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尾聲
這一年立秋,聖母皇太后病歿,與憲帝同穴而葬。
恰逢大軍凱旋迴朝,舉國歡慶,令人很快單位那個了那名久居深宮寂寞一生的女子。
御書房熏著茵犀香,暖風醉人。昔日查德高的副將孟濤進宮覲見皇上,接受封賞。受封謝恩後,孟濤呈上一件東西,“啟稟皇上,此乃查將軍臨終前,託付微臣親手交給皇上的遺書。”
司馬軼身軀一震,難以置信地盯著孟濤,問:“查將軍不是辭官卸甲了麼?怎麼……”
孟濤抱拳躬身,哽咽道:“漠北最後一役,將軍身負重傷性命垂危,卻不讓我們聲張,只道大將折損會動搖軍心,邊關喪報會擾亂民心。將軍拼盡最後一份力,寫了兩封信,其中一封用信鴿送走了,想必是家屬,這一封是給皇上的。”
司馬軼攥了賺拳,拆開了那封飽經戰火破舊不堪的信。皺巴巴的紙上只寫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永遠別讓她知曉真相,我的大嫃小禛只能交給你了,請善待他們。
司馬軼深吸口氣,又長長吐了出來。努力仰起頭將滿眶清淚倒回去,聲音沙啞地問:“查將軍屍首在何處?”
孟濤答:“應將軍遺願,屍首火花了,屍灰斗灑在了扁州一帶的大漠。”
“這樣……”司馬軼恍恍惚惚望著窗外薄薄的暮色,仿佛忽然之間懂了許多。
翦翦夜風中,一人攜一蕭佇立在城樓之上。那一襲白衣勝雪,寂寞無邊。
他的眼眸晶亮,神情專注。簫聲一處,風凝月碎,天地間再無其他聲響。那調子極盡哀傷,仿佛能催人心肝,令聞者流淚。他站的那位置,就在她身旁,只消一偏頭,便能看見她翹首望著遠遠的歸途,明眸淺笑。
城樓下的名黃龍輦中,元珊抱著熟睡的敏禛,淚止不住地流。憶起那日清晨,上官嫃忽然起床梳妝,生澀的西風吹起了她水綠色的袖口,露出一顆猩紅的守宮砂。她執筆蘸了硃砂,在銅鏡上寫下一首詞:“曦陽晨霧斂秋霜,素手飾凝妝。西風懶理幽緒,只怨道、寂寞唱。抑清狂,貞節坊,宮砂殤。玉全瓦碎,怎奈何他,一時恍惘。”然後,她回頭沖司馬軼笑,一面托起元珊的手交到他手裡,輕輕地說:“我只有一個遺願,封元珊為皇后。”
那樣輕的話語,似有千斤重。
大喪百日過後,元珊得了司馬軼的手諭,只身前往浮椿觀。上官嫃曾明確要求和司馬棣合葬,但私底下交給元珊一隻箱子,箱中整齊地擺著她六歲時穿的嫁衣,其上壓著一隻荷囊。她囑咐元珊將這箱子葬在浮椿觀那小院中的桂樹下,算是衣冠冢。
剛入了觀,便覺此地甚有落敗之感,不如從前繁盛。元珊遇人便詢問,那些道姑諱莫如深,三給緘其口。元珊狐疑,最後找了一個打掃的小丫頭打聽,那丫頭神神秘秘地說:“這道觀最近鬧鬼,聽說連許多法器都鎮不住,不少道姑都去了別的觀里。”
元珊不以為意,笑笑問:“那你不怕麼?”
小丫頭道:“我不怕,那鬼又不害人。道姑們只是覺得鎮不住鬼太丟人了,所以才走的。”
元珊好奇地問:“你怎麼知道哦啊鬼不害人?”
