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趙立年突然道:“嫂子,今日之事其實也並非壞事,我因為救人心切,無意中輕薄了王家小姐,不正給了你和大哥一個上門提親的理由嗎?”
方怡還沒出聲,方辰卻已經搖了頭:“此時提親,王家必定回絕。王尚書為人如何我尚且不知曉,但是王小姐的父親我卻是了解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慈父,而且骨子裡十分倔強,斷不會因為自家女兒被你輕薄了就會同意將她下嫁與你,相反,他會開始認真挑選女婿。之前王家雖聲稱要慢慢擇婿,其實都是因為王大人不肯過早將女兒嫁出,你的長女就是被留到十七歲才出嫁。我曾聽他說過,他有心將幼女也留到十七歲才出嫁,所以才會有王家門檻被人踩破,王家卻眼高於頂誰都看不上的誤解。一旦王大人決定為自己女兒擇婿,那麼親事,很快就會定下來,畢竟,王家的這門親,想結的人太多了!”
……
皇宮裡,淑妃自然也得知了這件事。
“娘娘,奴婢覺得,這事兒有蹊蹺。”
淑妃笑了笑:“巧合的事兒多了,自然是有蹊蹺的,不然哪有那麼巧的事兒?只不過,那趙立年這回是真做錯了,王家可不是尋常人家,擇婿不是為了聯姻,更不是為了名聲,自家女兒的幸福才是第一位。”
“娘娘的意思是,這事兒跟那趙家主母有關?”
淑妃懶洋洋道:“她應該沒這個能耐做這樣的安排,就算是跟她有關,那她這次,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挑誰不好,偏偏挑了王家?全京城裡,就王家一個奇葩。”
作者有話要說: 皇宮裡,淑妃自然也得知了這件事。
“娘娘,奴婢覺得,這事兒有蹊蹺。”
淑妃笑了笑:“巧合的事兒多了,自然是有蹊蹺的,不然哪有那麼巧的事兒?只不過,那趙立年這回是真做錯了,王家可不是尋常人家,擇婿不是為了聯姻,更不是為了名聲,自家女兒的幸福才是第一位。”
“娘娘的意思是,這事兒跟那趙家主母有關?”
淑妃懶洋洋道:“她應該沒這個能耐做這樣的安排,就算是跟她有關,那她這次,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挑誰不好,偏偏挑了王家?全京城裡,就王家一個奇葩。”
第二更······
☆、第286章 如鯁在喉
王家在得知王心怡游湖落水之後就已經炸開了鍋,王老夫人急的差點兒暈過去,王心怡的母親三夫人也是完全說不出話來,最後還是大夫人拍了桌,讓人速速去禮部翰林院把老爺和幾位爺都請回來,又派人去請了大夫過來,再讓人燒了足量了熱水,然後親自帶了人去門外等著接王心怡。
王家也算是人丁興旺,可是從王老爺那一代起,直到如今,已經四代同堂,卻就只出了王心怡姐妹這麼兩個閨女,一家子人寶貝得不得了,就連王家輩分最小的那位三歲多的小傢伙都知道,家裡頭最寶貝的是兩個姑姑,然後才是他!這番童言童語在過年一家人齊聚一堂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不禁逗笑了一大家子人,還無意中消弭了一場隱形的家族內訌,就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且不在意的事兒,其他人還計較個什麼勁兒呢?就算全家人再寶貝那也是要嫁人的,當妯娌的是有多想不開才非要跟侄女過不去,更何況這小侄女還是個軟綿溫吞的性子!
