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邊的文星和志德、慶年等人,也是不停的詢問著子軒當時的情形。子軒溫和的笑著,不緊不慢的給大家講述著那時的危險。一時間,就連老爺子都聽得入了迷。

  靜涵就問起靜和現在怎麼樣了,韓氏告訴她,靜和的夫婿,去年秋闈中了舉人,可是今年春闈卻落榜了。“靜和也挺好的,已經有了個兒子,如今又懷上了。小兩口相處的也不錯,經常回來看看。”韓氏現在對靜和,也是十分的關心。

  靜涵點點頭,許家這些個女兒,除了靜淑和靜怡歲數小,剩下的幾個,如今看來倒是嫁的都不錯。“他們還是住在縣裡唄?等秋收之後,我和子軒過去看看他們,還有三叔那邊,也該去看看的。”

  “不用你們去,過幾天,你三叔就該回來了。如今文成都是村子裡起棒槌的時候就回來,跟人家定好了要什麼樣的,然後就讓人家按照他說的做貨。等到棒槌干透了,直接過來拿走就行。如今村子裡頭的棒槌,基本上都是文成收走了呢。”陳氏在那邊高興的說著。

  靜涵聽了,也是為文成高興,能夠將這棒槌的生意做到如此地步,文成也算是可以了。“那好,那我就等文成哥哥回來。”

  靜涵夫妻在許家住了五天,正好志明和文成回來了,大家見面,又是一番感慨。文成一聽說子軒夫妻暫時不回廄了,嘆息之餘,就說要帶著子軒出去看看。還是老太太說,子軒還在孝期,不能跟著文成出門的,文成這才算了。

  村子裡定下了八月十二去起棒槌。林家是去年開春才買的參土,去年秋天才栽了第一茬,所以大部分的棒槌還是在參場子那邊。於是十二這天,子軒就跟著興家,還有家裡的幾個下人一起,去參場子起棒槌了。

  原本靜涵也是要去的,可是家裡三個孩子,清寧又小,沒辦法,靜涵只能在家等著了。何氏和靜涵帶著家裡的丫頭婆子,做了好些個好吃的,這起棒槌是喜事,得讓幹活的吃點好的。

  林家今年還是一百丈做貨的,家裡去了十多個人,所以沒等到晚上,子軒他們就回來了。今年不用再往上交棒槌了,一百丈,就起了一千八九百斤的棒槌。看著地上那將近二十麻袋的棒槌,靜涵覺得,這才是最讓人高興的事兒呢。

  “爹,今年的參土刨出來了沒有?要是多的話,就分給我們一些唄,我也想栽點棒槌呢。也不知道,家裡的栽子夠不夠用的。”靜涵還是老樣子,閒不下,總想有點事情可做。

  “這個簡單,明天你們娘們在家看著做貨,我帶著人上山去刨土,給你們也弄上一百丈。咱們家的參栽子可能少了點,到時候我在村子裡給你買一些。你爹那邊也能有,到時候從他那弄來點兒,應該就差不多了。栽棒槌是對的,這東西可是咱們的根。”興家一聽靜涵這麼說,高興的很,答應再給靜涵弄出來一百丈的參土。

  “那好,明天我就跟爹去上山刨土去,這些年出了讀書做官的,我還真就沒在家好好的幹過農活呢。要說起來這參地里的活,我還沒有靜涵做的多。”子軒也覺得靜涵這麼做是對的,再者他們現在也沒什麼事,總不能成天在家閒著吧?上山去干點活,就當鍛鍊身體了。

  “哪裡能用的著你啊?你根本就沒幹過這些活,還是在家歇著吧。”何氏心疼兒子,不讓子軒上山。

  “娘,我這些年也沒能在家裡幫你們做點啥,這回有機會了,你就讓我去幹活吧。我們要在家最少住上一年呢,總不能天天都閒著玩吧?”子軒笑著勸母親。

  那邊興家也勸,“對,應該干點活。以後的事咱們也不用去想,要是皇帝不用你了,那咱們就在家種參,種地,一樣過咱們的自在日子。”興家以為,是皇帝不許子軒回去了。

  “爹,皇上不會一直讓子軒閒著的。我們就是覺得這幾年太累了,也沒有好好的陪陪你們,所以才想著在家的。等明年出了孝期,弄不好皇上就下旨讓子軒回去了。”靜涵趕緊跟興家解釋清楚,別再弄出什麼閒話來可就不好了。

