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我百感交集,說不出話來。
“我自己知道,長久相處就會發現,其實我是一個相當無趣的人,性格過於冷漠,沒法與人親近,而且不安於平淡。不管是與以前的老闆鬧翻,還是把我們的婚姻弄成這樣,大概都是下意識想破壞有秩序的生活。可是,我還是愛你的,可可,試著給我一個機會,修復我們的關係。”
我從未聽過他憶舊,當然更沒有見他做過這樣的自我反省,一時呆住,問:“為什麼?就因為我擅長忍受與克制,容忍了太久太多?”
“我知道我傷害了你,請原諒我。”
“我累了,亞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是憑慣性在生活,把家收拾好,照顧你的情緒,不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煩你,替你熨襯衫,搭配領帶,安排好你的起居,抓住一個空閒哄你跟我一起出去度假,享受幾天歡愉。如果沒有俞詠文出現,沒有孩子,我大概能一直維持下去,但現在不一樣了——”
我雙手護住腹部,那裡突然有一輪近乎劇烈的波動,我的心情到底影響到了胎兒。我澀然說:“現在我只想照顧好孩子和自己,沒有心力再管其他。”
“我並不愛她,那只是一個錯誤。”
“不必特意跟我澄清這件事,我甚至不嫉妒她,因為你不愛任何人,亞歐。”
“不,你對我來說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早說這句話,我會感激。現在已經晚了。”
“我們可以以後再談,但我需要讓你知道我的想法。”
其實我從來沒能徹底了解他的想法,身為妻子,承認這一點有些可悲,到他主動談起的時候,又未免意興闌珊了。
_2
我與其他孕婦一樣,如同著魔一般買各種關於懷孕、生產、育兒的書籍,趁空閒時一本本翻閱著,同時感慨,原來養一個孩子竟然如此之複雜。
李佳茵又推薦了一套育兒寶典給我,聲稱十分權威實用,我依言從網上訂購,同時如同鬼使神差一般,還下單買了一套《靜靜的頓河》。
書送到時,我甚至沒勇氣拆封。我對蘇聯文學完全沒有概念,難道想藉此重溫媽媽的少女時代,體會何原平聽她講述這本小說時的心境?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最終我將書原樣放入了書櫃,旁邊就是何原平寫的那幅佛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當初我把它從何家不告而取,帶回省城後送去裱框,師傅笑稱:“字寫得倒也不錯,看得出有功底,可是紙張太普通毛糙,也沒落款。”他搖頭,沒講下去,言下之意當然是並不值得費事裝裱起來,可是我既然堅持,他並不拒絕這單生意。
我也覺得我這做法有些可笑,可是我去探訪自己的身世之謎,看到第一個與他有關的東西,似乎總含有深意在裡面。
人生總有憂怖叢生、無力自拔的時刻,想要無憂無怖,談何容易。
如果孫亞歐不曾提到瀋陽路公寓,我根本不會如此煩亂。
在那裡的那段生活,對我有著不一樣的含義。
孫亞歐會在故地重遊後,想起一些細節,而我的記憶里,是一段完整的生活。
二十四歲時,我愛上孫亞歐,也許還算青春壓抑之後的衝動,那麼在快滿二十八歲時決定與孫亞歐結婚,則是我在成年以後為自己做的最大的一個人生決定。
既然婚姻總歸是一場冒險,既然人生不能預知結果,既然我愛他……父母的反對、小姨與夏芸的勸說都沒能說服我。
不要孩子,是他提出的要求,理由很簡單,他並不喜歡小孩子,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想法。我想一想,上次意外懷孕的陰影太大,跟他結婚前途未卜,不要孩子也許是正確的。
結婚之後,我十分熱衷於布置小家,同時買回各式烹飪書、廚具,每天下班之後,穿一身套裝高跟鞋拐去菜市場買菜回家,搭配出營養均衡的晚餐,早起給他做好早餐再去上班。孫亞歐對這一切並不安之若素,反而略帶不耐煩地說:“你這樣做,讓一個賦閒在家的男人很有壓力,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只得盡力將家務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趁他出去健身時打掃屋子;記得在抽屜里補充好應急的現鈔;在每一個他遲遲未歸的夜晚暗自焦灼,控制自己不要去追問他的行蹤,更不去探討他對將來有什麼打算。
我來自一個過於喧鬧的家庭,從小到大最大的苦惱就是得不到清靜,缺乏隱私;而他的人際交往剛好簡化到近乎與世隔絕的程度,跟他生活在一起,幾乎完全沒人來打擾我們。