遠遠瞧見馬車飛奔過來,大夫人趕緊收斂了心神,帶著兩位辱娘上前,直接用斗篷裹著人抱回府里,王心怡持續裝暈中,老大夫早已就位,王老夫人和三夫人都被安置在另外的房間裡,省的回頭小的還沒清醒,兩個老的就暈過去了。
老大夫給王心怡把過脈後,沉吟不語,目光落在她的臉上,果不其然,瞧見了她眼皮底下細微的動靜,還有那不斷輕顫的睫毛,老大夫的目光閃過一抹瞭然,還帶了一絲笑意,不緊不慢地撫了撫長須,這才慢悠悠道:“大夫人莫急,二小姐並無大礙,許是受了些驚嚇,所以才暈了過去,先煎些薑湯與她餵下,再洗個熱水澡,換身乾淨的衣服,我再開一副凝神靜心的藥,待她好好睡一覺,自然會醒了,之後再好生休養一番便是了。”
聽了這話,大夫人長長舒了口氣,一直緊繃的臉上這才露出笑容來:“如此就再好不過了。”
老大夫的笑容也很和藹:“二小姐可是個福星,不會有事的。”
大夫人似乎想起什麼,笑容不由深了些許,又與老大夫說了兩句話,這才將人請到隔壁屋裡,王老夫人和三夫人還在那兒等著呢,等大夫人轉過人回到原來的屋裡,卻見薑湯已經送過來了,端著薑湯的人居然是一早便外出的二夫人,大夫人略微一挑眉,見她正殷勤的親自給王心怡餵薑湯,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身去安排沐浴的事情了。
不多時,王老夫人和三夫人就都過來了,王老夫人一口一個心肝兒,三夫人已經哭成了淚人兒,看到渾身濕漉漉猶自昏迷不醒的王心怡,當即身子一軟,終於是暈過去了,屋裡的人似乎早有預料,一直跟在她們身旁的丫鬟眼明手快地扶住了三夫人,又給抬到了隔壁屋裡躺著了。
等到王尚書和王家幾位老爺趕回來,王心怡已經換上了乾淨衣服,服了藥,睡著了。幾人輪流看了王心怡好一會兒,又跟老大夫確認了一番,這才開始追查今兒發生的事兒,從護衛到丫鬟,一個個的分開仔細了盤問,就連平日裡最是文雅的三爺都蹙緊了眉頭,帶著一股子殺氣。
看著這架勢,幾位夫人都很自覺地靠後。四夫人撇著嘴角,酸溜溜道:“不過是不小心落了水,人都已經沒事兒了,卻弄得跟被行刺了一般。”
二夫人斜眼看了大夫人一眼,笑了一聲,道:“妹妹這麼說可就不對了,誰不知道心怡是我們王家的掌上明珠,寶中之寶,她落了水,當然是大事兒!你這話要是給爹或是四弟聽到,你可討不了好!”
想到自家丈夫對侄女的溺愛,四夫人臉上的酸氣兒更重了,你說說哪有這樣的事兒!當哥哥的疼愛妹妹那還說的過去,可哪有當叔叔的對侄女兒那麼上心?這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頭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貓膩呢!可在王家,這樣的事兒就是正常的!不止她丈夫,就連身旁這兩位看似氣定神閒的嫂子們的丈夫不也一樣是個疼侄女兒勝過親生兒子的!
眼珠子轉了轉,四夫人又道:“兩位嫂嫂可當真是心寬,眼看著自個兒的兒子還不如個傻愣愣空有模樣的侄女兒,居然都不生氣,哎,我就不行了,難怪爹爹常說要我多向兩位嫂嫂學習!”
二夫人的臉色微微一變,那笑容也有些掛不住了,唇角動了動,卻到底沒再說什麼。一直作壁上觀的大夫人突然轉過頭,目光往四夫人身上一掃,淡淡道:“妹妹,你若是真心想向我們學的話,那便先學一學,少說多做吧。”
四夫人被噎得不輕,二夫人頓時一改之前的神情,笑道:“姐姐也莫要責怪妹妹,有些事,妹妹沒有經歷過,不會明白我們的心情也是情理之中。”
大夫人似乎想起什麼,點點頭,認真道:“是我太嚴苛了。”
四夫人臉上的血色盡褪,身子晃了晃,差點兒沒站穩,她沒有經歷過的,不會明白的,還能有什麼?不就是說她沒有能生兒育女,所以沒法兒體諒為人母的心情麼!
