多,就妄想得更多,爬的越高,就想更高,甚至忘了去想一想,自己會不會摔死。謝謝你,幫姐姐看清了這一切。”
這一日後,淑妃果然一反常態,突然沉迷於琴棋書畫之中,不再執著於宮中權勢,也不再頻繁與太子聯繫,偶爾與太子見面,所聊之事也與權勢無關,太子頗感意外,皇帝心下滿意。
……
兩年時光幾乎眨眼而過,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京城突然加強戒備,趙立冬兩夜未歸,就連秦曉月都被秦將軍拉了出去,方怡同趙立夏一道,帶著幾個孩子,靜靜地住在府中的小院兒里,大門緊閉,將一切紛爭都隔絕在了外面。
三日後,皇上重病之下退位讓賢,新帝即位,下令詔集各省官員入京,重新調配。
直到第四天,趙立冬和秦曉月才回到家中,方怡忍不住問道:“三皇子怎麼樣了?”
“三皇子兵敗,被皇上以重病為由困在府里,六皇子聽聞之後,便一直都陪在他府里。”
“那太上皇呢?”
“重病垂危,怕是最多只能熬過這個冬天了。”
一個月內,各省外放的官員陸續來京,方辰和趙立年也攜妻子歸來,還不等一家人歡喜慶祝一番,宮裡一道密令,將兩人宣進宮中,直至深夜才歸。
自第二日起,趙立年每日上門拜訪三皇子,即便不得其門而入,也依舊不見氣餒,直至半個月後,緊閉多日的大門終於打開,趙立年勾唇一笑,踏入門內。
是年,丞相年邁,告老歸田,新皇欲命方辰為相,百官多有人不服,次日,太上皇下旨,欽點方辰為相,朝野上下,再無人敢冒死進諫。
後宮之中,年邁的皇帝氣喘吁吁:“為何要命方辰為相?”
“一則,是為償還多年虧欠;二則,方辰確是良相之才;三則,方辰無欲,趙家無欲,無欲乃剛。”
“好,你比朕更有心胸,朕希望,你對你的手足也能有此心胸。”
當年的太子,如今的新皇,緩緩道:“三弟永遠是朕的親弟!”
昔日,三皇子曾說:“他日,只要大哥不下死手,我也必定手下留情。”
今日,身為大哥的新皇亦同樣會遵守這個承諾。
【
再次見到淑妃,已經是兩個月後的事了,陽春三月,糙長鶯飛,素來冷清的皇宮裡也飄著一絲若有似無的淡淡花香,跟在領路的公公身後,方怡的心情並不似先前幾次那般沉重。
淑妃年前的時候被皇帝關了禁閉的消息並不算秘密,方怡也早就知曉,時隔四個月,淑妃想必也不會再如此想不開想要插手趙家的事。更何況,如今的趙家,也沒有什麼事是可以讓淑妃插手的了。
見面的地方依然是那湖心小亭,淑妃依然是穿著那一身艷麗張揚的衣衫,只是眉宇間卻不似先前那般神采飛揚,看到方怡,她輕輕一笑:“幾月不見,妹妹的氣色好了不少。”
方怡福了福身:“托娘娘洪福。”
淑妃略一頷首,捧著茶盞,卻不再出聲。方怡也默默捧著茶,小口地喝著,面對自己沒把握的對手,方怡向來秉承敵不動我不動的策略。
兩人靜默良久,直到雙雙的茶盞就見了底,淑妃才放下茶盞,自嘲一笑:“我果然比不上妹妹聰明。”
方怡道:“娘娘身在局中,自然不如旁觀者清。”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皇上會插手,所以才對我一味拖延?”
方怡看著淑妃,平靜地搖搖頭:“娘娘,自古伴君如伴虎,並非一句空話,這後宮之中,這天下之間,能瞞得過皇上的事,又有多少?”星河之且行且珍惜
這個道理,在皇帝無緣無故剝奪了趙立年的科考資格,又欽點方辰為新科狀元之後,方怡就已經知道了,皇帝其實什麼都知道,他之所以不說,只是因為他默許了這一切,他虧欠了方辰的爹娘,所以給了方辰狀元,卻又不甘心受制於方家和齊家,於是便將這不滿發泄到趙立年的身上。淑妃身處後宮之中,就活在皇帝的身邊,她的所作所為又豈會瞞得過皇帝?
淑妃長嘆一聲:“權利熏人眼,是我糊塗了!”
“娘娘身為淑妃,將來無論繼承大統的是何人,都要尊娘娘一聲太妃。太妃和太后,當真就差了那許多嗎?”
淑妃怔忪,許久後,才喟然長嘆,道:“是啊,太妃和太后,不都是要住在這後宮之中等死,又有何分別?”
方怡微笑:“依娘娘的說法,誰又不是在等死呢?娘娘住在這天下間最華美的宮殿裡,只需動動嘴,便能嘗盡天下間所有山珍海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全天下的女人做夢都在想的事,娘娘又何必黯然神傷呢?”
淑妃面上的神情漸漸放鬆:“這全天下的女人卻不包括你。”
“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若是讓我進宮,只怕早就屍骨無存了。”
淑妃本想說,以你的出身和聰明只怕早就已經登上了后座,可對上方怡那雙平和滿足的眼,這話卻是說不出口了:“人性貪婪,得到的越多,就妄想得更多,爬的越高,就想更高,甚至忘了去想一想,自己會不會摔死。謝謝你,幫姐姐看清了這一切。”
這一日後,淑妃果然一反常態,突然沉迷於琴棋書畫之中,不再執著於宮中權勢,也不再頻繁與太子聯繫,偶爾與太子見面,所聊之事也與權勢無關,太子頗感意外,皇帝心下滿意。
……
兩年時光幾乎眨眼而過,在一個深秋的夜晚,京城突然加強戒備,趙立冬兩夜未歸,就連秦曉月都被秦將軍拉了出去,方怡同趙立夏一道,帶著幾個孩子,靜靜地住在府中的小院兒里,大門緊閉,將一切紛爭都隔絕在了外面。
三日後,皇上重病之下退位讓賢,新帝即位,下令詔集各省官員入京,重新調配。
直到第四天,趙立冬和秦曉月才回到家中,方怡忍不住問道:“三皇子怎麼樣了?”
“三皇子兵敗,被皇上以重病為由困在府里,六皇子聽聞之後,便一直都陪在他府里。”
“那太上皇呢?”
“重病垂危,怕是最多只能熬過這個冬天了。”
一個月內,各省外放的官員陸續來京,方辰和趙立年也攜妻子歸來,還不等一家人歡喜慶祝一番,宮裡一道密令,將兩人宣進宮中,直至深夜才歸。
自第二日起,趙立年每日上門拜訪三皇子,即便不得其門而入,也依舊不見氣餒,直至半個月後,緊閉多日的大門終於打開,趙立年勾唇一笑,踏入門內。
是年,丞相年邁,告老歸田,新皇欲命方辰為相,百官多有人不服,次日,太上皇下旨,欽點方辰為相,朝野上下,再無人敢冒死進諫。
後宮之中,年邁的皇帝氣喘吁吁:“為何要命方辰為相?”
“一則,是為償還多年虧欠;二則,方辰確是良相之才;三則,方辰無欲,趙家無欲,無欲乃剛。”
“好,你比朕更有心胸,朕希望,你對你的手足也能有此心胸。”
當年的太子,如今的新皇,緩緩道:“三弟永遠是朕的親弟!”
昔日,三皇子曾說:“他日,只要大哥不下死手,我也必定手下留情。”
今日,身為大哥的新皇亦同樣會遵守這個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