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趙知縣回來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46章 趙知縣回來了

  進了傅家的院子,家中只有毛氏一人。接下來兩日,母女兩人也沒有出門,就等著滕海與杜儲的消息。

  杜儲最先從私島上回來,余家的兩位管事答應幫傅家說說好話,同時也將這一年發生的事說出來,想來餘三當家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會賣傅家這麼一個面子。

  蘇宛平心下一安,接著就看滕海從余城回來的情況了,然而六日過去了,滕海也沒有從余城回來,卻是蘇義回來了,蘇義帶來了滕海的消息,這幾日他在余城裡卻是連杜東家的面都沒有見到,不只杜東家不見他,其他的分銷商也絕不見他們,避他們如溫神似的。

  這倒是奇怪了,他們傅家也沒有做什麼啊,不做他們的分銷商,大傢伙攤開了的說。

  滕海卻還想在余城爭取一下,蘇宛平卻是生了氣,「這些分銷商當年得了好處,便萬般巴接著我,如今沒了好處,卻連見一面如此不爽快,瞧著也不必與這些人做生意了。」

  蘇宛平打算去一趟余城,蘇義這一次拜見了師父,便是叫他回來跟家裡人說說,再收拾好衣物接著去讀書,並同意了他明年下考場一事,這是鳳國新立開了恩科,他必須參加。

  所以離著下考場不過一年多的時光,季大儒想讓他在鄉試中考上好成績,給南邊士子爭氣,尤其是這化外之地爭光。

  蘇義聽了師父一番教導,此時正是一腔抱負,回來收拾好衣物,以後再回來只能一個月一次了,而且還會來去匆匆的。

  蘇宛平聽弟弟又要開始讀書了,於是她說道:「不如咱們一家人都搬去余城吧,這一次我要重新做生意,便從首府余城開始,畢竟這一年多來,保昌郡受了重創,在這個小縣城上,想來百姓也沒有多少余錢來買我的東西。」

  蘇宛平的提議很快得到杜儲的贊同,正好他們余城的柏青路有院子,那處院子比梅嶺縣的還要好,反正生意也沒有了,他們就換一個地方,重新再來。

  蘇義一聽也高興壞了,他說道:「師父打算再次出山,陸續會置辦學院,師父也要住回城裡去,如此便隔著母親和姐姐更近了,我便可以每日來回了。」

  傅氏和蘇宛平一聽,高興壞了,如今在他們身邊的人不多,能陪伴在弟弟身邊那自是更好的。

  於是一家人便收拾起來。

  不過第二日他們沒走成,先前跟隨喜客來的繡娘與管事們都自個兒跑了回來,大管事三人,許慶、孔艾、皮威,他們看著跟先前沒有什麼兩樣,當時傅家說讓他們各自為生,他們離開了保昌郡,去了中原,天下大定,他們又回來了,他們還是要跟在傅家人身邊,對蘇宛平有種迷之相信,她一定能東山再起。

  蘇宛平很是感動,便讓他們三人留下了,其他繡娘中少了三個,卻是在那場饑荒中死了,這一次他們傅家要搬去余城去,他們也一併跟著去,倒是一時間人多了起來。

  卻也是這一日,梅嶺縣一直空置的知縣府打開了,先前逃走的趙知縣竟又完好無損的回來,入城的時候被百姓發現,百姓們圍了過來,夾道歡迎,趙知縣沒想到那一日羞辱他遊街,卻反而得到了民心,這邊關雖然貧窮偏僻,但是這兒的百姓卻極為純樸,趙知縣也不知不覺生了感情。

  與趙知縣一同歸來的便是田氏,田氏站在丈夫身邊,看著熱情的百姓,她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邊關的小知縣,差一點做到丟了性命的份上,再次歸來,也是上頭的意思,可是到了這兒,他們才覺得這是值得的,也不愧他們這麼多年精心為了梅嶺縣。

  傅氏一家收拾細軟,聽到外頭敲鑼打鼓的,杜儲便出門去打探,回頭告訴了他們這一樁喜事來,感覺似乎一切都恢復如從前,只是卻有些物是人非。

  傅氏這一日沒能走脫,於是在縣城裡停留了三日,待一切安排好,他們才開始出發,蘇宛平手裡頭沒有多少銀兩,之後只買下了兩輛牛車,沒想三位管事自掏腰包,另購下三輛牛車,一共六輛牛車帶著他們一伙人往余城去了。

  此去余城兩日,他們不覺得有半點辛苦,即使一路上吃的是又干又硬的粗面饅頭,他們仍然很開心。

  到了余城,滕海得到消息便守在城門處,看著先前跟隨的三位大管事,以及那些繡娘們,他也傻了眼,很是高興,拍了拍三位大管事的肩膀,說道:「想不到你們還會回來。」

  「為何不回來,外頭可沒有蘇東家這行商大計,跟著蘇東家才讓我們大開眼界。」

  接著幾人都跟著笑了起來。

  入了余城,便往柏青路的小院去。

  那處院子是挺大的,當牛車走到柏青路時,兩邊筆直的老樹很是顯眼,眾人都驚嘆起來。

  經過一條長長的安靜地石板路,終於到了院門前,就見院門三扇,圍牆高且威武。

  門打開,只覺眼前一闊,入了門還能看到假山流水,朝這邊往後看,能看到那高亭上的石桌石凳。

  所有人看到這個院子都忍不住驚嘆一聲,只有滕海和杜儲幾人自是淡定。

  蘇宛平看著這個院子讓她想起了隔壁之人,於是問滕海隔壁院的鄰居可回來了,滕海卻是搖頭,說隔壁院裡一點聲音也沒有,連著那些護衛都不見了,他先前好奇,架了梯子爬牆上瞧了一眼,對面院子裡長了荒草,瞧著跟他們一樣,好久沒有人來住了。

  這處院子分三進,有點大戶人家的風範,又是地段最好的,還尤其的安靜,也不像在文巷那樣,周圍的鄰居那麼多,有什麼都會跑出來瞧著,他們隔著最近的鄰居也只有隔壁那個,再要遇上鄰居那得接著往前去,有點兒距離。

  上次在這兒住了一個多月都沒有看到前頭的鄰居,都不知人家是什麼身份。

  院裡的確長了野草,一直無人打理,院子大,他們來的人也多,卻也用了好幾日的光景才恢復院子的生氣。




章節目錄