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又到了十五那天,方怡依照約定,帶著王芊芊和秦曉月去城外白塔寺上香去了,趙立秋和趙立冬倒是都想跟著,奈何家裡還有不少事要忙,最後同行的就只有趙立年和方辰。方怡想了想,把壯壯和實實也捎上了,兩個小包子可愛又討喜,最適合帶去討好那些老太太了,回頭應該能幫著賺一點印象分。今兒這場見面,不只是方怡妯娌幾個對王心怡好奇,那王家也同樣對趙立年和方怡等幾個嫂子好奇,畢竟這關乎王心怡將來的日子。這樣私底下的見面在京城是再正常不過,不過卻很少有等到結婚前兩個月才見面的,趙立年和王心怡的情況也算是特殊。
趙立年一早起來就特別安靜,就連逗弄小侄子都是細聲細氣的,跟平日裡全然不同,家裡人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沒想到從小就是家裡頭最皮實的一個人,如今居然也懂得害羞了。
去白塔寺的路上,除了趙立年,就屬王芊芊最緊張,秦曉月跟王心怡相識多年,倒是熟悉,方怡之前去王家幾趟,也見過王心怡一回,只有王芊芊是只見其像不見其人,再加上這次要見的是京城世家的夫人們,她的心底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她們一大早就出了門,一路上看到不少人拎著裝了香火的籃子也朝著白塔寺的方向走著,等到了白塔寺的時候,寺里並沒有多少人,想來也是,有馬車的不會這麼早來,徒步的這會兒還沒到。方怡倒也不急,先領著一家人焚香祈福,捐了些香火錢,然後又聽了一場誦經,等從大殿退出來的時候,正看到王老夫人和齊老夫人相攜而立,身後是一溜排的夫人以及王心怡,左筱筱和趙苗苗今兒也來了,不過很規矩的站在後面。
看她們這副模樣,也不知道是在外面站了多久,方怡忙笑著福了福身,不論齊老夫人還是王老夫人,都是長輩,又是誥命夫人,見了面自然是要行禮的,身後其他人也跟著行了禮,就連壯壯正兒八經地拱手行禮,嘴裡甜甜地叫老夫人好,一旁的實實有樣學樣,結果一彎腰,直接就撲到了地上,小傢伙也不哭,短短的四肢一個勁兒的撲騰。
王老夫人其實已經在門外站了一會兒,看到那幾個人正虔誠地聽著誦經,一時間也沒出生打擾,心裡更是生出一絲好感來,這會兒瞧見小傢伙可愛的模樣,早就忍不住笑起來,甚至看到他摔倒,還打算彎腰去抱,果然對老人來說,小孩子總是最討喜的。
趙立年幾步走過去,搶先將實實抱起來,又給他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小聲地教他:“實實乖,叫老夫人好。”
實實倒是聽話,奈何年紀還太小,一口氣說不出這麼複雜的四個字來,到最後就只聽到“老好”這兩個字的音,偏生小傢伙還說的一本正經,這下子,可把眾人給逗樂了。
雖然之前去過一趟逸仙居,也見過了方怡一回,可對於齊老夫人來說,這遠遠不夠,此番再度相見,齊老夫人細細地看了方怡許久,這才轉開了視線,一邊抬手擦了擦眼角,一邊笑道:“這小傢伙真可愛,還老夫人呢,該叫曾祖母才是。”
王老夫人笑得和藹,默認了齊老夫人的話,還隨手舀了兩個紅色的小荷包出來:“這是之前我求的平安符,來,一人一個,正好。”
身後的四夫人見狀,眉毛立刻就挑起來,這平安符可是老太太之前供了一個月的好東西,明明答應了要給四房一個的,怎麼就便宜了這兩小子!一旁的大夫人見狀,抬腳往右挪了小半步,半擋住了四夫人的身子,心裡暗罵她不懂事,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場合!為了個平安符,至於麼!
