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頁
“趙立年的心性確實是不錯的,但那是站在外人的角度來評判,若是想要招來當姑爺的,那自然是要看其他的,老姐姐,我們家人的性子你也是知道的,若沒有那日的事,或許還會考慮一二,可那日趙立年救了心怡之後,居然還給她塞了一塊玉佩,這事兒你看……”
齊老夫人輕笑一聲:“你我都是過來人,誰無少年時?”
王老夫人一愣,隨即也笑起來,玩笑般地嘆息了一聲:“我們家的男人吶……”
“其實,立年也有幾分你們家男人的性子,護短,心疼自家人,人也是個好性子。也莫要覺得他花心,趙家那幾個孩子全部都是一夫一妻,且夫妻恩愛,琴瑟和諧,連通房都不曾有一個,丫鬟更是一個比一個規矩,你覺得這樣的人家兒教出來的孩子,會是個離經叛道,花心多情的人嗎?”
王老夫人微微動容:“這,我倒是不曾想過。”
齊老夫人道:“這事兒,說來也怪李家那姑娘,若非她那一下,你們也不會對立年有如此成見,我原本只是想安排他們兩人見上一面,若是彼此有眼緣,我再來向妹妹求個親。卻沒想出了那樣的變故,立年到底又還年輕,不夠沉穩,遇到喜歡的,第一時間便是去表白,也不去想想人家姑娘家願不願,姑娘家的長輩們樂不樂意!”
聽齊老夫人這麼一說,王老夫人竟覺得那趙立年有了幾分可愛,誰無少年時呢?遇到心儀的姑娘,會亂了手腳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事也是情有可原。
“妹妹,這門親事,你好好想想,若是能成,那你我便是親家。若是妹妹還不放心,我可以替我那在趙家當主母的外孫女兒做個主,承諾趙立年成親之後,十年內,不納妾,不收通房,哪怕心儀無所出。”
這話一落地,王老夫人是真真地愣住了:“老姐姐,你這是!”
齊老夫人抬起手,自手腕上取下一對鐲子,放到王老夫人跟前,道:“這對鐲子,是當年我出嫁之時,太后親自戴到我手上的,這麼多年,我從未離身。今日,我以此為禮,我便替趙家,替趙立年,向妹妹你求這門親了。”
☆、第292章 知音
王老夫人猛地站起身,差點兒打翻了手邊的茶盞,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了,齊老夫人剛剛摘下來的那對鐲子,她當然是知道的,這可是當年太后大婚之日,先皇賜予她的,當年齊老夫人下嫁齊家之日,太后將這對鐲子親自戴在了齊老夫人的手上,轟動了整個京城,也使得原本因太過年輕便升任宰相一職而遭人議論紛紛的齊老身份大漲,繼而才有了後來的賢相!這對鐲子對整個齊家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的,那象徵著帝王之家對齊家的信任和器重,在關鍵時刻,甚至能保一家性命!王老夫人一直認為齊老夫人這是要留給方辰的媳婦,卻沒想到今日居然就這樣拿出來了!
齊老夫人將王老夫人的神情看在眼底,半晌過後,才拿起一旁早已備下的盒子,將那一對鐲子放了進去,然後往王老夫人的方向推了推:“我知道你們之前完全否決立年,還有另一層的原因,立年現如今被三皇子拉到麾下,將來的皇權之爭恐怕無可避免,這與王家一直以來的立場相悖,這對鐲子,是當年太后所贈,乃是先皇之物,有了這,不論將來誰當了皇帝,都能保趙立年一個平安,也能保心怡一個安安穩穩的家。”
王老夫人只覺得心頭仿佛有千斤重,她神情複雜地看了齊老夫人良久,才幽幽嘆了口氣:“老姐姐,你這又是何苦,那個孩子當真值得你如此嗎?”
齊老夫人微微一笑:“他與辰辰自幼相識,相伴至今,十餘年來,情同手足。沒有他,便沒有今日的方辰。左大名士曾說過,辰辰天資過人,千萬人難出其一,其資質是勝過立年的,可這麼多年來,立年卻始終緊隨辰辰左右,從未被甩開,辰辰有多優秀,他便有多優秀!為了他,辰辰甚至不惜大殿之上怒作‘論國策’,指著當今天子的鼻子罵庸君!妹妹,換做是你,你覺得值不值?”
王老夫人靜默良久,終於深吸一口氣,伸手將面前裝了鐲子的盒子端了起來:“老姐姐,這件事我應了,不是因為趙立年有多好,而是因為老姐姐你,你我相識四十餘載,我從未見你如此苦口婆心求過人,更何況求得那個人還是我!”