大夫人和二夫人卻沒有再去看四夫人一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個兒既然生不出孩子,王家也沒有因此而嫌棄她,那就該感恩在心,安分守己,卻還整日裡去想著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亂吃飛醋,實在是讓人想不堵她幾句都難!
這麼會功夫,那頭王尚書幾人也問出了事情經過,這一弄清楚,更是如鯁在喉,他們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大夫人暗自瞧了瞧自家公公和幾位小叔的神情,找了個機會上前,將手裡的東西放到桌上,道:“這是剛剛給心怡洗澡的時候看到她抓在手裡的,我跟丫鬟們都確認過了,這玉佩確實不是心怡的東西,我估摸著,會不會是那個……誰的。”
王尚書黑著臉點了點頭:“應該是那個趙立年的!”
大夫人頓了頓,小心翼翼地開口道:“爹,我覺得事情也不算是太壞,當時跳進水裡的還有那新科小狀元,若是當時是他救了心怡,那……”
這話也正說到了幾人的心坎兒上,在問清楚了事情經過之後,他們唯一的慶幸就是當時最先抓住王心怡的是趙立年,而不是方辰,否則事情就更不好收拾了!這樣一想,眾人原本對趙立年的怨念居然神奇般的消散了那麼一點點。唯獨王心怡的父親,突然抬頭看了大夫人一眼,看得她心一驚,再也沒敢再多說什麼。
……
事情到了這一步,方怡他們也就不再瞞著家裡其他人了,卻是略去了先前的部分,只當是趙立年與王心怡偶遇,然後順手救了人,趙立秋和趙立冬幾人也都沒有多問,這一陣子,他們多少也能感覺到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但是既然兄長和大嫂都不願他們知道,那便就當不知道,哪怕是一家人也並不需要事事都知會,這會兒聽了趙立年的遭遇後,齊齊瞪圓了眼。
方怡還沒出聲,方辰卻已經搖了頭:“此時提親,王家必定回絕。王尚書為人如何我尚且不知曉,但是王小姐的父親我卻是了解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慈父,而且骨子裡十分倔強,斷不會因為自家女兒被你輕薄了就會同意將她下嫁與你,相反,他會開始認真挑選女婿。之前王家雖聲稱要慢慢擇婿,其實都是因為王大人不肯過早將女兒嫁出,你的長女就是被留到十七歲才出嫁。我曾聽他說過,他有心將幼女也留到十七歲才出嫁,所以才會有王家門檻被人踩破,王家卻眼高於頂誰都看不上的誤解。一旦王大人決定為自己女兒擇婿,那麼親事,很快就會定下來,畢竟,王家的這門親,想結的人太多了!”
……
皇宮裡,淑妃自然也得知了這件事。
“娘娘,奴婢覺得,這事兒有蹊蹺。”
淑妃笑了笑:“巧合的事兒多了,自然是有蹊蹺的,不然哪有那麼巧的事兒?只不過,那趙立年這回是真做錯了,王家可不是尋常人家,擇婿不是為了聯姻,更不是為了名聲,自家女兒的幸福才是第一位。”
“娘娘的意思是,這事兒跟那趙家主母有關?”
淑妃懶洋洋道:“她應該沒這個能耐做這樣的安排,就算是跟她有關,那她這次,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挑誰不好,偏偏挑了王家?全京城裡,就王家一個奇葩。”
作者有話要說: 皇宮裡,淑妃自然也得知了這件事。
“娘娘,奴婢覺得,這事兒有蹊蹺。”
淑妃笑了笑:“巧合的事兒多了,自然是有蹊蹺的,不然哪有那麼巧的事兒?只不過,那趙立年這回是真做錯了,王家可不是尋常人家,擇婿不是為了聯姻,更不是為了名聲,自家女兒的幸福才是第一位。”
“娘娘的意思是,這事兒跟那趙家主母有關?”