  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的吃了飯,然後各自休息去了。

  第二天,子軒果然跟著興家去了山上,而靜涵則是在家,領著家裡人,一起刷棒槌做貨。錢氏還有春糙她們,都是沒見過棒槌的,這下子,看著一個個白白胖胖像小娃娃似的棒槌,都稀罕的不得了。

  尤其是錢氏,她只見過藥鋪里已經幹了的棒槌,還從來就沒見過這新鮮的呢。

  將近兩千斤的棒槌,一兩天的自然是弄不完。靜涵就讓人把麻袋放到了倉房的陰涼處,這樣,棒槌就不會爛掉了。也多虧家裡人多,大家一起動手,三天的功夫,就把棒槌全都刷出來了。

  依舊還是做紅貨,院子裡弄了兩個大的蒸籠,用來蒸棒槌。

  清遠和清遙去年就見過一次了,所以倒是沒覺得太稀奇,相比這個來說,他們更想上山去看看的。可是這個時候麼,山上也是忙得很,又哪裡敢讓他們去啊?

  家裡人都忙著,清荷就幫忙看著清寧。清寧這個小丫頭才十個月多點兒,剛剛能扶著東西站著。清荷不是背著她,就是抱著她,反正是一時也不離開清寧的身邊上。姐妹兩個倒是感情很好,清寧一看見清荷,就會笑得很開心,然後讓清荷抱著。

  有清荷這樣一個細心的姐姐,靜涵倒是省心了不少。大家一起動手,蒸棒槌的,往叉子上晾棒槌的,忙了個熱火朝天。

  子軒多少年沒幹過參地里的活了,尤其是這刨土,更是累人的活,每天回家來,都是腰酸背疼的。何氏看了,就心疼的不行,非得說不讓子軒上山了。子軒就笑,“娘,你瞧你,我不過就是冷不丁幹活,沒適應過來罷了,再有幾天,也就好了。”

  等到晚上睡覺的時候,靜涵扯著子軒的手,看見他手上磨起了水泡。“一看就是養尊處優慣了的,手都磨起泡了。要不,你就別去山上了。省的咱娘看見了更得心疼。”靜涵也心疼自己的丈夫的。

  “沒事,那咱爹他們,不都是一年到頭的幹活麼?再有幾天,就會好的。”子軒倒是不在意,這樣的日子,他過得很踏實。“娘子,明年,要不然咱們就不回廄了吧?我想帶你出去走走,四處看看。你嫁給我都六七年了,一直也沒機會出去走走看看的,總是在為我操心忙碌著。”子軒伸手摟著靜涵,親了親靜涵的臉頰。

  靜涵靠在子軒的胸前,笑了,“你想的倒是不錯呢,就是不知道,皇帝肯不肯讓你如意。”

  “這有什麼?朝堂之上,風雲變幻的,我既是不在,慢慢地皇帝也就會忘了我這個人的。朝中有才學的人多得是,一輩新人換舊人,哪裡還有我的地方?咱們正好可以樂得逍遙自在。”子軒一直都覺得虧欠靜涵,所以這一次才會上奏朝廷,在家守孝一年。其實也就是想好好的陪陪家人而已。

  “那好,要是皇帝還能想得起你,到時候我就給皇帝寫封信,就說你要陪我去各處走走看看。咱們就當做是幫著皇帝微服私訪了。”靜涵的鬼主意多,一下子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嗯,這個主意好,到時候就這麼說。”子軒點點頭,覺得這樣說不錯。“時候不早了,咱們還是睡覺吧。”

