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章 一步之遙(三)
影衛想收手退步已然來不及了,帘子從裡頭被人挑開,自有兩個手持弓弩的郎君虎視眈眈地望著他。屋子裡瞬間有了光,一個三十來歲的持劍漢子慢條斯理地踱出來躬身行禮,「主人請二位裡頭敘話。」
先禮後兵向來都沒有什麼好事,長孫姒眨巴著眼睛對著那郎君笑了笑,偏頭同南錚咬耳朵,「咱們跑,還來得及麼?」
他微微搖了搖頭,低聲道:「屋頂上十來個弓弩手,若我所料不差的話,地坑裡約莫也都是相似的人。」
真是出逃無望吶,她哽了哽,苦著一張臉問道:「你什麼時候發現的?」
「方才!」
「……」
持劍的郎君見他們久無動靜,反倒笑語風聲,擺明了不將他的話聽進耳中,面色不由得有些沉鬱,「南統領,貴屬甚是魯莽,若不是……」
「阿端——」
裡頭一聲沉穩的低斥,轉而有輕微的腳步聲響起,那郎君聞聲退了一步讓了一位灰白道服的老者出來。老者五十來歲,發須烏黑,面目白淨肅正,身量頗高,臨門一站,背脊耿直,不驚不躁,倒真有橫貫沙場的砥柱之度。
他看著長孫姒微微眯起的眼睛,似乎是在琢磨他的身份,郎朗一笑,「論輩分你該稱呼我一句『渝王叔』,若是輪禮數我應行三跪九叩的君臣之禮。既然你我私下見面,自當省去這些麻煩。」
這便是渝王嗎?
她抱肩掃了幾眼,和她料想之人有些不似。按照渝王的心性,顛倒社稷圖謀不軌的事情都做了這些年,難為還保持著根骨清正。莫不是日日求仙訪道,只是為了學些掩人耳目的表面功夫吧?
長孫姒攤了攤手,故意試探道:「老丈,你這話說的好生有趣。你說你是聞名遐邇的渝王,卻要對我行三跪九叩之禮。雖說我一介女流,但我也明了,這是侍君之道,誰人不知如今聖人年不過九,老丈你這是作何道理?」
三言兩語徹底撩起站在渝王身後侍衛阿端的怒意,提了劍欲要伸張正義,被渝王抬手止住。他不急不惱,滿面笑意,像是瞧著頑劣的孩子,「京城裡都流傳著殿下機智無雙,看來確實不假。」他側身讓了一步,「裡面請吧!」
話音剛落,南錚口中十來個弓弩手就現了身,伏在屋脊之上順帶散一散箭弩的戾氣。長孫姒挑了挑眉對上渝王慈祥又和藹的眼神,負著手溜達上台階,「渝王叔真是太客氣了!京城裡的傳言大概沒幾句聽得,渝王叔還是不要被騙了!」
她側身時卻見著一道寒芒,那個叫阿端的侍衛劍死死地被封在劍鞘里,頸下就多了一道血口,倒地時雙眼圓睜,手指還抽搐了兩下。
南錚收回了劍,慢條斯理用巾子拭乾淨,對渝王頷首道:「如此以下犯上之徒,殿下往後還是莫要用了,平白給人添口舌!」
渝王立在門前意味深長地看著他,長孫姒卻扯了南錚的手坐在一方軟榻上,掀起裙裾舉到他面前,指著三兩點血跡怪罪道:「阿錚,你把我的袍子弄髒了!」
南錚笑著拍了拍她的手,安撫之意甚濃。
劍拔弩張的事態平添了女兒家的旖旎,渝王聞聲卻笑了,揮手叫圍攏來的六個侍衛退下,撩袍坐到他們對面,「傳言是不可盡信,不過也有傳言說你們感情甚篤,往日我不在府中,今日親眼得見,方才知道是真的!」
「王叔去哪裡了,」她笑眯眯地看著他悠閒地斟茶,「聽聞過了年就不在府中?」
