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九塊錢啊,那是什麼概念,朱燕明他們家那老爺子每個月的退休金就只有五塊多,這九塊錢,都快頂上他倆月的退休金了,這還是白來的呢。

  “我下午休半天假,也去把這個事情辦了。”朱燕明倒是當機立斷。

  “那我明天早上去。”陳嬸子隨後說道。

  她們在這裡給邱成做活,每個月能休息兩天,一般家裡有事的時候,和邱成或者周泉打一聲招呼,只要保證每天的活兒都有人干,別幾個人擠在一起休就行。

  “要不,咱家也拿一個人的口糧去抵?”鄭繼濤的媳婦王美英對她男人說。

  “也行,不過別拿咱倆的,拿丫頭的身份證去,換一個人分的就好。”鄭繼濤他們從前在南方那幾年,到了真正困難的時候,老人和小孩的口糧很容易被縮減,所以他這時候就只敢動家裡那倆孩子的,他和他媳婦那一份是不能動的。

  “小邱啊,你家阿常和周泉也都是領的購物卡吧?這一下子你們家往後上超市都不用帶鈔票了。”陳嬸子對邱成說道。

  “嘿,是啊。”邱成笑了笑,沒有多說。

  這回新南市給那些南方人落實戶籍問題的時候,有不少戶口還在外地、目前在新南市居住的人也都跟著搭了一回順風車,比如說周泉,他現在就把戶口落到了新南市。

  但是阿常的戶口卻沒有動,他現在用的身份信息都是別人的,自然不能去動人家的戶口。只不過這事就只有邱成和阿常周泉三人知道,連王家那些人都沒告訴,沈星那邊也是不知道的,陳嬸子他們自然也無從得知。

  對於阿常的身份問題,邱成現在也已經有了盤算。他打算在今年冬天,利用沈定軍和艾文海之間的矛盾,賣給艾文海一個人情,到時候看看能不能通過艾文海的關係幫阿常弄一個身份。

  據他的觀察,艾文海這人還是比較講情義的,這回雖說是打算利用他,但給他帶去的好處,那也是實實在在的。雖然白老大也不錯,可省城那邊畢竟不是邱成可以時時用“天羅地眼”觀察和窺探的,就怕到時候會出什麼岔子。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在新南市,這一年十二月份的前半個月還是十分太平的。

  雖然限購的糧食又少了,但是總還不至於會餓死人,工業區那邊不斷有南方的工廠搬遷過來,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到那邊去應聘求職,要是能把工作問題落實下來,再加上市里每個月限購的那些口糧,大伙兒就覺得這個冬天應該是可以安然度過了。

  然而等時間進入十二月份的下半個月,變數又出現了。

  倒不是市裡的糧庫空了,按目前的消耗速度來看,他們新南市現有的糧食應該能堅持到一月中旬,期間相關人員也會努力從北方弄糧食回來,這中間還有一個多月的緩衝期,說起來壓力也不算特別大。

  壞事的是他們西面的幾個城市,在新南市西面,緊挨著西南山區,山區種植條件本來就比較惡劣,再加上這一年鬧蟲災鬧得厲害,本地糧食欠收,上邊的糧食又遲遲撥不下來,有幾座城市的售糧處就斷了貨。

  這年頭,也不是當初在臨時基地裡面的時候那樣實行軍事化管理了,人口流動也相對自由,一座城市沒有了糧食,還如何能留得住人,很多市民都拖家帶口地往中部平原或者北邊去了,其中就有不少人來到了新南市。

  雖說人口就是財富,可在這節骨眼上,一下子又來這麼多人,新南市也吃不消啊,都是逃難的平民,趕又趕不得,真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吧,這麼多人的口糧又要從哪裡出?

  於是剛過了幾天消停日子的新南市各位領導這就又愁上了,為了維護城市治安,街上的巡警數量也有所增加,不少巡警都有配槍,聽說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從特警隊借調過去的。

  “你們說說,這事要怎麼辦?”會議廳里,個個都是一臉的凝重。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一片的沉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事著實難辦。

  “別的也不用說了,留不留這些人,大家投個票吧。”一個年輕幹部發言道。

  “怎麼不留?難道還能趕人不成?”另一人苦笑道。

  “我們給糧食,他們自然就留下來了,我們不給糧食,他們自然就要走了。”剛剛那個年輕幹部說道。

  “不給糧食?哪就那麼簡單。南方那邊還有一部分人沒遷完呢,到時候咱市里給外地人落實戶籍問題,難道還得先看看人是從南邊過來的還是西邊過來的?”另一人顯然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南方的工廠不可能在短期內搬遷完畢,這陸陸續續的,起碼要搬到明年下半年,很多工廠現在都還在觀望,我們要是能把這些人口給留下來,到時候肯定能吸引不少工廠。”一位年紀稍大的同志說道。

  “這年頭誰不知道人口的好處,可這不是沒有糧食嘛。”說來說去,到底還是糧食問題。

  這回這事,還真是不好辦,他們這邊還沒商量出結果來,火車站那邊又有大批的外地人湧出。

  原來這些人在選地方的時候,也是經過了對比的,網絡上也有不少這方面的信息。

  新南市這邊,剛落戶的南方人每人每月可以限購十五斤糧食,這在全國各地都算是比較可以的了,聽說幾座一線城市現在都已經沒有能力再接收外地人了,很多人就把目光投向了新南市。

