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出來的這幾個月,他開始學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世界。以前坐井觀天,坐困愁城,眼睛只看得見陳建林和他構建的那一小方天地,從他的城堡搭建起來的那一天開始,他的繭就織成,然後他的世界和宇宙的膨脹呈相反態地收縮,外面的世界一點點消失,他一點點封閉了自己,最後連陳建林也被排除在外,他在一個人的煉獄裡苦熬。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怨自艾。最後的最後,只有崩潰。
他畢竟還是幸運的,每天當他在比天還藍的湖畔對著畫裡畫外的風景時,他一而再地認識到這一點。
他崩潰過,然而那之後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破不立,他從自己的繭裡面抽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許沒那麼高明,只是離開一點點距離和一點點的時間,他再回頭看,真的覺得既沒必要又值得慶幸。世界可以很大很大,而自己本就很小很小。
世間萬物,無論什麼都是有規律可循、有節奏可以傾聽的,天行健地勢坤,宇宙有成住壞滅,月有陰晴圓缺,天人有大小五衰,花開剎那的驚艷、一粒沙里的天堂……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彥清不知道該如何概括,勉強地說就是——無論什麼只要找到自己生命的韻律,都可以很美!所謂格物而致知,從自己狹隘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反而可以看到更多。
現在他所希望的是自己能活出自己的節奏來,不同與別人的,不同於以往彥清的。
從今天起,細心地觀察生活,耐心地觀察自己,以另外的方式對自己好一點,寬容一點,由己及人,有時候放過自己就是放過他人。
從今天起,認真對待生活,糊塗對待人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需要意義,就像不是所有的進食都是因為飢餓——也可以因為很饞。同理可證,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需要糾結。
從今天起,不和別人過不去,不和自己過不去,不和歷史過不去。
——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彥清覺得,如果他能做到以上的話,也就圓滿了。
只是現在的他自知還未滿,不滿怎麼辦?……好像也不能怎麼辦,順其自然吧。
想陳建林的話怎麼辦?……想就想吧,之前被冷漠對待的思念開始脫韁,信馬由韁地想著想著也許就忘了……最重要是不能逼自己太狠。
忘不了還想給他打電話,想聽他的聲音怎麼辦?……那就打電話過去吧,只是不能直接說自己想聽他的聲音了,那多不好意思……
好吧,至少,他正一點點地學著不鑽牛角尖什麼的。
陳建林也不知不覺在電話里變得聒噪起來,羅里囉嗦地控訴著生活的不容易,以往和女人的不順利,工作上的壓力……這次換彥清開導他,安慰他。
他發現電話那邊的陳建林其實都沒怎麼改變,好像十幾歲時那樣率直,像二十幾歲時那樣信賴著他,久違的感覺——說實話,不賴。
在一起生活了這麼久,為什麼只有在離開後才注意到這些呢?那些在指縫間如漏沙般流逝的幸福感,太想抓住了,反而越快地丟失。
日子就這樣在一天天心靈和現世的修行中度過。
高原更加稀薄透明的空氣擋不住濃烈的陽光,彥清眯著眼看這漸漸接近完成的畫作,那山,那水,那天……然而,總覺得似乎缺了點什麼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他閉上眼,將眼前的景色在心底默一默,一個和實景不同的存在漸漸明了起來,原來是這樣,自己心裡原來是這樣想的……
等到這幅令他滿意的作品完成的那一天,彥清終於忍不住給陳建林打了個電話。
他告訴他,自己要送他一個禮物,一幅畫,打算把畫郵寄回去,只是不知道畫和他本人哪個先回去。
“你的意思是……”陳建林有點反應不過來地說。
彥清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姿態說:“我說,我要回去了。”
陳建林有點愣愣地點頭說:“好,你回來,我去接你。”
“好,到時候見。”彥清掛掉電話,收拾畫具,淡定地離開湖畔,嘴角不知覺地微微揚起。
讓他喜悅的不僅僅是對待感情的豁然開朗,還因為他父親的一通電話。
彥蘊城突然和他聯繫,彥清以為是因為彥予的婚禮,或者經濟上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可是父親只是詢問了他在外的生活還有歸期。
彥清覺得父親大概有什麼難以啟齒的請求不好開口,然而在撂下電話之前,老人很突然地說:“如果……在外面累了,就早點回家吧。”
“啊?”彥清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讓他回家?回什麼家?和誰的家?