淑妃懶洋洋道:“她應該沒這個能耐做這樣的安排,就算是跟她有關,那她這次,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挑誰不好,偏偏挑了王家?全京城裡,就王家一個奇葩。”
第二更······
☆、第286章 如鯁在喉
王家在得知王心怡游湖落水之後就已經炸開了鍋,王老夫人急的差點兒暈過去,王心怡的母親三夫人也是完全說不出話來,最後還是大夫人拍了桌,讓人速速去禮部翰林院把老爺和幾位爺都請回來,又派人去請了大夫過來,再讓人燒了足量了熱水,然後親自帶了人去門外等著接王心怡。
王家也算是人丁興旺,可是從王老爺那一代起,直到如今,已經四代同堂,卻就只出了王心怡姐妹這麼兩個閨女,一家子人寶貝得不得了,就連王家輩分最小的那位三歲多的小傢伙都知道,家裡頭最寶貝的是兩個姑姑,然後才是他!這番童言童語在過年一家人齊聚一堂的時候突然冒出來,不禁逗笑了一大家子人,還無意中消弭了一場隱形的家族內訌,就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且不在意的事兒,其他人還計較個什麼勁兒呢?就算全家人再寶貝那也是要嫁人的,當妯娌的是有多想不開才非要跟侄女過不去,更何況這小侄女還是個軟綿溫吞的性子!
遠遠瞧見馬車飛奔過來,大夫人趕緊收斂了心神,帶著兩位辱娘上前,直接用斗篷裹著人抱回府里,王心怡持續裝暈中,老大夫早已就位,王老夫人和三夫人都被安置在另外的房間裡,省的回頭小的還沒清醒,兩個老的就暈過去了。
老大夫給王心怡把過脈後,沉吟不語,目光落在她的臉上,果不其然,瞧見了她眼皮底下細微的動靜,還有那不斷輕顫的睫毛,老大夫的目光閃過一抹瞭然,還帶了一絲笑意,不緊不慢地撫了撫長須,這才慢悠悠道:“大夫人莫急,二小姐並無大礙,許是受了些驚嚇,所以才暈了過去,先煎些薑湯與她餵下,再洗個熱水澡,換身乾淨的衣服,我再開一副凝神靜心的藥,待她好好睡一覺,自然會醒了,之後再好生休養一番便是了。”
聽了這話,大夫人長長舒了口氣,一直緊繃的臉上這才露出笑容來:“如此就再好不過了。”
老大夫的笑容也很和藹:“二小姐可是個福星,不會有事的。”
大夫人似乎想起什麼,笑容不由深了些許,又與老大夫說了兩句話,這才將人請到隔壁屋裡,王老夫人和三夫人還在那兒等著呢,等大夫人轉過人回到原來的屋裡,卻見薑湯已經送過來了,端著薑湯的人居然是一早便外出的二夫人,大夫人略微一挑眉,見她正殷勤的親自給王心怡餵薑湯,也沒有多說什麼,轉身去安排沐浴的事情了。
不多時,王老夫人和三夫人就都過來了,王老夫人一口一個心肝兒,三夫人已經哭成了淚人兒,看到渾身濕漉漉猶自昏迷不醒的王心怡,當即身子一軟,終於是暈過去了,屋裡的人似乎早有預料,一直跟在她們身旁的丫鬟眼明手快地扶住了三夫人,又給抬到了隔壁屋裡躺著了。
等到王尚書和王家幾位老爺趕回來,王心怡已經換上了乾淨衣服,服了藥,睡著了。幾人輪流看了王心怡好一會兒,又跟老大夫確認了一番,這才開始追查今兒發生的事兒,從護衛到丫鬟,一個個的分開仔細了盤問,就連平日裡最是文雅的三爺都蹙緊了眉頭,帶著一股子殺氣。
看著這架勢,幾位夫人都很自覺地靠後。四夫人撇著嘴角,酸溜溜道:“不過是不小心落了水,人都已經沒事兒了,卻弄得跟被行刺了一般。”
二夫人斜眼看了大夫人一眼,笑了一聲,道:“妹妹這麼說可就不對了,誰不知道心怡是我們王家的掌上明珠,寶中之寶,她落了水,當然是大事兒!你這話要是給爹或是四弟聽到,你可討不了好!”