  第99章 暴徒來襲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邱成通過“天羅地眼”看到了太多苦難,面對這麼多人,這麼多苦難,他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和個人力量的微薄。

  之後的日子,他乾脆不再去多看多想,他儘自己所能,在十五樓的聚靈陣中種滿了莊稼,每天干農活、煉製“解百毒”、還有個人修行連軸轉,把自己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的,既然無能為力,那他就只好做好自己能做的,剩下就看天意了。

  現如今他種得最多的,還是土豆,冬季氣溫低,他們就算是已經在每個屋子外面加了玻璃窗,屋裡也用金鹵燈照著,但依舊很難達到玉米等作物的生長條件。

  土豆喜涼耐陰好種植,還能當糧食吃,而且邱成也聽人說,今年因為蟲災鬧得太厲害,尤其像土狗子這種喜歡在地下活動的蟲子還特別難消滅,所以各地土豆產量都不太好,目前土豆的價格還是比較高。

  這一個周末,邱成他們又收了一批土豆,這天晚上便喊上王家幾個男人,一起到夜市出攤。

  因為現在新南市人口很雜,儘管每天都有巡警在市里不停地巡查,治安卻依舊比較混亂,邱成他們也不敢再大喇喇的兩三個人就拉一大車土豆到夜市里去賣了。

  關於外來人口的戶籍問題,自從十二月份之前落實過一次以後,後面來的這些人,無論是從西邊來的,還是從南邊來的,想在新南市落戶口都是困難重重。

  沒能落下戶口,每個月買不到最低限額口糧,從外面商販手裡購買的話,糧價又搞得沒有多少人承受得起,有些人走投無路,就鋌而走險。糧食問題只要一天得不到解決,新南市的治安就一天得不到真正的改善。

  對於市里來說,這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他們目前這麼幹,或許會讓一些後來的人因為生存得不到保障而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亂。

  但他們要是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一下子接收了太多人口,那麼新南市的那點存糧就將會在很短的時間裡被消耗殆盡,要知道,現在的信息可是很發達的,新南市今天給這批人落實了戶籍問題,明天就會有更多的人口湧入。

  而一旦糧食斷鏈,那麼整個新南市就將會陷入混亂和恐慌之中。

  擺攤的地方依舊在王成良他們家那個賣爐子的攤位上,最近天氣冷了,王家在鄉下田地里的莊稼也都收完了,王老頭就和他老伴一起,把家裡的東西收拾收拾,搬到市里來和兒子們一起住,然後他自己就幫王成良把夜市里這個賣爐子的攤子給守了。

  這一晚,和邱成阿常周泉三人一起出來的還有王老大和王成良,他們倆都是吃過晚飯早早就來到嘉園小區,跟邱成他們一起護著那一車土豆去的夜市。

  等到了夜市,加上攤子上的王老頭,老老少少的總共六個男丁,這陣容在夜市里也算是比較強大的了,一般人不會打他們的主意。

  “這土豆怎麼賣?”攤子一擺上,就有幾個人圍了上來。

  這幾個月因為全國各地有不少工廠都在逐漸恢復生產,新南市夜市裡的商品也顯得五花八樣起來,其中有很多都是最近剛出廠的新產品。

  但是無論有多少新產品,夜市里最暢銷的,依然還是食品,尤其是那些價格低廉又能扛餓的。

  “一斤玉米面換一斤半。”邱成說道。

  “那一斤就是八分錢啊?咱市裡的售糧處前些時候也有土豆,一斤才賣六分錢呢。”說話的婦人一邊嫌貴,一邊又對攤上的土豆愛不釋手。

  “就要糧食,不要錢。”

  邱成也知道市裡的售糧處並不僅僅是賣玉米面,還有各類雜糧,像土豆紅薯之類的有時候也會有,只不過大家一般都很少買,因為不管你買哪樣,都是限量二十斤,要是買玉米面的話,還可以拿到夜市里換土豆紅薯之類的,分量還更多。

  “大嬸子,售糧處那個土豆我也看了,那一個個的蟲眼,削完了就沒剩下多少了,你看看這土豆,這個光溜的,你拿手指頭一摳,再一撕拉,這皮就下來了,你瞧瞧,是不是?”王老大他們這幾個月在早市那邊賣豆腐,嘴皮子也已經練出來了。

  “好是蠻好,就是貴了點,我記得從前你們這邊,一斤玉米面不是還能換一斤七兩的土豆嗎?”

  “嗨,那都是啥時候的價錢了,現在這麼好的土豆可不好弄,一斤玉米面換一斤半,最近都在夜市里賣過好幾回了。”

  那大嬸猶猶豫豫的,想買又有點不捨得糧食,王老大也不嫌她煩,他和王老二輪流在早市那邊賣豆腐,什麼樣的顧客沒碰到過,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家家戶戶都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買一塊豆腐,都得比比大小。

  邱成這邊,只管給一些老顧客稱土豆稱玉米面。在之前的幾個月中,新南市這邊還是比較安穩的,市里不少收入穩定的人家,這時候家裡也都有一些屯糧。

  邱成他們攤子上的東西價格實惠,品質也有保證,如今也有了不少老客戶,這些人一般都是不講價的,頂多問一下,因為他們都知道講了也沒用。

  “小邱,又有土豆了,家裡頭還有沒有?明天再給我們送幾百斤過去。”葛洪昌騎著個三輪車經過他們攤前的時候,見邱成他們出來賣土豆,就把車子往邊上一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