彥蘊城口氣很硬地說:“啊什麼!聽說南美那邊生活條件很艱苦,你一住幾個月病了的話難道要我們當老的去照顧你?出門在外不是那麼容易的,散散心可以,散完了就早點回來吧。你走得再遠,最後不還是要回到自己家來。”當老子的不習慣也不會對兒子說出更溫情的話了,可是那個意思已經傳達出來,一個“家”字讓彥清的心一時五味陳雜。
“爸……”彥清又慣性地壓抑住自己的感情,沉默起來。
那邊也沉默,父子倆都是不容易外露的性格。
他畢竟還是幸運的,每天當他在比天還藍的湖畔對著畫裡畫外的風景時,他一而再地認識到這一點。
他崩潰過,然而那之後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破不立,他從自己的繭裡面抽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許沒那麼高明,只是離開一點點距離和一點點的時間,他再回頭看,真的覺得既沒必要又值得慶幸。世界可以很大很大,而自己本就很小很小。
世間萬物,無論什麼都是有規律可循、有節奏可以傾聽的,天行健地勢坤,宇宙有成住壞滅,月有陰晴圓缺,天人有大小五衰,花開剎那的驚艷、一粒沙里的天堂……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彥清不知道該如何概括,勉強地說就是——無論什麼只要找到自己生命的韻律,都可以很美!所謂格物而致知,從自己狹隘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反而可以看到更多。
現在他所希望的是自己能活出自己的節奏來,不同與別人的,不同於以往彥清的。
從今天起,細心地觀察生活,耐心地觀察自己,以另外的方式對自己好一點,寬容一點,由己及人,有時候放過自己就是放過他人。
從今天起,認真對待生活,糊塗對待人生,不是所有的人生都需要意義,就像不是所有的進食都是因為飢餓——也可以因為很饞。同理可證,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需要糾結。
從今天起,不和別人過不去,不和自己過不去,不和歷史過不去。
——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彥清覺得,如果他能做到以上的話,也就圓滿了。
只是現在的他自知還未滿,不滿怎麼辦?……好像也不能怎麼辦,順其自然吧。
想陳建林的話怎麼辦?……想就想吧,之前被冷漠對待的思念開始脫韁,信馬由韁地想著想著也許就忘了……最重要是不能逼自己太狠。
忘不了還想給他打電話,想聽他的聲音怎麼辦?……那就打電話過去吧,只是不能直接說自己想聽他的聲音了,那多不好意思……
好吧,至少,他正一點點地學著不鑽牛角尖什麼的。
陳建林也不知不覺在電話里變得聒噪起來,羅里囉嗦地控訴著生活的不容易,以往和女人的不順利,工作上的壓力……這次換彥清開導他,安慰他。
他發現電話那邊的陳建林其實都沒怎麼改變,好像十幾歲時那樣率直,像二十幾歲時那樣信賴著他,久違的感覺——說實話,不賴。
在一起生活了這麼久,為什麼只有在離開後才注意到這些呢?那些在指縫間如漏沙般流逝的幸福感,太想抓住了,反而越快地丟失。
日子就這樣在一天天心靈和現世的修行中度過。
高原更加稀薄透明的空氣擋不住濃烈的陽光,彥清眯著眼看這漸漸接近完成的畫作,那山,那水,那天……然而,總覺得似乎缺了點什麼重要的東西,是什麼呢?
他閉上眼,將眼前的景色在心底默一默,一個和實景不同的存在漸漸明了起來,原來是這樣,自己心裡原來是這樣想的……
等到這幅令他滿意的作品完成的那一天,彥清終於忍不住給陳建林打了個電話。
他告訴他,自己要送他一個禮物,一幅畫,打算把畫郵寄回去,只是不知道畫和他本人哪個先回去。
“你的意思是……”陳建林有點反應不過來地說。
彥清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姿態說:“我說,我要回去了。”
陳建林有點愣愣地點頭說:“好,你回來,我去接你。”
“好,到時候見。”彥清掛掉電話,收拾畫具,淡定地離開湖畔,嘴角不知覺地微微揚起。
讓他喜悅的不僅僅是對待感情的豁然開朗,還因為他父親的一通電話。
彥蘊城突然和他聯繫,彥清以為是因為彥予的婚禮,或者經濟上又出現了什麼問題,可是父親只是詢問了他在外的生活還有歸期。
彥清覺得父親大概有什麼難以啟齒的請求不好開口,然而在撂下電話之前,老人很突然地說:“如果……在外面累了,就早點回家吧。”
“啊?”彥清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讓他回家?回什麼家?和誰的家?
彥蘊城口氣很硬地說:“啊什麼!聽說南美那邊生活條件很艱苦,你一住幾個月病了的話難道要我們當老的去照顧你?出門在外不是那麼容易的,散散心可以,散完了就早點回來吧。你走得再遠,最後不還是要回到自己家來。”當老子的不習慣也不會對兒子說出更溫情的話了,可是那個意思已經傳達出來,一個“家”字讓彥清的心一時五味陳雜。
“爸……”彥清又慣性地壓抑住自己的感情,沉默起來。
那邊也沉默,父子倆都是不容易外露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