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蘇大山離開京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凡明連夜走的,來不及在傅府將夫人傅琴接回去,如今留下蘇大山幾人等在京城,直接將夫人送去涇州的。

  於現在落泊的孔凡明來說,這個傅家女算是他的護身符,只有將她接去了涇州,他才能受岳丈傅震宇的庇護,或能安生一世。

  蘇大山帶著幾人在抱夏前等了好久,而進去傳信的下人卻許久不曾出來。

  東院裡,許氏帶著下人來到女兒的小院,自上一次從孔府逃出來後,傅家彈劾了孔凡明,害他在京師營里失了官職,原本是解了一口鬱氣,如今倒好,遇上了孔家人造反。

  許氏只嘆自己女兒的命太苦了,孔凡明雖說沒有受連累,可是這一世也別想翻身了,他們傅家何等的尊貴,女兒卻要跟著去涇州受苦,她不捨得。

  入了堂房,許氏看到屋裡靜靜坐著的女兒,關切的問她意見,「你想去涇州麼?還想跟孔凡明好好過麼?不然讓你父親出面與孔凡明劃清界限,你與他和離。」

  這個法子是不錯的,直接和離,沒有什麼不好,如此也不連累傅家的子孫輩,他們可都是要入朝為官的,不能留下污垢。

  傅琴終於有了精神,她抬頭看向母親,想起自己被關在孔府時的情景,就嚇得身子一抖,直點頭,「娘,我要和離。」

  「你當真想好了?」

  傅琴認真的點頭,一臉嚴肅的說道:「我若去了涇州城,指不定被孔凡明給弄死了。」

  到那會兒山高路遠的,娘家人也是鞭長莫急。

  於是許氏出去了,她哪怕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也得逼著丈夫讓女兒和離不可。

  然而傅震宇今個兒從御書房裡出來,正好今個兒朝堂上論起法重於情還是情重於法的辯論,傅震宇發現由著此事也在暗喻著孔家造反後沒有示眾,還厚葬了孔家,引起不少朝臣的不滿。

  而傅震宇專於揣摩皇上的心思,便立即猜到了皇上自是看在皇后的面上是不可能再去重罰孔家的,尤其眼下還存活下來的孔家旁支。

  這會兒傅震宇在書房裡寫奏摺,正想著怎麼去彈劾那些言詞過激的臣子,為此為皇上解決了這幾日朝堂上法與情的辯論。

  沒想這會兒許氏過來了,開口就是奔著女兒的婚事而來,因為孔家落泊了,所以傅家女要與孔家人和離。

  傅震宇才寫下秦折,他家夫人就來拆台了,他若在這個時候讓女兒和離,那這奏摺就是個笑話,同時皇上也會對他傅震宇另有看法。

  牆倒眾人推是沒錯,但也不是能在現在。

  傅震宇不耐煩的說道:「和離什麼,她都這麼大年紀了,與孔凡明一起去往涇州平平淡淡地過下餘生不可麼?留在京城不會再有出息,還不得連累了傅家不成。」

  許氏一聽,眼淚落了下來,女兒就不能留在家裡了麼?跟著去涇州,那不是受了苦也無處說了,而且孔凡明已經失勢,到了地方上,也只會受人欺負,還得忍著。

  傅震宇見妻子在一旁抹淚,他沉了臉,「就知道兒女私情,什麼時候能看看全局,看看咱們這個傅家可還有前程?逍遙王妃蘇氏是不管咱們傅家了,逢年過節都不曾回來,京城裡都笑話咱們了。」

  「如今你再鬧騰出這事兒,說我們傅家忘恩負義,可別忘記了,孔家是沒有了,可是當今皇后還姓孔,皇上可是寵愛著皇后,權勢仍舊在,咱們傅家豈能在這個關鍵時候帶頭踩孔家一腳,是嫌官途太順了。」

  許氏聽著丈夫的大道理,她不理解,她只覺得女兒太苦了,可是一說起傅家子孫們,許氏又不免猶豫起來。

  「別來書房了,好好勸勸琴兒,早日起程去涇州,過幾年,一切事情平息下來,她若還是過不下去,我答應她必定派人去涇州接她回京城,到那個時候就算她和離了,人家也不會說她忘恩負義,只會猜測著兩人是否不和。」

  許氏只好退下。

  傅震宇將奏摺收好,明個兒早朝他必定出盡風頭,那些反對他的臣子就等著吧,什麼叫順勢而為,就是他這樣的。

  也就在這一日傍晚,有些不清醒的傅琴坐上了孔府馬車,由蘇大山幾人護送著準備出京城。

  在城門外送親台上,蘇大丫與蘇三丫拉著女兒站在那兒。

  蘇大山出了京城城門還忍不住一步三回頭,他這一去涇州,以後與妻兒怕是再也見不到了,今個兒離別,沒有任何人來送行,蘇大山的心裡失落落的。

  到了送別台前,當蘇大山看到蘇家姐妹時,他終於露出欣慰的表情,還是兩侄女記得他。

  蘇大丫將準備好的包袱交給蘇大山,蘇三丫便拉著孩子退到不遠處等著。

  亭中只有兩人,蘇大丫開了口,「大伯,這一趟涇州之行,千里之遙,一去便不得再歸,大伯可有想法?」

  蘇大山又忍不住朝京城的方向看去一眼,嘆了口氣,「我前半生做過太多的錯事,如今決定留在涇州,不會再回來了。」

  蘇大丫卻是朝那馬車中看去一眼,隨即又道:「大伯,去了涇州你何不找門親事,安度餘生。」

  蘇大山擺手,「不想了,這一把年紀,只要不給兒女惹麻煩就好。」

  蘇大丫卻是搖頭,「不,大伯還是可以的,我瞧著這傅家二女兒與曾經的大伯娘有幾分相似,大伯何不娶了她。」

  「你說的什麼話?」

  蘇大山面色惱怒,他豈能窺視將軍的女人。

  蘇大丫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只指了指那包袱,說道:「裡頭有不少涇州的產業,是我為大伯準備的,到了涇州,你不再是誰的下屬,你是良籍,你的大女兒是當今逍遙王妃,兒子是當朝大官,你在涇州必能富貴無雙的活下去。」

  「只是我想求大伯,有朝一日,若是我女兒尋上門來了,你記得將這些產業歸還給她,至於這些年的收入,那就是大伯的了,還請大伯以後好好照顧她,求大伯答應。」

  蘇大丫向蘇大山跪了下來,蘇大山只覺得腦子不好使,他連忙將侄女扶起,同意了。

  待送行的姐妹帶著孩子走了,蘇大山打開包袱一看,裡頭全是鋪面與莊子,當真能衣食無憂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