「去了山南道,關於起事的各項事宜需要確認。」渝王崔荀把白釉剔花的茶盅擱到她面前,「我記得你往日格外喜歡白瓷,世宗二十年專程從大邑瓷窯招了工匠入宮,那些人還是我推薦的。」
大概這人是有史以來最不把起事叛亂當回事的人,而且還是由他一手策劃,這份胸襟當真無與倫比。長孫姒捧了茶盅笑道:「勞煩王叔還記得,少不更事,興師動眾著實驕奢了些。如此看來,王叔對起事之事,胸有成竹?」
「萬事皆沒有萬無一失,」他兩指夾了茶盅湊到鼻下嗅了嗅,笑了笑,「不過我會全力以赴,阿姒你不也是?」
茶湯盈盈,血腥的硝煙在馥郁的茶香里氤氳,她笑意漸深,往南錚身邊偎了偎,歪著頭似乎在撒嬌,「阿錚,王叔說我們得全力以赴了,怎麼辦呢?」
他覆上她的手,垂下眼睛,「既然殿下好意,那恭敬不如從命了。」
崔荀擺了擺手,慈愛地笑道:「一家人哪裡需要如此客氣?我第一回見你,你坐在世宗的懷裡玩一隻白瓷小鹿,如今十來年了,長成了個漂亮娘子,與你阿娘穆太皇太妃一般無二!」
長孫姒連連搖頭,「王叔切莫這麼說,你把她尊到阿婆輩分,她定是會不高興的!」
「也對,」崔荀飲了一口茶笑道:「女郎都不喜歡被人說老,況且又如你阿娘那般心性!」
她不動聲色地看了他一眼,「王叔竟然這麼了解阿娘?」
崔荀說不是,「受你舅父之邀,我曾在李家小住月余,見過你阿娘幾面。她生性疏闊,光風霽月,印象頗深!」
「原來王叔也去過李家,」她斂了笑意,「只是應和二十二年舅父出海歸船翻覆,屍骨無存。若是他尚在世,定會邀請王叔再去!」
「是啊,故人已已,再提起徒增傷感。」崔荀摩挲了杯壁勉強笑了笑,「所以,如今能見到你,格外的親近。」
「是嗎?」
長孫姒捧著腮看著他續茶,「王叔是看到我的臉覺得親近,還是對我手裡那半塊虎符後,大晉二十五萬天策將士親近?」
他似乎對她的挑釁無動於衷,「阿姒,這話你說的便不妥了。我與你親近是真,為的是朋友之義,我與二十五萬天策軍親近也是真,為的是社稷之義,這二者並無衝突。自古以來,上位者為賢,若無賢,能者居之,阿姒你是個開明的女郎,這一點你不會不贊同吧?」
「我贊同,」她眨了眨眼睛,「不過我只是提醒王叔一句,你與我阿爺有宿怨,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太上皇素來勤勉仁德,哪裡不賢,何處無能?聖人年少,聽政仍在修行之中,評論德賢為時尚早,所以王叔你又何必把私憤托大到江山社稷?」
崔荀不贊同,笑她健忘,「聖人御極不久便聯合朝臣欲置你於死地,」他抬眼瞧了瞧南錚,「若非南統領及時施以援手,你又如何能與我在此一敘?可見長孫家的郎君生性涼薄,在外臣閒言挑唆之下,就能以鴆毒毒殺血肉至親的姑母,若是再耽擱些時日必然比他阿翁有過之無不及!」
長孫姒點了點頭,「提起這件事,我反倒要多謝王叔。那件事前後,我一直在想是何人唆使致仕的左僕射狄如靖重返朝堂,即便是您留在京中的門下徐侍中也說服不得。如今看來他能進京完全是你授意,一方面用他的執拗陷我禍國的罪名,另一方面毒殺於我,事成能除掉我,事敗能除掉狄如靖這個耿直的老臣,而且能讓我和聖人徒生嫌隙,一舉三得,王叔你久勝疆場便得來這些弄臣之術麼?」