“我見過啊,一個男鬼一個女鬼,長得挺好看,他們總是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小丫頭揮著笤帚往北面一指,“諾,就是後面那院子裡。”
元珊凝視著那個方向,心突突直跳,都忘了道謝便急匆匆跑了過去。
院門上爬滿了藤蔓,鬱鬱蔥蔥。元珊一手抱著箱子,一手推開半掩的院門。冠幅廣闊的桂樹開滿了金黃的碎花,膩膩的香氣吸入肺腑,好似飲了酒一般微醺。
有些個字在糙地上閒適地曬太陽,突然受了驚呼啦啦全非走了,有的落在樹下,有的落在房檐。院落一角的鴿舍很熱鬧,剛出世不久的小鴿子在鴿舍頂上滾來滾去。
元珊有些驚惶,章陽宮的鴿子三個月前全部飛走了,竟是回了這裡。慢慢走近桂樹將箱子擱下,瞥見樹下的兩張藤椅一塵不染,案几上仍然置著陶土爐和一干茶具,也未落定點灰塵。她繼續往前走,那汩汩泉水沿著竹竿源源不斷注入池中,但,池水並未溢出,甚至不滿半缸。莫非這裡有人居住?元珊轉身想進屋看看,忽地聽見身後發出突兀的聲響,她驚得一回頭,卻見案几上那壺茶燒開了,騰騰冒著白旗。陶土爐便,多了一杯熱水,被扣有裂紋,正是她從前在觀里使了三年的茶杯。
元珊顫顫巍巍地握緊滾燙的杯子,仰頭望著花枝繚亂的桂樹,含淚呼喚:“娘娘,大人,是你們嗎?”
一陣不急不緩的秋風拂過,撼得一樹規劃簌簌撲落,如一場極美的花雨。鴿子盡數飛了過去,繞著桂樹一圈圈盤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兩隻貓,一黑一白蹲在樹幹上相互依偎著,綠油油的眸子直直地望著元珊一眨不眨。一瞬間,元珊跪倒在地喜極而泣,放聲大哭一陣,又笑了起來,效忠帶著哽咽和抽泣,這似酷似笑的聲音在浮椿山頂久久迴蕩。
——結局
2010.10.02
【
這一年立秋,聖母皇太后病歿,與憲帝同穴而葬。
恰逢大軍凱旋迴朝,舉國歡慶,令人很快單位那個了那名久居深宮寂寞一生的女子。
御書房熏著茵犀香,暖風醉人。昔日查德高的副將孟濤進宮覲見皇上,接受封賞。受封謝恩後,孟濤呈上一件東西,“啟稟皇上,此乃查將軍臨終前,託付微臣親手交給皇上的遺書。”
司馬軼身軀一震,難以置信地盯著孟濤,問:“查將軍不是辭官卸甲了麼?怎麼……”
孟濤抱拳躬身,哽咽道:“漠北最後一役,將軍身負重傷性命垂危,卻不讓我們聲張,只道大將折損會動搖軍心,邊關喪報會擾亂民心。將軍拼盡最後一份力,寫了兩封信,其中一封用信鴿送走了,想必是家屬,這一封是給皇上的。”
司馬軼攥了賺拳,拆開了那封飽經戰火破舊不堪的信。皺巴巴的紙上只寫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永遠別讓她知曉真相,我的大嫃小禛只能交給你了,請善待他們。
司馬軼深吸口氣,又長長吐了出來。努力仰起頭將滿眶清淚倒回去,聲音沙啞地問:“查將軍屍首在何處?”
