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夜裡的哭鬧

  在嬰兒哺辱期間,母親在各個方面都與孩子緊密相連,幾乎完全以之為中心了。看著正在為哺育幼小嬰兒而整日操勞的母親,我們真可以想像她們已合為一體了。

  比如給孩子換尿布,不僅一天當中要換N次,要接觸孩子的大小便,為隨時掌握孩子的身體情況,還要聞其氣味,確認大小便的形狀、顏色等等。

  這種事情恐怕只有母親才能做到。而且只限於自己的孩子。一般來說再喜歡孩子的女性,也不會去聞別人家孩子的大便的。更不用說沒生過孩子的男性了。

  能讓這種充滿母愛的行為產生的基礎和動力,便正是她們所具備的鈍感力。正是這種力量使女性分娩後覺得孩子的無比可愛,並心甘情願地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哺辱期間,母親當然還要不斷受到孩子哭鬧的困擾。

  實際上,小孩困時會哭,餓時會哭,熱的時候還是哭。小孩的哭聲既是訴說,又是撒嬌,更是生命存在的證明。

  當然,實在精疲力竭、應付不了的時候,對哭鬧的孩子母親也會生氣,甚至還會頻頻發火。一些母親患育兒期神經衰弱症也是在這種時候。

  但是,絕大多數母親對孩子的哭聲並不怎麼介意。相反,在她們聽來,那不是單純的哭聲,而是孩子對自己呼喚,是愛的留言。

  這種逐漸習慣孩子哭聲的過程和狀態,正是拜鈍感力所賜,也只有母親才能適應。所以那些對多數人來說難以忍受的哭鬧聲,在母親聽來,卻算不了什麼。這種遲鈍的反應和鈍感,是上天單獨賦予母親的能力。

  即便是孩子的父親,也未必充分具備這種鈍感力。雖然程度比他人好些,可也做不到像母親那樣,能夠平靜地接受小孩的哭鬧。因此,他們常常晚上從不時哭鬧的孩子旁邊拿起枕頭逃到別的房間去了。此時他們還總是把責任推給公司,“明天還有工作,所以我要去別的房間睡覺”。

  可愛的污漬

  孩子稍微長大之後,就到了所謂的離辱期,但是母親那出色的鈍感力卻並沒有衰退。母親仍要寸步不離地餵孩子吃飯,可孩子卻未必聽話。

  即使母親把精心準備的鬆軟米飯、容易消化的魚肉或蛋黃等餵到孩子嘴邊,孩子也不會老老實實吃到嘴裡。有時剛以為孩子要把勺子裡的米飯吃掉,可孩子突然又不願意起來,有時還要把飯菜吐出來,有時則把飯菜撒得到處都是。

  母親在這種時候總會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是給孩子換髒了的圍嘴,就是把撒在周圍的米飯撿起來,有時甚至將飯放進自己嘴裡。

  說實話,這種事情普通人是很難做到。這裡“普通”兩字指的是母親以外的人,也就是和孩子沒有關係的人,對他們來說,孩子吃飯時的情景又髒又亂、不堪入目。

  這種行為除了鈍感力以外,恐怕沒有其他的解釋。

  經過分娩的疼痛從自己肚子裡生出來的孩子,做什麼事都讓母親覺得可愛,亦可原諒。

  這種可以原諒一切的情感,正是產生鈍感力的原點。

  母親當然並不是對任何髒亂狀態都變得鈍感,只有自己心愛孩子的污漬,才能使母親變得鈍感。

  原諒孩子的母親

  以上談到的母親對於孩子的鈍感力,僅是冰山一角。孩子無緣無故的撒嬌,隨著年齡的增長顯現出來的任性、自大,所有這一切母親都可以做到原諒和寬容。

  在所有的事情當中,母親最為堅強、偉大的,就是對於犯了罪的自己孩子也能原諒的寬廣胸懷。

  對於那些犯了罪的人,一般來說,所有人都會感到憎惡、不可原諒,並要求法律的嚴懲。

  此時對於那些四面楚歌的犯罪者來說,唯一能夠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使其在心靈上得到救贖的,就是犯罪者的母親。只有母親,才能坦然自若地面對自己孩子犯下的罪錯。她們可以毫不膽怯地握住罪犯的手,和其一起哭泣,互相安慰。

  而且,大多數人不會批評母親這種自私的鈍感力,這種靜靜的守護,任誰都不能對其進行責罵和非難。

  母親與子女之間這種生死與共的關係,是由最為強大的鈍感力形成的,我們這樣說並不過分。

  生過孩子的女性和沒有生過孩子的女性,以及沒有自己孩子的男性,這三者擁有的鈍感力存在著決定性的差距,這些差距將會對這三者今後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

  以上用了十七章的篇幅圍繞鈍感力進行了論述,由此我們可以知曉,世界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比之下,不為瑣事動搖的鈍感,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

  而且,只有具備這種鈍感力,敏銳和敏感才能成為真正的才能,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