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聲龍吟從勿乞手指上響起,黑龍靈戒的器靈冒出頭來,雙眸中噴出點點精光。

  大量黑色龍鱗從黑龍靈戒上飛射而出,在勿乞身上密密麻麻的纏繞成了一套威猛的,宛如真龍形狀的龍鱗軟甲。黑色氣浪沖天而起,和那龍形劍影狠狠的對撞了一記,徹底將那威猛絕倫的劍影湮滅。

  勿乞受到極大的震盪,他雙眼翻白,嘴裡連連噴血不迭。

  黑龍魂魄厲聲喝道:「這些天吸取的天地靈氣一次全使出去了,還有保命的法子快想法子,否則就完蛋啦!混帳小子,你要死千萬不要拖累我,你臨死前,已經要記得解開我元神中的禁制啊!」說著說著,這黑龍魂魄差點沒哭了出來。如果因為勿乞的拖累而魂飛魄散,他真是死得太冤屈了。

  勿乞『咯咯』怪笑著,朝黑龍魂魄連連點頭道:「我們是好兄弟,好兄弟啊,我如果死了,一定會拉著你一起死的。所謂同生共死,就是這個道理啊!」雙眸一瞪,勿乞眸子裡凶光畢露,他厲聲吼道:「竭盡全力保護我,少在這裡唧唧歪歪的。我死了,你一定不能活!」

  騰身而起竄出了小山,勿乞踉蹌著衝到了水波之上,指著高空的嬴政怒吼道:「嬴政,我要操……」

  一連串的破口大罵還沒能出口,氣急敗壞的嬴政已經從車輦上站起身來,從袖子裡掏出了一塊白光燦燦的大印。「勿乞小兒,今日朕一定殺你,一定要殺了你啊!看我大秦傳國玉璽!聚天地人皇之氣,徹底誅殺你肉身、魂魄,讓你永世不得超生!」

  嬴政手上的玉璽驟然放出大片毫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古篆字從毫光中冉冉浮現。這八個篆字一出,正被毫光籠罩的勿乞頓時動彈不得,渾身僵硬的懸浮在了水波之上。勿乞看著嬴政手上的玉璽,不由得在心裡破口大罵:「無恥之尤,身為大秦皇帝,居然用傳國玉璽這種靈物殺我一個小小的金丹修士,你還能更不要臉一點麼?」

  嬴政獰笑著,就要將手上玉璽砸下。

  水波之上,一聲龍吟沖天而起,顯聖靈君雙眸噴出絲絲烈焰,突然化身為蛟龍,急衝到了勿乞身邊,一把抓起勿乞朝水下遁去。但是來勢如電的顯聖靈君剛剛衝到勿乞身邊,被那玉璽發出的毫光一照,他的動作也變得慢了千百倍,慢吞吞的,一絲絲、一寸寸的抱住了勿乞,慢吞吞的一絲絲、一寸寸的向水下鑽去。

  傳國玉璽毫光籠罩之處,不僅是空間被封鎖,就連時間都被放慢了整整一百倍。顯聖靈君的動作被生生拉慢了一百倍,看上去就和蝸牛沒什麼區別。

  萬應老龍嚇得魂飛天外,他厲聲高呼道:「嬴政,你若是敢殺我愛子,老子就和你拼命!」

  嬴政獰笑著將應龍骨號握在了手中,他厲聲喝道:「萬應妖龍,那要看你有沒有那個資格和朕拼命!今日朕不惜耗費百年陽壽祭出傳國玉璽,就是要將爾等斬盡殺絕!」

  千里之外,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之巔,一頭神駿異常的烏騅馬正低頭啃食一籮筐洗得乾乾淨淨的千年人參、九葉靈芝之類的靈物。一張小小的馬扎凳子放在一塊山岩上,一條披散著長發,身穿麒麟踏月重甲,雙眸中有重瞳,威猛宛如天神的大漢,正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小馬紮上,雙眸中神光閃爍,眺望著千里之外的戰局。

  「嬴政!秦皇嬴政!」

  大漢雙手放在膝蓋上,宛如盤坐山頭的猛虎一樣,周身散發出一股令人不由得頂頭膜拜的霸道氣息。他面露淺笑地看著遠處的嬴政,淡然說道:「你可知道,我等候和你交手的這一天,已經等了兩千多年?你的兒子,孫子,實在不是我的對手啊!」

  「槍來!」大漢伸手朝旁邊一抓。

  六名牛高馬大,周身皮膚散發出淡淡金光的壯漢親兵抬著一柄碗口粗細,長有兩丈四尺的盤龍槍遞到了大漢手中。大漢的手握住這杆通體漆黑的盤龍槍時,槍內突然發出了一聲尖銳刺耳的龍吟。

  「發動萬屍大陣,誅殺秦軍將臣。燕軍遲遲不至,懶得看他們到底有何謀略安排。」

  大漢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掩飾不住的興奮笑容,他狂笑道:「什麼謀略計策,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都是那鏡花水月,隨手可破!只有霸絕天下的力量,才能將這天地,攪得八方雲動!」

  驟然間騰空而起,大漢飛身坐在了烏騅馬上,他仰天狂笑道:「可惜,你不在我身邊……看不到我再一次挺槍策馬,橫掃這天下所謂的英雄豪傑!虞姬啊,虞姬……看我,今日誅殺秦皇!」

  一槍刺出,大漢連人帶馬同時碎裂虛空,轉瞬到了嬴政身後。

  嬴政此刻還來不及誅殺勿乞和顯聖靈君,大漢的盤龍槍,已經帶著滅絕一切的殺意,狠狠的砸在了嬴政身後。嬴政怒嘯,他身後八蛟一蟒虛影一陣翻滾,一股龐然巨力隨著他手上的傳國玉璽重重的向後砸去。

  盤龍槍和傳國玉璽對撞一記,大漢和嬴政同時七竅噴血。

  嬴政破口怒罵,被大漢一槍刺飛百里。大漢則是『哈哈』狂笑著策騎向後急退以抵消嬴政傳國玉璽上的巨大力量。後撤的同時,他隨手拔出腰間佩劍,重重的一劍劈向了近在咫尺的李斯頭顱。

  李斯驚呼,急退,劍鋒掃過他的肩膀,帶起了巴掌大小一塊厚厚的骨肉。

  大夢雲澤內,無數尖銳難聽的嘯聲沖天而起,數以萬計周身煞氣沖天氤氳纏繞的鐵甲士卒從淤泥中衝出,帶起道道殘影,急速沖向了在場的秦軍眾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