這一普照面,氣氛十分融洽,方怡心下十分滿意,果然帶著兩小包。
作者有話要說:^_^
☆、第298章 何為兄弟
這一場見面,彼此雙方都很滿意,王老夫人同三夫人看的是方怡同王芊芊秦曉月她們妯娌三個的親密姿態,不久的將來,王心怡也會是她們中的一員,若能和睦共處那是最好不過了,而大夫人和二夫人則是看向那趙立年和方辰,心裡在捉摸著這兩個小子將來的前程會是怎樣的,比起四夫人,這兩位夫人這麼多年也習慣了把王心怡當半個女兒看待,雖比不上王老夫人和三夫人,到底也是盼著王心怡將來能繼續過好日子的,而趙家的將來,無疑是要靠趙立年和方辰來撐起的。至於四夫人,起初臉色不好看之後便被王老夫人尋了個由頭打發走了,省的留她在場壞了事。
不止王家的人很滿意,方怡也是很開心的,倒不是因為王家的態度比之前親切了不少,而是她終於看出王心怡的心態,小丫頭也是中意趙立年的,而且性子也很單純,呆呆地慢半拍的模樣再加上她那漂亮討喜的外表,真真是惹人憐愛,就連一直惴惴不安的王芊芊,也終於放下了心裡頭最後一絲擔憂,那王心怡看著就是個好相與的。
這天過後,趙立夏他們再上王家的門的時候,明顯感覺王家上下對他們的態度軟了不少,唯獨王家三爺還是一副看誰都不順眼的模樣,不過趙立夏他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若是換了他們家苗苗才剛滿14就被突然冒出來的一個小子給娶走了,他們只怕也不會給人好臉色看。
在京城眾人的默默圍觀下,趙家上下的忙忙碌碌中,時間飛逝,明明昨日還是月圓的中秋,趙立秋還送了書信回家鄉聊城安排秋收事宜,這一眨眼便從瑟瑟秋風中迎來了寒冬,變化最大的,便是皇帝賞賜的那座宅子,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完善著,趙立年和方辰隔三差五便回去看一回,有時候也會把三個哥哥拖過去,那是他們將來在京城的立足之地!趙立夏去過一次就沒再去過了,他並不在意那宅子有多大多美,是誰送的意味著什麼,在他看來,只要他們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每天開開心心,健健康康,那就圓滿了。
趙立年和方辰的婚事在齊家和方家的暗中幫助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許是老天爺都在幫著他們,每逢吉日那定然是個好天氣,不知不覺間便有了一些流傳,說趙立年和王心怡、方辰和左筱筱的親事是天作之合,所以才會連天公都作美!
這話自然是大家都愛聽的,就連王家也不禁覺得高興,趙立年和王心怡若真是天作之合那是再好不過了,也是到了這會兒,王家終於開始認真籌備這場親事了,嫁妝那是一早就備好了的,鳳冠霞帔也早在聖旨下來的時候就找了手巧的人準備著,按禮新娘的嫁衣是要自己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只是到了王家,卻不太可能了,王心怡是典型的慢工出細活兒,以她的刺繡速度,三個月的時間,也堪堪就只夠她繡出個鴛鴦枕頭,頂天也就是再加一個小荷包,再多卻是不可能了。所以找人幫忙是必然的,王家上下都知道這事兒,誰都不會去多說什麼,唯一會礙事的四夫人,也因為口不擇言惹惱了王老夫人,被罰在佛堂抄寫佛經,一時半會兒也沒心思顧及別的,等她出來,嫁衣都已經繡好了,手藝自是無從挑剔,王家上下在王老夫人的吩咐下,口徑一致,只說那是王心怡早些年一點點慢慢繡出來的。四夫人後來倒是知道了真相,不過卻也沒有再去做蠢事,畢竟之前那一回,不僅惹惱了王老夫人,也惹惱了她的夫君,這兩個月來,王家四爺連看都沒看四夫人一眼,四夫人就是再沒腦子,也不敢再生什麼事端了。
兩門親事總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等著聖上欽點的吉日來臨,把兩個新媳婦風風光光地娶進門。在那之前,趙家得先忙著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搬家!
在第一場雪飄下來的時候,皇帝御賜的那間大宅子終於全面完工了,說大宅子實在是委屈了他,這分明就是豪宅啊,在方怡這個現代人看來,更是豪宅中的戰鬥宅!早在一開始坐在馬車上繞著宅子轉一圈兒的時候,方怡就知道這宅子會很大,但是等到一切落成的時候再來看,依舊被震驚的無以復加,古代宮廷御用工匠們的手藝真不是蓋的!走進大門的時候,方怡還只是感慨了一番端莊大氣的正廳,等拐到後院兒的時候,風格陡然一變,瞬間好似進了蘇州園林,亭台樓閣在各種假山植被間若隱若現,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小院落足足有六個,宅子中間還引進了一條活水,還在院子修了一個荷花池。
逛完整個宅子之後,方怡覺得自己瞬間從大地主婆升級到了大土豪婆的檔次,還不等她感慨完,一個碩大的牌匾從天而降,伴隨著聖旨一道,又將她從大土豪婆升級到了大資本家的那一檔!