想到自家丈夫對侄女的溺愛,四夫人臉上的酸氣兒更重了,你說說哪有這樣的事兒!當哥哥的疼愛妹妹那還說的過去,可哪有當叔叔的對侄女兒那麼上心?這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頭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貓膩呢!可在王家,這樣的事兒就是正常的!不止她丈夫,就連身旁這兩位看似氣定神閒的嫂子們的丈夫不也一樣是個疼侄女兒勝過親生兒子的!
眼珠子轉了轉,四夫人又道:“兩位嫂嫂可當真是心寬,眼看著自個兒的兒子還不如個傻愣愣空有模樣的侄女兒,居然都不生氣,哎,我就不行了,難怪爹爹常說要我多向兩位嫂嫂學習!”
二夫人的臉色微微一變,那笑容也有些掛不住了,唇角動了動,卻到底沒再說什麼。一直作壁上觀的大夫人突然轉過頭,目光往四夫人身上一掃,淡淡道:“妹妹,你若是真心想向我們學的話,那便先學一學,少說多做吧。”
四夫人被噎得不輕,二夫人頓時一改之前的神情,笑道:“姐姐也莫要責怪妹妹,有些事,妹妹沒有經歷過,不會明白我們的心情也是情理之中。”
大夫人似乎想起什麼,點點頭,認真道:“是我太嚴苛了。”
四夫人臉上的血色盡褪,身子晃了晃,差點兒沒站穩,她沒有經歷過的,不會明白的,還能有什麼?不就是說她沒有能生兒育女,所以沒法兒體諒為人母的心情麼!
大夫人和二夫人卻沒有再去看四夫人一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自個兒既然生不出孩子,王家也沒有因此而嫌棄她,那就該感恩在心,安分守己,卻還整日裡去想著挑撥離間,搬弄是非,亂吃飛醋,實在是讓人想不堵她幾句都難!
這麼會功夫,那頭王尚書幾人也問出了事情經過,這一弄清楚,更是如鯁在喉,他們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大夫人暗自瞧了瞧自家公公和幾位小叔的神情,找了個機會上前,將手裡的東西放到桌上,道:“這是剛剛給心怡洗澡的時候看到她抓在手裡的,我跟丫鬟們都確認過了,這玉佩確實不是心怡的東西,我估摸著,會不會是那個……誰的。”
王尚書黑著臉點了點頭:“應該是那個趙立年的!”
大夫人頓了頓,小心翼翼地開口道:“爹,我覺得事情也不算是太壞,當時跳進水裡的還有那新科小狀元,若是當時是他救了心怡,那……”
這話也正說到了幾人的心坎兒上,在問清楚了事情經過之後,他們唯一的慶幸就是當時最先抓住王心怡的是趙立年,而不是方辰,否則事情就更不好收拾了!這樣一想,眾人原本對趙立年的怨念居然神奇般的消散了那麼一點點。唯獨王心怡的父親,突然抬頭看了大夫人一眼,看得她心一驚,再也沒敢再多說什麼。
……
事情到了這一步,方怡他們也就不再瞞著家裡其他人了,卻是略去了先前的部分,只當是趙立年與王心怡偶遇,然後順手救了人,趙立秋和趙立冬幾人也都沒有多問,這一陣子,他們多少也能感覺到家裡發生了一些事,但是既然兄長和大嫂都不願他們知道,那便就當不知道,哪怕是一家人也並不需要事事都知會,這會兒聽了趙立年的遭遇後,齊齊瞪圓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