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媧皇氏左右兩側,身穿帝皇袍服的黃帝軒轅和炎帝神農分別盤坐在一張雲床上,他們口觀鼻鼻觀心,身周都有濃烈的功德紫氣纏繞盤旋,宛如數百條小小的蛟龍拱衛著他們。

  大殿內沉寂一片,過了許久許久,就聽得媧皇氏頭上那一尊方鼎轟然一聲響,一道靈光席捲而出,將一條人影放在了大殿正中。

  雙眸宛如星辰凝光,周身皮膚都變成了銀白色,整個身體都好似用純粹的星辰力量凝聚的昊尊皇緩緩的睜開了雙眼,他一言不發的恭恭敬敬的向媧皇氏叩拜九次行禮,然後又分別向黃帝軒轅和炎帝神農叩拜了九次。

  生得慈善寬厚,就好似一鄰家老人的炎帝神農慢慢睜開眼睛,低聲說道:「你是已經死過一次的人了。你命中要被自家孩兒所殺的詛咒已然化解,但是還得當心,不是你的孩兒,或者就是其他人,總之你身為人皇,值此風雨飄搖之際,得謹慎行事。」

  昊尊皇恭敬的屈身應道:「孩兒知曉。」

  軒轅黃帝冷哼道:「稍後我等破開虛空送你回去,你知道應該怎麼做。那條孽龍,當年饒了他的性命,逼他為大虞一生一世服役以作懲罰,想不到他居然又起了異心。這次回去,就將他斬殺,將他精血抽取出來,足以造就一破道大能,你且挑選良材,將那精血成全了他。」

  昊尊皇又躬身應了,但是他卻苦笑起來:「只是那佛門多詭詐手段,孩兒也不知道如今能相信誰了。」

  媧皇氏手一抹,虛空中一片光鏡出現,如今良渚城內發生的一舉一動都出現在眾人面前。他們正好看到勿乞肆無忌憚的全殲了燧人荻的大軍,囂張跋扈異常的帶著大軍威逼良渚,順便還一劍將良渚東門化為烏有。

  見到勿乞這般行徑,媧皇氏、軒轅黃帝、神農炎帝三人面面相覷作聲不得。過了許久,媧皇氏才低聲說道:「此子行徑,倒是不似大虞土著應有之為。但是他的來歷……」

  軒轅黃帝沉聲道:「如今佛祖、道祖聯手擾亂了天機,再也難以看清他人來歷,但是此子根腳卻為吾所知。他本一山野小民,無意參悟出了吸收盤古紫氣鍛鍊肉身的法門,他如今修煉的天地真身訣,也是瞽叟他們幾人仔細勘查他心性後傳授的。」

  媧皇氏沉吟許久,這才緩緩點頭道:「昊尊,你且回去良渚仔細行事,此子如此行事,你正好隱身他軍中,仔細將良渚城內諸人鑑別清楚。」

  軒轅黃帝也緩緩點頭,他從袖子裡掏摸了一陣,又掏出了一柄和當日昊尊皇丟失的軒轅劍一般無二的寶劍遞給了昊尊皇:「上次那柄劍被人搶走,這柄才是真正軒轅劍,你好生應用才是。」

  昊尊皇恭敬的躬身接過長劍。

  媧皇氏隨手一指頭頂方鼎,一道靈光噴出捲起了昊尊皇,迅速遁入虛空不見了蹤影。

  面帶微笑望了一眼媧皇宮正門的方向,媧皇氏輕輕地搖了搖頭。

  兩位聖皇也微微搖頭,同時耷拉下了眼皮沉默不語。

  第875章 無限權力

  良渚皇宮大殿之上,信山王惱怒地望著勿乞直發狠。

  勿乞給他扣的帽子太重,太黑,就算他是昊尊皇如今最年長的皇子,他也承受不住這種指控。不孝悖逆,這等罪名在大虞是極其嚴重的,若是真有人被公認為不孝悖逆的話,他的一切都可能被瞬間剝奪。尤其是在這要命的關鍵時刻,若是信山王真的被認定是不孝,那麼他甚至有性命之危。

  一旁同樣身穿親王袍服,背後有數千多個文臣武將簇擁著,在大殿中勢力顯得最為微弱的禮山王輕咳了一聲,他慢條斯理地走了出來,向信山王拱手道:「大兄,東海王所言極是,還是先徹查父皇的死因,找出幕後主使者,再議這皇位歸屬罷!」

  禮山王這一說,大殿內涇渭分明的各個勢力的領導人紛紛點頭稱是,這讓信山王的臉色變得越發難看。沉默了許久,信山王狠狠的一抖袖子厲聲喝道:「蛇無頭不行……」

  勿乞乾巴巴地說道:「蛇無頭不行,大虞可不是蛇。若是信山王擔心國政大事,可以讓諸位議政親王聯手處置國事。大虞十八位議政親王德高望重,老成穩重,向來是陛下處置國事的最好助手。」

  信山王惱怒地瞪了勿乞一眼,他思忖了一陣,突然冷笑道:「好,就依東海王所言。這太子之位,本王也不稀罕。若非是擔憂我大虞國祚,真以為本王將這太子之位放在眼裡?真以為本王是那爭權奪利之徒?」

  脫下身上王袍重重的丟在地上,信山王厲聲道:「醜話說在前面,若是大虞出了任何問題,本王誓必不與你們善罷甘休。」怪笑一聲,信山王伸出手一個個指過勿乞等人的鼻子,他冷聲笑道:「記住了,現在大虞沒有皇帝,由議政親王處置國事。如今天庭、佛門動作連連,針對我大虞連連下手,你們若是誤了大虞,休怪本王無情!」

  憤憤的跺了跺腳,信山王昂著頭大步走出了大殿,一邊走他一邊高聲呼喝著,喝令皇宮的禁衛集合,敞開所有的宮殿樓閣,他要帶領大軍進入皇宮,搜索昊尊皇遇刺一案的蛛絲馬跡。不多時信山王走得無影無蹤,只有他的咆哮聲遠遠傳來:「本王對父皇最是孝順不過,本王若是查清了是誰害了父皇,本皇定然要將他千刀萬剮碎屍萬段!」

  信山王走出了大殿,他身後起碼有三萬多文武大臣排成整齊的隊伍行了出去。這些文武大臣都是大虞宗室和世家的代表,三萬多文武大臣,基本上代表了良渚兩成的宗室和豪門世家站在了信山王身後。相比只有寥寥三千多文臣武將支持的禮山王,信山王無論是在實際力量還是聲勢上都占了絕對的優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