聖上欽賜的牌匾往宅子大門上一掛,大宅子立刻便成了有名有姓的府邸,自此之後,京城豪門便又多了一戶,雖是趙方兩家,卻親如一家,那塊牌匾更是將他們綁在了一起。雖然這一戶如今看著還很“寒磣”,但是,已經沒有人會再小看他們,能相繼同秦家、王家、和左家結親,已經足以證明他們的潛力,更遑論其中的方辰已有狀元在身,更有震驚天下的“論國策”!
趙立年一早起來就特別安靜,就連逗弄小侄子都是細聲細氣的,跟平日裡全然不同,家裡人看在眼裡,樂在心裡,沒想到從小就是家裡頭最皮實的一個人,如今居然也懂得害羞了。
去白塔寺的路上,除了趙立年,就屬王芊芊最緊張,秦曉月跟王心怡相識多年,倒是熟悉,方怡之前去王家幾趟,也見過王心怡一回,只有王芊芊是只見其像不見其人,再加上這次要見的是京城世家的夫人們,她的心底多少有些底氣不足。
她們一大早就出了門,一路上看到不少人拎著裝了香火的籃子也朝著白塔寺的方向走著,等到了白塔寺的時候,寺里並沒有多少人,想來也是,有馬車的不會這麼早來,徒步的這會兒還沒到。方怡倒也不急,先領著一家人焚香祈福,捐了些香火錢,然後又聽了一場誦經,等從大殿退出來的時候,正看到王老夫人和齊老夫人相攜而立,身後是一溜排的夫人以及王心怡,左筱筱和趙苗苗今兒也來了,不過很規矩的站在後面。
看她們這副模樣,也不知道是在外面站了多久,方怡忙笑著福了福身,不論齊老夫人還是王老夫人,都是長輩,又是誥命夫人,見了面自然是要行禮的,身後其他人也跟著行了禮,就連壯壯正兒八經地拱手行禮,嘴裡甜甜地叫老夫人好,一旁的實實有樣學樣,結果一彎腰,直接就撲到了地上,小傢伙也不哭,短短的四肢一個勁兒的撲騰。
王老夫人其實已經在門外站了一會兒,看到那幾個人正虔誠地聽著誦經,一時間也沒出生打擾,心裡更是生出一絲好感來,這會兒瞧見小傢伙可愛的模樣,早就忍不住笑起來,甚至看到他摔倒,還打算彎腰去抱,果然對老人來說,小孩子總是最討喜的。
趙立年幾步走過去,搶先將實實抱起來,又給他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小聲地教他:“實實乖,叫老夫人好。”
實實倒是聽話,奈何年紀還太小,一口氣說不出這麼複雜的四個字來,到最後就只聽到“老好”這兩個字的音,偏生小傢伙還說的一本正經,這下子,可把眾人給逗樂了。
雖然之前去過一趟逸仙居,也見過了方怡一回,可對於齊老夫人來說,這遠遠不夠,此番再度相見,齊老夫人細細地看了方怡許久,這才轉開了視線,一邊抬手擦了擦眼角,一邊笑道:“這小傢伙真可愛,還老夫人呢,該叫曾祖母才是。”
王老夫人笑得和藹,默認了齊老夫人的話,還隨手舀了兩個紅色的小荷包出來:“這是之前我求的平安符,來,一人一個,正好。”
身後的四夫人見狀,眉毛立刻就挑起來,這平安符可是老太太之前供了一個月的好東西,明明答應了要給四房一個的,怎麼就便宜了這兩小子!一旁的大夫人見狀,抬腳往右挪了小半步,半擋住了四夫人的身子,心裡暗罵她不懂事,也不看看這是什麼場合!為了個平安符,至於麼!
