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她身邊的徐嬌兒臉色也不好看。她們既不在院裡服侍,自然就回了原先的位置,都是些說不上來的雜務,月例錢也跟著降了。徐嬌兒跟著去伺候了幾天才知道這府里有沒有女主人,差別是巨大的,起碼她現在閒著沒個正經事,飄搖還不如常年在廚房裡打下手的那幾個丫鬟。原先她還覺得有爹娘在府里讓她不必幹活是好事,這會兒她卻覺得,以秦家子的狠心腸,府里若要辭退放出什麼人,她這樣無所事事的首當其衝。
“她就得意吧,”艾葉臉上閃過一絲狡猾,“還不知她院裡有幾個是向著她的……”
“嬌兒,咱們吃茶去。”
作者有話要說: (數了又數,數不出來還剩多少章,反正倒計時了……
第63章
她也說不上哪裡不對勁,自從三叔來過後,她感到整個人都陷入焦慮里。有時夜裡驚醒,望著黑暗,她總是生出驚恐的情緒,唯有看到謝驍時才會平復一些。
他們粘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多,多到每一天她睜開眼睛,謝驍就在身邊。
“謝驍,你下朝了嗎?”
“嗯,我回來了。”
院裡的樹葉有一些開始變黃,前方等待的,似乎只剩下嚴冬凋零。
時間到了,說變就變,那株翠綠古槐也開始落葉,無數羽葉紛紛而下,落在屋頂上庭院裡,每天都能掃出厚厚幾大簍筐。有時候她站在窗口望著,仿然有被鋪天蓋地的落葉掩埋的錯覺。
倒是也有好事。謝驍為玉萱挑了五六戶人家,景語派人去探聽,又找機會偷偷躲一旁見了人,玉萱紅著臉挑中一個年輕人。
謝驍做事仔細,又撒開來去打聽這家的親戚旁支,也是巧了,這家竟和秦府還沾點親,是寄居在秦府的姨老太太的一個遠親。景語派人上秦府說起,姨老太太想起玉萱曾拾金不昧撿到她一串佛珠,連連感嘆有緣,便由她做了大媒前去提親。
婚期定好了在十一月底。
景語第一次做紅娘,很有些興致,這天晚上她到了玉萱屋裡送賣身契。
玉萱不從太尉府出去,改由姨老太太主持,在老太太一處小宅里當半個孫女出嫁,要早個十天半月過去。說來也神奇,也許是因為即將要嫁人了,玉萱一下褪去不少青澀,看著穩重許多。她正在清點兩個半新不舊的小木盒,看到景語進門趕緊站起來,“娘子你怎麼來了,有事叫我過去就好了。”
景語在凳子上坐下,“沒什麼事,隨意來坐坐,你都收拾完了?”
玉萱其實也沒什麼物件,床上有兩包袱衣物,桌上還有兩個木盒,估計是錢匣子和首飾盒。玉萱也大方,打開木匣給她看,“就這些了,也沒什麼好收拾的。娘子,我竟然還有小十兩銀子的私房錢咧。”
盒子裡裝了一大半銅錢、碎銀角,銅錢占地方,看著便也挺富足的模樣。另一隻木盒裡有好幾朵珠花,三五支小花簪,耳墜、玉佩、素銀鐲子、胭脂盒,還有些零零碎碎的玉石珠子、綁發的緞帶。
其中有支簪子未免磕碰,被玉萱拿小塊綢布包了起來,那是支並蒂木槿花。
景語認得,那是自己早前送給她的,當時她和湖菱一人一支,連萍兒、宋婆子都有份。玉萱待她無疑是十分用心的,這些年的情誼也無法衡量。景語心裡感嘆,笑道:“是不少呢,我這裡也有些東西給你添妝,你收下。”
她把幾張紙和兩隻精緻檀匣放桌上,推到玉萱面前,“上面那個是你的賣身契,已經消了奴籍,你拿去留著或撕了都好。下面兩張是商鋪的地契,你也不像是會做生意的,留著收租罷了。”
玉萱將要嫁到京外,景語就派人去那邊買了兩個商鋪給她做陪嫁,在婆家也是份底氣。底下一隻檀盒裝了些零碎的足金足銀首飾,若是用不上還可以融了當銀錢使;另一盒是一副十二件的成套頭面首飾,都是要出嫁的大姑娘了,總要有副像樣的首飾。
玉萱看呆了,下意識就要拒絕:“不,娘子你太破費了,我不能要……”
“這點心意不算什麼,你只管收下,”景語拍了拍她的手,“玉萱,要幸福啊。”
“娘子……”玉萱撲通一聲跪下,抱著她的腳哭得肝腸寸斷。
第二日,院裡別個丫鬟也來湊趣給玉萱添妝,多是手帕、香囊還有些耳墜、鐲子的小件。湖菱很是不舍,拿出自己做的兩套衣裙送她,那料子是上好的綢料,顏色也紅潤,新婚穿正好。
中午在院子裡開宴席,眾人熱熱鬧鬧為玉萱送行。宴後玉萱進屋拜別景語,又不舍哭了一場。
景語送她到轎廳上馬車,又叫人了抬了兩個大箱上車,知道那是景語送她的嫁妝,不少人就很眼熱。
艾葉扒門後看見了,忿忿不平:“就會拿府里東西做好人,厚臉皮也不知貪了多少,早晚有天要把你趕出去!”她才不信秦家子能有什麼身家,還不是拿他們太尉的庫房充胖子?
