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歐陽平宣讀完遺詔,殿中一片靜默。過了好一會兒,歐陽鏗才輕聲說:“金嬤嬤願意追隨你於地下,讓你不至於孤單。你準備準備,這就上路吧。”

  太后看著他,沉聲問道:“皇帝,這份所謂的先帝遺詔是哪裡來的?當年為什麼不拿出來?難道皇帝不該徹查?這遺詔只怕是偽造的吧?”

  歐陽鏗平靜的說:“遺詔里附有父皇留給兒子的暗記。兒子年幼之時,深得父皇疼愛,曾多次玩過民間的捉迷藏遊戲。你當年派了諸多人監視中毒後即將身亡的父皇,可父皇仍然伺機將事情始末寫在信中,埋於當年兒子與父皇約定的藏身之處。兒子已將此信取出,知曉了當年父皇猝然駕崩的來龍去脈。於公,你犯下弒君大罪;於私,你讓朕成為孤兒,甚至未及與父皇見上最後一面,另朕抱憾終身,父皇含恨九泉。這一切多源於你的私慾,是在罪不容誅。父皇的遺詔並未過分,兒子必得遵從。不過,身為人子,朕會安排人為你掃墓,四時祭祀,香火不斷,你就放心上路吧。”

  話說到這地步,太后便知大勢已去。她眼中露出幾分怨毒,輕輕冷笑一聲:“早知如此,當年哀家就應該扶拓兒登記,垂簾聽政,送你去陪你那負心薄倖的父王。”

  聽她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歐陽平頓時怒容滿面:“先帝算無遺策,若是你敢陰謀顛覆江山社稷,立時便有大軍進宮,擒殺jian佞,保皇上登基。”

  太后一呆,似是沒想到她當年防的那麼嚴密,卻仍未能阻止先皇布局。她默然無語,回想著當日的限額局勢,自己不過是對早年的少女情懷略有感觸,對柳城的態度與別人不同,就被皇帝猜忌,想要藉故廢后。她若當時不當機立斷,毒殺先帝,保兒子登基,只怕早已成為一坯黃土,只是沒想到,她再怎麼算計,卻仍然百密一疏,終於還是讓皇帝占得先機,死了那麼多年,卻仍然沒有放過自己。

  歐陽鏗看著她,沉聲道:“若是兒子登基之後你能夠真正收斂,不做血洗蔡家滿門,復又殺人滅口那樣的事,這道遺詔只怕永遠不會出現,你將仍然是天下萬民之母,百年之後受子孫後代瞻仰供奉,永垂青史。”

  太后陰鬱的目光緩緩掃過歐陽鏗,歐陽平,最後落到了蔡霖的身上。她滿臉陰森,聲音尖利:“姓蔡的,你在自己身子裡飼養蠱王,還給皇帝下蠱了吧?你現在可算是報了仇了,等你死了之後,你家列祖列宗都會感激你用這種無恥齷齪的方式為他們升了冤。”

  蔡霖並未惱怒,淡淡的道:“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你以前就曾經說過,我死後進不了祖墳,其實我從來就沒打算死後歸葬蔡家祖塋,牌位也不會放進蔡家宗祠。你做孤魂,我做野鬼,那也沒什麼。”

  “別胡說。”歐陽鏗有些惱怒的回頭看了他一眼,“你是至孝之人,百善孝為先,你家祖先都會為你感到驕傲。”

  太后怒道:“皇帝,他養蠱,這是祖宗家法決不允許的,似他這種妖巫必須燒死,方能保得皇家安全,子孫昌盛。”

  自從知道她毒死父皇,逼反兄弟,血洗蔡家,歐陽鏗對她所說的每個字都本能的反感、排斥。他沒有理會她的話,冷冷地下旨:“劉福,此後庶人王氏歸天。慈寧宮中諸人若有追隨者,可葬於王氏墓側,其餘人等全部解往皇莊,充當雜役,永不得返京。”

  那些宮人全部都跪下,磕頭謝恩。歐陽鏗沒有殺他們滅口,的確是天大的恩典。他不想親眼看見母親死在面前,便轉身離去,只留下歐陽平監刑。

  他心中悲涼,沒有叫蔡霖,便徑直離開了慈寧宮。蔡霖大仇得報,心情卻很沉重。他不想在這裡觀刑,便轉身出宮,疾步追上歐陽鏗,陪著他在寒風中向乾安宮走去。

  第73章

  歐陽平在早朝突然發難,參倒柳誠。皇帝雷霆震怒,派兵查抄柳王兩家,接著到後宮宣讀先帝遺詔,廢殺太后。這一切猶如迅雷閃電,讓所有人都目不暇接,反應不過來。

  皇帝一出慈寧宮,劉福便手忙腳亂地執行聖旨,趕緊叫郎中令派心腹侍衛快馬出宮,買了一套民間百姓的衣飾來,請太后卸下鳳釵錦衣,換上布衣荊釵。這位剛過六十大壽的婦人仍然很鎮定,侍候她更衣的宮女嬤嬤卻都泣不成聲。

