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顏一臉的生無可戀,聽了陸氏的話,沒精打彩的點了點頭。關於這點都不用她娘說,以她如今邋遢的樣子,也不好意思見丈夫啊。

  陸氏見女兒整個人都蔫兒了,也有點不忍心,衝著奶娘招了招手,以眼神示意她把小皇孫抱給蘇顏。

  經過一個月變得白白胖胖如同只糰子的皇長孫,一出現在蘇顏眼前,就讓她全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兒子身上,“阿著,快讓阿娘抱抱。”蘇顏笑眯眯的接過兒子,愛憐的在他白嫩嫩的小臉上親了又親。

  陸氏及時戳了女兒一下,低聲訓她:“都跟你說了,總親孩子的臉,將來容易流口水。”

  蘇顏可憐兮兮的仰頭看向母親:“我一時忘了。”兒子太可愛了,每次看到她都母性大發,除了親近兒子,別的都不想。

  陸氏長嘆了口氣,“我要是回家了,誰還能管住你。”

  “阿娘,我自己管自己。”蘇顏立刻打保證。

  陸氏盯盯的看了女兒好一會兒,嘆著氣的搖了搖頭,轉身往外走:“我還是跟殿下說一聲,讓他看著你些。”

  蘇顏半張著小嘴,眼裡滿是不可置信,她娘居然不相信她了。

  被岳母大人賦予重任的太子,乖巧的點頭,“阿娘您放心,我一定看好顏顏。”其時太子殿下心裡嫉妒得要死,卿卿這個月都沒有親過他,怎麼可以親那個混小子!

  皇長孫的滿月宴盛大而隆重,皇帝在宴上給才滿月的小孫孫賜了琛字為名。本來到了阿著這一輩,該是宏字輩,取名該是秦宏琛。就如同小娃娃的親爹太子是彥字輩,太子便名彥昊字重華。可皇帝為了體現皇長孫的特殊性,愣是把宏字給扔了,只取單字琛為名。文武百官很是體諒皇帝盼了N年才盼來的皇長孫,又是太子的嫡長子,真正的嫡長孫,也就對老皇帝的任性眨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會兒的文武百官們絕想不到,一時的體諒,會換來好幾個特殊的存在。

  前殿因為皇帝的出席而熱鬧非凡,後殿女眷這裡,因為太子妃還在做月子,老皇帝又認為其餘宮妃沒有資格出席滿月宴,使得宴會的缺少女主人,不免有點喜慶有餘熱鬧不足。

  做為太子的嫡親姐姐,湖陽、舞陽、長樂三位公主縱使與弟弟有點小摩擦,還是很替太子高興。有了皇長孫在,太子的地位更為穩妥。心中高興,自然舉杯頻頻,蘇容面帶笑容的與長樂公主碰了杯,滿飲了杯中酒,聽著她不停的誇讚皇長孫有多麼可愛、多麼懂事、多麼聰慧……心裡卻很是不以為然,不過是才滿月的奶娃娃,哪裡看得出懂事、聰慧來。

  長樂公主以袖掩唇,輕笑道:“哎喲,我到忘記問了,六弟家二娘快要滿百日了吧,到時可要告訴我。”

  蘇容笑意微微一凝,便若無其事的回道:“肯定不會忘了三姐。”她這會兒還有些無法相信,她怎麼會生個女兒出來呢。若不是整個吳王府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並且接生媽媽都是她親自選的,蘇容都以為她的兒子是被府里那個喪心病狂的小妾給換了。

  她這會隱隱約約有所了悟,皇長孫的出生,不只是令蘇顏的太子妃位更加穩固,也令太子的位置更加穩妥,甚至讓太子與皇帝的父子關係也親密了許多。只怕,廢太子一事要煙消雲散了。

  與蘇容有相同心事的是周王側妃王書筠,做為側妃,她沒資格來東宮參加滿月宴。就算有資格,此刻她也沒有心情來參加。她所知道的歷史發生了嚴重的偏差,本來歷史上的皇長孫是由周王的長子,雖是側妃所出,卻也備受皇帝喜愛。周王在太子被廢之後,能夠讓皇帝選中,順利登基,與這個兒子有很大關係。