他似乎很不喜歡這樣的比喻,微皺了眉頭像是看著一個不更事的孩子,倏然又笑開,「你竟然知道徐延圭是聽命於我?」
「方才我見著蘇長庚的屍體,還有他寧死都不肯交出來的八仙圖,所以這事不難猜。」
她看著崔荀無動於衷的模樣接著道:「想當年南郭一案主使者八人,你身在渝州難以控制,自然要在他們之中選出一名主事之人,這也就是為何餘下七人非死即傷,而他獨善其身的原因。」
崔荀眉眼俱笑,「你既然知道這層,難道就忽略了和蘇徐二人走得格外親近的一位麼?」他看著南錚,「南統領和他們私交甚厚,連我都聽到幾分流言,阿姒你就偏聽偏信,所以才導致如今這種局面?」
長孫姒扭頭看了看身邊的郎君,真是風平浪靜,「王叔也曉得攻心為上嗎?」
崔荀點了點南錚,「他是你的侍衛,十五年,什麼樣的手腕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可今夜他的舉動輕率魯莽,更談不上有計劃,所以你我才會在這裡秉燭夜談。不然,你應當安穩地度過此夜,明日一早離開王府,我說的不對嗎?」
「對。」
他接著道:「以他的身手,即便這院外沒有親信,若想救你出去不是不可能,可他至今仍舊獨善其身!」
她挑眉笑了笑,「王叔,你想說,他也是你安排在我身邊的人?」
「你不這麼想嗎?」
「原因呢,」她垂下眼睛,手指在膝頭划來划去,「我想不出來他為你所用會比現在的南錚更加有利!」
崔荀點了點頭,「兒女情長,這點我明白,我不強求你一時之間能想清楚。今晚請你來是有另一件事需要你拿個主意——」
他揮揮手,兩個侍衛近前死死地按住了南錚和長孫姒的肩,「你可願寫下降書?免於塗炭,你和他也能白頭偕老。當然,不願也沒有關係——」
接連兩聲利器入肉的悶響,覆在她手背上的手微動,接著她臉頰被燙得生疼,一滴血掉在了衣袖上,滲透了衣料黏上了胳膊。
崔荀笑笑,「南錚身上的傷還未痊癒吧,我雖不至於叫他死,但是這些人手底下沒個輕重,這可怪不得我了!」
先禮後兵向來都沒有什麼好事,長孫姒眨巴著眼睛對著那郎君笑了笑,偏頭同南錚咬耳朵,「咱們跑,還來得及麼?」
他微微搖了搖頭,低聲道:「屋頂上十來個弓弩手,若我所料不差的話,地坑裡約莫也都是相似的人。」
真是出逃無望吶,她哽了哽,苦著一張臉問道:「你什麼時候發現的?」
「方才!」
「……」
持劍的郎君見他們久無動靜,反倒笑語風聲,擺明了不將他的話聽進耳中,面色不由得有些沉鬱,「南統領,貴屬甚是魯莽,若不是……」
「阿端——」
裡頭一聲沉穩的低斥,轉而有輕微的腳步聲響起,那郎君聞聲退了一步讓了一位灰白道服的老者出來。老者五十來歲,發須烏黑,面目白淨肅正,身量頗高,臨門一站,背脊耿直,不驚不躁,倒真有橫貫沙場的砥柱之度。
他看著長孫姒微微眯起的眼睛,似乎是在琢磨他的身份,郎朗一笑,「論輩分你該稱呼我一句『渝王叔』,若是輪禮數我應行三跪九叩的君臣之禮。既然你我私下見面,自當省去這些麻煩。」
這便是渝王嗎?
她抱肩掃了幾眼,和她料想之人有些不似。按照渝王的心性,顛倒社稷圖謀不軌的事情都做了這些年,難為還保持著根骨清正。莫不是日日求仙訪道,只是為了學些掩人耳目的表面功夫吧?
