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如此持之以恆,眾人對林婧在顧廷川心裡的地位才重新估量。同時也讓顧母明白,不要孩子,絕不是顧廷川單方面的決定。
林婧能左右顧廷川的決定,才是顧老爺子和顧母不得不慎重起來的問題。
顧廷川自幼體弱多病,但他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這也是他能走到今時今日的地位的關鍵。他愛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結過婚,生過孩子,雖然是一個問題,但問題不大,也並非無法接受。但這個女人可以影響到他的判斷力,左右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決定,就是一個關乎家族利益的問題。
也因此,林婧的一些行為便有了不一樣的解讀。比如,她到了顧廷川身邊工作。比如,顧廷川對下放權,不再事事親力親為。
再比如,顧徵突然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公眾面前露面。
最後一點,尤其令顧家無法忍受。
第189章
林婧一日不生孩子,顧徵作為顧廷川的獨子,隨著他的年紀增長,重要性也跟著與日俱增。
顧廷川的出眾擺在前頭,顧徵這些年的表現也半點不差,像轉去一所三流初中,不到兩年時間,便從全班倒數第一考到全省數得著的名次,他學了什麼,顧家人不在乎,但這足以說明他的聰明和學習能力之強。更何況,他還比顧廷川有優勢,他非常健康強壯。
這樣一個顧廷川的繼承人,顧家無法不給予極大的期許。因此,格外不能容忍他“行差踏錯”。
如學音樂,進娛樂圈之類的行為,在他們眼中,和邪教無疑。
林婧作為繼母,不勸阻他不單止,還讓女兒跟著顧徵一起胡鬧,存的是什麼心?
如果林婧有了孩子,他們還要說她故意引著顧徵不學好。但她又沒有孩子,看那態度,還似乎打算一直不要,那她到底圖什麼呢?顧徵不能繼承顧廷川的位置,對她又有什麼好處?
林婧的想法無疑是令人費解的。
但無論如何,顧徵的出格,在顧家人眼中,是林婧作為繼母的失職。她能影響顧廷川,卻沒把這種影響力用在“好的方面”。
顧母想到之前為了顧徵的事給顧廷川打電話,直到她拿林婧威脅他,他才有反應,可見對林婧的維護。顧母心裡微酸,未曾想到,她這個小兒子還會有“有了媳婦忘了娘”的一日。
顧母對林婧的冷臉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擺出來。即使她對林婧的感觀與他們切身相關,但在她的觀念里,這是大人的事。大人決定了的事,小孩子是無權置喙的。
所以,等顧徵和安溪走開,顧母才發作。
這發作也不是冷言冷語地擠兌訓斥,只是對林婧的態度冷淡了點。但這已經足夠讓人察覺到了。
畢竟,之前顧母對她可是相當親熱的。這麼多個兒媳婦,只要林婧在,其他人都得退一射之地。
比如,女人們有自助餐式的茶會。顧母想吃什麼,就會使喚兒媳婦去拿過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露面機會,因為圍在顧母身邊的,不是顧家裡德高望重的女性長輩,就是其他與顧母身份相當的別家女人。連顧母的兒媳婦,都只能坐在外圍。光是讓顧母身邊的女人記住,就是一項不錯的資本。況且,顧母願意這樣使喚的,必定是她信任寵愛的那個。別人想給些明槍暗箭,都要猶豫幾分。
自從林婧嫁給顧廷川,這種場合,顧母必定優先照顧她的。這次,顧母改為使喚四兒媳婦。
四兒媳婦受寵若驚。
她的丈夫是顧臨川。顧臨川只是養子,和他哥顧盛川一樣,真正的身份只是顧母的侄子。相比於大兒媳婦的高貴清冷,二兒媳婦的賢良淑德,三兒媳婦的爽直利落,又是顧母親生大兒子的妻子,以及五兒媳婦林婧的溫柔和順,又是顧母最寵愛的小兒子的妻子,四兒媳婦在顧家的存在感極為薄弱。
不知道內情的只以為顧母是給四兒子作臉,不然何必放著一堆可心的兒媳婦不用,用個小透明。敏感些的才會覺得顧母對林婧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
被有意無意的目光關注著的林婧,臉上的溫柔恬淡不變,似乎遲鈍得什麼都沒察覺出來。她只在四兒媳婦第三次出去拿的東西的期間,離開過一下,去了趟洗手間,旁的沒做半點多餘的事。
顧母心裡那一小股氣卻慢慢消了。
因為四兒媳婦拿回來的東西,基本不合她的口味,可見她平時對她這個婆母有多不上心。這不能怪她,她和顧臨川沒有長期住在老宅,顧母和她平時的交集委實不多,四兒媳婦的性子又有點悶,不是討好逢迎的那種人,即使一開始也動過心,嘗試過,這麼多年過去,那心也淡了,大概覺得討好逢迎也沒用。
顧母為了她的面子,即使不喜歡,也吃了兩口。但她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極少有委屈自己迎合別人的時候,所以,也真的只是吃了兩口。
偏偏四兒媳婦細心,卻不夠機靈,見顧母吃得不多,立刻明白東西不合她的胃口,便又自告奮勇再去拿了一次。
但非常不湊巧的,拿回來的東西依然不合顧母的胃口。顧母為了阻止她去拿第三次,只好勉強多吃了兩口。四兒媳婦頓時精神一震,又殷勤地去拿第三次。這一次,她認準顧母前兩次吃過的東西拿——這准沒錯了吧?