他其實算是好相處的。他對生活要求不高,會面不改色喝下我做的失敗的湯,勸我簡化對於細節的要求,給我提出工作上的建議,鼓勵我在職業上有更多追求。
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要貿然試探他的內心,不要要求更深的親密。
聽起來我似乎是在自虐,但我必須坦白承認,大部分時候我是快樂的。
那個時候,我對他的愛處於巔峰狀態,他的擁抱仍讓我陶醉,他的鬱郁不得志、他的疏離,都不足以讓我心灰意冷,甚至還多了一點母性的包容,所有那些為愛所吃的苦,有時反過來會加強愛情,讓我自動忽略很多事。
真正開始反思,是搬離瀋陽路公寓之後的事。
他終於東山再起,新工作待遇優渥,馬上買下目前住的房子,我將工作之外的全部心思花在了家裝布置之上,而他的時間則全部用到了工作上,似乎要發狠奪回蟄伏的損失,除了在辦公室,就是天南海北出差、開會。我們搬入新家,他對裝修未置一詞,住進來之後馬上讓秘書代為聘請了鐘點工,包攬一切家務,我試著想親手為他做一頓晚餐,他吃了,淡淡地說:“把你的時間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這不能算一句批評,可是對我來講,簡直如同當頭一棒。
我太想做一個完美的妻子,把生活經營得沒有一絲缺陷,我的所有努力在他看來,已經是用力過猛了。
他愛我嗎?他為什麼會娶我?
這個問題開始盤桓於我心頭。他不想要孩子,我營造的家對他來說並不具吸引力,唯一的特別之處大概是我在他困窘時堅持要嫁給他。
這個疑竇再也無法揮去。
只是對三十歲出頭的女人來講,根本沒有底氣像任性少女般計較:你到底愛不愛我?愛我什麼?可否愛我更多一些?
迷惘之中,我們去紐西蘭度假旅行,順道探訪了我的閨密夏芸。
夏芸與先生定居於紐西蘭奧克蘭。那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節奏舒緩,空氣清新,她與先生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十四個月大的女兒,正在蹣跚學步,她先生搓手說:“我想要兩兒兩女,可惜她豎起眉毛說生兩個就已經是她的上限了。”
夏芸說:“實在還想要,就去外面找人,生了之後帶回來,我可以負責替你養。”
“我自己知道,長久相處就會發現,其實我是一個相當無趣的人,性格過於冷漠,沒法與人親近,而且不安於平淡。不管是與以前的老闆鬧翻,還是把我們的婚姻弄成這樣,大概都是下意識想破壞有秩序的生活。可是,我還是愛你的,可可,試著給我一個機會,修復我們的關係。”
我從未聽過他憶舊,當然更沒有見他做過這樣的自我反省,一時呆住,問:“為什麼?就因為我擅長忍受與克制,容忍了太久太多?”
“我知道我傷害了你,請原諒我。”
“我累了,亞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就是憑慣性在生活,把家收拾好,照顧你的情緒,不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煩你,替你熨襯衫,搭配領帶,安排好你的起居,抓住一個空閒哄你跟我一起出去度假,享受幾天歡愉。如果沒有俞詠文出現,沒有孩子,我大概能一直維持下去,但現在不一樣了——”
我雙手護住腹部,那裡突然有一輪近乎劇烈的波動,我的心情到底影響到了胎兒。我澀然說:“現在我只想照顧好孩子和自己,沒有心力再管其他。”
“我並不愛她,那只是一個錯誤。”
“不必特意跟我澄清這件事,我甚至不嫉妒她,因為你不愛任何人,亞歐。”
“不,你對我來說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早說這句話,我會感激。現在已經晚了。”
“我們可以以後再談,但我需要讓你知道我的想法。”
其實我從來沒能徹底了解他的想法,身為妻子,承認這一點有些可悲,到他主動談起的時候,又未免意興闌珊了。
_2
我與其他孕婦一樣,如同著魔一般買各種關於懷孕、生產、育兒的書籍,趁空閒時一本本翻閱著,同時感慨,原來養一個孩子竟然如此之複雜。
李佳茵又推薦了一套育兒寶典給我,聲稱十分權威實用,我依言從網上訂購,同時如同鬼使神差一般,還下單買了一套《靜靜的頓河》。
書送到時,我甚至沒勇氣拆封。我對蘇聯文學完全沒有概念,難道想藉此重溫媽媽的少女時代,體會何原平聽她講述這本小說時的心境?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最終我將書原樣放入了書櫃,旁邊就是何原平寫的那幅佛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當初我把它從何家不告而取,帶回省城後送去裱框,師傅笑稱:“字寫得倒也不錯,看得出有功底,可是紙張太普通毛糙,也沒落款。”他搖頭,沒講下去,言下之意當然是並不值得費事裝裱起來,可是我既然堅持,他並不拒絕這單生意。