  守孝期間,夫妻不得同房的。正好子軒幹活也累得夠嗆,根本就沒那個心思,兩個人就這麼相擁而眠,一覺到天亮。

  農家最是無閒時,棒槌起回來了,還有地里的莊稼沒收呢。林家原本的底子就厚,老爺子當年十分能幹,再加上只有兩個兒子,花銷什麼的少很多,所以就攢下了不少的土地。後來興家成親以後,自己又攢下了一些,所以如今林家還有一百多畝地要往回收呢。靜涵心心念念的,就是這秋收。何氏心疼靜涵,不讓她跟著下地,只說讓靜涵在家看孩子,然後領著人扒玉米就行了。於是靜涵就讓清荷和錢氏幫著照看清寧,自己帶著幾個丫頭,在外面的空地上扒玉米。

  ☆、第三百零三章大結局

  參地里的活,也就差砸柱腳和做棚了。這些活,興家就不用子軒再上山跟著幹了。這時往回,也就能閒著了,子軒帶著靜涵和孩子,就回了鎮上許家。

  九月初八,銘宇帶著家人回來了,同行的,還有文昌。老爺子和老太太他們都很納悶兒,不知道這是咋回事。後來銘宇才說,他已經請求皇帝,將他派到東北來鎮守。銘宇就決定,要把王府,建在喜州。正好那裡是邊關重地,守在那邊,還可以看住了朝廷新奪過來的那些土地。

  朝廷和北元的談判早就完事了,這一次,皇帝真的採用了靜涵的法子。那些俘虜,竟然一個也沒給北元送回去,全都留在了大齊。然後這次就派給了銘宇十萬人,讓他好好的看管這些人,順道讓他們在東北這邊,幫助開墾荒地,以填補北方人口的不足。

  那個齊格王子,皇帝留他在廄里住下了,還給他了一個侯爵的爵位,不過也只是個名頭罷了。皇帝賜下了宅子還有美人,將齊格就這麼留在了廄,以後即便是齊格還有機會回到北元,也永遠沒有可能再做什麼可汗了。

  銘宇鎮守北疆,可是這喜州的知州卻是不能空著的。正好文昌也跟皇帝奏請,要離京任職,於是皇帝就讓文昌和銘宇一同來到東北,也是讓他們互相照顧之意。銘宇畢竟是皇帝的親弟弟,兩兄弟的感情也是一直都不錯,既然銘宇能夠為皇帝考慮,皇帝自然是要多照顧一下親弟弟的。

  文昌接任喜州的知州,這對於靜涵來說,倒是一個不錯的消息。要是換了別人,靜涵的那些產業,弄不好早晚都會被人給侵占了。如今有了銘宇和文昌兩個,靜涵可就是高枕無憂了呢。

  銘宇他們這是特意拐了個彎,回家來看看親人,所以在家也沒能呆上兩天,又急乎乎的走了。臨走的時候倒是說了,過年時一定回來團聚。

  歲月匆匆,時光易逝。一轉眼,已是四年之後。

  子軒在這四年裡,兌現了自己的諾言,帶著靜涵,走遍了大江南北,也去了沿海各地。

  當初他們一年的孝期剛過,皇帝就下旨,讓子軒回京任職。於是靜涵就寫了信給皇帝,說了要到處去看看,遊歷一番,想讓子軒陪著。結果皇帝一聽說這個,立即下旨,封了子軒一個巡察使的官。讓他代天巡狩,考察各地民俗風情,還有吏治風氣等等。

  同旨意一起來的,竟然還有一個小男孩,是皇帝的長子,尚未封太子呢。皇長子十一歲,是一個十分聰明的男孩子,長相上,倒是和銘宇那時挺像的。

  靜涵一看這個名叫李皓宸的小男孩,就想起了當初銘宇來許家的情形。這個李銘瑞,拿他們當保姆了麼?靜涵也明白,皇帝的意思,是想著好好地鍛鍊一下皇長子。省的長在深宮之中,半點民間疾苦都不懂。可是這是皇子啊,弄不好,以後就是太子,或者還是皇帝呢。就這麼交給自己,靜涵覺得壓力山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