  等到太后換好衣飾,劉福讓小太監捧著鴆酒送到她面前。太后優雅地拿起酒杯,抬眼看向劉福,淡淡地笑道:“大總管,哀家……不,庶人王氏這便去了,既然不入皇陵,不進太廟,自是沒有機會見到先帝,勞煩你轉告皇上,請他祭祖時稟告先帝,我王氏生時便不想與他共衾,死後也不願與他同穴,先帝恨我,我又何嘗不恨他?如今可以不與他葬在一處,哀家很高興。”

  這般大逆不道之言,劉福聽得膽戰心驚,根本不敢答應,只躬身道:“恭送王氏歸天。”

  太后再不猶豫,將杯中鴆酒一飲而盡,片刻之後便吐血而亡。庶人自然不能使用早就為太后準備下的上好棺木,劉福讓宮中侍衛出去買衣飾時順便買來一口薄棺,悄悄從側門運進宮來,這時指揮宮中女官將太后的遺體入殮。棺木中除了一個枕頭與一床錦被外,再沒有任何隨葬物品。

  按照先帝旨意,太后貶為庶人,而且必須葬在野地,把一向八面玲瓏的劉福逼得夠戧。本來這事並不難,以前歷代被貶後賜死的嬪妃要麼交予其娘家處理後事,要麼就是拉到郊外的亂葬崗掩埋,可現在這個太后是皇帝親娘,如果後事沒辦好,惹得皇上不快,只怕自己的腦袋很快就保不住了。

  劉福左右為難,還得保密,不能找別人商量。他一直待在慈寧宮,乾安宮這邊便由晏九照料。其他大太監雖然不知道後宮出了什麼事,但今天在朝堂上發生的大事卻都有所耳聞,這時見皇帝情緒非常不好,便都不敢吭聲,戰戰兢兢地侍候著他更衣、用膳、歇息。

  歐陽鏗很沉默,既沒問蔡霖有關“蠱王”的事,也沒有像往常那樣關心他吃飯服藥等事。蔡霖很冷靜,陪著他用完晚膳,洗漱畢,再喝下一杯安神湯,便上床躺下。

  睡到半夜,一向畏寒的蔡霖竟然被熱得滿身是汗。他驟然驚醒,很快便意識到身邊的人很不妥,全身滾燙,猶如火爐。他連忙起身叫人,“快來人,皇上病了,去傳太醫。”

  乾安宮的大太監和女官都是冷靜沉著之人,很快起床趕來,井然有序地安排下去,宣太醫從速趕來,又拿了幾個暖爐到寢殿,服侍蔡霖下床穿好大衣裳,用溫水擰了手中為皇帝敷在額上。宮裡總會有滾水,隨時準備侍候皇帝要湯要水,可現在沒人敢給皇上吃喝什麼,都得等到太醫來診了脈才行。

  蔡霖坐在床邊,默默地看著燒得人事不知的皇帝。過了好一會兒,他將手伸進錦被裡,摸索著搭上歐陽鏗的腕脈。歐陽鏗呼吸急促,脈搏跳得很快,突突突的,仿佛要破開肌膚蹦出來。蔡霖的手很涼,歐陽鏗在高熱中本能地握住他的手,似乎潛意識裡感覺舒服了些,緊皺的眉頭也鬆開了一點。

  幾個醫術最精湛的老太醫在寒風裡被強壯的侍衛背著飛跑到乾安宮,沒來得及喘口氣便奔到床前為皇上把脈。

  蔡霖怕打擾他們,立刻起身退到一邊。晏九遞給他一碗參湯,他接過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喝下去。沒有人說話,大家都到屏息靜氣地看著那幾個老太醫,等著他們診斷的結果。

  那幾個太醫在宮中多年,其實很少給皇帝診病,因為他不但勤政,而且幾乎每日都會拿半個時辰出來與侍衛們練武,以強身健體,所以他的身子一向很好,很少看病。今夜,皇上突然高燒至昏迷不醒,讓所有人都擔憂不已。

  幾個太醫輪流把脈,又討論了一刻鐘的時間,這才對蔡霖說:“皇上心火鬱結,以致突發高熱,看似兇險,實則沒有大礙,只需要服幾劑藥,發散出來就好。只是,皇上的心結必須打開,否則,病情極易反覆,有可能釀成大患。”

  蔡霖點了點頭,“你們去寫方子吧,辛苦各位了。”

  幾位老太醫圍到桌邊,斟酌著寫了藥方,交給小太監急奔到尚醫監去抓藥,然後回宮來熬製。

  蔡霖坐到床邊,伸手覆蓋到皇帝的額頭,一股涼意將他的高熱降下來不少。歐陽鏗從昏睡中漸漸甦醒,睜開眼晴,卻只覺得一片模糊,什麼也看不清楚。他知道自己病了,心裡悶得厲害,聲音微弱地叫道:“文暄。”

  守在旁邊的劉福、晏九等幾個大太監見皇帝醒了,都很高興,連忙圍過去,卻不敢吭聲。蔡霖輕聲說:“我在這裡。”

  歐陽鏗感覺到身邊有很多人,便沉聲命令道:“讓他們都出去。”

  蔡霖轉頭看了看劉福,沒有吭聲。劉福馬上做手勢,招呼所有人出去,守在外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