長孫姒攤了攤手,故意試探道:「老丈,你這話說的好生有趣。你說你是聞名遐邇的渝王,卻要對我行三跪九叩之禮。雖說我一介女流,但我也明了,這是侍君之道,誰人不知如今聖人年不過九,老丈你這是作何道理?」
三言兩語徹底撩起站在渝王身後侍衛阿端的怒意,提了劍欲要伸張正義,被渝王抬手止住。他不急不惱,滿面笑意,像是瞧著頑劣的孩子,「京城裡都流傳著殿下機智無雙,看來確實不假。」他側身讓了一步,「裡面請吧!」
話音剛落,南錚口中十來個弓弩手就現了身,伏在屋脊之上順帶散一散箭弩的戾氣。長孫姒挑了挑眉對上渝王慈祥又和藹的眼神,負著手溜達上台階,「渝王叔真是太客氣了!京城裡的傳言大概沒幾句聽得,渝王叔還是不要被騙了!」
她側身時卻見著一道寒芒,那個叫阿端的侍衛劍死死地被封在劍鞘里,頸下就多了一道血口,倒地時雙眼圓睜,手指還抽搐了兩下。
南錚收回了劍,慢條斯理用巾子拭乾淨,對渝王頷首道:「如此以下犯上之徒,殿下往後還是莫要用了,平白給人添口舌!」
渝王立在門前意味深長地看著他,長孫姒卻扯了南錚的手坐在一方軟榻上,掀起裙裾舉到他面前,指著三兩點血跡怪罪道:「阿錚,你把我的袍子弄髒了!」
南錚笑著拍了拍她的手,安撫之意甚濃。
劍拔弩張的事態平添了女兒家的旖旎,渝王聞聲卻笑了,揮手叫圍攏來的六個侍衛退下,撩袍坐到他們對面,「傳言是不可盡信,不過也有傳言說你們感情甚篤,往日我不在府中,今日親眼得見,方才知道是真的!」
「王叔去哪裡了,」她笑眯眯地看著他悠閒地斟茶,「聽聞過了年就不在府中?」
「去了山南道,關於起事的各項事宜需要確認。」渝王崔荀把白釉剔花的茶盅擱到她面前,「我記得你往日格外喜歡白瓷,世宗二十年專程從大邑瓷窯招了工匠入宮,那些人還是我推薦的。」
大概這人是有史以來最不把起事叛亂當回事的人,而且還是由他一手策劃,這份胸襟當真無與倫比。長孫姒捧了茶盅笑道:「勞煩王叔還記得,少不更事,興師動眾著實驕奢了些。如此看來,王叔對起事之事,胸有成竹?」
「萬事皆沒有萬無一失,」他兩指夾了茶盅湊到鼻下嗅了嗅,笑了笑,「不過我會全力以赴,阿姒你不也是?」
茶湯盈盈,血腥的硝煙在馥郁的茶香里氤氳,她笑意漸深,往南錚身邊偎了偎,歪著頭似乎在撒嬌,「阿錚,王叔說我們得全力以赴了,怎麼辦呢?」
他覆上她的手,垂下眼睛,「既然殿下好意,那恭敬不如從命了。」
崔荀擺了擺手,慈愛地笑道:「一家人哪裡需要如此客氣?我第一回見你,你坐在世宗的懷裡玩一隻白瓷小鹿,如今十來年了,長成了個漂亮娘子,與你阿娘穆太皇太妃一般無二!」
長孫姒連連搖頭,「王叔切莫這麼說,你把她尊到阿婆輩分,她定是會不高興的!」
「也對,」崔荀飲了一口茶笑道:「女郎都不喜歡被人說老,況且又如你阿娘那般心性!」
她不動聲色地看了他一眼,「王叔竟然這麼了解阿娘?」
崔荀說不是,「受你舅父之邀,我曾在李家小住月余,見過你阿娘幾面。她生性疏闊,光風霽月,印象頗深!」
「原來王叔也去過李家,」她斂了笑意,「只是應和二十二年舅父出海歸船翻覆,屍骨無存。若是他尚在世,定會邀請王叔再去!」
「是啊,故人已已,再提起徒增傷感。」崔荀摩挲了杯壁勉強笑了笑,「所以,如今能見到你,格外的親近。」
「是嗎?」
長孫姒捧著腮看著他續茶,「王叔是看到我的臉覺得親近,還是對我手裡那半塊虎符後,大晉二十五萬天策將士親近?」