  王書筠本來是打著自己生下皇長孫的主意,可誰知事情並不按她的想法來進行。生下長女後,她再未有孕不說,歷史上皇長孫的親娘蕭氏也入了府,並在不久之後,被周王收房,成了寵妾。

  王書筠拿蕭氏當自己的頭號敵人,暗暗找機會挑撥周王妃和其餘妾室去對付蕭氏。令她挫敗的是,周王妃這女人不知道怎麼想的。對於給周王添小老婆積極的很,弄得周王府後宅花團錦簇,是所有王爺中小老婆最多的。周王妃不只熱衷於給丈夫找小老婆,還對這些小老婆們極為親切和藹,常與她們姐妹相稱。甚至還會在周王去找她的時候,主動推丈夫去關照受到冷落的小妾。王書筠每每都在心裡暗罵,蠢得要死的女人。

  不過,周王妻妾雖多,子嗣上卻有些艱難。除了王書筠給他生的孩子之外,便只有另外一個妾室也產下了一個女兒。除此之外,歷史上給他生下最多孩子的蕭貴妃,卻半個蛋都沒孵出來,這點讓王書筠很是安慰。

  不過這種安慰在得知太子妃平安產下皇長孫後就化作了滿腔的不安,為什麼皇長孫會被太子妃生下來?歷史上的蘇顏不是沒有孩子麼?歷史上的太子也沒有嫡子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她嫁給周王而產生的偏差麼?王書筠腦子裡全是問號,以至於令她孕期反應有些嚴重,再也隱瞞不下去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書筠懷孕未滿三月便被迫爆出,面對著周王很是驚喜的目光,她卻十分不安。身於周王府後宅,沒有誰比她更清楚這宅中無形的刀光劍影。她原想著等三個月後坐穩了胎,再選一良辰吉日暴出來,可能得到來自於周王的驚喜會雙倍疊加。可這回,因早孕反應而使計劃更改不算,還加大了她的人身安全,王側妃覺得十分的不合算。

  更讓王書筠鬱悶的是,在她爆出有孕的第二天,一向身體強健的蕭氏病了,被太醫一請脈,順順噹噹的診出了三個月的身孕,這下連上之前便有孕的兩個妾室,整個周王府有四個孕婦了,周王摸著下巴心道,四個小老婆有孕,怎麼著也該有個是兒子的吧。帶著這種美好的心愿,周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

  說起來,自從太子妃誕下皇長孫後,有關於皇室第三代的好消息就不斷傳前宮中。先是安王妃在生下女兒的幾年後,終於再次有孕,令安王高興的忘乎所以,安王府為此事一連慶祝的三天。再來就是吳王府,也有兩個妾氏有孕,然後就是周王府的四人和趙王府的三人。

  老皇帝接到消息後笑眯了眼睛,心極極好的跟賈喜顯擺:“看來護國寺的送子觀音真的很靈驗,過兩日咱們得去還願。”

  賈喜看皇帝心情好,也跟著湊趣,“老奴聽說供奉在崇仁坊西邊城隍廟裡的送子娘娘也很靈驗的,好多人都去上香請願。尤其是哪兒的簽真靈,聽說只要是抽到吉簽的都生了男娃兒。”

  “真的?”老皇帝略感興趣的問道。雖說現在有了小孫孫,皇家第三代有接班人了,但是不妨礙皇帝有更多孫子的想法。

  事實證明在八卦和迷信傳說方面,中老年男性與中老年婦女一般,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賈總管顯然很了解皇帝,早就準備了許多這方面的各種傳聞,此刻繪聲繪色的一一講出,讓老皇帝聽得龍心大悅,偶爾聽到入神處,還會猛拍大腿,連連追問:“真有這種事?真有?”

