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太有才也招人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阮雪看著母親,心頭有些不舒服,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母親開始處處防著宛平的呢?

  阮雪想到了上一次她告訴母親太子吃金石藥的事,似乎那個時候的母親就有些奇怪,但願是她想多了。

  李氏收了藥渣,而後又向女兒提點道:「你父親說了,你這一胎必須是一個兒子,所以此時早已經為你準備好的,你不用擔心,但眼下生下男兒已經不出奇,你身為太子妃要想像逍遙王妃那般得民心,除非這一胎是神胎,有些預示。」

  阮雪一聽,面色驚訝的看著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做?」

  她生氣了,但是李氏更生氣,「你聽你父親的,他都是為你好,你這麼多年的太子妃,卻是名聲不顯,哪及蘇氏,先不說她,你將來也是一國之後,自然得民心。」

  阮氏還要反駁,李氏卻是不容置喙,她拍了拍女兒的手,隨即帶著下人回去了。

  阮雪再也沒有心思看話本子,坐在軟榻前,心情難以平復,父母是什麼時候起的野心?難道一但家族得勢就會起野心麼?她原本以為阮家是不同的,祖訓門風向來正派,怎麼會這樣的?

  而李氏從太子府回去後,立即秘密找來幾位京城出名的大夫過來查驗,發現那藥渣不過是些補藥,而且對孕婦吃了最是有好處,這一下李氏才放心下來。

  只是自這日後,蘇宛平的名聲在才子當中尤其響亮,她走到哪兒,哪兒就能開一場詩會,皆以入逍遙王府為門客而感到自豪。

  蘇宛平也發現了京城文人的不對勁,畢竟這個時代的科舉考試太過嚴厲,不是人人都能高中的,若不能高中,能在逍遙王府為門客也算是另闢蹊徑。

  陳留郡別宮,鳳帝收到京城最近消息,得知辯館開始面向普通大眾,搜羅人才,只是其中逍遙王府收羅的人才最多,其次才是太子府,其他各世家顯然就沒有這般熱鬧了。

  鳳帝看著蘇義在辯館外的一番言論,原本因為孔家的事,蘇義聽了太子的話私自離開京城頗有心結,如今看到這些,他倒是釋懷,蘇義此人深得朕心,文臣與武將最大的區別就是隨時能說動人心,這不,蘇義便有此才能。

  鳳帝將這一番言論看了兩遍,越看越是歡喜。

  孔氏帶著下人過來,送來她親自煲好的營養湯,見皇上開心,忍不住多問了一句。

  鳳帝便將蘇義的事說了,孔氏看了後,心情仍舊有些複雜,她看著這一番言論反而想起的是兒媳婦蘇宛平。]

  「蘇氏提出信仰二字,瞧著另有深意,且看哪位才子能給朕一個滿意的答覆。」

  鳳帝接過髮妻手中的湯碗,嘗了嘗,味道極鮮,讚嘆道:「瑛兒這湯越來越好喝了。」

  孔氏含笑坐下,接了他的話,「蘇氏這一次可是出了風頭,她就沒讓人省心過。」

  鳳帝卻是不以為意,「這你就錯了,各有優缺點,太子太過深沉多疑,有燁兒幫著,兩兄弟性格互補,而燁兒身邊有位軍師,那便是蘇氏了,蘇氏有不少想法很新穎,便是朕也想不到,若是燁兒當政,不知蘇氏還要弄出多少點子來。」

  孔氏一聽,忍不住皺眉,「女子不得參政,皇上對蘇氏太過寬容。」

  鳳帝也反應過來,「只是說說罷了,這朝堂之事,自然還是郁兒管著的。」

  孔氏聽丈夫這麼說才鬆了口氣,這還差不多,郁兒才是太子,不能亂了章法。

  「不過逍遙王妃比太子妃要深得民心是真,她為百姓做了不少事情,這些事情無法抹去。」

  鳳帝又忍不住夸上一句,孔氏想著此事倒也不假,蘇氏好做生意,如今全國的生意被她抓在手上,無人能比了。

  「皇上,將來郁兒繼承大統,這喜客來該收回內務府才是,她畢竟是逍遙王妃,掌管鹽業與糧業,為證清白,她不得再參商。」

  孔氏提議。

  鳳帝看向妻子,沉默了。

  皇商皆是如此,做到最大的皇商後大多就被收回了,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一位帝王本該想得更多,商人多是逐利,髮妻說的不無道理。

  此時的京城裡,蘇宛平自是不知道陳留郡別宮裡發生的事,而自打蘇宛平那次辯館內提點弟弟看到了孟維的異樣後,蘇義便從孟維那兒收走了戶部的所有帳本,叫人重新考量,而孟維卻以當官時日不長為由,暫且只管著辯館的事務為重。

  孟維發現了不對勁,表面上應承著,內心卻生了想法,有些著急起來,於是立即寫了一封密信,叫來心腹趕緊送了出去。

  京城時府,時柏禮在書房裡來回踱步,等著兒子從衙門裡回來。

  時凌回到府上立即被管家請到書房。

  書房內,父子二人相對而坐,時柏禮臉色不好看的說道:「戶部平江府的帳薄被蘇義再次收走,尚有小麥五百五十八石未能對上數目,好在被孟維率先發現,如今帳目記在了養濟院的帳上,凌兒,你現在就派人送些乞丐與戶籍不明的流浪之徒去往平江府養濟院充數,方能平了這帳目。」

  時凌聽後皺眉,「孟維出了什麼事?」

  時柏禮沉著臉說道:「事情猜測,起因皆是那日蘇氏參加辯館後,不知孟維可有做錯什麼,不過蘇氏這麼一去,辯館立即向貧寒才士敞開大門,即可看出來,蘇氏對孟維此人必有不滿。」

  時凌冷哼一聲,「孟維人不笨,我們尚且如此幫他,他竟不能把握好機會。」

  時柏禮卻是一掌拍在桌案上,氣憤道:「皆是蘇氏姐弟太過精明,想不到今年戶部核查會交到蘇義的手上,他竟然查得如此之嚴,往年寧相主持這事,便不曾如此仔細,而且聽說翰林院裡特意調用一批算術了得的士子相助,這是在防著我。」

  如今說這些自是晚了,那五百多石的小麥若不能對上數目,那才是大事。

  父子兩人商量了好久,第二日時凌派了親衛悄悄去往平江府一趟,擺平此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