齊老夫人的眼裡微微閃著淚光:“好妹妹。”
……
這一晚,王老夫人深夜才回到自家的院子裡,屏退了丫鬟們,獨自在房中坐了一宿,等到天蒙蒙亮,隨行而來的三位夫人帶著自家孩子過來給王老夫人請安,這才發現王老夫人居然一宿沒睡,紛紛變了臉色,雖說每年的這個時候,王老夫人的心情都不太好,似乎在緬懷什麼故人,可是也從來沒有整晚整晚不睡覺的情形發生!
三位夫人互相看了幾眼,最後還是大夫人上前一步,輕聲道:“娘,可是發生什麼事了?”
王老夫人緩緩搖頭,掃了一眼身前的眾人,道:“你們都先出去,心怡留下,我有話問她。”
老太太開了口,縱然心裡有千萬般的疑問和憂慮,也還是要忍著,乖乖地離開,三夫人看了一眼王老夫人,目光又落到她桌子上的那個四方小盒子上,直覺昨兒王老夫人定是見了什麼人,所以才會有這樣反常的性子,難道是跟心怡有關?
等到人都退了出去,王老夫人才看向王心怡,看著她目露些許擔憂卻又懵懵懂懂毫不知情的模樣,心裡軟得一塌糊塗,招招手把人拉到跟前坐著,王老夫人柔聲道:“心怡,這裡沒有外人,你告訴奶奶,你覺得那趙家小子怎麼樣?”
王心怡眨了眨眼,有些不明白王老夫人怎麼突然問到了趙立年,想到前陣子長輩們的叮囑,連忙道:“奶奶,我沒有想他!”
如此單純率直的反應讓王老夫人有些哭笑不得,繼而又有些憂心,別人家的姑娘一個個心機沉沉,怎的自家這個就如此天真呢?這要嫁出去了可如何是好?不經意間又想起了昨晚齊老夫人的話,是不是齊老夫人比自己更早認清了王心怡的性子,所以才會打算撮合她跟趙立年?比起別家大院,趙家的結構確實要簡單得多,而且當家主母是方怡,雖然早些年也有過潑辣的時候,但是對自己人卻一直都是極好的,其他兩位嫂嫂性格也都不錯,秦曉月還跟王心怡的關係不錯,至於方辰的媳婦,似乎已經定下了是左大名士的么女,如此一來,王心怡嫁過去也確實是不會受了委屈。
王老夫人就這麼自顧自的陷入了沉思,這頭王心怡也在懊惱,真是糊塗了,怎麼偏偏說出那樣的話來呢?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奶奶肯定看出來了。
兩人沉默許久,終究還是王老夫人先回過神,拍拍王心怡的手,道:“心怡,這些日子你一直都悶悶不樂的,心裡頭想的什麼,奶奶其實都知道。奶奶昨兒想了一宿,覺得那趙家小子也有他的可取之處,若是你心裡真覺得他不錯,奶奶也不是不可以幫你去勸勸你爺爺和爹爹。”
王心怡的眼睛微微一亮,隨即紅了臉,囁嚅了半天才出聲:“我覺得趙公子並沒有爺爺和爹爹叔叔他們說的那麼不好。”
王老夫人微笑著鼓勵她繼續說:“哦?說給奶奶聽聽,奶奶想聽聽你的意見。”
王心怡頓了頓,猶豫了一會兒後,似乎想明白了什麼,也顧不得羞澀了,直言道:“他是左大名士的關門弟子,同方狀元情同手足。世人都說方狀元是神童,小小年紀便連中三元,甚至一舉奪魁,可是趙公子也一樣是小小年紀便中了舉人呀,如果不是突然被罷免了參加恩科的資格,誰能說他就不會考中?十五歲的狀元固然舉世矚目,可十五歲的舉人難道就差了許多嗎?”
“因為身邊有方狀元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相比之下,趙公子的所有的努力和成績都被人看作是理所當然,可事實不是這樣的呀,他也同樣是很優秀的,或許比方狀元更優秀也不一定!在無故被罷免了參加恩科的資格之後,又要眼睜睜看著好友一舉奪魁,他那時候該有多難過呢?可是他居然一點都不介意,那日我看到他在船上跟方狀元站在一起,兩人低聲說著話,面上還微微笑著,神態親密,好似親兄弟一般。我當真是很敬佩他的,換做是我,我定然不會有他那樣的胸襟。”
王老夫人有些愣住,她沒想到王心怡居然把趙立年看的那麼透徹,更沒想到王心怡不是因為趙立年救了她而生出為報救命之恩而以身相許的念頭,自己果然太不了解這個孫女了嗎?看著孫女發紅的臉頰明亮的眼眸,猶豫了一個晚上的王老夫人終於下定了決心。
“你的心思奶奶懂了,乖,去把你娘和大嬸嬸二嬸嬸都叫來,你帶著弟弟和小侄子先去吃早飯。”
齊老夫人輕笑一聲:“你我都是過來人,誰無少年時?”
