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生意很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826章 生意很旺

  前期的雜貨郎其實是在給那雜貨鋪子裡銷貨,他們的存貨太多,若是不銷完,根本無法開展新方式的生意,眼下被蘇宛平這麼一賣,那些雜貨鋪的存貨轉眼銷售一空,又做成了新的格局,於是外城所有的雜貨鋪全部關了門,上了新招牌蓋上紅布,決定統一在兩日後開張。

  而餘江底下的管事早已經從陳州將物資運了來,分銷商會第一次定在了內城蘇宛平的院子裡,卻是來選貨物的,這一次送來的貨物與他們先前在京城裡所賣的不相同,裡頭大多嶺南海夷道上運來的新鮮貨。

  在京城裡卻是個稀奇,重點的是不貴,街坊們也買得起。

  蘇宛平和杜儲沒有想到所有的貨物會轉瞬間銷售一空的,這些分銷商想著文書中所說的,賣不完年底會回收回去,便不愁賣了。

  第二日貨物全部運走,各鋪面開張前,便已經按著蘇宛平的要求上架,開張的時候,外城各街道上響起了炮竹聲,有的分銷商許是高興,幾家一起請了戲班在門口表演,於是吸引了不少客人。

  他們這些分銷商之間眼下也是有競爭的,一年下來拿貨量多的會有利潤分成,也算是他們的一個鼓勵吧。

  蘇宛平和杜儲兩人穿著普通的與一群街坊在街頭巡視,看到這些雜貨郎挑著新貨開始四處走街竄巷,兩人便是笑了。

  這時王五郎來到兩人身邊,小聲稟報導:「蘇東家,我倒是有一個提意,不如東家可願意移步酒樓,咱們好好說說。」

  蘇宛平這會兒也逛累了,於是與王五郎去了就近的小酒樓里,進入包間,王五郎便說道:「蘇東家許是初來京城不久,不知道京城裡的情況,挨著京城城郊,有百來個小村,有的還住在山裡頭,隔著此去三個晝夜的路程,這幾處的百姓最是好做生意了。」

  王五郎是京城本地人,祖輩住在西市那邊,家裡大多做苦力,也是最底層的人,他對這京城周圍最是了解,蘇宛平還沒有想過有這些偏僻的村落,只看到了這京城的繁榮,於是答應了。

  「這生意兒咱們可以做,你瞧著咱們得招募多少雜貨郎呢?」

  蘇宛平看著他,王五郎卻是高興壞了,他們做喜客來的雜貨郎都賺了銀子,如今西市那邊還有不少無業的青年,自是願意挑擔子去往周圍村落的,京城外城的雜貨郎已經無法安排,他是知道的。

  蘇宛平一聽,便由王五郎招募,隨後往每個片區安排幾個雜貨郎,不好賣的存貨才會帶走,賣到周圍村的,蘇宛平只有一個要求,「你們不准挑貴的,也不得挑五花八門的,就簡單的日常的必需品就好,去了後賣完,再回來拿貨,若是賺了銀子,還可以買個牛車,這樣來回也方便。」

  「同時我這人也鼓勵你們,誰願意去各村子裡開喜客來的雜貨鋪的,我也是大力支持,前期開鋪的費用可在喜客來賒帳,只是王管事你得把好度,打來的人人品各方面必須好。」

  王五郎一臉驚喜,說道:「那路途較遠的,我便叫他們開雜貨鋪好了,如此我今個兒便去統計一下。」

  蘇宛平笑著點頭,王五郎卻是飯也不吃了,說是要回去組織人手去,西市那邊多是貧窮的百姓,這可是他們的大機會,這是給了他們做生意的門路,而且沒有錢也能做生意,只要勤快,喜客來東家當真是大善人。

  經過王五郎的傳話,西市里,喜客來的蘇東家算是出了大名了,百姓們平素自己買的日常用品也不買別人家的,就買喜客來的,一時間外城那些當初不被杜儲說動的雜貨商戶,如今的生意是一落千丈。

  所有鋪子新開張三日,客源滾滾,新人格局就像後世的小商店,什麼貨物擺得整整齊齊,貨架上不得有半絲灰塵,蘇宛平派來的管事四處巡視,會來檢查的。

  同時每日鋪門一開,這個片區的雜貨郎就排隊等在那兒,便是每日什麼生意也沒有,也會有個開張的生意,保住他們的鋪子租金,這些商戶開始相信了,這世上還當真有這麼好的東家,還有這生意門路。

  他們一直想不明白,為何蘇東家敢如此賭,萬一他們不同意,萬一不好賣,那可就虧得血本無歸了。

  外城的百姓和街坊最喜歡去喜客來的鋪子裡買東西,感覺裡頭的東西特別的齊全,尤其是都很新,絕不會有存貨,也不會騙人,尤其進入鋪子裡,上等掌柜下至夥計,都很熱情。

  鋪裡頭也乾淨,而且不僅是以前的雜貨鋪那樣,什麼齊全的東西基本都能在這鋪子裡找到。

  那些沒能加入喜客來雜貨鋪的商戶這一下後悔了,都請求過來,想要加入,這一下蘇宛平可就是很堅定,她招了一批人手,已經夠了,不會再要人,機會只有一次,她這麼做的目的,自然也是為她以後開布莊開糧莊做準備的。

  她要迅速吃下京城的市場,便只能這樣。

  眼下蘇宛平開始招募內城的雜貨鋪分銷商,而且要求嚴格了起來,必須嚴肅按著她的要求在區域內開鋪子,能拿下內城鋪子的都是有錢有點勢力的,他們倒是在觀望著,要不要加入喜客來的雜貨鋪子。

  想來外城的生意火爆了,這些內城的分銷商也就迎刃而解了。

  外城的喜客來雜貨鋪在入內城百姓眼中的時候,那會兒在外城已經很火爆了,內城不少貴夫人知道喜客來這個招牌,是因為街頭的雜貨郎,他們朗朗上口的吆喝,還有他們統一的衣裳,以及他們強健的身體,純樸的笑容。

  有貴夫人便說道:「這些雜貨郎做生意倒也是巧招,可惜做生意的格局太小,在京城裡做生意,就幾個雜貨郎,那能賺下多少,真正做大生意的,得開鋪子。」

  又有夫人說道:「若是開鋪子,那可得有後靠山,那街頭的鋪子恐怕也不是這麼好租用的,所以說不過是雕蟲小計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