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掌柜的見識比李季多謝,很多方面想的事情也更加通透。
李季聽了他的一番話,有了許多新的想法,新的朝代剛剛崛起,李季處於這個時段,擁有太多可能,也能帶給這片地方太多的可能。
喝了兩盞茶,聊天聊的盡興。走的時候頗為不舍。掌柜的將二人送到門口,揮著手囑咐常來坐坐。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倒計時了~正文一直寫到二人壽終正寢咋樣?然後開番外些沈天湛跟李嫣年輕時的那些事兒~
第134章 百業待興
這城裡頭事情都安排差不多了, 村裡頭這邊也不能不管。
願意學繡花的聚在一塊, 先教等成熟在再有成品往出賣。城裡頭店裡用什麼的,若是村裡頭有條件生產的, 就用村裡頭的。比如開了飯店, 用的菜都是從村裡頭這邊進的。
李季這邊有條件, 也是有心扶她們一把。不可能當街撒銀子, 這麼做就是給他們寫賺銀子的路,賺多賺少各憑本事。
李巧兒還真定了世子爺乾妹子的頭銜,眼下也不再村裡頭了。城裡頭開了染坊,李巧兒學了染布,就在城裡頭買布料, 或是提供給成衣店。雖說點還是李季名下的, 但李巧兒掌握說話的權利,算是半個老闆娘。
所有的店寫的都是李季的名字,第一各種安排出主意的確實是李季,這第二,二狗子盯著侯府世子的虛職,這士農工商, 賞是下賤的行業, 就算想冠二狗子的名字,人家也未必肯。
李季雖說是士籍,但無官職,這種身份的經商就沒人理會了。
秋季,是蘑菇收穫的好時候。最美味的蘑菇也就一個多月的功夫。李季和二狗子背著自己編的竹籃, 穿著保暖有有些厚重的皮甲,在大山深處尋找野味。
“這山裡頭東西多,滋味也好。就是太陽不足,弄乾全靠火烘了。”李季用棍子撥開堆積的爛葉子,在裡面尋找隱藏的蘑菇。
這時候就是松樹傘和榛蘑最討人喜歡。就算自家吃不了賣出去也能賣個好價錢。尤其是往京城供貨的山貨行,這樣的東西去都是搶著要的。
深山因為常年無人問津,所以蘑菇很多。可採摘的蘑菇卻來不及送下山去晾曬,蘑菇一旦摘下來,幾個時辰沒及時處理,就會不新鮮,甚至腐敗。
所以只能在山上住處,用從前烘乾草的東西來烘乾蘑菇。雖說都是弄乾,可總覺得烘乾的沒有曬乾的好。
二狗子蹲下身,瞧見一小堆榛蘑,直接用鐮刀幫忙,連根將這一捧挖出來,大大小小的連在一起,足足幾十個。
還沒等二狗子開口說,李季已經湊過去看了:“還是你眼神管用。”
二狗子將蘑菇遞給李季,李季可沒臉裝自己的背簍里。
“自己裝自己的,我可嫌沉。”二狗子那邊眼睛管用,都半背簍了,李季頂多小半下。
曬乾的蘑菇跟新鮮的蘑菇完全是兩個滋味的。
有烘乾的帳篷住了八個下人。到了這邊倆人是搶不到活乾的。下人們將籃子接過去將蘑菇分別分揀好。去了跟洗乾淨泥沙去烘乾。
若是晾曬,蘑菇是絕對不能過水的,因為一旦過水往往還沒曬乾蘑菇就爛了。可烘乾不同。因為溫度高,水分很快就蒸發了,先洗乾淨了,反倒方便了以後吃。
二狗子在山裡長大的,在山裡頭轉一圈跟玩似的,李季是沒有那麼好的體力,身子骨乏得慌進屋躺一會兒,二狗子就跟在李季的身邊。
“我看西面那邊死樹不少,應該能找到木耳,明兒去看看?”李季還不忘下一個。