送走玉萱,也算了了一件事。
身邊陡然少了一個人,景語還有些感傷,她望著馬車離去的方向望出了神。
“夫人,”湖菱上來輕聲提醒她,“仔細門口風大。”
自從來了太尉府,湖菱就很少開口了,但玉萱走後也就只剩一個她,她就要多顧著一些。景語點頭應了,忽然注意到湖菱似乎清瘦了不少?
“這個季節都說是要貼秋膘的,怎麼你們個個都瘦了?”
湖菱溫柔笑道:“奴婢覺得一冬就要吃回來了,只怕明年開春還要胖些。”
“能吃才好,謝驍才是愁人……”她小聲嘀咕了一句,不知是不是因秋日蕭瑟,謝驍最近沒什麼食慾,人也沒什麼精神。
轎廳在前院,此時午後有不少人辦公走動,她就叫菡光帶路走側邊回後院去。一路都是小道,因一直有人清掃,道旁的落葉只有淺淺一層。這條路靠近外側,有一道兩人高的白牆圍擋,牆外有不小的喧譁和哭鬧聲。她有些奇怪,“那後邊是哪裡,怎麼聽見有哭聲?”
這些事只有菡光能回答了,“那後邊也是太尉府里,住的多是雜役僕人,人數不少。”
她可沒有這麼好糊弄,似笑非笑道:“只怕沒那麼簡單吧,下人敢這樣吵鬧生事?”
菡光這才訕訕了實話:“也不止府里的下人,前邊有些個吏屬的家眷也住在這,還有些親戚……”
哦她懂了,樹大好乘涼,一人得道,遠近親戚來投奔的事正是常態。
從前她家裡也住了好些個寄居的親戚,沾親帶故有時候連什麼關係都說不上來的人,偏偏出了門譜擺得比正主還大。但是沒辦法,哪怕只有藕絲似的一絲親戚故交情分,就不能把人推開千里之外。太尉府這麼多吏員、僕役,有做到高位的在府邸空房裡多討幾個小間住,聽起來也不礙什麼。便如虞娘一家,也在府里一角有個小院,還有丫鬟伺候。
“只是她們鬧什麼,本就是格外開恩才住進來的,嫌日子太平順了嗎?”景語聽著牆那邊吵鬧聲越發大了,有些不高興。吵吵嚷嚷不像樣是一回事,她的脾性也是不耐煩聽這些七姑八婆吵嘴的。
“她就得意吧,”艾葉臉上閃過一絲狡猾,“還不知她院裡有幾個是向著她的……”
“嬌兒,咱們吃茶去。”
作者有話要說: (數了又數,數不出來還剩多少章,反正倒計時了……
第63章
她也說不上哪裡不對勁,自從三叔來過後,她感到整個人都陷入焦慮里。有時夜裡驚醒,望著黑暗,她總是生出驚恐的情緒,唯有看到謝驍時才會平復一些。
他們粘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多,多到每一天她睜開眼睛,謝驍就在身邊。
“謝驍,你下朝了嗎?”
“嗯,我回來了。”
院裡的樹葉有一些開始變黃,前方等待的,似乎只剩下嚴冬凋零。
時間到了,說變就變,那株翠綠古槐也開始落葉,無數羽葉紛紛而下,落在屋頂上庭院裡,每天都能掃出厚厚幾大簍筐。有時候她站在窗口望著,仿然有被鋪天蓋地的落葉掩埋的錯覺。
倒是也有好事。謝驍為玉萱挑了五六戶人家,景語派人去探聽,又找機會偷偷躲一旁見了人,玉萱紅著臉挑中一個年輕人。
謝驍做事仔細,又撒開來去打聽這家的親戚旁支,也是巧了,這家竟和秦府還沾點親,是寄居在秦府的姨老太太的一個遠親。景語派人上秦府說起,姨老太太想起玉萱曾拾金不昧撿到她一串佛珠,連連感嘆有緣,便由她做了大媒前去提親。
婚期定好了在十一月底。
景語第一次做紅娘,很有些興致,這天晚上她到了玉萱屋裡送賣身契。
玉萱不從太尉府出去,改由姨老太太主持,在老太太一處小宅里當半個孫女出嫁,要早個十天半月過去。說來也神奇,也許是因為即將要嫁人了,玉萱一下褪去不少青澀,看著穩重許多。她正在清點兩個半新不舊的小木盒,看到景語進門趕緊站起來,“娘子你怎麼來了,有事叫我過去就好了。”
景語在凳子上坐下,“沒什麼事,隨意來坐坐,你都收拾完了?”