孟濤答:“應將軍遺願,屍首火花了,屍灰斗灑在了扁州一帶的大漠。”
“這樣……”司馬軼恍恍惚惚望著窗外薄薄的暮色,仿佛忽然之間懂了許多。
翦翦夜風中,一人攜一蕭佇立在城樓之上。那一襲白衣勝雪,寂寞無邊。
他的眼眸晶亮,神情專注。簫聲一處,風凝月碎,天地間再無其他聲響。那調子極盡哀傷,仿佛能催人心肝,令聞者流淚。他站的那位置,就在她身旁,只消一偏頭,便能看見她翹首望著遠遠的歸途,明眸淺笑。
城樓下的名黃龍輦中,元珊抱著熟睡的敏禛,淚止不住地流。憶起那日清晨,上官嫃忽然起床梳妝,生澀的西風吹起了她水綠色的袖口,露出一顆猩紅的守宮砂。她執筆蘸了硃砂,在銅鏡上寫下一首詞:“曦陽晨霧斂秋霜,素手飾凝妝。西風懶理幽緒,只怨道、寂寞唱。抑清狂,貞節坊,宮砂殤。玉全瓦碎,怎奈何他,一時恍惘。”然後,她回頭沖司馬軼笑,一面托起元珊的手交到他手裡,輕輕地說:“我只有一個遺願,封元珊為皇后。”
那樣輕的話語,似有千斤重。
大喪百日過後,元珊得了司馬軼的手諭,只身前往浮椿觀。上官嫃曾明確要求和司馬棣合葬,但私底下交給元珊一隻箱子,箱中整齊地擺著她六歲時穿的嫁衣,其上壓著一隻荷囊。她囑咐元珊將這箱子葬在浮椿觀那小院中的桂樹下,算是衣冠冢。
剛入了觀,便覺此地甚有落敗之感,不如從前繁盛。元珊遇人便詢問,那些道姑諱莫如深,三給緘其口。元珊狐疑,最後找了一個打掃的小丫頭打聽,那丫頭神神秘秘地說:“這道觀最近鬧鬼,聽說連許多法器都鎮不住,不少道姑都去了別的觀里。”
元珊不以為意,笑笑問:“那你不怕麼?”
小丫頭道:“我不怕,那鬼又不害人。道姑們只是覺得鎮不住鬼太丟人了,所以才走的。”
元珊好奇地問:“你怎麼知道哦啊鬼不害人?”
“我見過啊,一個男鬼一個女鬼,長得挺好看,他們總是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小丫頭揮著笤帚往北面一指,“諾,就是後面那院子裡。”
元珊凝視著那個方向,心突突直跳,都忘了道謝便急匆匆跑了過去。
院門上爬滿了藤蔓,鬱鬱蔥蔥。元珊一手抱著箱子,一手推開半掩的院門。冠幅廣闊的桂樹開滿了金黃的碎花,膩膩的香氣吸入肺腑,好似飲了酒一般微醺。
有些個字在糙地上閒適地曬太陽,突然受了驚呼啦啦全非走了,有的落在樹下,有的落在房檐。院落一角的鴿舍很熱鬧,剛出世不久的小鴿子在鴿舍頂上滾來滾去。
元珊有些驚惶,章陽宮的鴿子三個月前全部飛走了,竟是回了這裡。慢慢走近桂樹將箱子擱下,瞥見樹下的兩張藤椅一塵不染,案几上仍然置著陶土爐和一干茶具,也未落定點灰塵。她繼續往前走,那汩汩泉水沿著竹竿源源不斷注入池中,但,池水並未溢出,甚至不滿半缸。莫非這裡有人居住?元珊轉身想進屋看看,忽地聽見身後發出突兀的聲響,她驚得一回頭,卻見案几上那壺茶燒開了,騰騰冒著白旗。陶土爐便,多了一杯熱水,被扣有裂紋,正是她從前在觀里使了三年的茶杯。
元珊顫顫巍巍地握緊滾燙的杯子,仰頭望著花枝繚亂的桂樹,含淚呼喚:“娘娘,大人,是你們嗎?”
一陣不急不緩的秋風拂過,撼得一樹規劃簌簌撲落,如一場極美的花雨。鴿子盡數飛了過去,繞著桂樹一圈圈盤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兩隻貓,一黑一白蹲在樹幹上相互依偎著,綠油油的眸子直直地望著元珊一眨不眨。一瞬間,元珊跪倒在地喜極而泣,放聲大哭一陣,又笑了起來,效忠帶著哽咽和抽泣,這似酷似笑的聲音在浮椿山頂久久迴蕩。
——結局
201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