王老夫人一愣,隨即也笑起來,玩笑般地嘆息了一聲:“我們家的男人吶……”
“其實,立年也有幾分你們家男人的性子,護短,心疼自家人,人也是個好性子。也莫要覺得他花心,趙家那幾個孩子全部都是一夫一妻,且夫妻恩愛,琴瑟和諧,連通房都不曾有一個,丫鬟更是一個比一個規矩,你覺得這樣的人家兒教出來的孩子,會是個離經叛道,花心多情的人嗎?”
王老夫人微微動容:“這,我倒是不曾想過。”
齊老夫人道:“這事兒,說來也怪李家那姑娘,若非她那一下,你們也不會對立年有如此成見,我原本只是想安排他們兩人見上一面,若是彼此有眼緣,我再來向妹妹求個親。卻沒想出了那樣的變故,立年到底又還年輕,不夠沉穩,遇到喜歡的,第一時間便是去表白,也不去想想人家姑娘家願不願,姑娘家的長輩們樂不樂意!”
聽齊老夫人這麼一說,王老夫人竟覺得那趙立年有了幾分可愛,誰無少年時呢?遇到心儀的姑娘,會亂了手腳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事也是情有可原。
“妹妹,這門親事,你好好想想,若是能成,那你我便是親家。若是妹妹還不放心,我可以替我那在趙家當主母的外孫女兒做個主,承諾趙立年成親之後,十年內,不納妾,不收通房,哪怕心儀無所出。”
這話一落地,王老夫人是真真地愣住了:“老姐姐,你這是!”
齊老夫人抬起手,自手腕上取下一對鐲子,放到王老夫人跟前,道:“這對鐲子,是當年我出嫁之時,太后親自戴到我手上的,這麼多年,我從未離身。今日,我以此為禮,我便替趙家,替趙立年,向妹妹你求這門親了。”
☆、第292章 知音
王老夫人猛地站起身,差點兒打翻了手邊的茶盞,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了,齊老夫人剛剛摘下來的那對鐲子,她當然是知道的,這可是當年太后大婚之日,先皇賜予她的,當年齊老夫人下嫁齊家之日,太后將這對鐲子親自戴在了齊老夫人的手上,轟動了整個京城,也使得原本因太過年輕便升任宰相一職而遭人議論紛紛的齊老身份大漲,繼而才有了後來的賢相!這對鐲子對整個齊家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的,那象徵著帝王之家對齊家的信任和器重,在關鍵時刻,甚至能保一家性命!王老夫人一直認為齊老夫人這是要留給方辰的媳婦,卻沒想到今日居然就這樣拿出來了!
齊老夫人將王老夫人的神情看在眼底,半晌過後,才拿起一旁早已備下的盒子,將那一對鐲子放了進去,然後往王老夫人的方向推了推:“我知道你們之前完全否決立年,還有另一層的原因,立年現如今被三皇子拉到麾下,將來的皇權之爭恐怕無可避免,這與王家一直以來的立場相悖,這對鐲子,是當年太后所贈,乃是先皇之物,有了這,不論將來誰當了皇帝,都能保趙立年一個平安,也能保心怡一個安安穩穩的家。”
王老夫人只覺得心頭仿佛有千斤重,她神情複雜地看了齊老夫人良久,才幽幽嘆了口氣:“老姐姐,你這又是何苦,那個孩子當真值得你如此嗎?”
齊老夫人微微一笑:“他與辰辰自幼相識,相伴至今,十餘年來,情同手足。沒有他,便沒有今日的方辰。左大名士曾說過,辰辰天資過人,千萬人難出其一,其資質是勝過立年的,可這麼多年來,立年卻始終緊隨辰辰左右,從未被甩開,辰辰有多優秀,他便有多優秀!為了他,辰辰甚至不惜大殿之上怒作‘論國策’,指著當今天子的鼻子罵庸君!妹妹,換做是你,你覺得值不值?”
王老夫人靜默良久,終於深吸一口氣,伸手將面前裝了鐲子的盒子端了起來:“老姐姐,這件事我應了,不是因為趙立年有多好,而是因為老姐姐你,你我相識四十餘載,我從未見你如此苦口婆心求過人,更何況求得那個人還是我!”