顧母氣得暗吸了一口氣,差點說出口:簡直蠢死了!
還是林婧看不過眼,悄悄去跟四兒媳婦說了,她才終於拿了點能吃的東西回來。
顧母心情有點複雜地看著林婧。論起相處時間,四兒媳婦嫁入顧家多年,和她再怎麼交集少,相處的時間也比林婧長。林婧卻對她的喜好如此清楚。
見顧母看她,林婧朝她微微點頭,一如既往地恭敬柔順,毫不居功。這聰穎體貼又潤物細無聲的行事作風,誰受著,誰感到舒服。
她的這種性格,實在令人無法想像,她會躲在後面攛掇著顧廷川攪風攪雨,帶壞孩子。
顧母也壓根兒不太相信,顧廷川會任這樣一個女人隨意擺布。
她深深覺得,根源還在顧廷川身上。
思及此,她看著林婧的目光便重新恢復慈和。
林婧依然雲淡風輕。顧母冷落她,她心平氣和,顧母重新待她親熱,她也以親熱回應她。
早在來顧家老宅之前,顧廷川已經和她交過底,說顧母可能會對她冷淡些,讓她不要放在心上。林婧知道是他們支持顧徵學音樂的緣故,跟他說沒關係。
顧母是老者,是長輩,不管她是不是顧廷川的母親,林婧尊敬她都是應該的。更何況她是顧廷川的親生母親,林婧對她的容忍度更是大大提高。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她對顧母絕對是能讓則讓的,真心實意,不摻半點勉強。
當初安楊的母親指著她的鼻子咒罵,事後林婧都沒有放在心上,更何況是顧母這種近乎毫無殺傷力的冷臉?
甚至,林婧有些替顧母等人累得慌。至親的一家人,連有什麼不滿都不能直說,必須端著個架子表示不高興,等“犯錯”的人領會到了,主動低頭認錯,再乖乖按著他們的意思行事?
林婧能左右顧廷川的決定,才是顧老爺子和顧母不得不慎重起來的問題。
顧廷川自幼體弱多病,但他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這也是他能走到今時今日的地位的關鍵。他愛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結過婚,生過孩子,雖然是一個問題,但問題不大,也並非無法接受。但這個女人可以影響到他的判斷力,左右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決定,就是一個關乎家族利益的問題。
也因此,林婧的一些行為便有了不一樣的解讀。比如,她到了顧廷川身邊工作。比如,顧廷川對下放權,不再事事親力親為。
再比如,顧徵突然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公眾面前露面。
最後一點,尤其令顧家無法忍受。
第189章
林婧一日不生孩子,顧徵作為顧廷川的獨子,隨著他的年紀增長,重要性也跟著與日俱增。
顧廷川的出眾擺在前頭,顧徵這些年的表現也半點不差,像轉去一所三流初中,不到兩年時間,便從全班倒數第一考到全省數得著的名次,他學了什麼,顧家人不在乎,但這足以說明他的聰明和學習能力之強。更何況,他還比顧廷川有優勢,他非常健康強壯。
這樣一個顧廷川的繼承人,顧家無法不給予極大的期許。因此,格外不能容忍他“行差踏錯”。
如學音樂,進娛樂圈之類的行為,在他們眼中,和邪教無疑。
林婧作為繼母,不勸阻他不單止,還讓女兒跟著顧徵一起胡鬧,存的是什麼心?
如果林婧有了孩子,他們還要說她故意引著顧徵不學好。但她又沒有孩子,看那態度,還似乎打算一直不要,那她到底圖什麼呢?顧徵不能繼承顧廷川的位置,對她又有什麼好處?