我也覺得我這做法有些可笑,可是我去探訪自己的身世之謎,看到第一個與他有關的東西,似乎總含有深意在裡面。
人生總有憂怖叢生、無力自拔的時刻,想要無憂無怖,談何容易。
如果孫亞歐不曾提到瀋陽路公寓,我根本不會如此煩亂。
在那裡的那段生活,對我有著不一樣的含義。
孫亞歐會在故地重遊後,想起一些細節,而我的記憶里,是一段完整的生活。
二十四歲時,我愛上孫亞歐,也許還算青春壓抑之後的衝動,那麼在快滿二十八歲時決定與孫亞歐結婚,則是我在成年以後為自己做的最大的一個人生決定。
既然婚姻總歸是一場冒險,既然人生不能預知結果,既然我愛他……父母的反對、小姨與夏芸的勸說都沒能說服我。
不要孩子,是他提出的要求,理由很簡單,他並不喜歡小孩子,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想法。我想一想,上次意外懷孕的陰影太大,跟他結婚前途未卜,不要孩子也許是正確的。
結婚之後,我十分熱衷於布置小家,同時買回各式烹飪書、廚具,每天下班之後,穿一身套裝高跟鞋拐去菜市場買菜回家,搭配出營養均衡的晚餐,早起給他做好早餐再去上班。孫亞歐對這一切並不安之若素,反而略帶不耐煩地說:“你這樣做,讓一個賦閒在家的男人很有壓力,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只得盡力將家務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趁他出去健身時打掃屋子;記得在抽屜里補充好應急的現鈔;在每一個他遲遲未歸的夜晚暗自焦灼,控制自己不要去追問他的行蹤,更不去探討他對將來有什麼打算。
我來自一個過於喧鬧的家庭,從小到大最大的苦惱就是得不到清靜,缺乏隱私;而他的人際交往剛好簡化到近乎與世隔絕的程度,跟他生活在一起,幾乎完全沒人來打擾我們。
他其實算是好相處的。他對生活要求不高,會面不改色喝下我做的失敗的湯,勸我簡化對於細節的要求,給我提出工作上的建議,鼓勵我在職業上有更多追求。
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要貿然試探他的內心,不要要求更深的親密。
聽起來我似乎是在自虐,但我必須坦白承認,大部分時候我是快樂的。
那個時候,我對他的愛處於巔峰狀態,他的擁抱仍讓我陶醉,他的鬱郁不得志、他的疏離,都不足以讓我心灰意冷,甚至還多了一點母性的包容,所有那些為愛所吃的苦,有時反過來會加強愛情,讓我自動忽略很多事。
真正開始反思,是搬離瀋陽路公寓之後的事。
他終於東山再起,新工作待遇優渥,馬上買下目前住的房子,我將工作之外的全部心思花在了家裝布置之上,而他的時間則全部用到了工作上,似乎要發狠奪回蟄伏的損失,除了在辦公室,就是天南海北出差、開會。我們搬入新家,他對裝修未置一詞,住進來之後馬上讓秘書代為聘請了鐘點工,包攬一切家務,我試著想親手為他做一頓晚餐,他吃了,淡淡地說:“把你的時間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
這不能算一句批評,可是對我來講,簡直如同當頭一棒。
我太想做一個完美的妻子,把生活經營得沒有一絲缺陷,我的所有努力在他看來,已經是用力過猛了。
他愛我嗎?他為什麼會娶我?
這個問題開始盤桓於我心頭。他不想要孩子,我營造的家對他來說並不具吸引力,唯一的特別之處大概是我在他困窘時堅持要嫁給他。
這個疑竇再也無法揮去。
只是對三十歲出頭的女人來講,根本沒有底氣像任性少女般計較:你到底愛不愛我?愛我什麼?可否愛我更多一些?
迷惘之中,我們去紐西蘭度假旅行,順道探訪了我的閨密夏芸。
夏芸與先生定居於紐西蘭奧克蘭。那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節奏舒緩,空氣清新,她與先生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十四個月大的女兒,正在蹣跚學步,她先生搓手說:“我想要兩兒兩女,可惜她豎起眉毛說生兩個就已經是她的上限了。”
夏芸說:“實在還想要,就去外面找人,生了之後帶回來,我可以負責替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