齊老夫人的眼裡微微閃著淚光:“好妹妹。”
……
這一晚,王老夫人深夜才回到自家的院子裡,屏退了丫鬟們,獨自在房中坐了一宿,等到天蒙蒙亮,隨行而來的三位夫人帶著自家孩子過來給王老夫人請安,這才發現王老夫人居然一宿沒睡,紛紛變了臉色,雖說每年的這個時候,王老夫人的心情都不太好,似乎在緬懷什麼故人,可是也從來沒有整晚整晚不睡覺的情形發生!
三位夫人互相看了幾眼,最後還是大夫人上前一步,輕聲道:“娘,可是發生什麼事了?”
王老夫人緩緩搖頭,掃了一眼身前的眾人,道:“你們都先出去,心怡留下,我有話問她。”
老太太開了口,縱然心裡有千萬般的疑問和憂慮,也還是要忍著,乖乖地離開,三夫人看了一眼王老夫人,目光又落到她桌子上的那個四方小盒子上,直覺昨兒王老夫人定是見了什麼人,所以才會有這樣反常的性子,難道是跟心怡有關?
等到人都退了出去,王老夫人才看向王心怡,看著她目露些許擔憂卻又懵懵懂懂毫不知情的模樣,心裡軟得一塌糊塗,招招手把人拉到跟前坐著,王老夫人柔聲道:“心怡,這裡沒有外人,你告訴奶奶,你覺得那趙家小子怎麼樣?”
王心怡眨了眨眼,有些不明白王老夫人怎麼突然問到了趙立年,想到前陣子長輩們的叮囑,連忙道:“奶奶,我沒有想他!”
如此單純率直的反應讓王老夫人有些哭笑不得,繼而又有些憂心,別人家的姑娘一個個心機沉沉,怎的自家這個就如此天真呢?這要嫁出去了可如何是好?不經意間又想起了昨晚齊老夫人的話,是不是齊老夫人比自己更早認清了王心怡的性子,所以才會打算撮合她跟趙立年?比起別家大院,趙家的結構確實要簡單得多,而且當家主母是方怡,雖然早些年也有過潑辣的時候,但是對自己人卻一直都是極好的,其他兩位嫂嫂性格也都不錯,秦曉月還跟王心怡的關係不錯,至於方辰的媳婦,似乎已經定下了是左大名士的么女,如此一來,王心怡嫁過去也確實是不會受了委屈。
王老夫人就這麼自顧自的陷入了沉思,這頭王心怡也在懊惱,真是糊塗了,怎麼偏偏說出那樣的話來呢?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奶奶肯定看出來了。
兩人沉默許久,終究還是王老夫人先回過神,拍拍王心怡的手,道:“心怡,這些日子你一直都悶悶不樂的,心裡頭想的什麼,奶奶其實都知道。奶奶昨兒想了一宿,覺得那趙家小子也有他的可取之處,若是你心裡真覺得他不錯,奶奶也不是不可以幫你去勸勸你爺爺和爹爹。”
王心怡的眼睛微微一亮,隨即紅了臉,囁嚅了半天才出聲:“我覺得趙公子並沒有爺爺和爹爹叔叔他們說的那麼不好。”
王老夫人微笑著鼓勵她繼續說:“哦?說給奶奶聽聽,奶奶想聽聽你的意見。”
王心怡頓了頓,猶豫了一會兒後,似乎想明白了什麼,也顧不得羞澀了,直言道:“他是左大名士的關門弟子,同方狀元情同手足。世人都說方狀元是神童,小小年紀便連中三元,甚至一舉奪魁,可是趙公子也一樣是小小年紀便中了舉人呀,如果不是突然被罷免了參加恩科的資格,誰能說他就不會考中?十五歲的狀元固然舉世矚目,可十五歲的舉人難道就差了許多嗎?”
“因為身邊有方狀元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相比之下,趙公子的所有的努力和成績都被人看作是理所當然,可事實不是這樣的呀,他也同樣是很優秀的,或許比方狀元更優秀也不一定!在無故被罷免了參加恩科的資格之後,又要眼睜睜看著好友一舉奪魁,他那時候該有多難過呢?可是他居然一點都不介意,那日我看到他在船上跟方狀元站在一起,兩人低聲說著話,面上還微微笑著,神態親密,好似親兄弟一般。我當真是很敬佩他的,換做是我,我定然不會有他那樣的胸襟。”
王老夫人有些愣住,她沒想到王心怡居然把趙立年看的那麼透徹,更沒想到王心怡不是因為趙立年救了她而生出為報救命之恩而以身相許的念頭,自己果然太不了解這個孫女了嗎?看著孫女發紅的臉頰明亮的眼眸,猶豫了一個晚上的王老夫人終於下定了決心。
“你的心思奶奶懂了,乖,去把你娘和大嬸嬸二嬸嬸都叫來,你帶著弟弟和小侄子先去吃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