林婧的想法無疑是令人費解的。
但無論如何,顧徵的出格,在顧家人眼中,是林婧作為繼母的失職。她能影響顧廷川,卻沒把這種影響力用在“好的方面”。
顧母想到之前為了顧徵的事給顧廷川打電話,直到她拿林婧威脅他,他才有反應,可見對林婧的維護。顧母心裡微酸,未曾想到,她這個小兒子還會有“有了媳婦忘了娘”的一日。
顧母對林婧的冷臉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擺出來。即使她對林婧的感觀與他們切身相關,但在她的觀念里,這是大人的事。大人決定了的事,小孩子是無權置喙的。
所以,等顧徵和安溪走開,顧母才發作。
這發作也不是冷言冷語地擠兌訓斥,只是對林婧的態度冷淡了點。但這已經足夠讓人察覺到了。
畢竟,之前顧母對她可是相當親熱的。這麼多個兒媳婦,只要林婧在,其他人都得退一射之地。
比如,女人們有自助餐式的茶會。顧母想吃什麼,就會使喚兒媳婦去拿過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露面機會,因為圍在顧母身邊的,不是顧家裡德高望重的女性長輩,就是其他與顧母身份相當的別家女人。連顧母的兒媳婦,都只能坐在外圍。光是讓顧母身邊的女人記住,就是一項不錯的資本。況且,顧母願意這樣使喚的,必定是她信任寵愛的那個。別人想給些明槍暗箭,都要猶豫幾分。
自從林婧嫁給顧廷川,這種場合,顧母必定優先照顧她的。這次,顧母改為使喚四兒媳婦。
四兒媳婦受寵若驚。
她的丈夫是顧臨川。顧臨川只是養子,和他哥顧盛川一樣,真正的身份只是顧母的侄子。相比於大兒媳婦的高貴清冷,二兒媳婦的賢良淑德,三兒媳婦的爽直利落,又是顧母親生大兒子的妻子,以及五兒媳婦林婧的溫柔和順,又是顧母最寵愛的小兒子的妻子,四兒媳婦在顧家的存在感極為薄弱。
不知道內情的只以為顧母是給四兒子作臉,不然何必放著一堆可心的兒媳婦不用,用個小透明。敏感些的才會覺得顧母對林婧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
被有意無意的目光關注著的林婧,臉上的溫柔恬淡不變,似乎遲鈍得什麼都沒察覺出來。她只在四兒媳婦第三次出去拿的東西的期間,離開過一下,去了趟洗手間,旁的沒做半點多餘的事。
顧母心裡那一小股氣卻慢慢消了。
因為四兒媳婦拿回來的東西,基本不合她的口味,可見她平時對她這個婆母有多不上心。這不能怪她,她和顧臨川沒有長期住在老宅,顧母和她平時的交集委實不多,四兒媳婦的性子又有點悶,不是討好逢迎的那種人,即使一開始也動過心,嘗試過,這麼多年過去,那心也淡了,大概覺得討好逢迎也沒用。
顧母為了她的面子,即使不喜歡,也吃了兩口。但她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極少有委屈自己迎合別人的時候,所以,也真的只是吃了兩口。
偏偏四兒媳婦細心,卻不夠機靈,見顧母吃得不多,立刻明白東西不合她的胃口,便又自告奮勇再去拿了一次。
但非常不湊巧的,拿回來的東西依然不合顧母的胃口。顧母為了阻止她去拿第三次,只好勉強多吃了兩口。四兒媳婦頓時精神一震,又殷勤地去拿第三次。這一次,她認準顧母前兩次吃過的東西拿——這准沒錯了吧?
顧母氣得暗吸了一口氣,差點說出口:簡直蠢死了!
還是林婧看不過眼,悄悄去跟四兒媳婦說了,她才終於拿了點能吃的東西回來。
顧母心情有點複雜地看著林婧。論起相處時間,四兒媳婦嫁入顧家多年,和她再怎麼交集少,相處的時間也比林婧長。林婧卻對她的喜好如此清楚。
見顧母看她,林婧朝她微微點頭,一如既往地恭敬柔順,毫不居功。這聰穎體貼又潤物細無聲的行事作風,誰受著,誰感到舒服。
她的這種性格,實在令人無法想像,她會躲在後面攛掇著顧廷川攪風攪雨,帶壞孩子。
顧母也壓根兒不太相信,顧廷川會任這樣一個女人隨意擺布。
她深深覺得,根源還在顧廷川身上。
思及此,她看著林婧的目光便重新恢復慈和。
林婧依然雲淡風輕。顧母冷落她,她心平氣和,顧母重新待她親熱,她也以親熱回應她。
早在來顧家老宅之前,顧廷川已經和她交過底,說顧母可能會對她冷淡些,讓她不要放在心上。林婧知道是他們支持顧徵學音樂的緣故,跟他說沒關係。
顧母是老者,是長輩,不管她是不是顧廷川的母親,林婧尊敬她都是應該的。更何況她是顧廷川的親生母親,林婧對她的容忍度更是大大提高。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她對顧母絕對是能讓則讓的,真心實意,不摻半點勉強。
當初安楊的母親指著她的鼻子咒罵,事後林婧都沒有放在心上,更何況是顧母這種近乎毫無殺傷力的冷臉?
甚至,林婧有些替顧母等人累得慌。至親的一家人,連有什麼不滿都不能直說,必須端著個架子表示不高興,等“犯錯”的人領會到了,主動低頭認錯,再乖乖按著他們的意思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