給自己找事打發時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想自己多弄些吃的給沈天湛送過去。這山珍本來就是好東西,倆人自己摘得送過去,更顯得禮物珍貴。
沈天湛那邊也送回來許多新鮮東西,什麼鮑魚龍蝦,快馬加鞭送過來大部分都是新鮮的。李季跟二狗子從前只吃到乾的鮑魚,新鮮的還沒吃過。
雖說隔得遠了,但相互都想著,有啥好東西都想著對方。光是這份心意,隔得再遠都是一家人。
“明天不是要去看孩子嗎?”二狗子提醒道。
亂世過後,失去爹娘的孩子多。有的是爹娘都被吳軍攻城以後屠殺了,有的乾脆是家裡頭逃難被遺棄的,這裡頭女孩居多。即便是逃難,留下男孩傳宗接代的觀念依舊很重。
還有比較特殊的,就是家裡頭男人被抓去當壯丁戰死沙場,媳婦聽了信兒受不了跟著去了,這年頭誰家都顧不得誰家,孩子就開始孤苦伶仃自己管自己了。
李季找了個雜院收容這些孩子,還找了些讀書認字的做教書先生教他們念書。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打小就開始支撐家裡,自己養活自己的李季,遇到了這個,不伸個手心裡頭總會過意不去。
不過這也不是白做工。這些孩子未來或是去考取功名,或是去未來開店裡頭做工。他們未來餓不死,有個養家餬口的活。對於李季來說也是知根知底,用著放心。
院子裡養了許多的兔子。讓孩子們餵著玩。養大了買皮子賣肉貼補給孩子的飯錢,榆次同時他們念書累了,逗逗兔子也是打發時間。
“你不說我都快忘了。”李季吃一顆草莓,“話說爹那邊還沒給回信,咱們收留孤兒也不知道爹有什麼看法。我倒是怕給爹引麻煩。若是有人拿這群孩子做文章,說得是養以後的心腹,咱們這也沒出澄清去。只是瞧那孩子是在可憐,看著孩子不大,又忍不住想要讓他們讀書認字。”
“若是爹也說不行的話,可以讓他們搬到山上來。營地地方更多。”二狗子道。
現在孩子們之所以在縣裡,是因為以後孩子長大了還是要回歸普通生活的。若是再山上生活,跟山下切斷了聯繫。以後再想下山生活,就有些麻煩了。
“也就這一個辦法了。或是乾脆不讓孩子們認字了,總不見得吧他們都攆走吧。”李季坐桌子旁吃著零嘴,那邊蘑菇做好了。
蘑菇分別作了蘑菇炒肉和蘑菇湯。另外配了幾樣小菜。李季讓他們自己也做些嘗嘗。這剛摘得蘑菇最是鮮美,味道不錯。
松樹傘炒肉,加了一些白菜。吃著味道正美。其實李季更喜歡乾的松樹傘燉小雞。吸飽了雞汁的松樹傘,咬起來空心很有嚼頭。有著一種很特別的口感和滋味。
當然,新鮮的也是心頭好。
李季剛咽下一口飯,一雙筷子夾著一塊蘑菇往離開的嘴裡送。李季吃進去,抬頭瞧瞧二狗子。二狗子正對他笑。
這樣的笑無論看多少次都覺得心跳的厲害。
李季心裡頭熱乎乎的,臉上笑的甜膩膩的,本來留沒外人,也沒什麼不好意思。
第二天一早二人起來的。因為說好了第二天下山忙,二狗子很貼心的沒折騰李季。山上沒有路,下山還是要靠兩條腿走下去。下山道村裡有馬車,乘坐馬車去縣裡頭。
早上出門,等到了縣裡已經中午了。二人先去自家的飯店用了餐,然後再去大雜院裡看看。
遠遠的都能聽見裡面朗朗讀書聲。附近有人家看著那群沒人要的孤兒都有書讀,有心讓自家孩子過去蹭個課,李季是一點沒客氣,開口每個月二錢銀子,跟打仗前一個價錢。
