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遠遠望去,那座大山宛如一條巨龍盤在地上,山上巨石嶙峋,一座四四方方四角有奇形高樓挺立萬丈的巨型宮殿宛如一尊怪獸趴在那龍頭上,高空中日月同輝,日月星辰的光芒化為茫茫銀光混著濃烈的紫氣從高空落下,全部被那宮殿吸了進去。

  仔細地打量一下這座大山,勿乞始終覺得這座山有點不對勁。這山高有千里,山上一根草木都沒有,底座直徑更是方圓萬里左右,就是這麼一圈圈的盤了上去,始終給人一種這山是活著的感覺。

  似乎是看出了勿乞心中的疑惑,玉鴣輕輕地拍了一下勿乞的肩膀,低聲說道:「這就是大虞有熊殿,大虞商議國朝大事的主殿。至於這大殿下面,是一頭太古燭龍!」

  勿乞駭然望著玉鴣,這盤成一座大山的,上面密布著無數石塊的是一條太古燭龍麼?傳說中的燭龍是太古大神之一,他左眼為日,右眼為月,睜開雙眼則天地通明,閉上雙眼則周天陷入黑夜之中,他吐氣成風,呵氣成雷,是上古之時威名最盛的大神。大虞皇朝有熊殿下面托起這座巨型宮殿的,就是一條太古燭龍?

  厚重的岩層覆蓋住了這條燭龍的身體,也看不清他到底生成什麼模樣。按照玉鴣的說法,這條燭龍自從大虞建國、有熊殿建造之後就盤在這裡,已經無數個量劫沒有動彈過了。他還活著,偶爾還會蠕動一下身體,但是這麼多年來,他從來不和外界交流,他的身子也逐漸被塵埃覆蓋,隨後塵埃受到日月星辰之力淬鍊逐漸化為厚重的岩層,誰也不知道這燭龍為什麼會心甘情願的托起有熊殿,更沒人知道他如今的實力到了什麼程度。

  但是有熊殿可以說是良渚、整個有熊原的核心,是整個盤古大陸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和盤古紫氣濃度最高最純粹的地方。除了大虞的人皇有資格在有熊殿閉關修煉,也只有這條燭龍能夠在這裡享受這無窮無盡的靈氣的好處。大虞人皇已經更迭了無數代,而這條燭龍卻一直活著。僅憑這一點就能想像這條燭龍如今擁有的實力,他也許是整個大虞皇宮最後的最強大的防衛力量。

  順著燭龍一圈圈盤起的身體,大虞的能工巧匠們開鑿了螺旋狀的盤山大道,一行人順著大道一步步的向山上行走,這山道上都有著奇妙的禁制,勿乞他們每邁出一步,身體都向前行進數十里距離,故而這座山雖然高有千里,盤旋而上的道路更是有十餘萬里長,但是勿乞他們只耗費了不到一盞茶時間就走到了山頂。

  相對的,這山道上的禁制對入侵的敵人將會是一個噩夢,如果不知道這禁制的來龍去脈,外人侵入到有熊殿,十餘萬里長的山道將變得無比的漫長,任憑你太乙金仙想要從山腳下走到山頂也要耗費數年乃至無數年的時間。

  有熊殿是一座極其古老的大殿,他的樣式更是古老到了極點。斑斑青苔附著在大殿表面,這裡的青苔日夜受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的淬鍊都已經有成精的跡象,但是大虞的祭司們怎可能容忍精怪的存在?這裡的青苔早就被抹去了靈性,每一絲青苔內蘊藏的靈氣都堪比勿乞當年得到的芝仙芝液,但是它們永遠沒有化為人形的希望。

  在大殿前,是一片方圓數百里的巨大廣場,一根根雕刻了無數符籙和鬼神頭顱的圖騰柱矗立在廣場上,每一根石柱都上應星辰,組成了一座極大的星辰秘陣。這些圖騰柱矗立在這裡已經無數年,它們的本體應該是隨意從山中開鑿出的巨石,但是如今它們已經吸飽了天地靈氣和日月精華,它們已經從普通的石塊轉化為比極品美玉還要潤澤晶瑩無數倍的寶石,每一處都充盈著龐大無比的力量。

  這些圖騰柱上散發出的靈力波動讓勿乞心驚,讓他的心臟一陣陣的抽搐,臉色也不由得變得很是難看。這就是大虞皇朝的底蘊麼?這裡每一根圖騰柱內儲存的靈力,都比金仙巔峰的仙人體內所有的仙力強大萬倍,這代表了什麼?這代表了這座大陣一旦開啟,僅憑這些圖騰柱內蘊藏的巨大能量,就有將太乙仙人瞬間轟殺為飛灰的力量。

  這就是大虞的底蘊,一個從太古洪荒時期延續到如今的強橫種族的底蘊。

  尤其勿乞感應到,在這些圖騰柱附近,地水火風等能量都在湮滅為混沌,然後混沌再次經過複雜的轉化變成了某種勿乞都無法分辨清楚的嶄新力量。這證明這些圖騰柱都擁有了小範圍破壞天道法則的力量,而破壞法則,這正是公認的成為太乙仙人的標誌。

  這方圓數百里的廣場上,這樣的圖騰柱一共有三萬六千根,勿乞在心裡迅速的計算這些石柱的方位和它們對應的星辰,在心裡組合成了數十種威力極強的陣圖原形。再根據這些圖騰柱內擁有的強橫力量加成上去,他的後心突然湧出了大片冷汗,這是多麼可怕的力量啊!

  勿乞無法描述他計算出來的結果,那是如今的他還無法理解的境界。哪怕他算出了那個結果,但是那個結果就和玄妙不可測的天道一樣,結果就在他的神魂中,但是他始終無法讓自己看清這個結果。

  這不是如今的勿乞能觸及的力量。

  深吸一口氣,勿乞鎮定了心神,緊跟著暘丘王走過了這一片廣場。

  每一根圖騰柱下,都站著一群身穿黑袍高冠的大虞臣子。大虞疆土近乎無邊無際,管理如此龐大的國土,需要一個極其龐大的官僚系統。今日在廣場上迎接勿乞一行人的,就有良渚城數十萬大小官員。從地位最高的親王、重臣,一直到各殿、各司、各部的大小官吏,數十萬官員靜靜地站在石柱下,靜靜地看著勿乞一行人從廣場上走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