  陰著臉的太子殿下站在門口半天了,可熱衷於八卦和迷信傳說中的中老年男子,壓根就沒注意兒子的到來。

  做為一個被心愛的妻子拒絕見面的男人,太子已經陰了好幾天的臉。今天才拼著惹老婆生氣的後果,義無反顧的衝進偏殿的太子,三言兩語就之後,就被蘇顏趕來找他爹謝恩。

  太子殿下心情不好,就想讓別人也鬱悶一下。他站在門口細心聽了半天,才在老皇帝又一次吹吁自己英明的決定,才使得愛子一舉得兒,其餘的兒子好事頻傳時,慢悠悠的開口:“具兒臣所知,四哥府上,好像還沒什麼動靜。”

  老皇帝:……那個混蛋在提醒朕這個悲傷的事實!他怒視著輕倚著門口而立的太子,“混小子,你得了個兒子,還得謝朕呢!”

  太子很是鬱悶的道:“我真是得謝謝您。”明明他就想先生個乖乖巧巧的小女兒的,誰用他爹多管閒事。

  太子那付口不對心的樣子,成功的讓老皇帝氣紅了臉,猛得從椅子個竄起來,一指門口,中氣十足的吼道:“不孝子你滾,不把小孫孫給朕抱來,別想朕會原諒你!”

  看到他爹這麼有活力的樣子,他就放心了。太子施施然的給皇帝行了個禮,溫雅從容的道:“呵呵,那兒臣先回東宮反省去了。”

  “你給朕站……住……”老皇帝伸著爾康手,眼睜睜的看著兒子高(幸)貴(高)優(采)雅(烈)的背影漸漸遠去,只留下殿中的回音陪著自己。

  老皇帝暴跳如雷,“那是朕的皇太孫,未來的皇太子,為什麼朕不能抱到身邊養著!”隨口而出的三個字,皇帝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卻被殿中伺候的宮女、太監們聽了個正著。這個消息太過驚人,宮人們面上沒有多過表情,卻在皇帝和賈喜未看到時,彼此之間悄悄傳遞著表情。

  “什麼?父皇要封那個才出生一個多月的小崽子兒當皇太孫!”周王猛得站起,眼睛瞪得大大的,狠狠的直視來報消息的人。

  周王府的長史把頭又往下埋了埋,低低的回道:“是,這是聖人身邊人傳出的話,決不會錯。”

  “媽的!”周王情不自禁的暴了粗口,起身如困獸般在屋中轉圈。他最近才因為府中喜事連連而好些的心情,這回全都扔到九宵雲外,只餘下嫉恨和不甘。“去請何、王兩位先生過來!”

  有感於自己在朝中的親信太少,自從將蕭十一收房後,周王就盡力給蕭子肅找了個地方,把他派出去了。蕭子肅臨行前,給周王推薦了兩個幕僚,一個姓何,一個姓王,這一年來,給周王出了不少有用的主意。

  守在外間的小太監應了一聲自去找人,沒等多一會兒,兩位不過三十四、五的中年文士進了書房,兩人恭敬的給周王見禮:“見過王爺。”

  周王這會兒已經平復好了心情,溫和的道:“兩位先生請坐。”因為今日得到的這個消息太過揪心,周王也沒繞圈子,直接就把事情甩了出來:“本王聽說,父皇想立太子的長子為皇太孫,兩位先生以為如何?若父皇真有此等想法,本王該如何作?”

  生得略單薄文弱些的何先生,說起話來卻一針見血:“聖人若真想立皇太孫,王爺不高興也沒辦法。以卑職的想法,您目前最重要的事便是聖人面前表現自己,給聖人留下個能力出眾的印象。其次,就是多生幾個兒子。”話到這裡,何先生還特意看了眼周王,見他面色如常,才接著道:“太子獨寵太子妃,冷落其餘妾室,這可是件好事。”

  王先生截口笑道:“不知道聖人知道此事會有何想法?”

  聖人沒想法,對於太子獨寵蘇顏一人,做為一個愛護兒子的好父親,老皇帝早就知道了。因此,當周王在父子幾人閒時遊園時,不經意間提起這個話題,還沒等太子瞪眼,老皇帝就笑呵呵的擺了擺手,輕鬆愉悅的笑道:“這又不是什麼大事,夫妻和睦這是好事。再說,七娘給朕生下了小孫孫,這就是咱們老秦家的大功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