他似乎對她的挑釁無動於衷,「阿姒,這話你說的便不妥了。我與你親近是真,為的是朋友之義,我與二十五萬天策軍親近也是真,為的是社稷之義,這二者並無衝突。自古以來,上位者為賢,若無賢,能者居之,阿姒你是個開明的女郎,這一點你不會不贊同吧?」
「我贊同,」她眨了眨眼睛,「不過我只是提醒王叔一句,你與我阿爺有宿怨,便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太上皇素來勤勉仁德,哪裡不賢,何處無能?聖人年少,聽政仍在修行之中,評論德賢為時尚早,所以王叔你又何必把私憤托大到江山社稷?」
崔荀不贊同,笑她健忘,「聖人御極不久便聯合朝臣欲置你於死地,」他抬眼瞧了瞧南錚,「若非南統領及時施以援手,你又如何能與我在此一敘?可見長孫家的郎君生性涼薄,在外臣閒言挑唆之下,就能以鴆毒毒殺血肉至親的姑母,若是再耽擱些時日必然比他阿翁有過之無不及!」
長孫姒點了點頭,「提起這件事,我反倒要多謝王叔。那件事前後,我一直在想是何人唆使致仕的左僕射狄如靖重返朝堂,即便是您留在京中的門下徐侍中也說服不得。如今看來他能進京完全是你授意,一方面用他的執拗陷我禍國的罪名,另一方面毒殺於我,事成能除掉我,事敗能除掉狄如靖這個耿直的老臣,而且能讓我和聖人徒生嫌隙,一舉三得,王叔你久勝疆場便得來這些弄臣之術麼?」
他似乎很不喜歡這樣的比喻,微皺了眉頭像是看著一個不更事的孩子,倏然又笑開,「你竟然知道徐延圭是聽命於我?」
「方才我見著蘇長庚的屍體,還有他寧死都不肯交出來的八仙圖,所以這事不難猜。」
她看著崔荀無動於衷的模樣接著道:「想當年南郭一案主使者八人,你身在渝州難以控制,自然要在他們之中選出一名主事之人,這也就是為何餘下七人非死即傷,而他獨善其身的原因。」
崔荀眉眼俱笑,「你既然知道這層,難道就忽略了和蘇徐二人走得格外親近的一位麼?」他看著南錚,「南統領和他們私交甚厚,連我都聽到幾分流言,阿姒你就偏聽偏信,所以才導致如今這種局面?」
長孫姒扭頭看了看身邊的郎君,真是風平浪靜,「王叔也曉得攻心為上嗎?」
崔荀點了點南錚,「他是你的侍衛,十五年,什麼樣的手腕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可今夜他的舉動輕率魯莽,更談不上有計劃,所以你我才會在這裡秉燭夜談。不然,你應當安穩地度過此夜,明日一早離開王府,我說的不對嗎?」
「對。」
他接著道:「以他的身手,即便這院外沒有親信,若想救你出去不是不可能,可他至今仍舊獨善其身!」
她挑眉笑了笑,「王叔,你想說,他也是你安排在我身邊的人?」
「你不這麼想嗎?」
「原因呢,」她垂下眼睛,手指在膝頭划來划去,「我想不出來他為你所用會比現在的南錚更加有利!」
崔荀點了點頭,「兒女情長,這點我明白,我不強求你一時之間能想清楚。今晚請你來是有另一件事需要你拿個主意——」
他揮揮手,兩個侍衛近前死死地按住了南錚和長孫姒的肩,「你可願寫下降書?免於塗炭,你和他也能白頭偕老。當然,不願也沒有關係——」
接連兩聲利器入肉的悶響,覆在她手背上的手微動,接著她臉頰被燙得生疼,一滴血掉在了衣袖上,滲透了衣料黏上了胳膊。
崔荀笑笑,「南錚身上的傷還未痊癒吧,我雖不至於叫他死,但是這些人手底下沒個輕重,這可怪不得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