李季聽了他的一番話,有了許多新的想法,新的朝代剛剛崛起,李季處於這個時段,擁有太多可能,也能帶給這片地方太多的可能。
喝了兩盞茶,聊天聊的盡興。走的時候頗為不舍。掌柜的將二人送到門口,揮著手囑咐常來坐坐。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倒計時了~正文一直寫到二人壽終正寢咋樣?然後開番外些沈天湛跟李嫣年輕時的那些事兒~
第134章 百業待興
這城裡頭事情都安排差不多了, 村裡頭這邊也不能不管。
願意學繡花的聚在一塊, 先教等成熟在再有成品往出賣。城裡頭店裡用什麼的,若是村裡頭有條件生產的, 就用村裡頭的。比如開了飯店, 用的菜都是從村裡頭這邊進的。
李季這邊有條件, 也是有心扶她們一把。不可能當街撒銀子, 這麼做就是給他們寫賺銀子的路,賺多賺少各憑本事。
李巧兒還真定了世子爺乾妹子的頭銜,眼下也不再村裡頭了。城裡頭開了染坊,李巧兒學了染布,就在城裡頭買布料, 或是提供給成衣店。雖說點還是李季名下的, 但李巧兒掌握說話的權利,算是半個老闆娘。
所有的店寫的都是李季的名字,第一各種安排出主意的確實是李季,這第二,二狗子盯著侯府世子的虛職,這士農工商, 賞是下賤的行業, 就算想冠二狗子的名字,人家也未必肯。
李季雖說是士籍,但無官職,這種身份的經商就沒人理會了。
秋季,是蘑菇收穫的好時候。最美味的蘑菇也就一個多月的功夫。李季和二狗子背著自己編的竹籃, 穿著保暖有有些厚重的皮甲,在大山深處尋找野味。
“這山裡頭東西多,滋味也好。就是太陽不足,弄乾全靠火烘了。”李季用棍子撥開堆積的爛葉子,在裡面尋找隱藏的蘑菇。
這時候就是松樹傘和榛蘑最討人喜歡。就算自家吃不了賣出去也能賣個好價錢。尤其是往京城供貨的山貨行,這樣的東西去都是搶著要的。
深山因為常年無人問津,所以蘑菇很多。可採摘的蘑菇卻來不及送下山去晾曬,蘑菇一旦摘下來,幾個時辰沒及時處理,就會不新鮮,甚至腐敗。
所以只能在山上住處,用從前烘乾草的東西來烘乾蘑菇。雖說都是弄乾,可總覺得烘乾的沒有曬乾的好。
二狗子蹲下身,瞧見一小堆榛蘑,直接用鐮刀幫忙,連根將這一捧挖出來,大大小小的連在一起,足足幾十個。
還沒等二狗子開口說,李季已經湊過去看了:“還是你眼神管用。”
二狗子將蘑菇遞給李季,李季可沒臉裝自己的背簍里。
“自己裝自己的,我可嫌沉。”二狗子那邊眼睛管用,都半背簍了,李季頂多小半下。
曬乾的蘑菇跟新鮮的蘑菇完全是兩個滋味的。
有烘乾的帳篷住了八個下人。到了這邊倆人是搶不到活乾的。下人們將籃子接過去將蘑菇分別分揀好。去了跟洗乾淨泥沙去烘乾。
若是晾曬,蘑菇是絕對不能過水的,因為一旦過水往往還沒曬乾蘑菇就爛了。可烘乾不同。因為溫度高,水分很快就蒸發了,先洗乾淨了,反倒方便了以後吃。
二狗子在山裡長大的,在山裡頭轉一圈跟玩似的,李季是沒有那麼好的體力,身子骨乏得慌進屋躺一會兒,二狗子就跟在李季的身邊。
“我看西面那邊死樹不少,應該能找到木耳,明兒去看看?”李季還不忘下一個。
給自己找事打發時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想自己多弄些吃的給沈天湛送過去。這山珍本來就是好東西,倆人自己摘得送過去,更顯得禮物珍貴。