玉萱其實也沒什麼物件,床上有兩包袱衣物,桌上還有兩個木盒,估計是錢匣子和首飾盒。玉萱也大方,打開木匣給她看,“就這些了,也沒什麼好收拾的。娘子,我竟然還有小十兩銀子的私房錢咧。”
盒子裡裝了一大半銅錢、碎銀角,銅錢占地方,看著便也挺富足的模樣。另一隻木盒裡有好幾朵珠花,三五支小花簪,耳墜、玉佩、素銀鐲子、胭脂盒,還有些零零碎碎的玉石珠子、綁發的緞帶。
其中有支簪子未免磕碰,被玉萱拿小塊綢布包了起來,那是支並蒂木槿花。
景語認得,那是自己早前送給她的,當時她和湖菱一人一支,連萍兒、宋婆子都有份。玉萱待她無疑是十分用心的,這些年的情誼也無法衡量。景語心裡感嘆,笑道:“是不少呢,我這裡也有些東西給你添妝,你收下。”
她把幾張紙和兩隻精緻檀匣放桌上,推到玉萱面前,“上面那個是你的賣身契,已經消了奴籍,你拿去留著或撕了都好。下面兩張是商鋪的地契,你也不像是會做生意的,留著收租罷了。”
玉萱將要嫁到京外,景語就派人去那邊買了兩個商鋪給她做陪嫁,在婆家也是份底氣。底下一隻檀盒裝了些零碎的足金足銀首飾,若是用不上還可以融了當銀錢使;另一盒是一副十二件的成套頭面首飾,都是要出嫁的大姑娘了,總要有副像樣的首飾。
玉萱看呆了,下意識就要拒絕:“不,娘子你太破費了,我不能要……”
“這點心意不算什麼,你只管收下,”景語拍了拍她的手,“玉萱,要幸福啊。”
“娘子……”玉萱撲通一聲跪下,抱著她的腳哭得肝腸寸斷。
第二日,院裡別個丫鬟也來湊趣給玉萱添妝,多是手帕、香囊還有些耳墜、鐲子的小件。湖菱很是不舍,拿出自己做的兩套衣裙送她,那料子是上好的綢料,顏色也紅潤,新婚穿正好。
中午在院子裡開宴席,眾人熱熱鬧鬧為玉萱送行。宴後玉萱進屋拜別景語,又不舍哭了一場。
景語送她到轎廳上馬車,又叫人了抬了兩個大箱上車,知道那是景語送她的嫁妝,不少人就很眼熱。
艾葉扒門後看見了,忿忿不平:“就會拿府里東西做好人,厚臉皮也不知貪了多少,早晚有天要把你趕出去!”她才不信秦家子能有什麼身家,還不是拿他們太尉的庫房充胖子?
送走玉萱,也算了了一件事。
身邊陡然少了一個人,景語還有些感傷,她望著馬車離去的方向望出了神。
“夫人,”湖菱上來輕聲提醒她,“仔細門口風大。”
自從來了太尉府,湖菱就很少開口了,但玉萱走後也就只剩一個她,她就要多顧著一些。景語點頭應了,忽然注意到湖菱似乎清瘦了不少?
“這個季節都說是要貼秋膘的,怎麼你們個個都瘦了?”
湖菱溫柔笑道:“奴婢覺得一冬就要吃回來了,只怕明年開春還要胖些。”
“能吃才好,謝驍才是愁人……”她小聲嘀咕了一句,不知是不是因秋日蕭瑟,謝驍最近沒什麼食慾,人也沒什麼精神。
轎廳在前院,此時午後有不少人辦公走動,她就叫菡光帶路走側邊回後院去。一路都是小道,因一直有人清掃,道旁的落葉只有淺淺一層。這條路靠近外側,有一道兩人高的白牆圍擋,牆外有不小的喧譁和哭鬧聲。她有些奇怪,“那後邊是哪裡,怎麼聽見有哭聲?”
這些事只有菡光能回答了,“那後邊也是太尉府里,住的多是雜役僕人,人數不少。”
她可沒有這麼好糊弄,似笑非笑道:“只怕沒那麼簡單吧,下人敢這樣吵鬧生事?”
菡光這才訕訕了實話:“也不止府里的下人,前邊有些個吏屬的家眷也住在這,還有些親戚……”
哦她懂了,樹大好乘涼,一人得道,遠近親戚來投奔的事正是常態。
從前她家裡也住了好些個寄居的親戚,沾親帶故有時候連什麼關係都說不上來的人,偏偏出了門譜擺得比正主還大。但是沒辦法,哪怕只有藕絲似的一絲親戚故交情分,就不能把人推開千里之外。太尉府這麼多吏員、僕役,有做到高位的在府邸空房裡多討幾個小間住,聽起來也不礙什麼。便如虞娘一家,也在府里一角有個小院,還有丫鬟伺候。
“只是她們鬧什麼,本就是格外開恩才住進來的,嫌日子太平順了嗎?”景語聽著牆那邊吵鬧聲越發大了,有些不高興。吵吵嚷嚷不像樣是一回事,她的脾性也是不耐煩聽這些七姑八婆吵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