這一普照面,氣氛十分融洽,方怡心下十分滿意,果然帶著兩小包。
作者有話要說:^_^
☆、第298章 何為兄弟
這一場見面,彼此雙方都很滿意,王老夫人同三夫人看的是方怡同王芊芊秦曉月她們妯娌三個的親密姿態,不久的將來,王心怡也會是她們中的一員,若能和睦共處那是最好不過了,而大夫人和二夫人則是看向那趙立年和方辰,心裡在捉摸著這兩個小子將來的前程會是怎樣的,比起四夫人,這兩位夫人這麼多年也習慣了把王心怡當半個女兒看待,雖比不上王老夫人和三夫人,到底也是盼著王心怡將來能繼續過好日子的,而趙家的將來,無疑是要靠趙立年和方辰來撐起的。至於四夫人,起初臉色不好看之後便被王老夫人尋了個由頭打發走了,省的留她在場壞了事。
不止王家的人很滿意,方怡也是很開心的,倒不是因為王家的態度比之前親切了不少,而是她終於看出王心怡的心態,小丫頭也是中意趙立年的,而且性子也很單純,呆呆地慢半拍的模樣再加上她那漂亮討喜的外表,真真是惹人憐愛,就連一直惴惴不安的王芊芊,也終於放下了心裡頭最後一絲擔憂,那王心怡看著就是個好相與的。
這天過後,趙立夏他們再上王家的門的時候,明顯感覺王家上下對他們的態度軟了不少,唯獨王家三爺還是一副看誰都不順眼的模樣,不過趙立夏他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若是換了他們家苗苗才剛滿14就被突然冒出來的一個小子給娶走了,他們只怕也不會給人好臉色看。
在京城眾人的默默圍觀下,趙家上下的忙忙碌碌中,時間飛逝,明明昨日還是月圓的中秋,趙立秋還送了書信回家鄉聊城安排秋收事宜,這一眨眼便從瑟瑟秋風中迎來了寒冬,變化最大的,便是皇帝賞賜的那座宅子,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完善著,趙立年和方辰隔三差五便回去看一回,有時候也會把三個哥哥拖過去,那是他們將來在京城的立足之地!趙立夏去過一次就沒再去過了,他並不在意那宅子有多大多美,是誰送的意味著什麼,在他看來,只要他們一家人能夠生活在一起,每天開開心心,健健康康,那就圓滿了。
趙立年和方辰的婚事在齊家和方家的暗中幫助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許是老天爺都在幫著他們,每逢吉日那定然是個好天氣,不知不覺間便有了一些流傳,說趙立年和王心怡、方辰和左筱筱的親事是天作之合,所以才會連天公都作美!
這話自然是大家都愛聽的,就連王家也不禁覺得高興,趙立年和王心怡若真是天作之合那是再好不過了,也是到了這會兒,王家終於開始認真籌備這場親事了,嫁妝那是一早就備好了的,鳳冠霞帔也早在聖旨下來的時候就找了手巧的人準備著,按禮新娘的嫁衣是要自己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只是到了王家,卻不太可能了,王心怡是典型的慢工出細活兒,以她的刺繡速度,三個月的時間,也堪堪就只夠她繡出個鴛鴦枕頭,頂天也就是再加一個小荷包,再多卻是不可能了。所以找人幫忙是必然的,王家上下都知道這事兒,誰都不會去多說什麼,唯一會礙事的四夫人,也因為口不擇言惹惱了王老夫人,被罰在佛堂抄寫佛經,一時半會兒也沒心思顧及別的,等她出來,嫁衣都已經繡好了,手藝自是無從挑剔,王家上下在王老夫人的吩咐下,口徑一致,只說那是王心怡早些年一點點慢慢繡出來的。四夫人後來倒是知道了真相,不過卻也沒有再去做蠢事,畢竟之前那一回,不僅惹惱了王老夫人,也惹惱了她的夫君,這兩個月來,王家四爺連看都沒看四夫人一眼,四夫人就是再沒腦子,也不敢再生什麼事端了。
兩門親事總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等著聖上欽點的吉日來臨,把兩個新媳婦風風光光地娶進門。在那之前,趙家得先忙著另外一件事,那就是搬家!
在第一場雪飄下來的時候,皇帝御賜的那間大宅子終於全面完工了,說大宅子實在是委屈了他,這分明就是豪宅啊,在方怡這個現代人看來,更是豪宅中的戰鬥宅!早在一開始坐在馬車上繞著宅子轉一圈兒的時候,方怡就知道這宅子會很大,但是等到一切落成的時候再來看,依舊被震驚的無以復加,古代宮廷御用工匠們的手藝真不是蓋的!走進大門的時候,方怡還只是感慨了一番端莊大氣的正廳,等拐到後院兒的時候,風格陡然一變,瞬間好似進了蘇州園林,亭台樓閣在各種假山植被間若隱若現,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小院落足足有六個,宅子中間還引進了一條活水,還在院子修了一個荷花池。
逛完整個宅子之後,方怡覺得自己瞬間從大地主婆升級到了大土豪婆的檔次,還不等她感慨完,一個碩大的牌匾從天而降,伴隨著聖旨一道,又將她從大土豪婆升級到了大資本家的那一檔!
聖上欽賜的牌匾往宅子大門上一掛,大宅子立刻便成了有名有姓的府邸,自此之後,京城豪門便又多了一戶,雖是趙方兩家,卻親如一家,那塊牌匾更是將他們綁在了一起。雖然這一戶如今看著還很“寒磣”,但是,已經沒有人會再小看他們,能相繼同秦家、王家、和左家結親,已經足以證明他們的潛力,更遑論其中的方辰已有狀元在身,更有震驚天下的“論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