沈天湛那邊也送回來許多新鮮東西,什麼鮑魚龍蝦,快馬加鞭送過來大部分都是新鮮的。李季跟二狗子從前只吃到乾的鮑魚,新鮮的還沒吃過。
雖說隔得遠了,但相互都想著,有啥好東西都想著對方。光是這份心意,隔得再遠都是一家人。
“明天不是要去看孩子嗎?”二狗子提醒道。
亂世過後,失去爹娘的孩子多。有的是爹娘都被吳軍攻城以後屠殺了,有的乾脆是家裡頭逃難被遺棄的,這裡頭女孩居多。即便是逃難,留下男孩傳宗接代的觀念依舊很重。
還有比較特殊的,就是家裡頭男人被抓去當壯丁戰死沙場,媳婦聽了信兒受不了跟著去了,這年頭誰家都顧不得誰家,孩子就開始孤苦伶仃自己管自己了。
李季找了個雜院收容這些孩子,還找了些讀書認字的做教書先生教他們念書。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打小就開始支撐家裡,自己養活自己的李季,遇到了這個,不伸個手心裡頭總會過意不去。
不過這也不是白做工。這些孩子未來或是去考取功名,或是去未來開店裡頭做工。他們未來餓不死,有個養家餬口的活。對於李季來說也是知根知底,用著放心。
院子裡養了許多的兔子。讓孩子們餵著玩。養大了買皮子賣肉貼補給孩子的飯錢,榆次同時他們念書累了,逗逗兔子也是打發時間。
“你不說我都快忘了。”李季吃一顆草莓,“話說爹那邊還沒給回信,咱們收留孤兒也不知道爹有什麼看法。我倒是怕給爹引麻煩。若是有人拿這群孩子做文章,說得是養以後的心腹,咱們這也沒出澄清去。只是瞧那孩子是在可憐,看著孩子不大,又忍不住想要讓他們讀書認字。”
“若是爹也說不行的話,可以讓他們搬到山上來。營地地方更多。”二狗子道。
現在孩子們之所以在縣裡,是因為以後孩子長大了還是要回歸普通生活的。若是再山上生活,跟山下切斷了聯繫。以後再想下山生活,就有些麻煩了。
“也就這一個辦法了。或是乾脆不讓孩子們認字了,總不見得吧他們都攆走吧。”李季坐桌子旁吃著零嘴,那邊蘑菇做好了。
蘑菇分別作了蘑菇炒肉和蘑菇湯。另外配了幾樣小菜。李季讓他們自己也做些嘗嘗。這剛摘得蘑菇最是鮮美,味道不錯。
松樹傘炒肉,加了一些白菜。吃著味道正美。其實李季更喜歡乾的松樹傘燉小雞。吸飽了雞汁的松樹傘,咬起來空心很有嚼頭。有著一種很特別的口感和滋味。
當然,新鮮的也是心頭好。
李季剛咽下一口飯,一雙筷子夾著一塊蘑菇往離開的嘴裡送。李季吃進去,抬頭瞧瞧二狗子。二狗子正對他笑。
這樣的笑無論看多少次都覺得心跳的厲害。
李季心裡頭熱乎乎的,臉上笑的甜膩膩的,本來留沒外人,也沒什麼不好意思。
第二天一早二人起來的。因為說好了第二天下山忙,二狗子很貼心的沒折騰李季。山上沒有路,下山還是要靠兩條腿走下去。下山道村裡有馬車,乘坐馬車去縣裡頭。
早上出門,等到了縣裡已經中午了。二人先去自家的飯店用了餐,然後再去大雜院裡看看。
遠遠的都能聽見裡面朗朗讀書聲。附近有人家看著那群沒人要的孤兒都有書讀,有心讓自家孩子過去蹭個課,李季是一點沒客氣,開口每個月二錢銀子,跟打仗前一個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